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建立和补充乳酸亚铁改善血红蛋白水平研究

    作者:汪会玲;孟晶;潘丽莉;赖建强;荫士安

    为探讨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建立及补充乳酸亚铁后大鼠生长发育和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数据,采用二级初断乳Wistar大鼠25只,体重50~60g,在二级动物房单笼饲低铁饲料4周,测定尾血血红蛋白(Hb),将Hb低于100g/L的大鼠依血红蛋白水平随机分成缺铁对照组和补充铁组,每组10只.实验期为4周.缺铁大鼠和乳酸亚铁补充组大鼠的及其差值均有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1);缺铁性贫血大鼠肝脏重量和心脏重量低于补充乳酸亚铁组大鼠(P<0.0002),而脾脏和肾脏重量高于补充乳酸亚铁组大鼠,两组脾脏重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铁性贫血大鼠的脾脏/体重与心脏/体重显著大于补充乳酸亚铁组大鼠(P<0.05),补充乳酸亚铁组大鼠的肾脏/体重则大于缺铁性贫血大鼠(P=0.001);缺铁对照组大鼠的血红蛋白含量非常显著低于补充乳酸亚铁组大鼠(P<0.0001),而缺铁对照组大鼠的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含量非常显著高于补充乳酸亚铁组大鼠(P<0.0001),缺铁组大鼠的白细胞数量是补充组的3.4倍,红细胞数量却仅为补充组的33.9%.缺铁大鼠模型建立需要严格控制饲养条件,缺铁大鼠通过一定的代偿性增生改善机体适应缺铁和缺氧状况的能力有限,补充乳酸亚铁后可以有效地改善缺铁状况.

  • 中国学生贫血状况的动态观察

    作者: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

    目的分析中国学生缺铁性贫血检出率和贫血程度构成比的动态变化.方法比较1995年和2000年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对象为7、9、12、14、17岁等代表人群.采用WHO的筛查方法和标准,比较低血红蛋白检出率.结果近5年来我国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大幅度下降,年龄越小改善越明显.7、9岁城市男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下降7.6%和5.7%,改善幅度大于城市女生;乡村男、女生各年龄都下降约3%~7%,幅度比城市更大.对贫血的构成比分析表明,中重度贫血比率已低于2%~3%,而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的边缘性贫血比率分别上升了7.2%、1.3%、7.0%和6.0%,提示我国学生的贫血严重程度减轻,矫治难度明显下降.结论应当科学安排学生的膳食,增加铁储备;重点防治青春发育高峰期少年的贫血;通过学校的健康教育,增加科学营养知识,巩固防治成果.

  • 婴幼儿的血红蛋白水平与母亲贫血的关系

    作者:赖建强;荫士安;朴建华;马冠生;许洁;杨晓光

    目的探讨≤3岁婴幼儿血红蛋白水平与母亲贫血的关系,为改善婴幼儿和母亲的贫血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均来自同一家庭中的母子(女),调查对象一一配对.为了保证婴幼儿和乳母的调查人数,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了调查人数.结果城乡≤3岁儿童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6.9%(94/350)和32.4%(594/1835),3岁及以下贫血儿童的出生体重(3266±579)g低于非贫血儿童(3310±501)g;贫血儿童出生体重<2500g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贫血儿童,调查时贫血儿童未断奶率显著高于非贫血儿童.血红蛋白水平<100g/L的婴幼儿占7.6%(166/2185),血红蛋白水平<110g/L的婴幼儿占24.9%(544/2185).贫血母亲和非贫血母亲养育的3岁及以下城乡儿童的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15.6±17.4)g/L、(115.2±16.7)g/L和(123.3±14.9)g/L、(122.2±15.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贫血母亲3岁及以下儿童的血红蛋白曲线向右偏移.母亲血红蛋白水平越高,其子女的血红蛋白水平曲线向右偏移越明显.结论≤3岁儿童的血红蛋白水平与母亲的血红蛋白水平相关.

  • 云南、贵州、四川省婴幼儿辅食喂养行为与贫血关系研究

    作者:杨明喆;芮溧;李鸣;孙晓红;庞学红;周岚;曾果

    目的 探讨云南、贵州、四川省婴幼儿辅食喂养行为与贫血的关系.方法 于2011年3-7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云南、贵州、四川省所有城区的妇幼保健机构儿保门诊和农村的乡镇卫生院作为调查点,共12个,在每个调查点分6~8、9~11和12~24月龄组进行抽样,共抽取6 ~ 24月龄健康婴幼儿3 41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婴幼儿辅食喂养行为信息(包括食物制备和选择、喂养人行为、婴幼儿行为、喂养环境及环境卫生),参照辅食喂养行为综合评价体系对婴幼儿辅食喂养行为合理程度进行量化评分,按照其总分占其满分的百分比进行分组:总分占满分的百分比<60%为婴幼儿辅食喂养行为低水平组,60% ~ 80%为中水平组,>80%为高水平组.抽取调查婴幼儿指尖血20μl,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并诊断其是否患有贫血.分析城乡及不同月龄组间婴幼儿辅食喂养行为水平的分布情况、血红蛋白含量及贫血患病率的差异;比较不同辅食喂养水平婴幼儿贫血率的差异.结果 云南、贵州、四川省婴幼儿辅食喂养行为处于低、中、高水平的比例分别为8.0% (273/3 410)、56.9%(1 940/3 410)、35.1%(1 197/3 410);城乡间喂养行为水平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7,P<O.05),其中城市高水平比例为53.0% (829/1 565),高于农村[20.0%(368/1 845)];不同月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43.82,P<0.05),其中喂养行为处于高水平的比例随月龄增加呈下降趋势,6~8月龄高[41.0%(417/1017)],12 ~ 24月龄低[29.9%(389/1 300)].婴幼儿血红蛋白含量为(119.3±13.8)g/L,总贫血率为22.4%(765/3 410).其中城市婴幼儿血红蛋白含量为(123.3±11.3)g/L,高于农村[(115.9±14.8)g/L](t=16.75,P<0.05);城市婴幼儿贫血率为10.5%(165/1 565),低于农村[32.5% (600/1 845)](x2=235.03,P<0.05).贫血率随辅食喂养行为水平增加而降低(x2=73.94,P<0.05),其中辅食喂养行为低水平组贫血率高,为33.7%(92/273),高水平组贫血率低,为14.5%(174/1 197).结论 云南、贵州、四川省婴幼儿辅食喂养水平较低,贫血问题较为突出,其辅食喂养行为与贫血密切相关.

  • 2010-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贫血状况研究

    作者:胡贻椿;陈竞;李敏;李卫东;杨艳华;杨丽琛;王睿;朴建华

    目的:分析2010—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的血红蛋白水平和贫血状况。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样,调查对象为我国34个大城市和41个中小城市6岁以上居民,共74276名。采用氰化高铁法检测血红蛋白的浓度。按WHO推荐的贫血标准结合海拔校正界值进行贫血的判定分析。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处理,计算血红蛋白水平(xˉ± sxˉ)、贫血患病率及95%CI值。结果2010—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血红蛋白水平为(144.16±0.78)g/L,男性为(152.88±0.94)g/L,女性为(135.01±0.71)g/L;大城市为(145.65±1.22)g/L,中小城市为(143.90±0.89)g/L。中国城市居民(不包括孕妇)贫血患病率为9.7%(95%CI:9.4%~10.1%);男性患病率为6.8%(95%CI:6.4%~7.3%),女性12.8%(95%CI:12.2%~13.4%),大城市居民患病率为8.5%(95%CI:8.0%~9.0%),中小城市居民患病率为10.0%(95%CI:9.5%~10.4%)。各年龄组中,18~44岁育龄期女性贫血患病率高,为15.4%(95%CI:14.3%~16.6%);60岁以上居民贫血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为12.5%(95%CI:11.8%~13.2%)。结论2010—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贫血患病率较10年前有明显改善,但仍需重点关注育龄期妇女和老年人的贫血状况的改善。

  • 2010—2012年中国城市孕妇贫血及维生素A、维生素D营养状况

    作者:胡贻椿;陈竞;李敏;王睿;李卫东;杨艳华;杨春;云春凤;杨丽琛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中国城市孕妇血红蛋白,以及血清视黄醇、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评价其贫血患病率以及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方法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样,调查对象为中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4个大城市和41个中小城市的2250名孕妇.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氰化高铁法检测血红蛋白含量,按WHO推荐标准结合海拔校正界值进行贫血判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视黄醇水平,按WHO推荐标准进行维生素A缺乏判定;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按照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推荐标准进行维生素D缺乏判定.比较不同特征孕妇血红蛋白、血清视黄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差异,以及贫血患病率、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率(包括缺乏和严重缺乏)差异.结果 终检测了1738名孕妇的血红蛋白、594名孕妇的血清视黄醇和1027名孕妇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孕妇血红蛋白P50(P25~P75)为122.70(114.00~131.10)g/L;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分别为123.70(115.21~132.00)、122.00(113.30~130.40)g/L(P=0.027).孕妇贫血率为17.0%(295/1738).孕妇血清视黄醇P50(P25~P75)为1.61(1.20~2.06)μmol/L;大城市低于中小城市,分别为1.50(1.04~2.06)、1.63(1.31~2.05)μmol/L(P=0.033).孕妇维生素A缺乏率为7.4%(47/639);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分别为11.5%(33/286)、4.0%(14/353)(P<0.001).孕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P50(P25~P75)为15.41(11.79~20.23)ng/ml;大城市低于中小城市,分别为14.71(11.15~19.07)、16.02(12.65~21.36)ng/ml(P<0.001).孕妇维生素D缺乏率(包括缺乏与严重缺乏)高达74.3%(763/1027);大城市孕妇维生素D严重缺乏率为30.64%(144/470),高于中小城市[26%(267/1027)](P=0.002).不同年龄城市孕妇血红蛋白水平、贫血率、维生素A缺乏率、维生素D缺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城市孕妇贫血状况有所改善,孕妇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维生素D不足,同时存在一定比例的维生素A缺乏,大城市孕妇维生素A缺乏率高于中小城市,大城市孕妇维生素D严重缺乏率高于中小城市.

  •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异常血红蛋白病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谢建红;汪国庆;肖奇志;张永良;周玉球;胡利清

    目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人群中异常血红蛋白病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6297例,采用HPLC检测各种异常血红蛋白,缺口-PCR(gap-PCR)检测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反向斑点杂交法(RDB)分析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结果 应用HPLC检测6297份标本,共发现68例11种异常血红蛋白,分别为血红蛋白(Hb)E 37例(其中2例为Hb E合并β-地中海贫血)、Hb Q 10例(其中Hb Q-Hb H 2例)、Hb S 3例(1例Hb S纯合子和2例Hb S杂合子)、Hb D-Iran 4例、Hb Manitoba 4例、Hb J-Bangkok 5例、Hb C 1例、Hb Lepore 1例、Hb J-Mexico 1例、Hb Osu-Christiansborg 1例和Hb K(o)ln 1例.异常血红蛋白病的发病率为1.08%(68/6297).结论 HPLC能快速、准确地鉴定各种异常血红蛋白,是一种筛查异常血红蛋白病的理想工具.

  •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α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与诊断中的研究

    作者:何平亚;丁忠英;张鑫丽;沈国松

    目的 了解本地区孕妇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情况及其血液学特点,为预防地中海贫血出生缺陷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000例孕妇进行α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与诊断,阳性标本用传统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方法进行验证;并同时用血红蛋白电泳技术对该1000例孕妇样本进行α地中海贫血筛查.结果 1000例孕妇中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16例,携带率为1.6%,基因型分别是:缺失型16例,突变型0例;传统α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方法验证:基因型分别是:缺失型16例,突变型0例,结果全部吻合;血红蛋白毛细管电泳筛查提示有α地中海贫血者5例.结论 本地区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为1.6%,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育龄孕妇普遍筛查对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 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对战士红细胞比容的影响

    作者:周青;徐如祥;张世忠;余俐;陈镇洲;郭再玉

    本实验通过部队战士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野外跑步实验,测定运动前后战士红细胞比容(Hct)的改变,分析3组战士的红细胞比容的改变差别,为战士今后训练提供指导,同时也为我们临床治疗脑外伤和脑出血后出现的高热提供依据.

  • 贫血对肺一氧化碳弥散量的影响

    作者:郝峰英;余秉翔;曹璐;陈良安;刘又宁

    目的:探讨贫血对肺一氧化碳弥散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白血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和肺功能测试结果,并对Cotes、Dinakara两位学者的校正公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血红蛋白含量正常患者肺一氧化碳弥散量亦正常,而血红蛋白降低患者肺一氧化碳弥散量随之下降,血红蛋白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7909.结论:血红蛋白下降患者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实测值需要校正,Cotes校正值较Dinakara校正值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实测值相关性更好.

  • 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长期疗效和血常规变化

    作者:张美;张红;李旺泉;李群辉;吴昊;张宏伟

    目的 了解HIV/AIDS患者长期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和血常规变化.方法 选择北京佑安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所有纳入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采集治疗前和治疗后每隔6个月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其中主要包括WHO分期、抗病毒治疗方案,CD4 T淋巴细胞(CD4)检测、病毒载量检测、血常规和肝功能.以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研究对象治疗前和不同治疗时间的差异,以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543例患者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6.0个月(四分位距25.0~50.0个月).接受抗病毒治疗前,患者的CD4 T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总淋巴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中位数分别为161个/μl、4.20×109/L、1.33×109/L、132 g/L,治疗90个月后,分别增长到437个/μl、5.75×109/L、2.10×109/L和147 g/L(P均<0.05),且总淋巴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与CD4 T细胞计数呈正相关.结论长期抗病毒治疗对HIV/AIDS具有良好效果;总淋巴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可以作为资源匮乏地区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长期治疗疗效的监测指标.

  • 维持性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异性的对比研究

    作者:龚蓉;皮婧静;陈泽君;刘蔓莉;舒英;杨斌;朱瑞蓉;杨红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维持性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患者及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及血红蛋白变异性(Hb-Var)的差异,探讨影响Hb-Var的可能因素。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终末期肾病进行维持性透析(包括血透及腹透)患者90例,观察9个月内患者的Hb、铁指标水平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进行Hb围绕目标值的分组及计算Hb余标准差(Res-SD)来表示Hb-Var,观察维持性腹透患者及血透患者Hb-Var,并分析9个月期间患者使用EPO剂量的变化以及透析前后C-反应蛋白(CRP)指标的变化,使用二分类Log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Hb-Var与性别、年龄、透析方式、基线Hb、EPO剂量、EPO剂量波动、铁蛋白水平及血清白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血透患者透析后CRP较透析前明显升高(P<0.001),而腹透前后的CRP无明显变化。同期比较血透组使用的EPO剂量明显高于腹透组。围绕Hb目标值两组分布结果相似,血透腹透均围绕目标值下限波动多,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透患者的Res-SD显著高于腹透患者(P=0.014),影响Hb-Var的相关因素有EPO剂量的波动和血透方式。结论血透患者较腹透患者的EPO使用量更大、血红蛋白变异性更为显著,EPO剂量的波动及透析方式是影响Hb-Var的独立危险因素。

  • 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蒋秋明;张熙洋;王斌;董松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不同血糖水平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控制和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试验组61例,给予替米沙坦降压,对照组61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共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空腹 C 肽、C 肽曲线下面积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替米沙坦试验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治疗6个月后C肽曲线下面积高于治疗前,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治疗前。其中糖化血红蛋白≤6.5%患者中,治疗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C肽及C肽曲线下面积与治疗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糖化血红蛋白>6.5%患者中,治疗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下降,空腹C肽及C肽曲线下面积较治疗前上升。对照组治疗前后以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替米沙坦可改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而且这样的改善在高糖化血红蛋白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 放疗对肿瘤患者红细胞生成的影响及药物治疗策略研究

    作者:李博;陈火明;张瑞娟

    目的 探讨放疗对肿瘤患者红细胞生成的影响特点及药物治疗策略.方法 观察142 例接 受直线加速器放疗的肿瘤患者血红蛋白变化.36 例放疗前伴贫血的患者(治疗组)分别予复方皂矾丸口服 (n =13)、右旋糖酐铁单次静脉滴注(n =13)及上述方案联合治疗(n =10),其余106 例患者(对照组)仅予观 察.结果 对照组放疗后血红蛋白下降明显[(128.0 ±20.0)g/L vs.(123.7 ±18.8)g/L,P <0.001],且不受 年龄(≤60 岁或>60 岁)及性别的影响.接受肺部[(138.5 ±18.8)g/L vs.(132.0 ±16.7)g/L,P =0.006]及 软组织部位[(129.4 ±19.0)g/L vs.(120.9 ±20.1)g/L,P <0.001]照射的患者更易出现血红蛋白下降.治 疗组血红蛋白下降均不明显.其中联合治疗组,无论是血红蛋白上升患者的比例还是血红蛋白上升的幅度,均明显优于其他两治疗组及对照组.结论 放疗可导致血红蛋白下降;接受肺部及软组织部位照射患者血 红蛋白下降明显;促造血治疗可降低放疗后血红蛋白下降的风险,尤以联合治疗效果佳.

  • 晚期胃癌患者血红蛋白含量与化疗效果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廖亚勇;管静;陈耀成;姚金娥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前血红蛋白含量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0例晚期胃癌患者应用EOX方案进行至少2个周期的化疗,分析化疗前血红蛋白含量与性别、年龄、KPS评分、ECOC评分、肿瘤分化程度、内脏转移、腹膜转移的关系,比较不同疗效患者血红蛋白含量、贫血和非贫血患者化疗效果,并比较化疗前贫血和非贫血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化疗前伴有内脏转移、腹膜转移患者血红蛋白值分别低于无内脏转移和无腹膜转移患者[(108.6±17.1)g/L vs.(117.4±18.9)g/L;(110.3±18.6)g/L vs.(119.0±18.8)g/L,t=2.259、2.097,P=0.026、0.039];化疗有效(CR+PR)患者血红蛋白值高于无效(SD+PD)患者[(121.6±20.5) g/L vs.(111.4±18.4)g/L,t=2.475,P=0.015];化疗前非贫血患者客观有效率高于贫血患者(61.7%vs.30.4%,χ2=7.315,P=0.007);化疗前贫血患者PFS、OS均短于非贫血患者[(5.4±1.5)个月vs.(7.2±1.9)个月;(14.1±3.8)个月 vs.(17.8±4.0)个月,t=4.984、4.390,P=0.00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胃癌患者血红蛋白含量与化疗效果和预后存在密切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晚期胃癌患者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 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一般情况分析

    作者:王明辉;田文君;孟金来;李丽;王子娥;成士清;刘春梅;邱旸;渠滕;李元堂;王勇;张炳昌

    目的 分析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S-PE)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6年3至11月收治的S-PE患者108例,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以妊娠34周为界分为早发型S-PE 64例(早发组)和晚发型S-PE 44例(晚发组);选取正常妊娠妇女42名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信息资料,并对Hb、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AST、ALT、尿素、肌酐、尿酸、CRP、尿蛋白等指标进行分组统计学分析,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样本中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的比例并分析Th1 /Th2的比值,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对各指标进行F检验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发组、晚发组和对照组之间孕前体重指数(29.55±4.49、30.66±5.13、26.62±3.17,F=9.829,P<0.05)、舒张压[(105.17±14.46)mmHg(1 mmHg=0.133kPa)、(99.80±12.56)mmHg、(74.36±8.42)mmHg,F=82.088,P<0.05]、Hb[(123.22±14.38)g/L、(117.03±16.48)g/L、(112.62±11.24)g/L,F=7.133,P<0.05]、尿素[(6.56±2.36)mmol/L、(4.51±1.35)mmol/L、(3.04±0.87)mmol/L,F=51.733,P<0.05]、肌酐[(68.47±18.05)μmol/L、(61.37±14.37)μmol/L、(48.54±8.73)μmol/L,F=23.737,P<0.05] 、CRP[(7.68±8.76)mg/L、(5.88±6.03)mg/L、(3.56±2.41)mg/L,F=4.735,P<0.05]、尿蛋白[(3.66±0.76)g/L、(2.20±1.05)g/L、(0.19±0.40)g/L,F=249.7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结果显示,早发组患者Th1比例(19.83±3.04)显著高于晚发组(14.49±2.79)和对照组(11.78±1.17),而Th2比例(1.02±0.12)明显低于晚发组(1.11±0.12)和对照组(1.56±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h1:F=135.110,P<0.05;Th2:F=293.687,P<0.05).结论实时监测S-PE患者肝肾功能、尤其是免疫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对评估早发型和晚发型S-PE病情及个性化治疗有指导意义,对保证母婴健康、改善母婴预后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 溶血对41个生化免疫项目的影响评估及溶血警告指数的确立

    作者:夏良裕;徐二木;曹新策;刘荔;刘茜;程歆琦;胡莹莹;张麟;邱玲

    目的 评估溶血对41个生化免疫项目的影响,并确定项目及检测系统特异的溶血警告指数,为制定样本拒收标准和报告审核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学评价研究.配对收集日常工作中采自同一患者相同时点的正常和溶血血清样本,平行测定两份样本的41个生化免疫项目及溶血指数(HI),比较不同程度溶血样本与正常样本检测结果的差异.由高年资技师、医师结合公认的质量要求进行讨论评估后确定每个项目的溶血警告指数.结果 共收集52对血清样本,其中HI为1、2、3、4的分别有24、17、7、4对.AST、CK、钾(K)、乳酸脱氢酶(LD)、无机磷(iP)、总胆红素(TBil)6个项目受溶血影响升高.碱性磷酸酶(ALP)、氯(Cl)、Cr、免疫球蛋白M(IgM)、钠(Na)、前白蛋白(PA)、类风湿因子(RF)、甘油三酯(TG)、尿酸(UA)等9个项目受溶血影响降低.确定AST、K、Na、LD的溶血警告指数为1,Cr的警告指数为2,CK、iP、PA、TBil的警告指数为3,其余32个项目警告指数为4.结论 本研究确定了适用于本实验室41个生化免疫项目的溶血警告指数.溶血对生化免疫项目的影响与项目和检测系统有关,实验室应针对自身检测系统评估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结合预期质量要求确定适用于特定检测系统的溶血警告指数.

  • 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环境对免疫法粪便隐血实验的影响

    作者:王萍;刘辉;张铁;曹永彤

    目的 探讨胃肠道消化环境对粪便隐血检测的影响.方法 采集中日友好医院2015年体检中心25名健康志愿者外周混合静脉血共45 ml,建立胃肠道体外模拟消化模型,采用两种免疫法便隐血检测试剂,研究不同消化时间及消化液浓度对免疫法便隐血检测的影响.结果 出血量>5 ml时,胃液消化3h且肠液消化2h便隐血实验仍为阳性;胃液消化0.5~3h后如继续肠液消化3h以上时便隐血实验转为阴性;粪便隐血实验的阳性率与出血量密切相关,当出血量较大较急时,由于后带现象可出现假阴性;2种试剂的检出上限均超过3 165 ng/L,检出下限为0.2 ng/L.结论 免疫法检测粪便隐血不仅对下消化道出血敏感,对上消化道出血也有较高的阳性率,免疫法便隐血试剂检出限范围较宽,能够满足临床便隐血检测需要.

  • 两种蛋白酶对于质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的比较研究

    作者:宋智心;田恩冰;王清涛

    目的 探讨两种常用的蛋白水解酶(Glu-C和Lys-C)在质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IC)中的差异性研究.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2至4月北京朝阳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剩余血液合计200 ml,患者来源中男90例,女70例,年龄20 ~ 60岁,平均年龄(44 ±16)岁.依据国际临床化学协会(IFCC)推荐的基于质谱法的HbAIC参考测量方法处理收集的血液样本(样本编号为:201201、201202、201203),分别应用两种常用的蛋白水解酶(Glu-C和Lys-C)酶解样本中的血红蛋白,使用固相萃取的方法进行质谱前处理,设定适实验条件后,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样本中HbAIC的含量.使用Sequest软件对制备的实验样本进行血红蛋白变异体的筛查,所有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获得的质谱结果都需使用Sequest软件针对人类国际蛋白指数(IPI)数据库搜索RAW文件,检索结果与血红蛋白变异体网站上公布的4种常见的血红蛋白变异体(HbS、HbC、HbD、HbE)进行比对.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和Excel 2003对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结果可知,在检测HbAIC浓度时,分别用Glu-C和Lys-C酶解血液样本201201、201202、201203,其中经Lys-C酶解的样本HbAIc检测结果分别为(34.70±2.80)、(51.76±1.60)、(73.39±1.11) mmol/mol,经GIu-C酶解的样本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分别为(33.12±1.48)、(54.54±2.50)、(75.40±3.60) mmol/mo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绘制相关曲线,R2均>0.995.经Sequest进行人类数据库检索,未筛查出4种常见的血红蛋白变异体的存在.结论 在质谱法检测HbAIc时,应用上述两种常用的蛋白水解酶酶解血液样本时,可以得到较为一致的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

  • 血红蛋白变异体对糖化血红蛋白不同检测系统的影响

    作者:徐安平;夏勇;纪玲;喻晶;周宇;李璐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变异体对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不同检测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法(Norudia N HbA1c,SEKISUI)、免疫透射比浊法(oneHbA1c FS,DiaSys)、亲和层析高压液相色谱法(Ultra2,Trinity Biotech)、毛细管电泳法[Capillary 2 Flex Piercing(CFP)Sebia]和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HA8160,Arkary;VariantⅡTurbo(Ⅶ-T),Bio-Rad;VariantⅡTurbo 2.0(Ⅶ-T 2.0),Bio-Rad]7种检测系统测定正常样本和血红蛋白变异体样本HbA1c ,分析血红蛋白变异体对HbA1c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对于正常样本,7种检测系统的相关性良好。对于( HbE)杂合子,以( CFP)为参比系统,Ⅶ-T的HbA1c结果分成高低两群,各检测系统的HbA1c结果超过6%比例范围为14.9%~73.1%。对于HbE纯合子,Ultra2检测出部分样本的糖化血红蛋白结果,CFP和Ⅶ-T 2.0未给出HbA1c结果。常见血红蛋白变异体中,J-Bangkok、Hb J-Bangkok、Hb J-Newyork、Hb G-Taipei和Hb G-Coushatta 样本的HbA1c结果偏倚大小不一。结论血红蛋白变异体对不同HbA1c检测系统有着不同的影响,CFP可提示常见血红蛋白变异体。(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470-474)

192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