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切口腕管松解术结合一指禅推法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作者:王国贞

    目的 探讨小切口腕管松解术结合一指禅推法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132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与结合组,每组66例.手术组患者行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治疗,结合组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行一指禅推法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两组患者的拇指-腕SCV、中指-腕SCV、拇指-腕SNAP、中指-腕SNAP、拇指展肌CMAP以及正中神经DML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拇指-腕SCV、中指-腕SCV、拇指-腕SNAP、中指-腕SNAP、拇指展肌CMAP指标较治疗前升高,正中神经DML指标降低;且结合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切口腕管松解术结合一指禅推法可有效的改善腕管综合征患者的周围神经电生理指标.

  • 手法整脊治疗失眠症80例疗效观察

    作者:周仁祯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压力随之而来,加之不合理的作息时间及饮食习惯,缺乏必要的体育运动,导致部分人的正常睡眠无法保持.轻者入睡困难,或睡眠浅易醒.有的睡眠短早醒,醒后无法入睡,时睡时醒,严重者彻夜难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笔者经过临床实践,应用一指禅推法整脊治疗失眠症取得理想效果.现介绍如下.

  • 一指禅推合谷与内庭穴清胃火的机制分析

    作者:王晓东;马丽;黄常乐;范永升

    目的:分析和归纳一指禅推合谷、内庭穴清胃火的机制.方法:通过专家访谈,对一指禅推法特点和应用范围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经络腧穴理论,对一指禅推合谷、内庭穴清胃火的机制进行了阐述.结果:专家访谈结果显示, "循经络、推穴道"的特点决定了一指禅推法擅长治疗内科杂病.因而一指禅推法适用于清胃火.同时,依据阳明经经穴主治规律,结合上下配穴法,取合谷、内庭穴进行一指禅推法清胃火是恰当的.结论:基于一指禅推拿流派的学术特点和经络腧穴理论可以阐明一指禅推合谷、内庭穴清胃火的机制.

  • 不同频率一指禅推法对脾虚家兔胃黏膜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作者:沈夏虹;王继红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一指禅推法对脾虚家兔胃黏膜形态学改变,探讨手法频率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48只新西兰家兔随机抽取8只为空白对照组(K组),其余接受灌胃造脾虚模型,将造模家兔随机分为A、B、C、D和模型对照组(P组),每组8只.A、B、C、D组分别在中脘、天枢(双)给予50~100、101~150、151~200和201~250次/min频率段的一指禅推法.实验结束后取各组胃黏膜制成标本,通过比较各组光镜以分析手法治疗效应.结果:一指禅推法干预后,B组101~150次/min脾虚家兔其胃黏膜厚度均值、主细胞数均值、壁细胞数均值、炎细胞数均值与P组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P<0.05).结论:一指禅推法101~150次/min对脾虚型家兔的胃黏膜形态学改善作用较优.

  • 一指禅推法教学经验刍议

    作者:沈国权

    为提高一指禅推法课堂教学效果,充分领悟前人对一指禅推法的体会,结合运动生理理论,将手法教学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应以抑制运动皮层兴奋泛化,促进分化抑制为主:后期则以动作细节改进和运动控制能力的提高为主.

  • 推拿配合中药足浴熏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绍文;沈潜;廖奕歆;贾翠萍;徐阳;周世民;赵飞

    目的 评价推拿配合中药足浴熏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 knee score,LKSS)的变化.方法 将61例轻中度KO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推拿配合中药足浴熏洗治疗,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治疗,两组均治疗20天(次),于治疗前、治疗10天(次)、治疗结束及结束后1个月评定LKSS评分.结果 (1)治疗组临床控制13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例,对照组分别为5、11、10、4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 LKSS:两组治疗结束LKSS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0天(次)后治疗组LKSS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LKSS高于对照组(P<0.05).(3)随访1个月需要重新接受治疗病例数及随访LKSS与治疗结束时LKSS的差值,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推拿配合中药足浴熏洗治疗KO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第十一讲推拿穴区(二)

    作者:吕选民

    (七)足太阳膀胱经经穴1.睛明穴:位于目内眦旁0.1寸,主治眼病,常用手法有一指禅推法和按法.2.攒竹穴:位于眉头凹陷中,主治头痛失眠、眉棱骨痛、目赤痛,常用手法有一指禅推、按、揉法.3.风门穴: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伤风、项强、咳嗽、腰背痛,常用手法有一指禅推、撩、按和揉法.4.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咳嗽气喘、胸闷、背肌劳损,常用手法有一指禅推、攘、按、揉和弹拨法.

  • 按压期门穴治呃逆效速

    作者:黄仲辉

    患者取坐位,上身略后靠,身体自然放松.施术者面对患者,取双侧期门穴,先以拇指行一指禅推法,由轻至重,待得气后施指按揉法治疗,并行呼吸泻法.

  • 一指禅推法生物力学模型设计及其运动学特性研究

    作者:卢群;王宇峰;丛德毓

    1推拿手法的基本研究方法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利用推拿手法测力分析仪、三维测力平台[1]、压力传感器检测系统、三维运动分析系统等多种技术方法,研究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特征,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 一指禅推法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润洪

    目的:探索推拿一指禅推法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对其采用一指禅推法配合针灸治疗,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对患者进行1~3个疗程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5%,治疗效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一指禅推法配合针灸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中医屈指推法的生物力学建模及分析

    作者:吕杰;曹金凤;方磊;方舟;章丹颂;马龙龙;许世雄;房敏

    背景:推拿医学发展趋势是逐步摆脱单纯经验化的模式,走向客观化、精确化、量化和个体化,使推拿医师能控制手法的力量、时间、方向、频率等各项指标.目的:建立中医一指禅推法(屈指)的生物力学模型,探索在体情况下无0法无创检测的关节作用力的计算方法.方法:采用摄像技术,采集一指禅推法(屈指)的运动学数据,同时利用FZ-I型中医推拿手法测力分析仪采集作用力数据,依此建立手法的生物力学模型并计算各主要关节的作用力.结果与结论:建立了4杆件、5结点的中医一指禅推法(屈指)生物力学模型,计算得到了拇指指间关节、拇指掌指关节、腕关节和肘关节的作用力,分析了各关节在手法运动中的作用,与操作医师的实际感受一致.提示由中医一指禅推法(屈指)的生物力学模型可计算推拿过程中各关节的作用力,可为手法教学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 一指禅推法作用于胆肾经原穴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

    作者:彭旭明;范志勇;黄勇;陈尚杰;吴健文;张静;李健萍;缪辉宇;曲崇正

    目的:探讨一指禅推拿与指压胆肾经原穴(丘墟穴、太溪穴)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血氧水平依赖性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12例,按随机原则,将一指禅推太溪穴、一指禅推丘墟穴、指压太溪穴、指压丘墟穴的刺激次序进行随机分配.每例受试者按随机次序均给以相应的刺激(一指禅推法或指压法),采用组块模式进行fMRI扫描,获取数据.然后由专人使用SPM8软件进行盲法后处理.结果:一指禅推右侧太溪穴主要激活脑区:右顸叶中央后回,右边缘叶海马旁回、钩回,左颞叶颞上回、颞中回,左枕中回,左额叶额上回、额中回、内侧额回,左脑干红核,右颞叶颞上回、颞中回,右顶叶角回,左顶叶楔前叶、左边缘叶扣带回,双侧丘脑,左尾状体,左屏状核.一指禅推右侧丘墟穴主要激活脑区:左额叶额上回、额中回、左额叶额下回、双侧额叶中央前回,右颞叶颞上回,右额叶内侧额回,右边缘叶扣带回、前扣带回,左边缘叶扣带回,右颞叶颞上回、颞中回、右顶叶中央后回,右额叶中央前回.指压右侧太溪穴主要激活脑区:左额叶中央前回,双侧额叶内侧额回,左小脑前叶,左小脑后叶小脑扁桃体,右小脑山顶,左边缘叶海马旁回.指压右侧丘墟穴主要激活脑区为右颞叶亚沟回,右额叶中央前回,右颞叶颞上回,左额叶中央前回,左颞叶颞横回、颞上回,左额叶额上回,右枕叶梭状回,双侧枕叶舌回,左枕叶楔叶,左中扣带回,左尾状体,左边缘叶海马旁回、左额叶额上回.结论:四组相同之处在于都可激活高级神经活动和内脏活动功能,不同手法对同一穴位刺激激活的脑功能区有所区别,同一种手法对不同穴位刺激激活的脑功能区也不同.

  • 一指禅推法结合摩腹手法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观察

    作者:杨宇;李宗霖;彭丁丁;潘广喜

    目的:观察一指禅推法结合摩腹手法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受试者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一指禅推法结合摩腹手法单纯以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芪蓉润肠口服液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症状体征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疗程后,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指禅推法结合摩腹手法对老年性便秘疗效较好,作为一种绿色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推拿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

    作者:李亚;吴萌;尚坤;张欣

    原发性痛经是影响青年女性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症.推拿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近年来推拿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从常用操作手法、治疗部位、治疗时间与疗程等方面进行总结提炼,提出了其中存在的手法操作不够规范、临床研究不够严谨等问题,并指出了推拿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未来发展方向.

  • 一指禅推法配合针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病42例

    作者:王龙;周志跃

    笔者采用一指禅推法配合针灸、振罐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42例,并与单纯减肥仪治疗的32例作对照观察,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2007年5月~2009年1月辽源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男10例,女32例,年龄(43.32±6.73)岁,病程(2.28±1.36)年;对照组36例,男8例,女28例,年龄(44.21±7.10)岁,病程(2.77±1.49)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肝功能、饮酒情况、病情轻重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 一指禅推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方针;何帮剑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以关节骨及软骨的退行性变为主的中老年常见病.患者除有显著的膝部疼痛外,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变形、下肢功能障碍、关节韧性下降及下肢肌力退变等.笔者2009 - 05~ 2010 - 09采用一指禅推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 易筋经练功对一指禅推法功力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德瑜;李迎红;黄宇辉;李强;李嘉;陈国

    目的:观察不同推拿功法的练习对一指禅推法功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8名针推专业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A组)采用以练习易筋经为主结合体育锻炼的练功方法:对照组(B组)采用单纯体育锻炼的练功方法,运用推拿手法测定仪检测两组的正压力峰值、峰值稳定性、频率、频率稳定性、正压力波形的相似性、正压力波形的稳定性以及总分,并分析各组练功方法对一指禅推法功力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的正压力峰值等各项检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易筋经的练习可以提高一指禅推法的功力,有利于一指禅推法的学习,值得推广.

  • 一指禅推法不同作用力下上肢肌群运动方式及肌电信号特征

    作者:方磊;房敏

    目的 观察不同手法力量下一指禅推法上肢肌电信号特征,找出手法操作关键技术上肢肌群协同运动方式.方法 采集专家组、熟练组和初学组手法肌电信号数据.每位测试者按手法力量分轻、中、重3种类型操作,选择连续稳定的数据采用MyoResearch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上肢各测试肌群肌电积分(iEMG)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手法力量肌群iEMG比值比较,专家组和熟练组无显著差异(P>0.05),比值前3位为尺侧腕屈肌群、三角肌、桡侧伸肌群;手法核心主动肌群参与运动方式基本一致.初学组在不同手法力量下iEMG比值前3位肌肉群各不相同,差异较明显.专家组、熟练组和初学组之间协同收缩率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初学组协同收缩率大,专家组协同收缩率小,且协同收缩率随手法力量增加逐渐下降.6 min操作三角肌肉中位频率斜率比较,专家组测试者耐疲劳度较好.结论 专家组和熟练组手法肌电信号有共同特征,存在手法操作的核心肌群.上肢核心肌群运动方式具有规律性,并且iEMG比值、中位频率斜率、协同收缩率等指标可作为评价手法持久性、均匀性,以及施力方式是否规范的参考标准.

  • 一指禅推法频率、有效做功时间比研究

    作者:杜春晓;林松;李义凯

    目的 研究一指禅推法的频率、有效做功时间比.方法 选取该手法熟练掌握者1人、初学者9人,采用Novel Pliance Mobile System软件收集每人手法信息,整理并比较各受试者一指禅推法操作频率、有效做功期间时间比.结果 各受试者操作频率都在110次/min以下,熟练掌握者频率为78次/min.熟练掌握者“次做功期”和“主做功期”的时间比基本上小于初学者组.结论 一指禅推法频率应以78次/min左右为宜,“次做功期”和“主做功期”的时间比以略大于0.28为宜.

  • 扩胸牵引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作者:杨国谋

    自1992年以来应用扩胸牵引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89例,男47例,女42例,年龄18~62岁。病程1小时~3个月。有明显外伤史25例,晨起自觉不适41例,原因不明23例。临床表现以胸背部酸痛或有“磨盘”样沉重感为主,痛无定处,病人不能固定于某种姿势持续工作或休息,需反复改变体位方可暂时缓解。常可出现胸部板紧掣痛,胸闷不舒的症状。X线片无明显骨折、脱位征象,并排除其他内科疾患。2 治疗手法2.1 准备手法先用拇指揉按督脉的身柱、至阳、中枢,膀胱经的肝俞、脾俞、肾俞,小肠经的天宗。在背部疼痛处及其周围用滚法或一指禅推法,配合点按肾俞、至阳、天宗及压痛点。在背部分别沿胸夹脊穴、督脉、膀胱经从上往下施推法治疗;在背部疼痛处施揉法,尔后用擦法至局部发热。

5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