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60例被放弃干预的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资料分析

    作者:卢跃鹏;王玉芳;韩聪慧;景晓婧

    [目的]了解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被放弃干预的原因.[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登封市妇幼保健院诊断的60例被放弃干预的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儿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1~3月龄8例,3~6月龄25例,6~9月龄18例,9~12月龄9例;城镇17例,农村43例.被放弃干预的原因是家长对早期干预缺乏认识(28例)、经济困难(16例)、误诊(11例)、患营养不良等疾病不能干预(5例);常规在家抚养45例,补钙、补充维生素11例,求神等4例;15例已形成脑瘫,8例智力低下,2例癫痫,5例脑瘫合并智力低下.[结论]家长缺乏认识、经济困难和误诊是造成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被放弃干预的主要原因.

  • 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的早期康复训练

    作者:杨凯丽

    中枢性协调障碍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如不及时治疗,易发展成为脑性瘫痪,如在出生后1年内得到及时诊断及正确治疗,可以治愈或在大限度上恢复脑功能,减少小儿残障.笔者所在医院从2008-10以来对40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干预,现报告如下.

  • 中枢性协调障碍886例致病因素与临床分析

    作者:王玉辉

    中枢协调障碍(ZKS)是由德国学者Vojta博士总结出来早期诊断脑性瘫痪(CP)的代名词,多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是婴儿围生期脑损伤后的症状表现之一,临床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协调障碍及发育障碍.很多高危因素[1-3]认为与ZKS的发生有关,如早产、低体质量、缺氧、脑发育异常和产伤等,还有部分患者找不到病因.因此,本研究收集了我院康复中心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诊治的886例ZKS患儿,探讨ZKS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 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徐淑玲;胡玉莲;王家勤;尹昊;邢丽华;张茜

    目的 探讨高危儿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变化及其与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ZKS)的关系.方法 对2485例ZKS高危新生儿随访至1岁,其中1246例应用ECLTPSE听性脑干反应仪进行ABR检查,根据ABR检查情况分为ABR异常组、ABR正常组及ABR未查组,分析3组ZKS发生率;将行ABR检查的1246例高危儿分为ZKS组和非ZKS组,对2组患儿ABR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期进行比较.结果 ABR异常组ZKS发生率明显高于ABR正常组(P<0.01).ZKS组ABR与非ZKS组比较,Ⅲ、Ⅴ波潜伏期延长,Ⅲ-Ⅴ及Ⅰ-Ⅴ波峰间期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BR在高危新生儿随访及协助诊断ZKS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听性脑干反应在中枢性协调障碍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淑玲;郭华峰;胡玉莲;王家勤;尹昊;张茜

    目的 研究听性脑干反应(ABR)在辅助诊断中枢性协调障碍(ZKS)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ECLTPSE听性脑干反应仪对耳声发射(OAE)检查2次均未通过的高危新生儿795例(观察组)进行ABR检查.其中ABR异常305例,ABR正常490例.同时对OAE筛查通过的高危新生儿1 690例(对照组)随访至1岁,比较观察组不同听通路损伤类型ZKS的发生率,及ABR异常与ZKS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脑干障碍型ZKS发生率高(79.7%),其次为混合型(35.2%)及外周障碍型(3.8%),3种类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无论OAE是否通过,ABR异常者ZKS发生率与ABR正常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无论OAE是否通过,ABR异常者ZKS发生率高,尤其是脑干障碍型,ABR在辅助诊断ZKS中具有重要意义.

  • 家庭康复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斌;薛晶晶;高晶;张彩侠

    目的通过康复训练指导在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中的应用,观察家庭康复对其粗大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康复训练指导进行家庭康复。在治疗开始时和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对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2组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2组粗大运动功能均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家庭康复辅助训练可明显提高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 家庭干预对中枢神经协调障碍患儿运动功能和发育商的影响

    作者:李湘云;梁疆芳

    目的 观察家庭干预对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患儿运动功能和发育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05~2006-05我院康复中心门诊体检确认运动功能和发育商落后的ZKS患儿84例,男44例,女40例,平均4个月10d,随机将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均应用脑活素输注,功能训练及中药洗浴,干预组增加规范化家庭干预.结果 干预组运动功能提高1个月龄以上,发育商提高10分以上有效率为92.9%,对照组运动功能提高1个月龄以上,发育商提高10分以上有效率为8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干预可明显改善ZKS患儿的运动功能和发育商,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方法.

  • 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郭丹丹

    目的 研究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3-04-2015-08收治的196例高危儿,根据有无中枢性协调障碍分为观察组A(存在中枢性协调障碍,n=136)和对照组A(无中枢性协调障碍,n=60),并对136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根据昕性脑干反应是否异常分为观察组(听性脑干反应异常,n=71)和对照组(听性脑干反应正常,n=65),对比2组中枢性协调障碍发生率、观察组A和对照组A听性脑干反应检查结果.结果 196例高危儿中,136例确诊为中枢性协调障碍,发生率69.39%(136/196),71例听性脑干反应异常,65例昕性脑干反应正常;观察组中枢性协调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0.415,P<0.05);观察组AⅢ和Ⅴ波潜伏期及Ⅲ~Ⅴ和Ⅰ~Ⅴ波间期与对照组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肌电生物反馈刺激对中枢性协调障碍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尤登攀;王冬;周洪良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在我院就诊的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按摩、运动疗法、感觉统合等神经发育促进疗法,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刺激.治疗前、治疗2月后进行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评定和表面肌电测定.结果 两组经2月治疗后,AIMS得分较治疗前升高,而表面肌电的测定结果较治疗前降低,并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刺激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运动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O-2岁中枢性协调障碍脑瘫患儿的早期智力干预

    作者:刘月余;张惠佳;阳伟红;王跑球

    目的:观察早期智力干预对中枢性协调障碍(ZKS)脑瘫(CP)患儿的影响.方法:对115例<2岁ZKS的患儿(干预组)予以早期智力干预及综合康复治疗,采用Gesell量表中的适应性行为DQ值进行评定,并与同期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23例患儿(对照组)比较.结果:干预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6.5%、8.7%,P<0.01);平均DQ值干预组亦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智力干预能改善脑损伤患儿的感知认知水平,且年龄越小效果更明显.

  • 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进行脑康复治疗中家属的心理干预

    作者:温水俊;李惠萍

    枢性协调障碍(CCD)是德国沃伊特(Vojta)博士首先提出的,用于早期诊断脑损伤性疾病的新概念.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中枢神经损伤后,使中枢神经协调作用障碍而出现姿势反射异常和肌张力改变的病症.由于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婴幼儿中枢协调障碍性疾病早期即被诊断,且日益受到患儿家属重视,由于脑康复治疗效果明显,因而进行脑康复治疗患儿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医、护与患儿家属接触愈加频繁.

  • 0~6个月婴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病例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张丹;谢玉

    目的 探讨0~6个月婴儿中枢性协调障碍临床表现、高危因素、辅助检查等,以寻求早期诊断该病的临床依据.方法 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将112份0 ~6个月中枢性协调障碍(CCD)患儿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12例CCD患儿93.75%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6.25%无明显高危因素.高危因素前五名分别为:剖宫产、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羊水污染.112名患儿除7例1 ~2个月婴儿运动功能水平难以评判外其余105例患儿运动发育指数(PDI)在79 ~< 50分之间,智力发育指数(MDI)<79分占45.71%.异常姿势排序为:握拳、拇指内收、下肢硬性伸展、尖足、肩后伸.Vojta姿势反射3种异常6.25%,4 ~5种异常32.14%,6 ~7种异常42.86%,7种异常并有肌张力异常18.75%.肌张力增高77.68%,肌张力降低22.32%.112例患儿头颅影像学检查异常34.82%,脑电图检查异常7.14%.结论 难产婴儿是脑损伤高危儿筛查的重点人群;如何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童的发生是防治脑损伤下一步工作的重点.0 ~6个月婴儿CCD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诊断依据主要在运动、姿势、反射、肌张力方面的异常;姿势反射异常更具有诊断价值.

  • 康复治疗师参与康复评定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

    作者:曹梦颖;吴丽;任麦青;杨亚丽;马艳丽;班会会;董宠凯;袁博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师参与康复评定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7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均按患儿情况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并于治疗1个月后由康复医师、康复护士对对照组进行康复评定,观察组则加入康复治疗师进行康复评定,观察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GMFM-88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治疗师参与康复评定可显著提高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康复疗效。

  • 神经节苷脂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江;梁松;刘洪涛

    目的:评价神经节苷脂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方法: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12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60例,两组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神经苷脂20mg/d,静脉注射,2周为1疗程,共治疗3~6个疗程.结果:两组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95%)好于对照组(80%,P<0.01),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均较时照组高(P<0.01).结论:神经节苷脂是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安全有效的神经保护剂,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表现.

  • 脑苷肌肽与神经节苷脂钠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罗莹;梁涛

    目的:比较脑苷肌肽与神经节苷脂钠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广西梧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ZKS患儿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视听觉、触觉、运动、认知等综合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研究组采用脑苷肌肽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发育商(DQ).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与对照组(8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DQ评分为(97.88±12.53)分,研究组为(98.38±12.06)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苷肌肽与神经节苷脂钠治疗ZKS患儿的疗效相当,在临床上均可酌情使用.

  • 中药熏蒸辅助治疗肌张力增高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疗效观察

    作者:覃耀真;孙榛誉;陈波;郑琦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熏蒸1号”辅助治疗肌张力增高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熏蒸1号”(桑寄生30 g,白芍30 g,伸筋草30 g,宽筋藤30 g,鸡血藤30 g,杜仲20g,黄芪20 g,桂枝10 g)熏蒸治疗,每次治疗20 min;对照组3例予常规康复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周日休息,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肌张力改善情况.[结果]基本正常化治疗组17例,对照组1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肌张力改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熏蒸1号”辅助治疗肌张力增高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能降低肌张力,提高康复疗效.

  • 感觉统合训练对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的影响

    作者:卢珊;吴曙粤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的影响.方法 对198例 1~6个月内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接受Bobath疗法等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分别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06),适应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可提高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疗效,从而减少脑瘫的发生,是减少小儿残疾的一个重要途径.

  • 86例婴幼儿中枢性协调障碍及早期医学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张志强;陈绒;杨桂凤

    目的 探讨医学干预措施对中枢性协调障碍(CCD)患儿的康复效果.方法 对86例CCD患儿进行抚触、智力训练、功能训练、经络导平及脑活素、高压氧治疗等医学干预.结果 治愈61例(72.09%),好转22例(22.58%),无变化2例(2.32%),转为脑瘫1例(1.16%),总有效率96.51%.CCD患儿治疗后与正常健康儿的智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CD患儿进行早期医学干预可有效降低患儿残障率.

  • 上田法和Bobath法应用于早期干预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斌

    目的 探讨上田法与Bobath法应用于早期干预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分析.方法 将中枢性协调障碍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上田法加Vojta法,对照组采用Bobath法加Vojta法治疗(两组年龄相同,不存在差异),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两组病人在降低肌张力,解除踝阵挛和运动功能的建立及产生效果的时间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结论 上田法和Bobath法在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均有效,但前者在以上几方面的疗效临床观察更优于后者.

  • 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早期干预及疗效观察

    作者:饶玉琳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的方法对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影响.方法 对300例12月内中枢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高压氧、药物及水疗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及脑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辅以高压氧、药物、水疗等综合性康复治疗,可显著降低脑瘫发生率,提高治愈率,促进正常发育.

104 条记录 4/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