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余成全

    目的 探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21例膀胱癌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死亡1例.其中白天控尿良好者12例,夜间控尿良好8例,有8例患者术后勃起功能障碍,随访期未发现尿道肿瘤.结论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具有微创、出血少等特点,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是治疗膀胱癌的理想方法

  •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先天性双侧输尿管异位开口并膀胱缺如一例报告

    作者:余志海;李风;杨忠新;刘美平;鲁鹏

    患者,女,36岁.已婚育.尿频伴阴道溢尿36年,左腰腹胀痛15 d于2008年10月入院.尿频1次/h,每次约30-50 ml,用力和腹压增加时有阴道溢尿.B超检查:右肾萎缩,左输尿管及左肾积液.IVU检查:右肾不显影,左肾及输尿管扩张,末端狭窄并开口异常.膀胱开口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右肾萎缩约50 mm×24 mm,左肾约101mm×52 mm,集合系统分离18 mm,左输尿管扩张积液.

  • 基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原位回肠新膀胱功能训练模式的构建

    作者:樊帆;马雪霞

    目的 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将原位回肠新膀胱的膀胱功能进行分期并构建相应的训练模式.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并进行随访的38例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将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术后膀胱功能训练进行分期,并形成不同时期膀胱功能训练模式.结果 随着术后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日/夜间控尿率提高,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升高,排尿时间缩短,功能膀胱容量增加,膀胱基础压降低,膀胱充盈状态内压、膀胱顺应性提高,排尿时大膀胱内压、大腹压及大逼尿肌压升高,且术后1年后各项指标均趋于稳定.将原位回肠新膀胱的膀胱功能训练分为4期:住院期、恢复期(出院后至术后3个月)、康复期(术后3个月至1年)、稳定期(术后1年以后),并形成不同时期原位回肠新膀胱的膀胱功能训练内容.各期的护理重点:住院期为引流管的护理,恢复期为尿失禁的护理,康复期为排尿功能训练,稳定期为并发症的处理.结论 依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能对原位回肠新膀胱提出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的膀胱功能训练模式.

  •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体内与体外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王文宽;王明帅;宋黎明;瓦斯里江·瓦哈甫;杨飞亚;邢念增

    目的 比较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体内与体外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5例行LRC+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病例资料.体内原位回肠新膀胱(ICIN)组25例,男24例,女1例;年龄(59.0±9.8)岁;体重指数(25.3±4.3)kg/m2;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均≤Ⅱ级;术前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4.0±1.3;术前新辅助化疗患者3例.体外原位回肠新膀胱(ECIN)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59.9±10.5)岁;体重指数(24.7±3.3) kg/m2;术前ASA评分≤Ⅱ级19例,Ⅲ级1例;术前CCI 4.5±1.6;术前新辅助化疗3例.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全麻下行标准LRC.ICIN组在耻骨联合上方置入12 mm套管,置入一次性腔内切割吻合器(60 mm,3.8 mm),应用切割吻合器距回盲瓣约25 cm处向近端截取回肠60 cm,并侧侧吻合肠管,恢复肠道连续性.截取游离肠攀近端10 cm翻转至右侧,与远端肠管吻合作为新膀胱右侧输入襻,将中间40 cm肠管去管化,先折叠缝合呈U形,再翻转缝合成球形作为储尿囊.输尿管置入单J管后,将两侧输尿管分别与新膀胱两输入襻端端吻合.将新膀胱置入盆腔,用3-0可吸收线将新膀胱与尿道吻合.ECIN组向远端延长脐部切口,切口长5 ~ 10 cm,用切割吻合器截取肠管后于体外构建新膀胱,方法同ICIN组.输尿管置入单J管后,在体外将两侧输尿管分别与新膀胱两输入襻端端吻合.新膀胱与尿道吻合方法同ICIN组.标本从切口取出.结果 本研究4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ICIN组和ECIN组在手术时间[(374.2±74.6)min与(360.3±83.6) min,P=0.557]及术后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12.5±5.9)d与(11.8±4.5)d,P=0.686]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IN组与ECIN组比较,术中出血量少[(186.0±140.3)ml与(272.0±110.7) ml,P=0.030]、术后恢复进食时间短[(4.2±2.2)d与(6.1±1.6)d,P=0.002]、术后住院时间短[(13.7±4.2)d与(19.9±7.6)d,P=O.001].在术后早期(≤30 d)并发症方面,ECIN组10例出现≥1种并发症,以轻度肾盂积水和不全肠梗阻常见,ICIN组9例出现≥1种并发症,以不全肠梗阻常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45).38例获得随访,ICIN组18例,中位随访时间30.0个月;ECIN组20例,中位随访时间52.5个月.术后12个月,除ECIN组1例日间仍需尿垫,其余患者均可达到日间完全控尿;ECIN组和ICIN组分别有16例和17例可实现夜间控尿满意,两组控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发生远处转移,无局部复发患者,其中4例发生全身多处转移,1例发生骨转移,1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7例死亡,其中5例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2例分别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和冠脉支架植入术中.ECIN组和ICIN组术后2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88.9%与90.0%,P=0.902)及无复发生存率(88.9%与85.0%,P=0.77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ECIN相比,ICIN在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的前提下,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的优点,在术后新膀胱功能及肿瘤学疗效方面两者相似.

  • 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附22例报告

    作者:董忠;廖锦先;吴喜链;陈佳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自2005年10月至2013年10月开展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确诊为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其中男18例,女4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随访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6.5 h,平均出血量为362 ml,无中转开放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随访12~10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7例,其中与肿瘤相关死亡5例。结论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在具有腹腔镜技术的综合医院开展是可行的,其并发症较少及具有较好的新膀胱功能。

  • 简易可调式尿管牵引架的研制及应用

    作者:关健仪;李燕;陈少青

    尿管牵引是泌尿外科手术后常用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尤其是对于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新膀胱与尿道吻合口的病人,通过尿管牵引,可有尽快恢复新膀胱排尿控制功能的作用.

  • 原位U型回肠新膀胱术后尿动力学特征表现

    作者:张昊;徐卫丽;张杰;张凯;范锐;魏金星

    目的 探讨原位U 型回肠新膀胱术后尿动力学特征表现及尿控效果.方法 12 例肌层侵润性膀胱癌患者行原位U 型回肠新膀胱术后,术后随访3~36 个月,测定单次排尿量、尿流率、残余尿、储尿期回肠膀胱感觉、顺应性、稳定性、容量及排尿期回肠膀胱内压,回顾性分析尿流动力学检查及B 超结果.结果 本组12 例,年龄53~65 岁,平均58 岁.白天控尿良好11 例,夜间控尿良好10 例,总控尿能力良好10 例.单次排尿量250~450mL.残余尿量0~50mL,平均30mL.大尿流率17~22mL/s,平均19.4mL/s.尿动力学检查提示新膀胱尿流曲线为间断或低平尿流曲线.储尿期回肠膀胱感觉减退,稳定性较好.新膀胱容量270~410mL,平均374.6mL.储尿期膀胱内压9~18cmH2O(1cmH2O=0.098kPa),平均15.4cmH2O.顺应性31~39mL/cmH2O,平均35.4mL/cmH2O.排尿期大膀胱内压33~46cmH2O,平均39.7cmH2O.排尿期均为腹压协助排尿.结论 原位U 型回肠新膀胱储尿囊压力低、控制排尿满意,是一种理想的尿流分流手术.

  •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进展

    作者:张珊;温贤秀;雷花;杨显芳;祝玲;匡玲

    综述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围术期护理进展,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护理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

  •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尿失禁病人的护理

    作者:冯秀琴

    原位膀胱替代术是膀胱癌根治切除术后膀胱重建的金标准,但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较高.适当及时的护理干预是预防上尿路功能损害、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 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李娟;姚月芳;王莉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患者通过手术治疗恢复生理性排尿,摆脱传统配戴尿袋的束缚.方法:回顾性总结手术切除全膀胱,用回肠或结肠做成储尿囊,在原位替代膀胱,并与尿道吻合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对策.结果:手术顺利,效果满意基本上使患者恢复生理性排尿.结论:膀胱全切用回肠或结肠做成储尿囊,在原位代替膀胱,是一种理想的尿流改道术式,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

    作者:阮爱梅;邱金花;吴玉莲;林宁

    膀胱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膀胱癌主要的治疗手段.我院对21例膀胱肿瘤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充分做好肠道清洁与肠道灭菌准备;术后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管理,注重尿管、盆腔引流管、胃管等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做好膀胱冲洗;注意观察术后并发症,早期积极进行新膀胱的功能锻炼以及良好的护理随访.本组手术成功率高,取得了满意疗效.

  • 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护理分析

    作者:周萍;田爱琴

    目的:回顾性分析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总结该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前、术后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及病情动态变化,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4例患者手术均取得了成功,无感染、吻合口瘘、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个月至今,3例排尿基本正常,1例术后拔除尿管后出现轻度尿失禁,1例患者随访1.5年后出现右肾中度积水,经随访心理护理和积极治疗后患者生活正常.结论:加强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护理可大程度地帮助患者取得手术成功.

  •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5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伟中;陈志光

    目的 探讨提高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措施.方法 对5例浸润性膀胱癌行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采用输尿管回肠代膀胱Nesbit吻合术,回肠代膀胱不造瘘,耻骨后引流管负压吸引.结果 随访3~12个月,回肠代膀胱内压低、顺应性好、容量大,无输尿管返流、梗阻,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所有患者白天控排尿良好.结论 原位回肠代膀胱后,并发症少,控排尿良好,患者的生存质量高,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式之一.

  • 排尿日记对提高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葳;肖春秀;郑艺淑

    目的 探讨排尿日记对提高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8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8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新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常规的新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应用排尿日记,并根据每阶段的排尿日记调整训练方案;出院后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新膀胱功能.结果 排控尿指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排尿间隔时间延长,每次尿量增加,夜尿次数减少,日间控尿率及夜间控尿率均升高(均P<0.05);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下降,大尿流速增快及膀胱逼尿肌压力升高(均P<0.05).结论 使用排尿日记有利于提高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

  •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蒋丹红

    膀胱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膀胱全切后,原位新膀胱术已成为尿流改道的首选方式[1]。本次研究总结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治疗膀胱癌的疗效

    作者:吴敏红;曹润福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膀胱癌患者均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并对20例术后患者的排尿情况、肾功能电解质、B超、肾图、膀胱造影及尿动力学、CT等检查进行随访.结果 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白天控尿良好19例(95%),夜间控尿良好17例(85%).16例排尿通畅,4例排尿不畅.肾功能电解质正常,B超示:无上尿路扩张,膀胱造影未见膀胱输尿管返流.大膀胱容量(390.5±20.7)mL,压力(16.5±0.7)cmH2O,大尿流率(18.1±3.3)mL/s.残余尿14例阴性,6例>50 mL.20例患者无一例肿瘤复发.结论 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是治疗膀胱癌的理想方法.

  •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23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举阳;梅延辉;燕东亮;张冰;苏庆国;曹景源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1].对于肌层浸润性和高危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需要进行膀胱全切手术.目前膀胱全切后尿流改道的主要方式包括输尿管皮肤造口、回肠膀胱通道、原位新膀胱等.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我院泌尿外科完成23例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并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统计临床数据并定期随访,以期总结临床经验和了解预后情况,现报道如下.

  • 不同膀胱冲洗方法预防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作者:谢庆环;李敏;燕东亮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的常见肿瘤,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是治疗膀胱肿瘤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1]。腹腔镜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因其创伤小,并保护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常用的尿道改道方法之一。此类手术涉及泌尿及消化两大系统,手术较复杂,术后新膀胱的管理尤其重要,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若管理措施不到位,会引起吻合口瘘、尿路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为了保证新膀胱尽早发挥作用,减少术后并发症,我们对2013年6月—2015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60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患者采用不同的膀胱冲洗方法,并对其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 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

    作者:孙芹

    目的 回顾性分析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总结该手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 通过对我院实施的17例行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膀胱肿瘤病人的术前、术后病情的密切观察、强化护理、并发症以及术后排尿情况、远期疗效的的观察,进行经验交流.结果 1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能由尿道排尿,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变了自身形象,康复出院;但有3例尿失禁,2例肠梗阻,1年后3例出现维生素B12缺乏症,3年后有4例出现夜间尿失禁和排尿失败,需导尿处理.结论 加强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病人的护理可大程度地帮助患者取得手术成功的良好疗效.

  • 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输尿管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处理

    作者:李涛;肖亚军;邢毅飞;胡琳;鞠文;杨军;陈德红;曾庆松;张鹏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输尿管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处理方法.方法:我科自2003年1月~2012年6月采用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395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发生输尿管肠吻合口良性狭窄10例,采用输尿管镜扩张、内镜下逆行/经皮穿刺顺行球囊扩张、内镜下狭窄段内切开、开放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并留置双J管3~6个月.结果:本组10例中,1例(1处)因导丝不能通过狭窄段而改行开放手术,术后随访36个月,肾积水明显改善.其余9例(11处)采用腔内技术处理,其中3例(4处)采用输尿管镜扩张,2例(3处)采用内镜下狭窄段内切开,4例(4处)采用内镜下逆行/经皮穿刺顺行球囊扩张.术后随访9~72个月(中位25个月).5例(7处)肾积水明显改善,2例(2处)肾积水长期随访无加重,2例(2处,狭窄段长分别为1.2 cm、1.5 cm)再发狭窄,遂采用开放手术,分别随访16及24个月,肾积水改善.结论:腔内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可作为输尿管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案.开放手术仍然是治疗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的金标准.对于狭窄段>1 cm的患者,应首先考虑开放手术.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