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成人原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的建立及转化为白血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马燕;陈波斌;王小钦;许小平;林果为

    目的:建立成人原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队列,对该队列中MDS患者的临床特点、WHO分型和转化为白血病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分析我国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转化为白血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连续性样本,对上海市中美联合白血病协作组24家医院提供的病例进行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包括染色体G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骨髓病理检查,采用 WHO标准进行诊断和分型,并进行严密随访.白血病转化累积风险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Log-rank时序检验用于MDS转化为白血病的单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MDS转化为白血病的多因素分析.结果:经上述综合诊断方法,共有435例患者诊断为MDS.截至到随访终点,该队列全部患者中383例(88%)获得随访,52例失访(12%).中位随访时间20.3(4.2-57.1)个月.该队列中共有41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病例组),342例未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对照组).该队列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8(18-90)岁,男女比例为1.33:1.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病态(RCMD)病例所占比例高(65.5%),而难治性贫血(RA)(2.3%)、环状铁幼粒细胞难治性贫血(RARS)(1.1%)和5q-综合征(0.5%)所占比例较低.染色体异常率为38.7%,以+8多见,占所有病例的16.7%(71例).41例MDS转化为白血病患者中位转化为白血病时间为4(1-25)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0.028)、性别(P =0.018)、白细胞计数(P=0.006)、中性粒细胞绝对值(P =0.029)、WHO分型(P=0.000)、骨髓原始细胞比例(P =0.000)、IPSS染色体危险分组(P=0.000)以及IPSS预后分组(P=0.000)共8个变量与MDS转化为白血病相关.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确定,年龄(P =0.002)、性别(P=0.000)、WHO分型(P=0.000)、IPSS染色体分组(P=0.045)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P =0.048)为MDS转化为白血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建立了我国435例成人原发MDS患者的研究队列,MD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WHO亚型分布均与西方国家存在不同.年龄、性别、WHO分型、IPSS染色体分组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为本研究中MDS转化为白血病的危险因素.

  • 静息心率对心脏性猝死风险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剑利;吴寿岭;马宇杰;李善廷;李云;李文利;王丽晔;赵洪涛

    目的 [(72.4±8.4)次/min,P<0.01].RHR与SCD事件的发生风险相关,RHR水平80次/min者发生SCD事件的风险是RHR水平<80次/min者的2.603倍(95%CI 1.195~5.67,P<0.05).结论 基线RHR对SCD事件风险有预测价值,基线RHR水平较高者(80次/min)发生SCD的风险明显增加.

  • 高敏C反应蛋白对新发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艳秀;吴寿岭;朱婕;王剑利;金成;赵海燕;侯国盛;李冬青;李金锋;邸艳荣

    目的 探讨基线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2例,对照组1684例.比较两组间基线hsCRP水平,分析不同基线hsCRP水平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线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1.63比0.79 mg/L,P<0.01);hsCRP四分位数水平较高者(>3.07 mg/L)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风险是较低者(<0.34 mg/L)的3.73倍(95%CI 2.87~4.86,P<0.01),对hsCRP以3 mg/L及以第80百分位点为临界值分组后进行统计分析,hsCRP与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相关性依然存在,OR值分别为2.65(95%CI 2.16~3.25),2.85(95%CI 2.29~3.55)(均P<0.01).结论 基线hsCRP对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有预测价值,hsCRP水平较高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

  • β微管蛋白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向白血病转化中的意义

    作者:马燕;陈波斌;许小平;林果为

    目的 探讨β微管蛋白(IUBB)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向白血病转化(简称转白)中的作用.方法 基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已建立的MDS患者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队列,从中选取符合转白危险因素配对条件的各11例患者建立病例组(发生转白的MDS)和对照组(未发生转白的MDS).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两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TUBB 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生长曲线测定(CCK-8法)、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透射电镜,在MDS转白细胞株(SKM-1细胞株)中观察TUBB基因沉默前后SKM-1细胞株的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结果 (1)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病例组的TUBB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91±0.41比0.90±0.23,P<0.01).(2)TUBB基因特异性小干扰RNA(TUBB-siRNA)转染组的SKM-1细胞在转染后24、48和72 h的吸光度值(A450/630nm)分别为0.299±0.045、0.526±0.034和0.652±0.035,均低于相同时点的阴性siRNA转染组(0.438±0.074、0.858±0.064和0.974±0.044,P值均<0.05),TUBB-siRNA转染组SKM-1细胞的增殖活性受到明显抑制作用.(3)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显示,TUBB-siRNA转染组的细胞克隆形成率为(7.0±0.2)%,显著小于阴性siRNA转染组的(25.0±0.2)%(P<0.01).(4)透射电镜显示,转染TUBB-siRNA后,SKM-1细胞出现细胞质空泡、核碎裂等细胞凋亡征象.结论 TUBB基因可能通过影响MDS恶性克隆的增殖途径在MDS转白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贲门癌发生风险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任建松;乔友林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贲门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非配比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1985年收集河南省林县研究队列(29 584人)的血液标本.随访至2001年,共诊断贲门癌1089例,从中随机抽取196例作为病例组.在能够代表整体人群的亚队列中,随机抽取185人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Hp IgG抗体.计算Hp感染对贲门癌发生的总体OR值,并根据性别、采血时年龄和诊断时间分层,分析Hp感染对贲门癌发生的风险.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Hp血清阳性率分别为82.1%和71.4%.Hp感染对贲门癌发生的总体OR为2.00(95%CI为1.21~3.31).在男性人群中,Hp感染OR为1.36,95%CI为0.71~2.60;女性人群中,Hp感染OR为4.19,95%CI为1.73~10.17.按照年龄进行分层分析显示,在≤50岁的人群中,Hp感染OR为3.45,95%CI为1.41~8.45;在51~60岁的人群中,Hp感染OR为1.56,95%CI为0.69~3.54;在>60岁的人群中,Hp感染OR为1.11,95%CI为0.37~3.33.按照诊断时间进行分层分析显示,在≤5年的人群中,Hp感染OR为1.78,95%CI为0.88~3.60;在6~10年的人群中,Hp感染OR为1.66,95%CI为0.80~3.44;在>10年的人群中,Hp感染OR为2.23,95%CI为1.05~4.74.结论 Hp感染增加河南省林县人群患贲门癌的风险,尤其在女性、年龄≤50岁、诊断时间>10年的人群中,Hp感染可使贲门癌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

  • 吸烟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张薇;高玉堂;王学励;张玉兰;Jian-min Yuan

    目的 分析吸烟与上海市区中老年男性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一个18 244名男性队列随访11年,以队列中213例新发肝癌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患者年龄、采样日期、同居住区等配对条件,从队列中随机抽取1094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使用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估计吸烟对肝癌发生的危险度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 调整肝炎、肝硬化、胆石症或其他胆囊病史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可能的混杂因素后,男性吸烟者患肝痛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91倍(95%CI为1.28~2.86),日随着每天吸烟量、吸烟年限和吸烟包年数的增加而增加.每天吸烟≥20支者、吸烟≥40年者和吸烟37包年者患肝癌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16(95%CI为1.37~3.40)、2.14(95%CI为1.18~3.87)和2.12(95%CI为1.21~3.74).吸烟开始年龄越小,危险性越大,吸烟开始年龄<20岁者患肝癌的危险性为2.57(95%CI为1.50~4.40).结论 吸烟是上海市区男性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

  • 吉林地区院内肺炎危险因素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代芊;王晓辉;邓宏;黄汉朝;张红艳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院内感染性肺炎(NP)的致病危险因素.对20多种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有17种呈显著性差异.对这17种主变量进行多因素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意识障碍(OR=11.0819)、气管切开(或插管)>2周(OR=9.6513)、手术持续时间≥4h(OR=7.3154)、预防性应用抗生素(OR=8.9698)、免疫功能低下(OR=6.8861)、应用激素(OR=6.5896)、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OR=12.6371)、留置胃管(OR=9.9514)、多器官功能衰竭(OR=10.2836)为N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证明NP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证明存在胃→咽→下呼吸道的逆行感染途径.

  • 比较效果研究方法之三: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陈薇;韩梅;曹卉娟;张颖;刘建平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属于临床流行病学的观察性研究方法,是用来初步建立因果关联的一种分析性研究。该研究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2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经典的病例对照研究主要用于病因推论[1]。

  • 26万女性队列人群中乳腺癌与人工流产关系的研究(上海)

    作者:高道利;叶展;秦勤;Ray RM;Thomas DB;王文婉

    目的:评估人工流产(指手术流产)对乳腺癌危险性的可能影响.方法:研究在上海267 040例妇女的一项乳房自我检查随机试验的队列人群中进行,由队列研究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两部分组成.结果:依据基线调查表采集的资料分析,人工流产不增加乳腺癌危险性.调整潜在的混淆因素后,OR=1.06(95%CI:0.91~1.25).人工流产次数增加无危险性趋势增加.从更详细的652例乳腺癌病例和694例对照资料分析,得出相似的结果.人工流产发生在首次生育后不增加危险性;少数妇女在首次生育前人工流产以及妊娠13周后人工流产,虽然被观察到危险性有增加,但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国,人工流产不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 武警新兵应力性骨折危险因素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王心;汪培山;丁强;单学娴

    目的探讨武警新兵应力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部队挑选新兵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武警某部2000、2001年度的新兵1 702人,随访1年,检出应力性骨折126例,采用1:2配比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按GJB 1102-91和GJB 1337-92对其体质、体能进行测量和评价.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入伍前参加体育活动、参加跑步、下肢损伤史、训练中保护情况、训练中间休息、应激性生活事件,100m跑成绩,体重、体重指数和去脂体重均与应力性骨折有统计学联系(P<0.05).将上述10项指标一次性引入逐步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发现: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入伍前不参加体育活动是应力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适宜的体重指数则是应力性骨折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2.58、3.85和0.76.结论应力性骨折的发生与入伍前和开训后的因素均有关.提示,在挑选新兵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体形匀称、体质体能优秀、喜好运动的青年入伍,在训练期间应及时加强营养,并注意新兵的心理波动,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以减少应力性骨折的发生.

  • 武警新兵过劳性损伤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王心;单学娴;冯凯琳

    目的:了解武警新兵过劳性损伤的危险因素,为部队选兵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武警某部2000年男性新兵805人,随访1年;对其体质、体能进行测量和评价,检出其中过劳性损伤病例93人,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结果:武警新兵过劳性损伤的累积发生率为8.5人次/100人年,占军事训练伤的77.7%.过劳性损伤的危险因素为训练中间无休息、应激性生活事件、缺乏体育活动和下肢损伤史.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OR值,分别为10.19、14.57、2.36、4.53.结论:在选兵时应选择身体素质好,剔除有下肢损伤史者.在训练中,及时与战士沟通了解情况,避免应激性生活事件的负面影响,还要加强新兵的营养,减少过劳性损伤的发生.

  • 155例干预过程中发生卒中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郭吉平;黄久仪;曹奕丰;王桂清

    目的分析干预过程中未能有效防止卒中发病的原因,为提高预防效果提供依据.方法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上海市南汇区6镇卒中高危人群筛检及综合干预过程中新发生的卒中155例为病例组,以1:2的比例在参加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cerebral vascular hemodynamic indexes,CVHI)筛检并干预但未发生卒中的人群中按年龄、性别、CVHI总积分异常的比例随机选取310例为对照组,计算各危险因素、高血压治疗、服重点干预药"脑安胶囊"等因素的优势比(OR),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心脏病、重点干预药与卒中发病具有显著意义的统计学联系,其OR值分别为1.92(1.21~3.50),1.81(1.00~3.30)和0.63(0.41~0.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被筛选进入方程的因素分别是高血压病史和服重点干预药,控制高血压治疗因素后,被筛选进入方程的因素只有服重点干预药.结论综合干预过程中,发生卒中的主要原因是有高血压病史和没有按规定服用重点干预药.

  • 脑血流动力学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

    作者:郭吉平;黄久仪;张凤英;杨永举;曹奕丰;王桂清

    目的 探讨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积分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以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东北地区队列人群中新发生的151例缺血性卒中病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年龄、性别作为匹配条件,在同一人群中随机选取同等数量的非卒中个体为对照.分析和比较CVHI积分值降低及卒中常见危险因素暴露与缺血性卒中发病的风险.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CVHI积分、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卒中家族史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具有显著的病因学联系(P<0.05),其0R(95%CI)分别为6.75(3.93~11.62)、3.44(2.01~5.90)、1.77(1.01~3.10)、2.04(1.12~3.72).CVHI积分值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具有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随积分值降低,发病风险上升(趋势X2=48.4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被筛选进入方程的因素分别为CVHI积分、高血压病史、卒中家族史,其中CVHI作用强,OR(95%CI)为6.122(3.474~10.789).结论 CVHI积分值降低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可能是其独立的预测因子.

  • 基于广州生物库队列的轻度认知障碍与卒中死亡关系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陆泽雄;江朝强;胡志兵;朱峰;张维森;徐琳;靳雅丽;林大庆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与卒中死亡的关系,为卒中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基于广州生物库中老年队列,排除基线已有卒中或冠心病者,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模式,以2003年9月至2008年2月入组队列并在随访期确认死亡原因为卒中的160名研究对象为病例组,1∶4匹配同期参加队列的640名生存者为对照组;以单词延迟记忆测试(Delayed Word Recall Test,DWRT)得分低于4分作为MCI的评估指标.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t检验、x2检验,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MCI与卒中死亡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DWRT得分低于4分者43人,对照组DWRT得分低于4分者108人,病例组的MCI患病率(26.9%)高于对照组(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认知功能正常作为参照,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饮酒、体质指数、体力活动、睡眠时间及教育程度后,MCI增加卒中死亡风险(OR=1.60,95%CI:1.04~2.46,P<0.05).结论 卒中前MCI与卒中死亡风险增高相关,提示MCI早期筛查与有效干预对减少卒中死亡具有积极意义.

  • 西城某社区人群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李盼;刘力戈

    目的 探讨西城某社区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为预防高尿酸血症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西城某社区调查发现的1200名血尿酸正常人群作为研究队列人群,进行为期2年的观察.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发现尿酸升高者作为此次病例研究的病例组,以1:2的比例为每例病例匹配两位对照,其中病例组选取130例,对照组选取26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包括个人基本资料、生活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疾病史等调查,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1200名社区人群中,高尿酸血症130例,占10.83%,其中男性50例,占4.17%,女性80例,占6.67%,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甘油三酯水平(OR=1.947,CI为1.368~2.77)、尿素氮水平(OR=1.237,CI为1.097~1.394)、海鲜摄入(OR=1.512,CI为1.051~2.177)、腰围(OR=1.022,CI为1.001~1.043)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警惕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提高社区对于高尿酸血症的综合管理能力.

  • 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刘红丹;贺航咏;孙兵;黄琳娜;金静静;詹庆元

    目的:总结重症 COPD 合并侵袭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IBPA)的临床特点,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因呼吸衰竭入住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重症 COPD 病例,将所有合并 IBPA 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按同性别、年龄相同或相近(±6岁)、氧合指数相近、病情相似进行1∶2配比选择对照组。结果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因呼吸衰竭入住 RICU 重症 COPD 病例共58例,病例组11例,其中2例确诊,8例临床诊断,1例拟诊,进行1∶2配比后选择对照组22例。与对照组相比,IBPA 组强的松累积用量[(585±643)mg vs (220±220)mg,P =0.022]、抗生素种类(2.5 vs 0.33,P =0.021)及抗生素使用时间(17 d vs 0.3 d,P =0.024)均明显升高,且 IBPA 组患者病死率更高(90.9% vs 18.2%,P <0.001),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更长(12.2 d vs 4.5 d,P =0.001)。IBPA 组呼吸频率更快[(29±80)次/min vs (22±8)次/min, P =0.026],且易出现干啰音(90.9% vs 45.5%,P =0.021)。外周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肝酶、肌酐升高更明显。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既往抗生素应用时间及入 RICU 前住院天数为IBPA 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 COPD 在应用大量糖皮质激素及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时,若伴有肺部干啰音、白细胞明显升高合并肝肾功能受损,应高度怀疑 IBPA 可能性。

  • 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预测及其评价

    作者:周玲;胡旭;徐天亮;刘继永;徐海蓉

    目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及糖耐量损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用腰臀围比或腰围指标预测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并评价其效果.结果以空腹血糖结果为标准,在小于40岁人群中,灵敏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80.0%和77.0%,约登指数为0.80和0.77,效果满意.在40岁以上人群中,灵敏度为52.0%和40.0%,特异度为62.0%和70.0%,约登指数为0.14和0.10.效果不满意.按照目前推荐的腰臀围比与腰围评价标准,2项指标测量结果一致率为85.0%.结论在小于40岁人群中,通过常规体检或自身测量腰臀围比或腰围,筛检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一个简单、有效、经济的方法.

  • 静态行为与心脑血管病死亡关系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吕淑荣;俞浩;韩仁强;苏健;潘晓群;张永青;周金意;武鸣

    目的 了解静态行为与心脑血管病死亡的关系.方法 于2010年10月-2014年12月应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江苏省8 275名≥18周岁未患心脑血管病的常住居民作为研究队列进行随访,以队列中96例新发心脑血管病死亡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按照成组设计、病例与对照1:5的原则从随访队列中未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人群中抽取480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在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分析静态行为与心脑血管病死亡间的关系.结果 在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平均年收入、吸烟、饮酒和血压等因素后,每日静态行为时间≥6 h者心脑血管病死亡风险为每日静态行为时间<2h者的5.94倍(95%CI=2.01 ~ 17.60);静态行为与吸烟行为在心脑血管病死亡上存在交互作用(OR交互=1.37,95%CI=1.01 ~3.56),现在吸烟同时每日静态行为时间≥6 h者心脑血管病死亡风险为从不吸烟且每日静态行为时间<2h者的2.46倍(95%CI=1.03 ~5.88),未发现静态行为与饮酒行为在心脑血管病死亡上存在交互作用(OR交互=0.91,95% CI=0.78 ~ 1.06).结论 每日静态行为时间过长可以单独或通过与吸烟行为相互作用而增加心脑血管病的死亡风险.

  • 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与代谢综合征关系

    作者:王清青;黄文湧;杨敬源;杨星;汪俊华;蔡毅媛;韦继芳

    目的 探讨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发生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 以2004-2005年贵州省贵阳市参加基线调查的≥60岁并且静脉取血完成全部生化检测的对象为研究队列,筛选随访期间发生MCI患者83例,在同一队列未发生MCI人群中,按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1∶2匹配,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分析MS、MS各组分及其不同组合对MCI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 高血糖(OR=2.9,95%CI=1.4~5.9)、高血压(OR=2.5,95%CI=1.3~4.8)和脂代谢紊乱(OR=2.2,95%CI=1.1~4.1)均使MCI发生的风险提高;MS组分任意2项组合(组合Ⅰ)类型、任意3项及以上组合(组合Ⅱ)类型的患者发生MCI的风险分别是正常者的2.3倍(95%CI=1.2~4.6),是仅有MS任意1项组分者的3.5倍(95%CI=1.7~7.5).结论 高血糖、高血压和脂代谢紊乱是MCI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所含MS组分的增多,MCI发生的风险也明显增加.

  • 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与Apo E基因多态性关系

    作者:陈静;黄文湧;杨敬源;杨星;汪俊华;蔡毅媛;韦继芳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及其亚型发病与Apo 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对贵州省贵阳市城区≥60岁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2 207名随访3年后,选择新发MCI患者和相应对照进行1∶2匹配巢式病例对照研究;Apo E等位基因分型测定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RFLP-PCR);采用COX模型拟合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MCI新发病例105例,发病密度为18.2/千人年;其中遗忘型发病密度为12.9/千人年;非遗忘型发病密度为5.4/千人年;单因素分析显示,携带Apo Eε4基因是未分型MCI和遗忘型MCI发病的共同危险因素(OR=2.463,95%CI=1.372~4.433;OR=2.824,95%CI=1.375~5.876),携带Apo Eε2基因是非遗忘型MCI发病的危险因素(OR=3.688,95%CI=1.140~11.930);而携带Apo E ε3基因可降低未分型MCI及非遗忘型MCI的发病风险(OR=0.478,95%CI=0.275~0.864;OR=0.380,95%CI=0.147~0.984);控制受教育程度及相关血脂因素后,携带Apo Eε4基因仍然是老年人发生MCI尤其是遗忘型MCI的危险因素(未分型OR=2.686,95%CI=1.407~5.127;遗忘型OR=2.743,95%CI=1.260~5.970);对非遗忘型MCI有影响的Apo E基因亚型仅为ε3型(OR=0.305,95%CI=0.103~0.899).结论 Apo E基因多态性对社区老年人群MCI及其不同亚型发病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携带Apo Eε4基因是未分型MCI和遗忘型MCI发病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po Eε3基因可能防止非遗忘型MCI的发生.

80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