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醛急性染毒对性成熟期雄性大鼠精子质量、血清性激素及睾丸间质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海旭;周党侠;李砚;郑烈瑞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甲醛急性染毒后对雄性大鼠精子质量、血清性激素及睾丸间质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甲醛染毒高[10 mg/(kg·d)]、中[1mg/(kg·d)]、低[0.1 mg/(kg·d)]剂量组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4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染毒7d后,进行精子质量检测,放免法测血清激素,制备睾丸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甲醛染毒组的精子数量、活动率显著下降(P<0.05,P<0.001),而精子畸形率显著升高(P<0.001);甲醛染毒剂量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09,P<0.05;r=0.622,P<0.05),与血清睾酮(T)水平则呈显著负相关(r=-0.762,P<0.05);光镜下中、高剂量甲醛染毒组大鼠睾丸组织部分间质萎缩,间质细胞水肿,数量减少,并且间质细胞呈退化趋势.结论 一定剂量的甲醛急性染毒对雄性大鼠精子质量、血清性激素水平、间质细胞的结构及功能都造成了明显的损伤,这也是甲醛具有生殖毒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 男性不育机制部分研究热点的探讨

    作者:邱曙东;周党侠

    半个世纪以来,男性不育患者的比例有升高趋势,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本文结合我们的部分研究成果,概括介绍男性不育机制的部分研究热点,着重介绍精索静脉曲张、甲醛及男性不育相关基因与男性不育的可能关系.

  • 改良甘油三酯酶法试剂盒测定(GPO-PAP法)评价

    作者:陆绍科

    甘油三酯来自食物中脂肪的分解。肝脏也能将血液中的某些糖类转化为甘油三酯。甘油三酯(TG)是由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脂肪酸组成的酯,每一TG分子中可以含有2~3种不同的脂肪酸,因而其组成是复杂的,血清中90%~95%是TG,血清TG测定方法一般可分为化学法、酶法和色谱法3大类[1]。早期测定方法是以总脂质与胆固醇和磷脂之差估算。化学法用有机溶剂抽提标本中的TG,去除抽提液中磷脂等干扰物后,用碱水解(皂化)TG,以过碘酸氧化甘油生成甲醛,然后用显色反应测甲醛。比较准确的是二氯甲烷-硅酸-变色酸法此法抽提完全、能去除磷脂及甘油干扰、变色酸显色灵敏度高、显色稳定,但因操作步骤繁多、技术要求高而不适于常规工作应用。气相色谱法主要用作参考系统中决定性方法的建立及参考物质的制备与定值,此法费用昂贵,样品处理复杂,难以推广应用。酶法(GPO-PAP法)具有简便快速、微量、精密度高的优点,且特异性强,易于达到终点,线性范围宽。该法不增加试剂成本和工作量,适合自动化分析,国内外均推荐GPO-PAP法作为临床测定。本文现将改良后的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 便携式甲醛测定仪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作者:李佩君;周昭红;顾军

    目的:了解便携式甲醛测定仪使用方法及在现场检测中的应用,掌握气体的体积浓度与质量浓度的数据换算。方法使用理研FP-30型甲醛测定仪对空气中的甲醛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对14个办公场所进行了监测,甲醛高浓度大于1.23mg/m3,42.9%(6/14)办公场所的超过国家限值0.08 mg/m3的标准。相对偏见差为17.5%,在平行双样分析相对偏差允许值范围内。结论理研FP-30型甲醛测定仪体积小便于携带、操作简单、检测过程时间短,结果相对稳定,适用于空气中甲醛的现场检测工作。

  • 对高校实验室有毒物质清除方法的探讨

    作者:张珈东;米长忠;梁成青

    目前高校实验教学中,大多存在化学试剂污染的情况,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甲醛为例,探讨清除高校实验室有毒物质的方法,以期改善高校实验室的教学环境,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 减少甲醛的刺激性改善解剖学教学环境

    作者:范永红;崔迎春

    甲醛具有的强烈刺激性和对人体的危害性是影响解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因素,为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保障师生健康,现从解剖学工作者提高认识、配制防腐固定液和保存液、使用甲醛挥发抑制剂以及利用植物对空气进行净化等方面对减少甲醛的刺激性进行综述.

  • 海产品(鲜虾)中甲醛的测定

    作者:王淑颖

    甲醛具有杀茵和防腐能力,可作为外科器械的消毒剂和保存生物标本的防腐剂.但甲醛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能作食品的防腐剂.介绍乙酰丙酮法测鲜虾中甲醛的方法,并且这种方法能应用于其它海产品中甲醛的测定.

  • 不同的甲醛杀菌浓度对A群、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内毒素含量的影响

    作者:冯鹏;冯佳丽;王媛;崔延智;魏振洲;张宏;陈作江;赵海平

    目的:研究不同的甲醛杀菌浓度对 A群、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内毒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A群脑膜炎球菌发酵液分成A、B两组,A组采用体积分数为2.5%甲醛杀菌,B组采用体积分数为2.0%甲醛杀菌。将C群脑膜炎球菌发酵液分成C、D两组,C组采用体积分数为2.5%甲醛杀菌,D组采用体积分数为2.0%甲醛杀菌。分别纯化获得荚膜多糖,用动态浊度法测定荚膜多糖中内毒素的含量。结果 A、C两组荚膜多糖中内毒素含量显著低于B、D 两组荚膜多糖中的内毒素含量(P<0.05)。结论使用不同浓度的甲醛杀菌,对A群、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内毒素的含量有显著影响。较高浓度的甲醛利于菌体细胞的固定,从而防止细菌自溶释放内毒素,因而高浓度的甲醛能够减少其内毒素的含量,提高了产品质量。

  • 甲醛对小鼠机体毒性及其B淋巴细胞瘤-2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兰生;孙少华;高安敏;曾峰

    目的 探讨甲醛对小鼠机体的毒性及其对B淋巴细胞瘤-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10只/组.正常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甲醛低剂量组(5 mg/m3)、甲醛中剂量组(10 mg/m3)、甲醛高剂量组(20 mg/m3)小鼠分别放入染毒柜中吸入不同浓度的甲醛,连续9周,建立甲醛中毒的小鼠模型.结果 甲醛可导致肝细胞核固缩及嗜酸样变,且呈现浓度依赖性,但对脑、肺、肾组织未见明显的影响.甲醛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肝组织B淋巴细胞瘤-2表达升高(P<0.05).结论 甲醛可导致肝组织明显的病变,但对脑、肺、肾组织无明显的影响,机体可能通过上调肝脏的抗凋亡基因B淋巴细胞瘤-2而拮抗甲醛的毒性,进而保护肝脏.

  • 4种甲醛对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动力学的比较

    作者:赵远;徐丽兰;周健;张名;戴永娟;沈武玲;杨卉娟;孙明波

    目的 观察4种甲醛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Sabin株的灭活效果.方法 用4种甲醛(终浓度为92.5 μg/mL)对3批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Sabin株进行灭活,微量滴定法测定病毒感染性滴度进行病毒灭活验证实验,绘制灭活动力曲线;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灭活病毒液D抗原含量.结果4种甲醛对3批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Sabin株灭活后,病毒感染性滴度均成下降趋势.在37℃灭活1d滴度直线下降1 000 CCID50/mL以上,灭活到第4天均检测不到病毒;灭活后的病毒液D抗原含量回收率均大于80%,且4种甲醛对3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后抗原影响无差异(P> 0.05).结论 4种甲醛对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株样品灭活彻底,对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株的D抗原破坏小,能较好地保持疫苗的有效成分,为甲醛质量控制及供应商筛选提供依据.

  • 一起室内装饰引起甲醛污染的调查

    作者:马福海;舒学军;靳西峰;贾英;许秉忠

    2001年7月银川市一住户的反映室内装修后有强烈的刺激异味、人进入后几分钟眼睛流泪等不适症状,对此我们进行了现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甲醛 污染
  • 居室装修装饰污染物动态变化的监测

    作者:曲丽萍;李银山;段慧丽;王占霞;杨惠英;陈苗水

    目的通过对装修完半年入住的居室污染物进行连续3年追踪检测,研究其污染状况和动态变化规律与人体健康效应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样对选定的住户进行入户现场调查和污染物检测.结果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为甲醛和苯.3年的追踪监测结果表明:居室装修2年后空气中甲醛超标率仍为59.15%处于很高水平,随时间延长甲醛浓度释放较慢.居室装修完半年的苯超标率为14.86%,随时间延长苯浓度释放较快.甲醛和苯对人体健康影响的12种症状超标组的发病率均高于未超标组,而且主要症状与其室内空气甲醛、苯浓度有一定相关性.结论石嘴山市室内装修空气污染严重,并且对人群健康存在一定危害.

  • 新疆54家居室装修后不同季节的室内空气污染状况调查

    作者:杨晓琴;区涌;刘勇;韩浩;邬静

    目的 研究新疆居室装修后室内空气中甲醛、TVOC和氡浓度,以及不同季节甲醛和TVOC浓度的变化趋势.方法 在乌鲁木齐市和哈密市随机选择了新装修的54户居民家庭,监测装修后居室空气中甲醛、TVOC和氡的浓度,在3个月和6个月后对第1次所监测的用户进行2次甲醛和TVOC的回访监测.结果 监测居室刚装修完工时、3个月和6个月后的室内空气甲醛浓度总体均值分别为0.154 mg/m3,0.064 mg/m3和0.115 mg/m3,超标率分别是70.4%,11.1%和59.3%(F=10.11,P<0.01);居室刚装修完工时,室内空气中TVOC浓度总体均值为881.6ug/m3,超标率66.7%,装修3个月和6个月之后,TVOC浓度总体均值在国家标准之下,无超标户;装修之后的氡均低于国家标准,无超标户.结论 监测的新装修房屋的主要污染物为甲醛,室内的微小气候和通风状况对室内甲醛的浓度有明显影响,干燥炎热的季节和冬季取暖期是甲醛明显的释放期,甲醛超标比较严重.TVOC挥发速度快,初装修时超标严重,但一般经过2~3个月时间的释放,大都能远低于国家标准,TVOC的浓度随装修的时间而逐步下降,与季节和温度等因素关系不大.

  • 库尔勒公共场所82个监测点空气甲醛污染状况分析

    作者:尹鹏;王国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财富的丰富,公共场所的装修也越来越受到业主的青睐,而装修的档次高低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看重,由此影响了公共场所空气的质量,尤其是甲醛的污染显得为突出.如果不引起重视,将会损害人体健康,主要表现在对人体的刺激作用、致敏作用和致突变作用.2003年巴州卫生防疫站对辖区公共场所空气82个监测点甲醛浓度进行了现场监测,监测数据分析如下.

  • 甲醛和苯联合染毒对雌性小鼠骨髓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作者:万勇;晓开提·依不拉音

    目的:探讨甲醛和苯联合作用对小鼠骨髓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选用90只雌性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2×3析因设计,随机分为9组,即阴性对照组、甲醛低浓度组(F1:10 mg/m3)、甲醛高浓度组(F2:20mg/m3)、苯低浓度组(B1:200 mg/m3)、苯高浓度为(B2:400 mg/m3)、甲醛低+苯低组(F1:10 mg/m3+B1:200 mg/m3)、甲醛低+苯高组(F1:10 mg/m3+B2:400 mg/m3)、甲醛高+苯低组(F2:20 mg/m3+B2:200 mg/m3)、甲醛高+苯高组(F2:20 mg/m3+B2:400 mg/m3),对各组小鼠进行静式染毒,2 h/d,连续3个月,染毒期结束后将其全部处死,利用彗星试验检测小鼠骨髓细胞彗星细胞率(DNA受损伤的细胞的率)和彗星细胞的尾长(损伤程度).结果:各染毒组小鼠骨髓细胞彗星细胞率、彗星细胞的尾长均高于对照组彗星细胞率和彗星细胞尾长(P<0.05),小鼠骨髓细胞的彗星细胞率和彗星细胞尾长随甲醛或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高剂量联合组彗星细胞率和彗星细胞尾长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甲醛和苯对骨髓细胞的彗星细胞率和彗星尾长的作用高于其余各组,甲醛和苯表现为相加作用.

  • 装修居室内甲醛污染对儿童哮喘影响的卫生学调查

    作者:阎华;晓开提·依不拉音

    目的:了解室内装修装饰材料所释放的甲醛对儿童哮喘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流行病学研究设计,通过问卷收集50例哮喘儿童(病例组)及50例非哮喘儿童(对照组)相关信息,测定并比较两组以及不同装修程度(毛坯房、简装修、精装修)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浓度,并分析2组儿童哮喘的症状和体征.结果:病例组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0.130±0.041)mg/m3]、甲醛超标率(60%)明显高于对照组[(0.085±0.022)mg/m3、24%];精装修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超标率(50%)明显高于简装修(33%)和毛坯房(0)(P<0.05);病例组儿童哮喘刺激性干咳、大量白粘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被迫坐位、伴腹痛、听诊有哮鸣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居室装修致使室内甲醛浓度升高对儿童呼吸系统带来显著的影响.

  • 甲醛对小鼠血清IgG、IgM和白细胞介素-4合成水平的影响

    作者:晓开提·依不拉音;薛来俊;张彦红

    目的:探讨甲醛对小鼠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IgM)、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合成水平的影响.方法:80只成年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甲醛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除不给甲醛外,其他处理同实验组,低、中、高剂量组每天2 h吸入不同浓度气态甲醛(0、2.5、10及30 mg/m3),持续2周,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外周血清中IgG、IgM及IL-4水平.结果:外周血中IgG、IgM的表达随甲醛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高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的水平亦随甲醛暴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中、高剂量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醛吸入使小鼠体内IgG、IgM和IL-4水平升高,并有诱导变态反应和哮喘发生的可能.

  •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器械消毒液中甲醛、苯酚的含量

    作者:陈新梅;吴丽燕;林涛;卡哈尔·扎依尔

    目的: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苯酚的含量.甲醛与乙酸铵-乙酰丙酮混合液混合后在热水浴中加热10分钟呈黄色溶液,在可见波长414nm处有大吸收.苯酚水溶液在紫外波长270 nm处有大吸收.结果:甲醛反应液在0.4~4.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97.55%,RSD=0.81%.稳定性实验表明甲醛反应液在2小时内稳定.苯酚溶液在10~16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平均回收率99.27%,RSD=1.05%,苯酚溶液在24小时内稳定.结论:本方法可快速测定甲醛、苯酚含量,方法准确、灵敏.

  • 甲醛和甲醛释放剂在北京高校学生中的致敏情况研究及其在常见化妆品中的分布情况

    作者:赵暕;禚风麟;李邻峰

    目的 对一般人群中甲醛及甲醛释放剂的接触过敏情况及其在常见化妆品中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方法 招募北京高校学生进行斑贴试验,并分析常见化妆品中是否含有甲醛及甲醛释放剂.结果 入组201例志愿者,甲醛及甲醛释放剂斑贴试验阳性率与2010年相比无显著增加(P>0.05),男性甲醛斑贴试验阳性率与女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甲醛斑贴试验阳性率与年龄无关(P=0.057);甲醛和甲醛释放剂同时过敏23.1%,仅甲醛过敏53.8%,仅甲醛释放剂过敏23.1%;所有化妆品均不含甲醛,64.0%化妆品含有甲醛释放剂,50.0%面霜和洗面奶、60.0%防晒霜、90.0%洗发水及70.0%浴液含甲醛释放剂,30.0%洗发水和10.0%浴液含2种甲醛释放剂(甲基异噻唑啉酮和DMDM乙内酰脲).结论 正常人群甲醛及甲醛释放剂过敏均较常见,甲醛过敏与性别、年龄无关,甲醛释放剂过敏不能通过使用甲醛斑贴试验进行检测,反之亦然,二者不能相互替代,甲醛在市面常见化妆品中没有分布,甲醛释放剂(尤其是甲基异噻唑啉酮、DMDM乙内酰脲)分布较为普遍,部分化妆品含不止一种甲醛释放剂.

  • 锰(Ⅳ)-甲醛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测定马来酸噻吗洛尔

    作者:聂菲;刘清慧;吕九如

    目的:建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测定马来酸噻吗洛尔的方法.方法:锰(Ⅳ)与马来酸噻吗洛尔能够发生化学发光反应,甲醛对这一反应有较强的增敏作用,通过测定锰(Ⅳ)-甲醛-马来酸噻吗洛尔化学发光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确定样品中马来酸噻吗洛尔的含量.结果:该方法检出限为3.0×10-7g·mL-1,线性响应范围为6.0×10-7~2.0×10-5g·mL-1.对5.0×10-6g·mL-1马来酸噻吗洛尔进行11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6%.结论:该法已应用于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中马来酸噻吗洛尔的测定,用标准方法进行对照,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1627 条记录 78/82 页 « 12...74757677787980818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