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潘利明;林励

    目的:研究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以栀子苷为内标的HPLC法,作为检测大鼠血浆中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含量测定的方法,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C18(2)色谱柱(150 mm伊4.6 mm,5滋m),流动相:甲醇颐0.5%醋酸水溶液(30颐70);流量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8 nm;柱温为30益。以DAS 2.0软件对玉叶金花苷酸甲酯一次性静脉注射给药后,大鼠体内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隔室模型拟合。结果:大鼠静脉注射MU后,以二室模型(权重为1)计算血药浓度与实测值契合较好,优于其他模型。分布半衰期(t1/2琢)为9.892 min,消除半衰期(t1/2茁)为55.384 min。结论:检测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用于Mussaenoside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MU在大鼠体内分布较快,在大鼠体内主要以消除过程为主,代谢速度中等。

  • 玉叶金花研究进展

    作者:唐德智

    目的 为深入研究玉叶金花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并分析近30年来相关文献,对玉叶金花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玉叶金花含有萜类、三萜皂甙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结论 玉叶金花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应加强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标准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对其制剂进行开发.

  • 玉叶金花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娟;赵小芳;谢扬帆;徐博;唐敏;李顺祥

    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Scifinder等数据库,系统调研相关文献资料,对玉叶金花中化学成分和主要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玉叶金花的合理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玉叶金花主要含有皂苷、单萜和苯丙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和抗生育等生物活性.

  • HPLC法测定玉叶解毒颗粒中绿原酸含量

    作者:魏明;苏启表

    玉叶解毒颗粒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由玉叶金花、金银花、积雪草等多种中药配伍而成,具有清热解毒、辛凉解表之功效.本文用HPLC法测定其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简单,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100.53%,RSD为1.4%(n=4).

  • 玉叶金花总三萜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作者:于虹敏;卢雪花;王英豪;吴水生

    目的:建立玉叶金花总三萜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熊果酸作对照品,采用L9 (34)正交设计优选显色条件,并测定玉叶金花药材中总三萜类成分的含量.结果:佳显色条件为: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0.6 mL,高氯酸0.6 mL,70℃,反应15 min;该方法在0.021~0.16 mg含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当显色反应完全后对照品和供试品液在70 min内稳定性良好,精密度高(RSD=2.00%,n=5),平均回收率为100.08%(RSD=1.18%,n=6).结论:香草醛比色法适合玉叶金花总三萜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可用于其药材的质量控制.

  • 玉叶金花苷酸甲酯抗炎、镇痛、抑菌作用研究

    作者:潘利明;林励

    目的 研究玉叶金花苷酸甲酯的抗炎、镇痛、抑菌作用.方法 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观察其抗炎作用;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及热板法实验观察其镇痛作用;研究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对7种常见细菌的抑制效果,采用纸片扩散法观察抑菌圈直径,采用连续稀释法测定低抑菌质量浓度(MIC).结果 玉叶金花苷酸甲酯的中、高剂量(0.10、0.15 g/kg)能显著减轻二甲苯致炎小鼠的耳肿胀度(P<0.05);对于由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各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小鼠热板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玉叶金花苷酸甲酯中、高剂量(0.10、0.15 g/kg)对热刺激引发的小鼠痛反应时间有明显的延长作用;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MIC分别为2.5、10、0.312 5、1.25、1.25、10、0.625 mg/mL.结论 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及抗菌作用.

  • 基于均匀设计法的钩吻配伍玉叶金花的毒性作用规律研究

    作者:王英豪;吴水生;李德森;王河山

    目的 探讨钩吻配伍玉叶金花后的毒性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U7*(74)均匀设计表,按2因素7水平设计配比实验,以小鼠死亡率为考察指标进行急性毒性评价,并考察钩吻配伍前后的LD50.结果 均匀设计得到的多元函数模型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函数模型求偏导得佳配比0.54∶14.23(钩吻∶玉叶金花),三维曲面分析的低毒性的剂量配比范围(钩吻∶玉叶金花=1∶22~36);钩吻LD50为0.32 g·kg-1,而配伍后LD50为0.68 g·kg-1,毒性大幅降低.结论 钩吻配伍玉叶金花后毒性降低,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 广西不同产地壮药玉叶金花中Mussaendoside G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嘉;张颖;姜平川;张赟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叶金花中mussaendoside G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Techmate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8;62),检测波长:265 nm,流速:1.0 mL·min-1.结果 mussaendosideG在0.06~0.60 mg·mL-1(r=0.999 9)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34%,RSD为2.32%.不同产地玉叶金花中mussaendoside G的含量相差较大.结论 此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玉叶金花药材的质量控制.

  • 钩吻配伍减毒存效作用实验研究

    作者:李德森;王英豪;吴水生;刘清华;王河山

    目的 观察不同配伍方式对钧吻的减毒作用及不同比例玉叶金花对钩吻毒效的影响. 方法 对比钩吻不同配伍方式(钩吻配伍玉叶金花、钩吻配伍薄荷和鱼腥草)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及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考察钩吻不同配比玉叶金花(1∶1、1∶2、1∶3)的总生物碱含量、小鼠急性毒性及醋酸扭体次数. 结果 钩吻不同配伍方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总生物碱含量及小鼠死亡率,尤其是配伍玉叶金花;钩吻配伍玉叶金花随着配比的增加,总生物碱含量、小鼠死亡率均明显降低,且钩吻配伍玉叶金花(1∶2)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扭体次数显著降低(P<0.01). 结论 玉叶金花能降低钩吻毒性,且保留明显镇痛作用.

  • 玉叶清火胶囊中玉叶金花鉴别方法的研究

    作者:李清芳;张蓄金

    目的:考查玉叶清火胶囊中玉叶金花的鉴别方法.方法:通过改变提取方法、洗脱剂、展开剂选择薄层色谱法(TLC)中的佳实验条件.结果:经大孔树脂处理,20%~30%之间的乙醇洗脱,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6:2)10℃以下放置分层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得到的薄层色谱图中,玉叶金花与对照药材色谱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且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实验证明此方法简便、快捷,能准确鉴别出玉叶清火胶囊中的玉叶金花.

  • 大孔树脂纯化玉叶金花中三萜皂苷mussaendoside G的工艺研究

    作者:张颖;李嘉;姜平川

    目的 优选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玉叶金花中三萜皂苷mussaendoside G的工艺条件.方法 通过静态与动态的吸附-解析2种方法比较5种不同类型大孔树脂对玉叶金花三萜皂苷的吸附性能,采用HPLC方法测定,以mussaendoside G的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工艺筛选.结果 01G3型大孔树脂为优;佳工艺为上样浓度为1 g(生药材)·mL-1,上样量为1.5 mL·g-1(树脂重);1mL·min-1流速,依次采用9 BV水、6 BV 20%乙醇、13 BV 60%乙醇和6 BV 95%乙醇洗脱;经优选工艺验证玉叶金花中三萜皂苷mussaendoside G平均得率达到92.21%.结论 01G3型大孔树脂能够较好地纯化富集玉叶金花中三萜皂苷mussaendoside G.

  • 玉叶金花的生药鉴定

    作者:廖月葵;林安平;辛宁;朱华;黄权芳

    对玉叶金花进行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鉴别.为该药材的鉴别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电位返滴定法测定玉叶金花中总有机酸的含量

    作者:潘利明;林励

    目的 建立玉叶金花药材中总有机酸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电位返滴定法,以水杨酸为对照品,测定样品中总有机酸的含量.结果 测定了广东省10个不同产地及广州地区不同月份采集的玉叶金花药材,总有机酸质量分数在2.10%~ 8.65%范围内(RSD值为0.02% ~0.17%,n=5).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作为玉叶金花药材总有机酸含量测定的方法.

  • 玉叶金花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周中林;孙继燕;潘利明;王晖

    目的 研究玉叶金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对玉叶金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性质对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玉叶金花三氯甲烷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β-谷甾醇(1),熊果酸(2),乙基降麦角甾烯醇(3),月桂醇(4),东莨菪内酯(5),水杨酸(6),玉叶金花苷酸甲酯(7),山栀子苷甲酯(8).结论 化合物3~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玉叶金花水提物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活性研究

    作者:潘利明;林励

    目的 从玉叶金花水提物不同萃取部位筛选出活性部位.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实验模型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模型对玉叶金花水提物不同萃取部位进行抗炎活性的考察.结果 玉叶金花水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及水溶性部位可显著减轻二甲苯致炎小鼠的耳肿胀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 <0.05)及由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1,2,3h的足肿胀度(P<0.05),石油醚萃取部位则作用不显著.结论 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及水溶性部位有抑制急性炎症的作用,为玉叶金花水提物抗炎活性部位.

  • 钩吻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帆;陆益;李艳;蒙子卿;梁宁生

    目的:探讨钩吻及其减毒后抗肿瘤的作用.方法:以小鼠肉瘤180、小鼠肝癌为靶瘤,观察钩吻醇提物及其加玉叶金花混合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并分别测定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钩吻醇提物(以生药计)0.45g/kg@d-1,0.11g/kg.d-1和钩吻+玉叶金花混合提取物(以钩吻生药计)0.76g/kg@d-1,0.19g/kg@d-1,连续灌胃给药14天,对小鼠移植性肉瘤180实体型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但对小鼠移植性肝癌实体型生长抑制不明显.钩吻醇提物和钩吻+玉叶金花混合提取物对小鼠的LD50分别为2.23g/kg,7.64g/kg.结论:钩吻醇提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和玉叶金花混合提取后,即可保持疗效,又可降低毒性.

  • 玉叶金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作者:张谦华;唐梅;扈芷怡;赵立春

    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 Ait.f.)系茜草科玉叶金花属藤状小灌木,又名白蝴蝶、白叶子、白花茶、山甘草等,常野生于丘陵山坡、灌丛、林缘、山野等地,在我国分布广泛,广东、香港、广西、海南等多地均有分布.其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的疗效[1],可用于中毒、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肾炎水肿、子宫出血、毒蛇咬伤等病症,民间常用作避孕药和堕胎药.利用玉叶金花的清热作用,国内已研发并投入市场的产品有玉叶清火片、玉叶金花清热片、玉叶解毒颗粒等.目前研究表明,玉叶金花中皂苷类化合物含量丰富,而且还含有单萜、苯丙素等化学成分,其水提取物和分离的单体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抗胆碱、抗生育等药理活性.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资料的整理,总结了玉叶金花在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领域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玉叶金花的研究提供参考.

  • 薄层扫描法测定玉莲降火片中穿心莲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

    作者:黄捷;何颂华

    玉莲降火片是由玉叶金花、穿心莲、栀子、玄参等6味中药制成的片剂,具有清热解表,利咽消肿之功效,用于急喉痹,风热犯肺证。本文采用薄层扫描法对穿心莲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重现性好,简便可靠,为玉莲降火片的质量控制手段。

  • HPLC法测定玉叶金花中玉叶金花苷酸甲酯的含量

    作者:潘利明;林励

    目的 建立玉叶金花药材中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 μm,150 mm×4.6mm),流动相条件为甲醇-0.5%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5nm;柱温25℃.结果 玉叶金花苷酸甲酯进样量在1.26~20.10 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64%,RSD值为1.23%(n=6).结论 建立的方法测定快速,定量准确,重复性、稳定性较好,回收率高,可作为玉叶金花药材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含量测定的方法.

  • GC-MS/MS法测定玉叶金花中22种有机氯农药残留

    作者:白桂昌;吕轶峰;谢培德;黄清泉;林雀跃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玉叶金花中22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玉叶金花样品经乙腈涡旋提取,加入无水硫酸镁,N-丙基乙二胺(PSA),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硅胶,石墨化炭黑(GCB)进行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再经Florisil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测定,内标法定量.色谱柱:VF-1701气相毛细管色谱柱(柱长30 m,内径0.25 mm,膜厚0.25μm),载气为高纯氮气(99.999%),流速:0.8 mL/min,脉冲不分流进样,进样口温度250℃,进样量为1μL,程序升温(初始温度60℃,保持0.5 min,以每分钟60℃的速率升温至170℃,再以每分钟5℃的速率升温至220℃,保持5 min,再以每分钟1℃的速率升温至240℃,再以每分钟15℃的速率升温至280℃,保持5 min.结果:22种农药成分在5μg/L~200μ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范围内,22种农药成分在3个添加水平(0.01、0.05、0.10 mg/kg)下,除六氯苯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50.9% ~58.8%外,其他21种农药成分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4.5% ~129.6%,相对标准偏差(RSD,n=3)1.65% ~5.72%.结论:该方法可应用于玉叶金花中有机氯农药多残留的同时检测.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