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类固醇性结核病59例分析

    作者:梁建琴;王金河;王巍;张广宇;王安生;陈志;冯士生;王瑞岚

    目的 分析类固醇性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间在类固醇激素治疗过程中发现的59例住院结核病例.结果 59例均经过12个月的抗结核治疗,有效率78.3%,5例死亡患者均为耐多药结核病(MDR-TB),无缓解者8例;胸部X线表现病变广泛,病变缩小49例,空洞缩小12例;痰结核分枝杆菌菌阴转17例.结论 类固醇性结核病重在预防,需定期随访X线胸片和痰抗酸染色镜检,及时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 MR横向弛豫时间测定技术对激素诱导兔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的定量影像分析

    作者:潘振宇;李楠;顾华;翟仁友;杨晋才

    目的:定量研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 SANFH) MR横向弛豫时间在造模不同时相的变化规律,探讨所反映的骨髓组分及微结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纯种新西兰大白兔60只,采用随机区组抽样方法分为空白对照(8只)及造模2、4、6、8周组(各13只)。制作模具小管并行MR T2 mapping序列MR扫描,评价所得参数即T2值的稳定性。参照Yamamoto的方法对模型组进行造模处理。造模开始前对空白对照组进行MR扫描,各模型组分别在造模后满2、4、6、8周时行MR扫描,将横向弛豫原始图像数据传至GE AW4.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计算各像素T2、T2*值,创建相应参数的彩色编码图,对股骨头区、骺下区及髓腔骺端进行测量域感兴趣区的特征参数值;扫描完成后将实验动物处死,切取股骨头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剔除实验期间死亡动物及无效图像资料,MR检查并获得有效数据的空白对照及造模2、4、6、8周组实际样本量分别为8只(16髋)、10只(20髋)、9只(18髋)、9只(18髋)、10只(20髋)。各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T2值(F=51.601, P<0.01)、T2*值(F=36.889, P<0.01)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造模各组T2、T2*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造模早期(2周)出现明显下降,4周降至低,6、8周出现部分恢复;各解剖区域间T2( F=86.274, P<0.01)、T2*(F=53.172, P<0.01)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骨头区T2、T2*值高于骺下区及髓腔骺端,骺下区高于髓腔骺端(P值均<0.05)。组织形态学变化:造模早期表现为骨髓造血细胞减少及脂肪细胞增生,髓内微血管血栓及出血,4周为显著,之后出现骨组织坏死,骨小梁变细、部分消失,间质反应(充血、水肿、出血)及纤维化。结论 MR横向弛豫时间可敏感地反映SANFH模型骨髓组分及骨小梁微结构特征性改变,为此病早期诊断及病程监控提供了重要的定量影像学方法。

  • 从脓毒症诊治观念变迁看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作者:杨建钢;王旭;杨玉彬;杨策

    脓毒症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引发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由于病理生理机制的复杂性,自1991年对其概念的界定以来,已历经3次重要修订,但仍难以形成广泛共识.特别是在拯救脓毒症运动背景下,脓毒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特效药物匮乏以及诸多经验性救治措施难以奏效的严峻现实表明,脓毒症非病原依赖性瀑布样介质反应尚有广阔的探索空间.肾上腺作为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网络的重要效应器官,通过接驳中枢应激信号和局部微环境反应,以效应激素形式参与对脓毒症机体反应的非线性、复杂性调控.其功能障碍的早期识别、替代治疗以及在脓毒症机体紊乱内环境中的再认识,无疑是脓毒症诊治的核心环节之一.近30年来,针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多项临床研究以及争议性推荐意见进一步凸显其重要价值.为此,笔者基于预测性、预防性、个体化、参与性的"4P"医学模式,立足转化医学视角,从脓毒症定义及其内涵的变化,分析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诊治价值,并从内源性和外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角度,阐述脓毒症治疗中基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微环境调控理论,尝试从肾上腺皮质激素(种类、用量、单独和联合治疗、时间窗)分析脓毒症理论研究瓶颈与临床实践困惑,旨在为脓毒症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 脑梗死与肾上腺皮质激素

    作者:吴建蓉;陈旭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引起脑梗死的多个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均显著增加,因此,脑梗死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危害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成为沉重的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治疗

    作者:赵亮;史哲;吴宣平;王健;肖军;史占军

    目的:探讨因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服用皮质类固醇糖皮质激素治疗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NFH)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手术安全性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到2015年1月,56例(72髋) SLE并发ANFH患者行THA手术,患者年龄20岁到47岁,平均32.6岁。围手术期予以补充激素治疗,规范预防感染、深静脉血栓和抗骨质疏松治疗。回顾性总结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0例患者行单侧髋关节置换,16例(32髋)分二期行髋关节置换。1例术后2年发现切口感染,其余均Ⅰ级愈合,临床症状及髋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明显改善。5例术后第2~3天出现不明原因的低血糖、脱水和呕吐,考虑发生肾上腺皮质危象。随访3~48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期末: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2.5±8.2)分,SF-36平均(67.2±6.9)分,与术前比较改善明显(P <0.05)。结论 SLE患者行THA治疗激素导致ANFH,如果做好围手术期治疗,手术安全、有效。

  • 抗凝、降脂治疗对预防兔激素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作者:康鹏德;沈彬;杨静;张晖;周宗科;裴福兴

    目的 探讨抗凝、降脂预防激素诱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 方法 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建立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 68只兔随机分成四组,分别为洛伐他汀和华法林( WL)组、洛伐他汀( WA)组、华法林( LA)组和对照组( NP)组.各组分别于 2、 4、 8、 12周抽取空腹耳缘静脉全血测定凝血功能和血脂水平,并在各时间点无痛处死兔取双侧股骨头常规处理 HE染色组织学检查,观察各组骨坏死发生率. 结果各时间点, WA组凝血功能改善,但血脂水平升高; LA组血脂水平正常,但血液高凝; WL组凝血功能及血脂水平几乎正常; NP组高凝、高脂状态.组织学, LA组和 NP组髓腔内脂肪细胞少,存在部分正常骨髓组织; WL组和 WA组髓腔脂肪细胞增多,直径增大,骨髓正常细胞几乎消失.骨坏死发生率: WL组为 13.3%( 2/15), LA组为 35.%( 6/17), WA组为 41.2%( 7/17), NP组为 68.8%( 11/16). 结论 联合抗凝、降脂可以预防激素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 血清类固醇检测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治疗监测意义的评价

    作者:肖慧文;马华梅;苏喆;杜敏联;李燕虹;陈红珊;陈秋莉

    目的 评价血清类固醇浓度测定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1羟化酶缺乏(CAH21OHD)患儿治疗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19例接受规范治疗的经典型CAH 21OHD患儿,年龄(3.67±1.54)岁,随访间隔0.33 ~1.0年,观察(1.47±0.7)年.将每例患儿相隔两个观察点作为1个观察例次,根据骨龄进展、线性生长速度、临床男性化体征等综合判断,分为控制良好组和控制欠佳组.每个观察点均于早8点患儿第一次服用糖皮质激素前空腹采血检测血清各种类固醇[去氢表雄酮硫酸盐、孕酮、17羟孕酮(17-OHP)、雄烯二酮(△4-A)、睾酮、游离睾酮、雌酮和雌二醇]的浓度.比较两组的血清各种类固醇浓度,对差异有显著意义的类固醇指标,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进行分析,以定义诊断“控制欠佳”的切割值.结果 (1)在各种类固醇指标中,控制欠佳组的血清△4-A、17-OHP浓度[5.95(2.23 ~ 11.2)nmol/L、13.85 (6.06 ~ 20) μg/L]高于控制良好组[1.05( 1.05 ~9.89) nmol/L、3.67(0.42~21.1) μg/L](t=2.19、2.17,P均<0.05).(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4-A、17-OHP浓度、血清△4-A联合17-OHP浓度的曲线下面积(95% CI)分别为0.76(0.62,0.90),0.75(0.62,0.88)和0.69(0.54,0.84).血清△4-A浓度为3.9 nmoL/L时,诊断“控制欠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和0.75;血清17-OHP浓度为7.1g/L时,诊断“控制欠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7和0.71.结论 血清△4-A或(和)17-OHP浓度作为CAH 21OHD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的监测指标有一定价值.判断控制欠佳的诊断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血清△4-A浓度、血清17-OHP浓度、血清△4-A联合17-OHP浓度.

  •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干预后状态

    作者:景筠;张晓君;秦宁宁;陈瑞玲;于磊;马山

    目的 评估溴吡斯的明、激素、胸腺切除、胸腺切除-激素联合4种治疗对于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起病的患者干预后状态的差异.方法 对180例OMG患者进行回顾加前瞻性临床研究,患者起病年龄≥15岁,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非随机性入组,分为手术组60例、激素组39例、联合组31例、对症组50例.按照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标准以干预后状态仅余"轻微异常"为理想状态.结果 ①激素组治疗后3~6个月,睑下垂、眼肌麻痹、总体理想状态率相对高于其他3组,其中,42.1%(16/38)的患者治疗3个月睑下垂达到理想状态,高于对症组(7/48,14.6%,×2=8.200,P=0.004).②联合组、手术组从治疗后1年起,各项理想状态率呈上升趋势,以联合组略高于手术组;观察期终末21.7%(13/60)手术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纵向配对比较,手术组治疗2年后睑下垂(22/40,55.0%)、眼肌麻痹(16/27,59.3%)和总体效果(20/40,50.0%)达理想状态率均显著高于治疗3个月后[11/59,18.6%;11/44,25.0%;9/60,15.0%;P=0.002、0.031、0.000(此处无统计值,仅有P值)].③选择对症治疗的患者平均起病年龄(51.9±18.0)岁,高于其他3组(F=10.563,P=0.000).④伴有眼肌麻痹的OMG患者更倾向于选择激素或联合治疗,联合组眼肌麻痹率高于对症、手术2组(×2=12.939、14.380,均P=0.000),激素组眼肌麻痹率高于手术组(×2=8.017,P=0.005).结论 对于以OMG起病的青中年患者,激素治疗起效快,胸腺切除、联合治疗长期疗效好,激素甚或联合治疗可能是伴有眼肌麻痹者较好的选择.

  • 短期使用二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成硕;张罗;赵岩;王向东;刘健慧

    目的 研究鼻用二丙酸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BDP)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接受4周BDP(200 μg/次,2 次/日)喷鼻治疗后,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其晨血皮质醇浓度,同时检测31例健康人的晨血皮质醇浓度作为对照.结果 接受4周BDP治疗后变应性鼻炎患者与健康人的晨血皮质醇浓度分别为(388.9±146.1) nmol/L和(418.9±174.9) nmol/L,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治疗剂量(400 μg/天)下持续使用4周BDP没有导致变应性鼻炎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

  • 短期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儿童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李哲;孟大为;马云鹏;赵方;吴玉杰;暴继敏

    目的 探讨短期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儿童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对28例5~8岁慢性鼻及鼻窦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患儿,腺样体切除术后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每13晨起给予100μg喷鼻,共5周,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监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骨密度及Z评分.结果 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结果 行统计分析,差异均无显著(P>0.05).结论 标准治疗剂量的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儿童骨密度无明显影响.

  • 儿童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处理探讨

    作者:蔡谦;苏振忠;文卫平;柴丽萍;邹华;叶辉

    目的 探讨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儿治疗方案.方法 对经鼻内镜检查腺样体Ⅲ、Ⅳ级和(或)伴慢性鼻及鼻窦炎和/或鼻炎病史并经多导睡眠监测为OSAHS的儿童39例,分成两组:药物治疗组25例,使用局部类固醇喷鼻剂,连续使用2~3个月以上,2例伴慢性鼻及鼻窦炎患儿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5天;未用药物组14例.对所有儿童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对其家长进行相关临床表现的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患儿在年龄、病程、BMI、腺样体肥大情况、伴有鼻部疾病情况以及临床问卷分值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随访情况为,药物治疗组经治疗后在"响鼾"、 "不安宁的睡眠或频繁醒觉"、 "鼻阻塞而张口呼吸"以及"鼻腔很多鼻涕"4个症状的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用药物组随访前、后问卷调查,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伴有腺样体肥大和/或鼻部疾病的轻度OSAHS患儿宜首先采用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3个月后,症状仍没无明显改善的再考虑选择手术治疗.

  • 喉非特异性肉芽肿临床分析

    作者:强笔;刘燕青;杨明明;朱勇波;张艳;田兴德

    喉非特异性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的非肿瘤性肉芽增生性病变,好发于声带突及其附近.单侧多见,呈灰白色、粉红色或红色,表面光滑的半圆球形肿块,带蒂或广基,有时呈分叶状.常见临床症状为声嘶、咽喉异物感、发声时喉痛及咳嗽等.发病原因及形成机制尚未明确,手术复发率高,临床治疗棘手.

  • 不典型Ramsay-Hunt综合征1例

    作者:徐展;屈涓;卢连军;邱建华

    Ramsay-Hunt综合征是1907年Ramsay Hunt提出的由面神经膝状神经节炎引起的面瘫、耳部疱疹和耳痛三联征,面神经受侵犯常见,也可侵犯Ⅲ~Ⅻ脑神经[1-3],迷走神经受损报道较少.本文就作者诊治的1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症的认识.

  • 鼻用皮质类固醇的临床选择

    作者:张罗;韩德民

    鼻用皮质类固醇是治疗鼻部炎症的常用药物.本文系统介绍了药物的代谢过程、化学结构、分子作用机制,对比了不同药物的药理学指标和临床应用指标,为临床选择提出指导性建议.

  •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涵;邢光前;陈智斌;王登元;卜行宽

    目的探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acute low-ton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LHL) 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选择30例ALHL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详细采集病史和耳科检查的基础上,行系统的听力学检测,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和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所有患者接受为期15天的皮质类固醇激素试验性治疗,疗程结束后随访6~14个月(平均10.2个月).结果本组患者以青年为主,临床主诉多为低音调耳鸣、耳闷和听力下降,耳科检查未见异常.所有患者(30例31耳)纯音测听显示轻到中度的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鼓室图呈"A"型,26耳引出镫骨肌声反射,其中14耳Metz试验阳性.受检的20耳中,ABR均正常;初诊时14耳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未通过,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力图表现为0.5及0.75 kHz两个频率点上异常.经激素治疗后,24耳听力完全恢复,4耳部分恢复,3耳无变化,总有效率90.3%. 结论 ALHL以突发的低音调耳鸣、听力下降和耳闷为主要表现,常单耳发病,听力学定位诊断提示为蜗性病变,仅累及低频区.本病尚无特效疗法,皮质类固醇激素可能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药物.

  • SMILE术后应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与0.1%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液的疗效比较

    作者:姜洋;李莹;金玉梅;张军燕

    目的:探讨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应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替代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耐受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5年4至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接受SMILE手术的60例近视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个组,均选取右眼进行用药后情况观察(共60只眼),每组20只眼。溴芬酸钠组患者SMILE术后应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2次/d应用10 d;地塞米松-溴芬酸钠组患者SMILE术后3 d应用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液4次/d,术后第4天开始改为应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2次/d,至术后10 d;地塞米松组患者SMILE术后应用地塞米松/妥布霉素滴眼液4次/d应用10 d。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 d、10 d、1个月、3个月进行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眼压、角膜地形图和主观症状与不良反应。3个组间观察指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个组患者在术后10 d、1及3个月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7,0.30,0.36;P>0.05)。地塞米松组患者在术后10 d、1及3个月各观察时间段眼压均值均高于溴芬酸钠组及地塞米松-溴芬酸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6,0.98,0.63;P>0.05)。溴芬酸钠组患者术前、术后1及3个月角膜地形图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SAI)均值分别为:0.33±0.10、0.50±0.17、0.55±0.21;地塞米松-溴芬酸钠组及地塞米松组分别为:0.33±0.08、0.49±0.16、0.60±0.37;0.31±0.12、0.52±0.23、0.55±0.19;3个组患者术后1及3个月SA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9,0.21;P>0.05)。溴芬酸钠组患者术前、术后1及3个月角膜地形图表面规则指数(SRI)均值分别为:0.15±0.12、0.34±0.18、0.40±0.18;地塞米松-溴芬酸钠组及地塞米松组分别为:0.18±0.17、0.33±0.26、0.33±0.26;0.30±0.25、0.41±0.28、0.34±0.29;3个组患者术后1及3个月SRI指数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0.74,0.39;P>0.05)。3个组患者中仅溴芬酸钠组术后10 d存在1例患者双眼视疲劳症状、术后1及3个月存在1例患者单眼干眼症状,余各组患者术后术后各时间段均无不适主观症状与不良反应发生。结论0.1%溴芬酸钠滴眼液用于SMILE术后可以替代糖皮质激素应用,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术后视力、眼压、眼表恢复方面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中华眼科杂志,2017,53:18-22)

  • 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变及中药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姜锋;黄昌林;陈旭

    目的 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GANFH)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及中药促骨塑颗粒的防治作用.方法 48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激素造模组、中药治疗组、中药预防组,各组于处理的2、4、6、8、12周分别测定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并于第4、8、12周分批处死动物,取出双侧股骨头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激素造模组vWF从第4周升高,PAI-1从第2周升高,6-keto-PGF1α从第4周降低(P<0.05).中药预防组与正常对照组各时间点vWF、6-keto-PGF1α、PAI-1测定结果 无显著性差异,病理变化轻微.与激素造模组相比,中药治疗组第12周时vWF、PAI-1水平降低,6-keto-PGF1α水平升高(P<0.05),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变化得到部分改善.结论 激素可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栓前状态(PTS),形成血栓而导致GANFH的发生;中药"促骨塑颗粒"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有效预防兔实验性GANFH,并可延缓甚至部分逆转GANFH的病理变化.

  • 拉扎碱类防治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永平;周世文

    拉扎碱类(lazaroids)是21-氨基甾类化合物(21-aminosteroids)和吡咯并嘧啶(pyrrolopyrimidine)类化合物的总称,前者包括U74006F、U74500A、U74389G、U75412E、U78517F及其第2代产物U83836E,而后者主要有U91736B及U10133E.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拉扎碱类是新一代非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细胞保护剂.因其具有清除氧自由基能力,减轻炎症反应和稳定生物膜等作用而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多种组织、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1~3].本文简要综述了拉扎碱类防治肺损伤及其可能机制的有关研究进展.

  • RP-HPLC法测定醋酸地塞米松片的含量

    作者:卜生高;何选林

    醋酸地塞米松片是临床常用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品,<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仅以有机氟化物的反应作为其鉴别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其含量测定.实践证明,<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收载的方法其专属性不强,与同类型药品不易区别.本文采用醋酸地塞米松含量测定的HPLC法色谱条件[1]对醋酸地塞米松片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

  • 增液汤对地塞米松诱导幼鼠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君;仝小林;杨凌;王坤;迟永春;叶智文;杨梦兰

    目的观察增液汤注射剂对地塞米松诱导幼鼠胸腺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给4~5周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增液汤注射剂和地塞米松,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光度计分析不同处理组的胸腺凋亡细胞.同时电镜观察各组胸腺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增液汤组仅有微弱的梯形条带.流式细胞光度分析地塞米松组DNA组方图上出现一个较大的凋亡峰,其凋亡细胞百分率为(60.74±4.86)%;而增液汤组的二倍体核型峰较地塞米松组明显高大,凋亡峰却明显缩小,其凋亡细胞百分率约为(32.20±7.70)%,与地塞米松组相比,显著差异(P<0.01).电镜观察发现,地塞米松组细胞染色质凝集呈新月状分布,或形成凋亡小体;增液汤组细胞形态变化不显著,核染色质均匀,仅有体积轻微缩小.结论增液汤对地塞米松诱导的幼鼠胸腺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01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