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猪土生克雷伯菌感染综合征研究

    作者:邓明林;刘宗莉;罗刚

    目的描述人-猪土生克雷伯菌感染综合征临床表现,探讨病原特征以及感染来源.方法观察8例不明原因急性感染中毒休克综合征患者,用多种培养基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动物实验,DNAG+C%mol含量测定,药物敏感性试验等方法,确定8例患者引起感染的病原体;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感染来源.结果人-猪土生克雷伯菌感染综合征临床表现:发热、呕吐、心慌、呼吸困难、腹痛、腹泻、昏迷、休克、皮肤呈玫瑰红瘀点、瘀斑,主要分布在四肢、头面部及胸部;从患者血液,死猪肉中分离5株细菌,其形态学、生理特征、毒力试验、细菌DNAG+C%mol含量测定、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均为一致,证实为土生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动物实验表明:此菌株引起动物的症状和人的临床表现一致.结论8例不明原因急性感染中毒休克综合征病原体是土生克雷伯菌肺炎亚种;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此疾病感染来源是病、死猪,病牛.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腹腔内脓肿CT引导下穿刺引流的护理

    作者:曹艺;王欣然;韩斌如

    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腹腔内脓肿CT引导下穿刺引流的护理.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19例SIRS患者行腹腔内脓肿经CT引导下穿刺引流前的物品准备及转运风险防范、穿刺引流过程中密切配合、穿刺引流后病情观察、导管的管理护理措施等.严密观察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对保证腹腔内脓肿穿刺引流安全、有效地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 亚低温防治重症脑血管病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前瞻性研究

    作者:刘海波;田晶;姜兴权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亚低温组并发全身炎症反应10例,衰竭器官数为51个,对照组治疗期间合并全身炎症反应16例,衰竭器官数为98个,两组患者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衰竭器官的数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亚低温组2例死于脑干衰竭,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对照组2例死于脑干衰竭,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急性脑疝.病死率亚低温组12.9%(4/31);对照组26.7%(8/30),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个月后随访,亚低温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具有保护作用,能减少器官衰竭的数目,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凝血系统功能紊乱的研究

    作者:刘禹赓;李春盛

    目的研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时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其对SIRS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SIRS诊断标准将入住急诊监护病房的患者分为SIRS组100例、非SIRS组50例,另选健康正常人50例为对照组.SIRS组又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检测血小板数(PLT)、D-二聚体(DD)、蛋白C、蛋白S(PC 、PS)、抗凝血酶Ⅲ(ATⅢ)、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12项涉及到与凝血功能有关的实验室指标.结果 (1) SIRS组中TT、APTT、PT、DD、TM、PAI-1均高于非SIRS组对照组(P<0.05);PC、PS、TPA、PLT、FBG均低于非SIRS组及对照组(P<0.05).(2)ATⅢ在三组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3)DD、APTT和PAI-1在SIRS组中的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并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1)在SIRS时存在有凝血系统功能紊乱.(2) SIRS时凝血系统功能紊乱主要特征表现为各种促凝物质增加,机体抗凝物质减少,纤溶系统被抑制,而纤溶系统抑制在SIRS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3)DD和PAI-1与SIRS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

  • 内毒素的跨膜信号转导及其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作用

    作者:蒋建新;朱佩芳;王正国

    失控性炎症反应是目前临床上为常见的病理现象,是创伤后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细菌脂多糖(LPS)是常见的诱导失控性炎症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单核/巨噬细胞表面LPS相关受体是机体识别并启动炎症反应的始动因素,是诱导炎症反应失控的关键环节之一.单核/巨噬细胞膜表面存在多种LPS相关受体,其中清道夫受体(SR)、CD14、Toll样受体4(TLR4)为高亲和力或敏感性LPS 受体.SR与单核/巨噬细胞清除、灭活LPS有关;CD14和TLR4是介导LPS激活细胞的重要受体.TLR2、β2整合素、L-selectin等为低亲和力LPS受体,作为"二级受体"在促进LPS诱导的促炎症和抗炎症反应中可能发挥重要的"催化作用".TLR4可能是LPS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的受体途径.单核/巨噬细胞表面防御性受体(如SR)下调、兴奋性受体(如CD14、TLR4、TLR2等)上调,可能是感染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由早期的防御性(清除、灭活LPS)转化为后期的效应性(释放大量的炎症和抗炎症介质)的重要机制.深化研究LPS跨膜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可望为有效控制失控性炎症反应提供新思路.

  • 外科手术患者血清趋化因子IP-10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姚胜;姚咏明;李基业;于燕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患者血清趋化因子IP-10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 14例普通外科疾病住院手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n=6)和非脓毒症组(n=8),另有 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6).采用ELISA法动态检测血清中IP-10含量.结果外科手术后非脓毒症患者血清IP-10含量升高,第1~3天达峰值,一周降至术前范围;手术后并发脓毒症者血清IP-10含量进一步升高且持续时间延长,术后1、3、7天显著高于无脓毒症者(P<0.05或0.01),且脓毒症组IP-10含量与白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955,P<0.05).结论外科手术打击可刺激IP-10的产生,血清IP-10水平持续升高与脓毒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 重症SARS与SIRS-MODS关系的思考

    作者:纪树国;张波;于红;王东

    挽救重症SARS病人无疑是提高治疗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病原治疗是重要的,但重症患者,依据目前国内外有限的病理解剖资料及免疫细胞、免疫因子测定资料,作者认为重症SARS基本上属于全身炎症反应(SIRS)-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范畴,对SIRS-MODS的诊治规律,重症SARS患者可以借鉴.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脓毒症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莫桂熙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脓毒症的调控,影响脓毒症的进展.一方面,PPARγ阻止转录因子及其辅助因子与一氧化氮合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型环氧合酶2等炎症相关因子启动子上的相应位点结合,进而抑制靶基因的表达.因此,其在脓毒症的高炎性反应阶段发挥明显的抗炎作用,改善了部分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另一方面,PPARγ能诱导免疫细胞的凋亡和中性粒细胞的麻痹,这在高炎性反应阶段可能是有利的,但是在抗炎性反应为主的脓毒症后期,则可能会增加二次感染的机会,导致病情恶化.PPARγ在脓毒症中的作用目前仍存在争议,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阐明.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清抵抗素变化及意义

    作者:黄友敏;周永勤;宋静;张厚毅

    目的 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清中抵抗素在疾病不同程度分组中的差异及与感染存在的相关性.方法 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入院后做可疑感染分泌物、排泄物等细菌培养,同时肘静脉穿刺取血进行抵抗素定量测定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3组:轻度SIRS组、重度SIRS组和休克组.再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并设对照组60例.结果 轻度SIRS组、重度SIRS组、休克组抵抗素含量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SIRS组和休克组抵抗素含量与轻度SIRS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重度SIRS组和休克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在3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抵抗素含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抵抗素可作为判断SIRS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指标,也可作为区分脓毒症和非脓毒症SIRS的参考指标.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甲状腺激素和皮质醇水平的变化

    作者:许丽;李春盛

    对10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54例存活、46例死亡)、30例非SIRS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和皮质醇水平.研究结果:SIRS患者及SIRS死亡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评分(MODS评分)分别较非SIRS患者及SIRS存活患者明显升高(P<0.01);SIRS患者较非SIRS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而皮质醇升高(P<0.05);甲状腺素及皮质醇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P<0.01,P<0.05),甲状腺素水平愈低,皮质醇水平愈高,则患者预后愈差.表明SIRS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而皮质醇水平则升高,病情愈重,变化愈显著;血皮质醇≥328μg/L可作为评价危重病预后的参考指标.

  • 血清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检测在感染和非感染性全身性炎症反应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杜斌;李毅;陈德昌;潘家绮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 (IL-6)对感染和非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鉴别作用.方法共有20例感染性全身性SIRS及31例非感染性SIRS患者入选.患者临床出现炎症表现24 h内测定血清PCT、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记录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和高体温.结果全身性感染患者血清PCT[3.6(1.8,27.5) μg/L]、IL-6 (810 ng/L±516 ng/L)、CRP(180 g/L±108 g/L)水平及高体温(38.6±1.2℃)明显高于SIRS患者[0.5(0.2,1.8) μg/L,235 ng/L±177 ng/L, 109 g/L±70 g/L, 37.9±0.9℃].所有炎症指标中,IL-6和PCT的敏感性(≥80%)和特异性(>70%)高.由IL-6和PCT构成的感染评分对全身性感染的辨别力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3).结论与传统炎症指标相比,IL-6和PCT有助于鉴别全身性感染和SIRS.

  • 白细胞介素-1家族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对全身性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马朋林;陈德昌;潘家绮;杜斌

    目的研究白细胞素1(IL-1)α,IL-1β和IL-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全身性感染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方法对1997年至1999年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科连续收治的60例全身性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进行IL-1家族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检测.IL-1α基因内含子6中的多态性区域含有46个碱基对的同向重复结构可变数(VNTR),IL-1ra基因内含子2中含有86个碱基对的VNTR,两者均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扩增.根据扩增的DNA产物大小鉴定等位基因A1-4和RN1-4.IL-1β基因-511位点上所含有的AvaI多态性经PCR扩增后,以Ava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进行鉴定.结果全身性感染患者中IL-1ra RN2等位基因和RN2/2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与正常对照相比明显增加(0.34 vs 0.23, P<0.01;0.12 vs 0.05, P<0.05).IL-1α VNTR及IL-1β AvaI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另外,全身性感染患者中基因型A2/2,B2/2和RN2/2病死率明显增加(分别为80%,81%和71%).如果患者同时具有A2,B2和RN2三种等位基因中的两种,则全身性感染更为严重(APACHE II和MODS评分更高),病死率为55%~65%.相反,基因型为A1/1,B1/1或RN1/1的全身性感染患者病死率较低(0~13%).结论与IL-1A或IL-1B基因多态性不同,等位基因IL-1RN2的基因多态性对全身性感染具有易感性.等位基因A2,B2和RN2可能是全身性感染的高危基因标记物.

  • 影响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生存率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伍峻松;易建华;盛蕾;施小燕;杨俭新;黄宗坚;干建新

    目的分析影响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并发ALI/ARDS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ALI组76例,ARDS组95例),对影响其生存率的20项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ALI组生存率危险因素为吸烟(B=-5.235,OR=0.005,P=0.001)、创伤后继发脓毒症(B=-2.753,OR=0.064,P=0.031)、胃肠出血(B=-2.876,OR=0.056,P=0.033);影响ARDS组生存率危险因素为:诱因持续到发病时间(B=3.524,OR=33.933,P=0.008)、创伤后继发脓毒症(B=-5.183,OR=0.006,P=0.004)、肾功能不全(B=-4.745,OR=0.009,P=0.009)、胃肠出血(B=-6.335,OR=0.002,P=0.007).结论不同于传统ALI/ARDS研究,本研究发现吸烟可能成为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严重多发伤条件下,并发ALI/ARDS的发病时间愈早,预计的生存率可能愈低;在肺受到损害条件下,如果并发肾功能不全,极易诱发MODS;脓毒症和胃肠出血仍然是创伤后影响生存率的感染性或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导致感染的原发病必须积极治疗.

  • 芬太尼、吗啡自控静脉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演变的影响

    作者:侯宝君;史计月;张洪林;安静;周琨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芬太尼、吗啡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病情演变的影响.方法:60例静脉与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F组(芬太尼15μg/kg)和M组(吗啡0.15mg,kg),辅助用药均为利多卡因10mg/kg、咪哒唑仑0.4mg/kg和地塞米松0.3mg/kg,每组均为30例.分别于术后4、24、48和72 h应用SIRS评分和PH镇痛效果评分评估SIRS演变和镇痛效果,采用放免法随机测定每组6例患者各时间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浓度.结果:术后各时间点SIRS评分F组均低于M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H镇痛效果评分各时间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F-α、IL-2、IL-6浓度在各时间点F组显著高于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术后排气时间M组显著高于F组(P<0.05或P<0.01).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吗啡PCIA镇痛效果与芬太尼相近,但因其抑制肠功能恢复,加剧SIRS演变,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 危重病患者SIRS期细胞因子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健;陈兵;王洪霞;吴胜群;马树林;阎素英

    目的:研究危重病患者SIRS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危重病患者SIRS期TNF-α、IL1β、IL-6水平,并进行APACHE Ⅱ评分.结果:30例患者血中TNF-α、IL-1β、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同步检测细胞因子活性及进行APACHE Ⅱ评分有助于危重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

  • 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作者:龚全业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是9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为了解在新生儿中的发病及转归情况,现将我科住院新生儿SIRS和MODS的发病及转归情况做一回顾性的总结分析.

  • 肺炎合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儿发生MODS的预后分析

    作者:刘薇;黄敬孚;赵津生;杨宝昌;张惠;许晖

    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当今医学界共同瞩目的研究热点.本文旨在探讨儿童肺炎患者合并SIRS后发生MODS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

  • 内毒素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病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程亚颖;田溢卿;帖彦清;尹建英;井丽娟

    目的 测定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患儿血内毒素、可溶性脂多糖受体(soluble lipopolysaccharide receptor CD14,sCD1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并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危重症患儿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可靠实验室指标.方法 分别采用鲎试剂动态比浊定量测定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免疫比浊法进行血内毒素、sCD14、TNF-α及CRP的定量测定,并对部分患儿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SIRS组内毒素、sCD14、TNF-α及CRP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12.0±235.0) EU/L vs (44.0±17.0) EU/L,(11.5±5.8) mg/L vs (2.5±0.8) mg/L,(40.3±19.4) ng/L vs (12.9±3.9) ng/L,(47.3±18.4) mg/L vs (6.1±2.0) mg/L(均P<0.01);危重症组上述各项指标的水平亦均明显高于非危重症组(均P<0.01);且SIRS组和危重症组内毒素与sCD14、TNF-α及CRP之间均呈良好的正相关(SIRS组r值分别为0.820、0.502和0.782;危重症组r值分别为0.420、0.790和0.839,均P<0.05);在部分革兰阳性菌及病毒感染的患儿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且此部分患儿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者较无合并胃肠功能障碍者血内毒素明显升高(P<0.01);动态研究发现,病情恶化后内毒素、sCD14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恶化前,分别为(802.0±114.0) EU/L vs (520.0±136.0) EU/L,(21.1±4.5) mg/L vs (9.5±3.5) mg/L,(84.4±9.5) ng/L vs (25.2±5.0) ng/L(均P<0.01).结论 内毒素、sCD14、TNF-α、CRP均参与了SIRS的全过程;危重症患者血内毒素监测对于协助了解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肝移植术病人围术期中性粒细胞Toll样受体2表达与术后SIRS的关系

    作者:池信锦;黎尚荣;程楠;黑子清;罗刚健;关健强;张睿;张祺

    目的 研究肝移植术病人围术期中性粒细胞Toll样受体2(TLR2)表达与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关系.方法 择期行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病人20例,年龄33~58岁,体重52~73 kg,心功能Ⅱ或Ⅲ级,ASAⅢ或Ⅳ级.于麻醉诱导前(T1)、无肝期25 min(T2)、新肝期3 h(T3)、新肝期24 h(T4)时,中心静脉采血样,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TLR2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按术后7 d内是否发生SIRS,分为SIRS组与非SIRS组.2组TNF-α、IL-1β和IL-8浓度和TLR2表达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术后7 d内有10例病人发生SIRS.与T1时比较,SIRS组T4时中性粒细胞TLR2表达上调,T2-4时TNF-α浓度升高,T3,4时IL-1β浓度升高,T3时IL-8浓度升高(P<0.05或0.01);与NSIRS组比较,SIRS组T4时中性粒细胞表达上调,血清IL-1β浓度升高,T3时血清IL-8浓度升高(P<0.05或0.01).SIRS组TNF-α浓度与中性粒细胞TLR2表达呈正相关(r=0.607,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病人发生SIRS可能与新肝期24 h中性粒细胞TLR2表达上调有关.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SIRS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越夫;王古岩;陈芳;李立环

    目的 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术后早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择期OPCABG患者60例,年龄46-73岁,NYHA I或Ⅱ级,体重54-110kg.于术后4 h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6及IL-10浓度;术后24 h内进行SIRS评分,根据SIRS评分.分为2组,SIRS组(S组,SIRS评分≥2分)和非SIRS组(U组,SIRS评分<2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IR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前单核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浓度及术后血浆IL-6、IL-10浓度与术后早期SIRS的发生有关(P<0.05),回归方程为:Y=0.155+0.52X1+0.39X2+0.76X,-0.79X..结论 术前单核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浓度及术后血浆IL6浓度、IL-10浓度是OPt:ABG患者术后早期SIRS发生的危险因素.

5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