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蓝萼香茶菜对脂多糖诱导大鼠发热模型的作用

    作者:褚纯隽;任慧玲;李显伦;严彪;徐乃玉;张健

    目的:研究蓝萼香茶菜醇提物及其树脂洗脱部位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100μg/kg)法建立大鼠发热模型,设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醇提物组和树脂洗脱组。记录灌胃给药后0.5、1、1.5、2、2.5、3、3.5、4、4.5、5、5.5、6、7、8小时大鼠的体温,绘制体温曲线,测定8小时肝组织髓过氧化酶活性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体温呈明显三相热变化趋势,升温峰值(1.97°C)出现在造模后4小时,8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蓝萼香茶菜醇提物及其树脂洗脱部位显著地降低了大鼠体温峰值;同时有效地抑制了肝组织中髓过氧化酶活性,降低了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含量水平;蓝萼香茶菜的树脂洗脱部位在降低大鼠体温峰值方面略胜一筹。结论蓝萼香茶菜醇提物及其树脂洗脱部位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可能与抑制髓过氧化酶活性,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有关。

  • 蓝萼香茶菜二萜类物质对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肾虚证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

    作者:杨丽霞;邓卫芳;陈鸿;孙琳

    目的:通过加热回流的方法提取蓝萼香茶菜中二萜类物质,测定其含量,研究二萜类物质对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肾虚证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层分组为正常组、枸橼酸他莫昔芬片组、模型组、蓝萼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均用二甲基苯蒽(DMBA)结合慢性不可预见应激行为制备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肾虚证模型,造模结束后,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的生物表征变化及病理变化验证模型.蓝萼组给予二萜类提取物水溶液5 mg·kg-1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10 mL·kg-1灌胃,各组均连续灌胃30 d.30 d后,记录各组大鼠肉眼可见肿瘤的发生情况;腹腔取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2),孕激素(P)水平;采集乳腺织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趋化因子受体4(CXC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提取得干燥品质量2.162 g,干燥品中二萜类质量分数为26.35%.与模型组比较,蓝萼组血清中E2,P水平明显降低(P<0.05),乳腺组织中VEGF,CXCR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蓝萼香茶菜二萜类物质有可能通过抑制VEGF,CXCR4蛋白及mRNA表达,抑制血管生成和趋化因子受体表达,调节大鼠激素水平,从而抑制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癌变的发生.

  • 蓝萼香茶菜三萜成分的研究

    作者:王福东;丁兰;汪汉卿

    从蓝萼香茶菜Rabdosiajaponica var.galaucocalyx茎叶的醋酸乙酯部分分得9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学方法进行了结构鉴定,它们分别是:软木三萜酮(Ⅰ),3β,28-二羟基乌苏烷(Ⅱ),熊果酸(Ⅲ),3β-乙酰氧基-12-烯-28-乌苏酸(Ⅳ),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Ⅴ),2α,3α,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Ⅵ),齐墩果酸(Ⅶ),β-谷甾醇(Ⅷ),β-胡萝卜苷(Ⅸ).化合物Ⅰ,Ⅱ,Ⅳ,Ⅴ,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蓝萼香茶菜对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时心肌c-fos 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兰娣;叶丽卡;潘东军;姜彦多;张铁铮;杨辉

    目的:研究蓝萼香茶菜对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时心肌c-fos 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Langendorff 离体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Wistar 大鼠40 只,随机分为5 组,每组8 只.N 组为单纯K-H液灌注对照组;CN 组为缺血-再灌注对照组,(高XH ,中XM,低XL 浓度)蓝萼香茶菜灌注3 组(浓度分别为 5%,1%,0.2%).采用免疫组化SP 法,用相应的c-fos 抗体检测心肌细胞中c-fos 基因表达情况.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c-fos 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N 组相比,CN,XH,XM,XL 组 c-fos 基因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1).与 CN 组相比 XH,XM,XL 组 c-fos 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XM,XL 组较 XH 组 c-fos 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XM 较XL 组相比c-fos 基因表达下降(P<0.05).结论:蓝萼香茶菜能显著抑制心肌c-fos 基因的表达,它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可能部分与其抑制、下调c-fos 基因的蛋白表达有关.蓝萼香茶菜具有与剂量相关的心肌保护作用,但并非浓度越大越有效.

  • LC-MS/MS同时测定蓝萼香菜中4种二萜类成分及其聚类分析

    作者:田婷婷;马英华;解伟伟;靳怡然;许慧君;张兰桐;杜英峰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LC-MS/MS)同时测定蓝萼香茶菜中蓝萼甲素、冬凌草甲素、河北冬凌草素K和延命草醇4种二萜类有效成分的含量.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条件下检测,多反应离子监测(MRM)进行定量.结果上述4种待测成分在测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8 7);加样回收率92.40%~105.9%,精密度RSD 1.7%~6.5%.建立的HPLC-MS/MS同时测定蓝萼香茶菜中4种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以为综合评价蓝萼香茶菜的质量提供参考,并且根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药用部位和不同采收期的蓝萼香茶菜质量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得出该中药材的佳药用部位及采收期,用于指导合理的采收,以便于更好的利用植物资源.同时对所有批次药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蓝萼香茶菜药材质量也存在一定差异.

  • 蓝萼香茶菜的抗补体活性成分研究

    作者:姚士;徐乃玉;褚纯隽;张健;陈道峰

    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蓝萼香茶菜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方法:通过溶血试验,对蓝萼香茶菜各部位进行抗补体活性测试,以抗补体活性作为导向分离手段,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蓝萼香茶菜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现代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确定抗补体活性成分.结果:蓝萼香茶菜的正丁醇部位活性较强,从蓝萼香茶菜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豆甾醇-9(11)-烯-3-醇(2),蓝萼丁素(3),尾叶香茶菜丙素(4),山楂酸(5),科罗索酸(6),minheryins Ⅰ (7),香叶木素(8),咖啡酸乙烯酯(9),咖啡酸(10),牡荆苷(11).抗补体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9,10以及前期分离得到的异槲皮苷、芦丁、槲皮素、槲皮素-3-甲醚、木犀革素、木犀草素-7-甲醚和芹菜素对经典途径的补体激活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2,4,6~9,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咖啡酸的抗补体活性强,CH50为0.041 g·L-1.

  • 蓝萼香茶菜增加小鼠心肌血流灌注量的药效动力学

    作者:任常顺;朱晓红;王强

    目的 探讨蓝萼香茶菜药效动力学.方法 以小鼠心肌血流灌注量为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蓝萼香茶菜在小鼠体内并非呈简单的房室模型,其低起效剂量为生药0.7899 g ·kg-1,效应达峰时间约为1h,效应作用期长达6h以上.结论 蓝萼香茶菜体内具有吸收快,消除慢和作用维持时间长等特点.

  • 蓝萼香茶菜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作者:张健;王冰;张宁

    蓝萼香茶菜 Rabdosia japonica var. glaucocalyx(Maxin.)Hara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及朝鲜、日本、原苏联远东地区.

  • 蓝萼香茶菜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作者:

    目的 为阐明蓝萼香茶菜的化学成分,对其地上部分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乙醇提取、溶剂萃取,反复硅胶柱色谱.结果 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光谱方法 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木栓酮(friedelin,Ⅱ)、海棠果醛(canophyllal,Ⅲ)、熊果酸(ursolie acid,Ⅳ)、齐墩果酸(oleanic acid,Ⅴ)、蓝萼乙素(glauco-calyrxin B,Ⅵ)、蓝萼甲素(glaucocalyxin A,Ⅶ)、蓝萼丙素(glaucocalyxin C,Ⅷ)、木犀草素-7-甲醚(7-methylluteolin,Ⅸ)、芹菜素(apigenin,Ⅹ)、木犀草索-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Ⅺ)、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Ⅻ).结论 其中化合物Ⅲ、Ⅸ、Ⅹ和Ⅺ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蓝萼香茶菜根中的1个新松香烷二萜苷类化合物

    作者:董婧婧;闫志慧;赵敏;向华;李玉山;朱仝飞;王大成;邓旭明

    目的 对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 var.glaucocalyx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多种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蓝萼香茶菜根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松香烷二萜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蓝萼香茶菜苷(1)和内折香茶菜苷A(2).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松香烷二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蓝萼香茶菜苷,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蓝萼香茶菜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杨丽霞;朱晓红;刘必旺

    目的:采用RP-HPLC法建立蓝萼香茶菜药材的指纹图谱. 方法:采用Diamonsil钻石C18色谱柱(250 mm ×4.6 mm, 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70:30),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0℃,检测波长为231 nm. 结果:建立了蓝萼香茶菜药材的RP-HPLC指纹图谱,5批蓝萼香茶菜药材指纹图谱R≥0.962 7.结论:采用RP-HPLC指纹图谱检测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蓝萼香茶菜药材的内在质量.

  • 蓝萼香茶菜二萜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及不同产地蓝萼香茶菜药材质量研究

    作者:杨丽霞;任丽丽;王堃

    目的:通过对蓝萼香茶菜中二萜类物质的含量测定,筛选并确定佳提取方式.方法:以冬凌草甲素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蓝萼香茶菜中二萜类物质的含量,进而选择佳提取工艺,并研究不同产地二萜类成分的含量.结果:通过乙醇加热回流法提取所得的蓝萼香茶菜总二萜含量高;辽宁新宾、千山、凤凰山产的蓝萼香茶菜每克生药中总二萜含量分别为1.710 mg/g、2.010 mg/g、2.144 mg/g;山西吕梁产的蓝萼香茶菜每克生药中总二萜含量为4.535 mg/g.结论:蓝萼香茶菜二萜类物质的佳提取方法是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法;山西吕梁所产的蓝萼香茶菜的二萜类物质含量较高,质量较好.

  • 蓝萼香茶菜总二萜对小鼠心肌血流量影响

    作者:朱晓红;王强;金勇;郎轶咏

    蓝萼香茶菜[Isodon japonica(.Burm.f.)Hara var.glaucocalyx(Maxim.)Hara]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1],具有保护心肌[2]、抗血小板凝聚[3]、健胃、清热解毒、活血、抗菌消炎和抗癌[4]作用.

  • 蓝萼香茶菜提取溶剂的选择及其耐缺氧作用研究

    作者:李峥;王强;张晓莉

    目的:选用不同溶剂优化提取蓝萼香茶菜有效成分总二萜,考查蓝萼香茶菜提取物对小鼠缺氧耐受力的影响.方法:选用五种溶剂分别浸取蓝萼香茶菜地上部分,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溶剂提取物总二萜含量,优化提取工艺.小鼠随机分组连续灌胃给药6天,实验组给高、中、低剂量组的蓝萼香茶菜提取物混悬液,阴性对照组给予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给予红景天.给药后进行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存活时间和常压缺氧存活时间测定.结果:蓝萼香茶菜的丙酮提取物中总二萜含量相对较高;蓝萼香茶菜能够显著延长常压缺氧呼吸时间,能延长断头鼠头的张口呼吸时间,但效果不明显.结论:选取丙酮作提取溶剂的蓝萼香茶菜提取物,提取物具有提高小鼠缺氧耐受力的功效.

  • 蓝萼香茶菜二萜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及其急毒实验的研究

    作者:张冰月;郎轶咏;王强

    目的:通过对蓝萼香茶菜中二萜类物质的含量及蓝萼甲素的测定筛选提取工艺,确定佳提取方式,探讨蓝萼二萜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及实验用量。方法:以冬凌草甲素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根据蓝萼香茶菜二萜类物质含量筛选提取工艺。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测定小鼠对总二萜的LD50。结果:加热回流方法提取蓝萼香茶菜总二萜含量高,每克生药中总二萜含量为20.782mg/g,综合考虑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毒性、成本、灌胃性状等因素,好的提取方法是加热回流法;小鼠灌胃给药LD50为1.090mg/kg,佳实验剂量应小于0.25mg/kg。结论:蓝萼香茶菜二萜类物质佳提取工艺是加热回流法,小鼠灌胃给药LD50为1.090mg/kg。

  • 蓝萼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项昭保;徐一新;陈海生;黄敏珠

    目的:研究来自辽宁省的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Burm.f.)Hara vat.glaucocalyx(Maxim.)Hara)化学成分.方法:对蓝萼香茶菜8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蓝萼香茶菜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蓝萼甲素(Glaucocalyxin A,Ⅰ),蓝萼乙素(Glaucocalyxin B,Ⅱ),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Ⅲ),齐墩果酸(oeanlic acid,Ⅳ),金合欢素(acacetin,Ⅴ),豆甾醇(stigmaterol,Ⅵ),芹菜素-7-O-葡萄糖苷(apigenin-7-O-glucoside,Ⅶ)和豆甾醇-3-O-葡萄糖苷(stigmasterol-3-O-slucoside,Ⅷ).结论:化合物Ⅴ、Ⅵ、Ⅶ和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 蓝萼香茶菜的三萜和黄酮类化学成分

    作者:刘洪川;金永生;陈海生

    目的 对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鉴定.方法 利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质谱、磁共振等光谱方法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离并鉴定10个化合物,其中包括4个三萜: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熊果酸(ursolic acid,2)、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3)、2α,23-二羟基熊果酸(2α,23-dihydroxyursolic acid,4);6个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quercetin,5)、芹菜素(apiginin,6)、木犀草素(luteolin,7)、芦丁(rutin,8)、异鼠李素(isorhamnetin,9)、小麦黄素(tricin,10).结论 化合物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不同采摘期蓝萼香茶菜中蓝萼甲素的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的研究

    作者:郑巍;孙亮;李伯妍;贾琳;董家潇;郭良君;金永生

    目的 测定不同采摘时期蓝萼香茶菜中蓝萼甲素的含量,考察适采收期;研究蓝萼香茶菜中蓝萼甲素的提取工艺.方法 H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25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进样量10 μl;单因素试验法比对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方式对蓝萼甲素提取率的影响,正交试验法优选蓝萼甲素的乙醇提取工艺.结果 7月份采集的蓝萼香茶菜中蓝萼甲素含量高;甲醇提取的蓝萼甲素含量高为1.932 mg/g(n=3),95%乙醇次之为1.896mg/g(n=3);乙醇提取蓝萼甲素的佳工艺为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h,提取1次,固/液比1∶15.结论 蓝萼香茶菜宜采摘时间为7月份;乙醇提取工艺安全、稳定、成本低,适合工业生产.

  • 蓝萼香茶菜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任茜茜;周慧超;贺爽;白素平

    目的 研究药用植物蓝萼香茶菜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提供依据.方法 蓝萼香茶菜叶的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应用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用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评价了其中7个二萜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化合物1对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影响.结果 从蓝萼香茶菜叶中分离鉴定了12个已知化合物,其中7个化合物为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蓝萼香茶菜甲素(1)、蓝萼香茶菜乙素(2)、蓝萼香茶菜丁素(3)、蓝萼香茶菜戊素(4)、毛叶醇(5)、对映-贝壳杉-3β,16β-二醇(6)和16R-甲基-3α,7α,14β-三羟基-对映-贝壳杉-15-酮(7);2个化合物为三萜:2α-羟基乌苏酸(8)和齐墩果酸(9);1个黄酮类化合物:胡麻素(10);2个有机酸:正十四烷酸(11)和正十六烷酸(12).MTT法检测结果发现,化合物1、2和3对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宫颈癌Hela细胞显示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化合物1处理HepG2细胞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凋亡现象.结论 河南辉县产药用植物蓝萼香茶菜富含有抗肿瘤活性的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是一类具有前景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化合物1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蓝萼香茶菜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梁会娟;刘伟;周楠茜;白素平

    目的 研究蓝萼香茶菜叶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对蓝萼香茶菜叶进行分离和纯化其化合物,用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并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对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 从蓝萼香茶菜叶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蓝萼香茶菜庚素(1)、蓝萼香茶菜辛素(2)、蓝萼香茶菜壬素(3)、蓝萼香茶菜甲素(4)、蓝萼香茶菜乙素(5)、毛叶醇(6)、entkaurane-3β,16β-diol(7)、木犀草素-7-甲醚(8)、胡麻素(9)、水杨酸(10).其中化合物1、4、5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结论 化合物1、2、3、6、7、9、10首次从蓝萼香茶菜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1、4、5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