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6年肝细胞癌经肝动脉途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苟庆;陈晓明

    众所周知,经肝动脉途径治疗肝细胞癌是目前中晚期肝癌的标准治疗之一.伴随着材料分子学的发展,经肝动脉途径治疗肝细胞癌的模式不断演变,从传统的肝动脉化疗栓塞(conventional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c-TACE)到载药缓释微球动脉化疗栓塞(drug eluting beads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DEBs-TACE)和放射性栓塞(Transarterial radioembolization,TARE)等,各自具有各自的优势.目前不同肝动脉栓塞治疗模式以及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报道甚多,结论不一,现就2016年经肝动脉途径治疗肝细胞癌的重要文献进行回顾性综述.

  • 日本韩国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使用索拉非尼的Ⅲ期临床研究

    作者:孟庆雯;陆骊工

    1文献来源Kudo M,Imanaka K,Chida N,et al.Phase Ⅲstudy ofSorafenibafter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sation in Japanese and Korea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Eur J Cancer,2011,14(47):2117-2127.2证据水平2a.3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第五大肿瘤,且是仅次于肺癌和胃癌的癌症第三大死因.目前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超过65万例,且四分之三的发病人数在东亚国家.HCC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达局部晚期或已经远处转移,仅30%~40%的患者适合接受手术、肝移植等根治性治疗.

  • CT引导经皮微波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探讨

    作者:陈耀庭;许林锋;任强;马海清;张靖;周经兴;骆江红

    目的 评价 CT引导 PMCT治疗 TACE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3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病人,先行 TACE治疗, 2~ 4周后根据复查的 AFP和影像学结果的情况决定再次行 TACE或者 PMCT.行 PMCT治疗的病人,应用"二步法"穿刺:定位后行穿刺道局部麻醉,首先以直径 0.6 mm、长8 cm的腰穿针向肝内病灶穿刺;复查 CT,根据骨穿针与病灶的角度和深度,再引入直径 2.0 mm、长 13.5 cm的微波天线引导针,针的头端超出病灶边缘约0.5 cm,然后引入直径 1.6 mm的微波天线行微波治疗.所有病人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 5~ 48个月 (平均 25.5个月 ),随访的内容包括影像学资料以及并发症.结果 33例病人的 CT引导下行 PMCT治疗 TACE后肝癌穿刺成功率 100%,病人1-、 2-、 3-年的累积生存率和复发率分别是84.85%、 75.76%、 72.73%和 9.09%、 24.24%、 33.33%,出现肝脓肿2例,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 PMCT对肝功能的损害轻.结论 CT引导下行TACE后肝癌的 PMCT操作方便、定位准确,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疗效明确,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术后高危复发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陆进;王卫东;徐平;范晨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疗效.方法 将86例肝癌术后的高危复发患者分为干预组(TACE治疗组)和对照组(未行TACE治疗组).术后高危复发的标准为:①单发病灶>5 cm;②病灶数≥2处;③术后病理检查有镜下癌栓.符合其中任意一条为术后高危复发患者.干预组术后1~2月行TACE治疗.结果 术后12个月内干预组复发率为32.43%,对照组为17.95%,干预组高于对照组;24个月总体复发率干预组为48.94%,对照组为48.72%,两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4).干预组中位生存期26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2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8).结论 原发性肝癌外科切除术后,对高危复发患者行TACE治疗能使肝内残留灶早发现、早治疗.是延长生存期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但并不能降低术后复发率.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介入治疗

    作者:张齐;滕皋军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难点和重点之一,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诊断时已有50%~60%发生转移,其中80%~90%为不可切除性肝转移.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有效的方法.然而,仅有15%左右的患者适合手术切除.虽然系统化疗能够延长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期,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对化疗耐药.近年来,以靶向药物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诊疗(MDT)已成为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及临床证据的不断更新,微创介入在结直肠癌肝转移MDT模式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介入治疗包括血管介入和局部微创介入.血管介入途径包括门静脉栓塞、肝动脉灌注化疗、肝动脉化疗栓塞和肝动脉放疗栓塞等;局部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冷冻治疗(CRA)和不可逆电穿孔(IRE)等,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的重要补充手段.

  • 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患者HBV DNA水平的影响

    作者:徐晶;王耀辉;夏景林;葛宁灵;陈漪;叶胜龙

    背景与目的:化疗可抑制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导致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肿瘤患者出现HBV激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了解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 catheter 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前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含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8年7月期间,162例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HBV DNA的变化,并分析HBV DNA变化与AFP的关系.结果:治疗后HBV DNA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55.6%vs.71.6%.P<0.01].治疗前HBV DNA≥1×108/L者更易出现HBV DNA水平的下降(OR=2.7,P<0.01);治疗后AFP的下降与HBV DNA下降有关联(OR=2.6,P<0.05).结论:TACE能降低HBV相关的肝癌患者体内的HBV DNA水平,特别是治疗前HBVDNA≥1×108/L者及治疗后AFP降低者.

  • 脾动脉部分栓塞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脾亢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金华;吴沛宏;顾仰葵;张福君;李传行;高飞;张亮;范卫君;李长江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患者70%~90%伴有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以致患者术前外周血象偏低或术后外周血象恢复缓慢常影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的正常进行.本研究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联合经TACE治疗合并脾功能亢进的PHC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对26例PHC患者采用PSE联合TACE治疗的方法,26例PHC患者单用TACE治疗.结果:PSE联合TACE较单用TACE治疗明显改善PHC患者外周血象,PSE术后3天、1周、2周及4周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较栓塞前明显提高.结论:PSE联合TACE是PHC合并脾亢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 肝癌TAE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

    作者:曾庆安;李绵

    目的:探讨肝癌病人TAE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73例肝癌患者行首次TAE治疗,观察TAE治疗后10天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治疗组33例,TAE术后持续用奥美拉唑(洛赛克)5天.对照组40例,不用奥美拉唑等抗酸剂.结果:73例TAE后共8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1.0%),其中治疗组1例(3.0%);对照组7例(15.9%),差异有显著性.TAE术中,有13例Lipiodol反流至胃十二指肠,其中3例出现胃十二指肠出血,发生率23.1%,60例无Lipiodol反流至胃十二指肠,其中5例出现胃十二指肠出血,发生率仅8.3%.结论:TAE时尽量避免化疗栓塞物质返流至胃十二指肠营养血管,TAE后按常规使用奥美拉唑,可以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 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

    作者:郭伟伟;刘莉;吴德华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免疫治疗联合TACE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4月~2013年4月间在本院确诊并行TACE术的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是否联合DC-CIK治疗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8例),对比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生活质量改善、DC-CIK细胞治疗安全性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6个月,而对照组则为7个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33);治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4个月,对照组为13个月,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为80%,对照组则为75.2%,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89);多因素分析提示BCLC分期、治疗前AFP水平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而BCLC分期是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10例(33.3%)对比对照组4例(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CIK治疗组治疗后仅有3例患者出现发烧、1例出现过敏反应,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TACE术相比单纯TACE术,有助于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在总生存期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此外,联合治疗能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治疗安全可靠。

  • 原发性肝癌TACE及胸腺肽α1治疗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赵莉;侯敬申

    目的:探讨TACE术后应用免疫调节剂胸腺肽α1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3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36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胸腺肽α1治疗组(17例)和肝癌对照组(19例),另选择同期12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T细胞亚群变化及AFP、ALT、总胆红素、淋巴细胞总数等指标.结果:行TACE治疗后1、7d,肝癌对照组患者体内CD3+T、CD4+T、CD8+T、CD4 +/CD8+比值与TACE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肽α1治疗组在TACE术后应用胸腺肽α1治疗7d后,CD4+T、CD4+/CD8+、淋巴细胞的比值明显增加,与治疗前及肝癌对照组术后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术后应用胸腺肽α1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改善肝功能.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评价

    作者:翟玉霞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评价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E)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原发性肝癌TAE术前、后行CDFI检查,观察肿瘤大小、血供及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TAE术后大多数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肿瘤内部及周边血供明显减少(P<0.05),以肿瘤内血流减少更明显,其血供减少程度与肿瘤缩小程度呈正相关(r=0.75,P<0.001),肝动脉峰值流速明显下降,门静脉血流速度增快(P<0.001).结论:CDFI能客观判断肿瘤大小及血流灌注状态,是目前检验肝癌TAE效果较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125I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诚;曹晓征;王锦锋;林森;毛秋粉

    目的 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125I粒子治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TACE联合125I治疗的23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病例,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肠瘘、粒子移位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2例达到完全缓解,12例达到部分缓解,2例疾病呈现进展趋势,7例疾病呈稳定趋势.结论 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以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短期疗效确切.

  • 根治性手术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孤立性巨大肝细胞癌的效果比较

    作者:姜经航;郭哲;杨富权;杨浩洁;鲍思扬;黎乐群;杨日荣;向邦德

    目的:比较根治性切除术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孤立性巨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肝功能 Child -Pugh A 级148例孤立性巨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根治性切除44例(根治性切除组),行 TACE 术104例(TACE 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根治性切除组和TACE 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5.0个月和10.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9%、41.7%、34.9%和41.3%、18.9%、14.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 TACE 治疗、血清白蛋白<35 g/L 和 AFP≥400 ng/mL(P <0.05)。结论肝功能 Child -Pugh A 级孤立性巨大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明显优于 TACE。

  • 肝纤维化并VX2肝癌介入治疗前后肝功能、免疫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学改变

    作者:梁卫明;陈义雄;陈建业;莫坚;黄昕

    目的 探讨联合栓塞的安全性和疗效,为临床治疗肝硬化并肝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5只大白兔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A组,n=10),剩余35只大白兔饲养2周后建模,选取建立模型成功并存活的25只新西兰大白兔,依随机表法分为模型组(B组,n=8)、单纯化疗栓塞组(C组,n=9)及联合栓塞组(D组,n=8).术中及术后2周内死亡的大白兔立即行肝脏病理学检查.各组兔(介入治疗后存活2周以上)于各观察点(术前和术后1、3、7、10、14 d)经耳缘静脉采血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Alb、TB);术前及术后7、14 d行CT检查,测定非栓塞肝叶体积、肿瘤体积等指标并计算非栓塞肝叶体积增加率.第16周末处死所有试验兔,剖腹取肝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同时B、C、D组行Masson染色;A、B、C、D组非栓塞肝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测定PCNA和Ki-67的表达.结果 C组、D组于介入治疗后ALT、AST、TB均呈一过性增高表现(P<0.05),血清Alb水平始终保持稳定.术后7、14 d B组肿瘤体积明显增加(P<0.05),C组、B组及A组非栓塞肝叶体积术前、术后未见明显变化.C组仅见个别肿瘤细胞胞核呈不规则形态,肿瘤中心仅见局限性坏死区域,周围肝细胞未见明显变化;B组肿瘤细胞生长仍较旺盛,肿瘤细胞向肝实质大量浸润,肿瘤中心见局限性坏死区域.免疫组织化学变化:术前活检已建立模型兔肝组织PCNA及Ki-67表达较A组多(P<0.05),术后D组非栓塞肝叶PCNA及Ki-67的表达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较C组增加(P<0.05),C组、B组及A组较术前未见明显增加(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较单纯化疗栓塞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致肿瘤细胞坏死作用;联合栓塞可以诱导非栓塞侧肝细胞增生,增加非栓塞肝组织体积.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经皮瘤内注射药物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观察

    作者:李涌;倪惠君;迟长功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经皮肝穿瘤内注射碘油和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确诊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观察组30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经皮瘤内注射碘油和吡柔比星治疗).术后评价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价AFP和肝功能变化和患者生存期.结果 两组经过治疗后,其中治疗组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有效率为48.0%;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12月后卡氏评分,治疗组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有效率为72.0%,两组患者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经皮肝穿瘤内注射碘油和吡柔比星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确切.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加PEI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和临床研究

    作者:植伟科;庄伟雄;曾令志;刘金全;蒋斌;文海忠

    目的本研究课题是在超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OCE)的基础上,在CT的引导下,加用经皮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术(PET)来治疗原发性肝癌,期望提高治疗肝癌的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统计96例病人,男75人,女14例,年龄30~70岁,平均53岁.经CT、AFP、和肝动脉造影诊断为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PET术.对照组25例为行单纯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经皮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术的96例病例中,随访86例,其中有25例死亡,存活<6个月者20例(23%);>6个月者11例(13%);12个月以上者56例(67%).而对照组20例行单纯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病例中,12月以上的存活6例(30%).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经皮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术的治疗方法过程安全性高、经济、简便易行、还可从某种程度起到双重栓塞的作用,疗效显著,对肝功能影响亦较少.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灌注三氧化二砷治疗原发性肝癌

    作者:季峻松;陈婷;王辉;王晨怡;殷浩;傅志仁

    目的 观察及分析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灌注三氧化二砷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在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病例.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以及参照组两组,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即参照组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研究组病例在此基础上联合灌注三氧化二砷治疗,观察及比较效果情况.结果 通过比较近期疗效,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1年生存率,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 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灌注三氧化二砷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提升1年的生存率,具有良好远期生存率,同时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可以相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抗病毒治疗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的作用

    作者:王满;赵立群;徐峰;朱豫萌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方法:89例诊断为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 TACE 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仅给予TACE治疗,随访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3及6个月后的肝功能、凝血功能、HBV DNA水平和治疗3、6、12及24个月后的生存例数。结果: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治疗组AL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TA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HBV DN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24个月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 TACE 基础上给予抗病毒治疗可明显降低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的 ALT水平,改善PTA水平,降低HBV DNA含量,提高其生存率。

  • 肝动脉化疗栓塞序贯射频消融及联合CIK细胞疗法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

    作者:万骋;罗荣城;崔斐;申鹏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序贯射频消融(RFA)及TACE序贯RFA联合CIK细胞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分为TACE序贯RFA后联合CIK细胞治疗27例(研究组),TACE序贯RFA治疗34例(对照组).于治疗前后检测肿瘤大小、血清AFP及CD3+、CD4+、CD8+、CD4+/CD8+,治疗后评估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缓解率(85.2%)高于对照组(61.8%)(P<0.05):研究组AFP降为正常者占84.2%,高于对照组(52.0%)(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研究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TACE序贯RFA后联合CIK细胞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TACE序贯RFA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能再手术的复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叶新平;尚丽明;苏智雄;李佳梅;彭宁;朱广志;苏浩;覃晓;彭涛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与 TACE 治疗不能再手术的复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并评价索拉非尼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47例不能再手术切除的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其中21例接受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联合组),26例接受单用TACE治疗(单用组),每2个月根据RECIST标准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和中位生存时间(OS),并观察服用索拉非尼后的毒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0.3和6.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OS分别为17.2和9.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索拉非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大多数经对症处理后得到缓解。结论: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能再手术的复发性肝细胞癌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和疾病稳定状态,安全性较好。

735 条记录 30/37 页 « 12...27282930313233...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