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发性骨髓瘤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型别的检测及分析

    作者:陈字;顾英;张弿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的分型,以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本院确诊为MM患者、并通过免疫固定电泳发现有M蛋白者共55例患者的血清固定电泳结果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5例中,IgG型29例(52.73%),IgA型10例(18.18%),轻链型11例(20%),IgD型3例(5.45%),双克隆型2例(3.64%).IgG和IgA型MM患者血清球蛋白水平升高明显,而IgD型和轻链型血清球蛋白水平升高不明显甚至降低.[结论]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检测M蛋白对MM诊断有重要意义.

  • 英夫利昔单抗联合肠内营养在克罗恩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吴小珑;袁楚明;程卫杰;孙旭锐;许俊敏

    【目的】探讨英夫利昔单抗联合肠内营养(EN)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活动期 CD 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取口服硫唑嘌呤片联合 EN 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英夫利昔单抗联合 EN 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液生化指标、CD 活动指数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液生化指标、CD 活动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英夫利昔单抗联合 EN 治疗活动期的 CD 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提高患者的BMI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抗对胰腺癌化疗的增敏作用

    作者:郭晓枫;陈建权;朱功兵

    【目的】用胰腺癌细胞株,建立胰腺癌荷瘤裸鼠模型,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对胰腺癌化疗的增敏作用。【方法】将胰腺癌细胞株细胞悬液注射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肿瘤模型。每周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记录;当肿瘤生长到0.15 cm3左右时,将裸鼠随机分组,称量每只荷瘤裸鼠的体重,并记录;干预组腹腔分别注射 EGFR 抗体(MMAb-2)、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及其联合用药;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周测量肿瘤大小。干预4周称量荷瘤裸鼠体重后处死裸鼠。切取肿瘤,测量瘤体积、称瘤重。肿瘤组织送病理学检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肿瘤细胞移植成功率近90%(62/70),瘤体生长迅速,其他组织和器官内未见转移癌灶。组织学检查符合胰腺低分化腺癌;MMAb-2、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干预肿瘤有效,瘤体缩小。MMAb-2组裸鼠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结论】EGFR 抗体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其效果优于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并且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 利妥昔单抗在肾移植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天来

    Rituximab在高致敏患者成功接受肾脏移植、ABO -血型不合的肾脏移植诱导治疗、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急性排斥反应及抗体介导的慢性排斥反应的治疗、移植B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等领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于减少移植排斥反应、提高移植存活率意义深远,在国内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有许多问题仍待研究及探索,如何规范Rituximab的适应证、使用方法及在体液排斥反应中的应用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肾移植 抗体 单克隆
  • 肾癌G250MN/CAIX抗原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亚东;李晓飞

    肾癌G250抗原是其特异性抗原,相应抗体及瘤苗在动物与临床试验中取得阶段性成果,展示了对肾癌的诊断、治疗和监测的良好应用前景.本文对肾癌G250抗原的蛋白组成、基因结构、理化性质以及在肾癌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抗原 肿瘤 抗体 单克隆
  • 单克隆抗体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付明;吴新红;王玲珑

    前列腺癌是泌尿生殖系中一种常见的肿瘤,其发病较为隐蔽,治疗比较复杂、困难.目前,主要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去除雄激素、放疗和免疫治疗等.单克隆抗体(mABs)技术就是用免疫方法来达到抗肿瘤作用,近年来,该方法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已越来越深入,本文就mABs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进展加以综述.

  • Anti-TNF-α单克隆抗体对急性梗阻性黄疸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邱兆磊;王振杰;郑传明;周少波;李磊

    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anti-TNF-α)对急性梗阻性黄疸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行胆总管结扎),治疗组(行胆总管结扎+anti-TNF-α治疗),假手术组.治疗组于胆总管结扎后第3天开始经尾静脉注射anti-TNF-α(1 mg/kg),连用5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以同样方法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7d,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和TNF-α水平,以及大鼠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并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除假手术组外,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术后3d开始均出现黄疸,并逐渐加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术后7d血清CK-MB,TNF-α水平及心肌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均P<0.01),但治疗组以上指标的改变不如模型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光镜下可见假手术组心肌无明显病理改变,模型组心肌纤维稀疏、变细、坏死,心肌细胞浊肿,治疗组比模型组心肌损伤减轻.结论:TNF-α可能是急性梗阻性黄疸后大鼠心肌损伤的重要介导因子,anti-TNF-α可以通过拮抗TNF-α而减轻急性梗阻性黄疸时大鼠的心肌损伤.

  • 术前局部注射131I-3H11导向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文斌;姜彦波;姜清华;梁怀祝;高众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免疫导向技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应用131I-3H11对16例胃癌病人术前行内镜下癌灶多点注射作为治疗组;选择 6例胃癌病人采用FAM方案化疗作为对照组。并对术后标本进行观察。结果术后病理检查治疗组发现75.0% (12/16)出现癌细胞核固缩、碎裂、细胞浆凝固、细胞间质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这些变化多以中度为主,重度及无变化较少;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作为胃癌的综合治疗方法,术前胃癌局部注射131I-3H11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131抗CEA单抗治疗结肠腺癌肝转移裸鼠对CEA水平影响的研究

    作者:葛海燕;左国华

    目的探索应用131I标记抗CEA单抗治疗结肠腺癌肝转移后对荷瘤裸鼠血清、腹水和癌组织中CEA水平的影响。方法在建立人结肠腺癌裸鼠肝转移后10 min(早期治疗组)、10 d(中期治疗组)、20 d(晚期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131I标记抗CEA单抗;并以模型建立后经尾静脉注射131I标记的正常小鼠IgG作为对照组。于接种癌细胞4周后,采集血、腹水和癌结节,分别检测其CEA含量。结果早期治疗组的血、腹水和癌结节中CE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早期治疗组与晚期治疗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131I 标记抗CEA单抗能有效地降低荷瘤裸鼠的血清、腹水和癌结节中CEA水平。

  • 抗EpCAM单克隆抗体治疗肝母细胞瘤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陈立才;李朋飞;黄一敏;刘江斌;吕志宝

    目的 观察抗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人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荷瘤鼠模型的疗效.方法 体外培养HB HuH-6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检测HuH-6细胞中EpCAM的表达.将10只裸鼠皮下接种HuH-6细胞,待建立稳定的HuH-6细胞荷瘤鼠模型后,将荷瘤鼠等额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经鼠尾静脉注射抗EpCAM单克隆抗体,剂量30 ug/kg,每天1次;对照组经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给药3周.停药1周后取荷瘤鼠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测算肿瘤的重量及体积,并计算抑瘤率.结果 HuH-6细胞传代培养成功,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其细胞膜EpCAM呈阳性表达.裸鼠接种HuH-6细胞6周后可形成肿瘤体,病理检查证实为HB,成功建立HB荷瘤鼠模型.实验组肿瘤重量及体积分别为(35.6±2.97)mg和(1.12±0.09)cm3,对照组肿瘤重量及体积分别为(45.8±4.59)mg和(1.37±0.77)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肿瘤组织EpCAM表达阳性率(28.3±5.4)%,对照组肿瘤组织EpCAM表达阳性率(39.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抗EpCAM单克隆抗体能够抑制HB荷瘤裸鼠肿瘤的生长,为HB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 单克隆抗体ELISA测定血浆富组氨酸糖蛋白的方法

    作者:徐克前;陈正炎

    建立用单克隆抗体(McAb)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浆富组氨酸糖蛋白(HRG)的方法.结果显示:McAb 3C6F3包被浓度为10μg·ml-1,单抗酶标结合物(McAb9E7C9-HRP)作1:200稀释时标准曲线理想;低检出限为1ng·ml-1,批内CV 8.2%,批间CV 11.5%,回收率为89.1%,测定范围为2.5~80ng·ml-1;用该法测定40例正常人血浆HRG为(110.3±9.7)mg·L-1,24例肝硬化患者血浆HRG为(79.5±12.6)mg·L-1.该法的特异性强,且方便而准确.

  • CD3单抗、CD28/CpGODN共刺激活化的PBMC对膀胱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作者:罗志刚;谢江波

    目的探讨CD3单克隆抗体与CD28/CpGODN共刺激活化PBMC在体外对膀胱癌细胞株T24及Scarber杀伤强度及杀伤作用机理.为膀胱癌的过继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效应细胞.方法 MTT法检测活化细胞的体外淋巴细胞毒作用,并用电镜观察效应细胞杀伤膀胱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CD28共刺激细胞对T24杀伤作用较强,达到69.35%±1.17%,而CpGODN诱导的活化细胞对Scarber杀伤较强,达到63.11%±2.03%.且效应细胞:靶细胞均需达到20:1才达到半数杀伤作用.电镜结果显示,效应细胞作用6小时肿瘤细胞就大部分发生坏死,部分肿瘤细胞可见凋亡,说明效应细胞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坏死及凋亡实现杀伤作用的.结论 CD28单抗协同诱导的效应细胞对T24杀伤效果较好,而CpGODN刺激细胞对 Scarber杀伤较强,活化的淋巴细胞杀伤膀胱癌细胞是通过坏死及凋亡两条途径来实现的.

  • 小剂量抗CD3单克隆抗体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研究

    作者:赖永通;张峻;陈志勇;黄伟佳;曹文锋;高兴成;蔡耀权;邹自灏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33例发生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肾移植病人分为两组,A组16例(OKT3 5 mg/d);B组17例(OKT3 2.5mg/d).观察排斥反应逆转情况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A组13例(81.25%)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自发性破裂行移植肾摘除术,2例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B组15例(88.24%)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自发性破裂行移植肾摘除术,1例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两组排斥反应逆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合并感染43.75%,B组5.8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费用较低.

  • 抗富组氨酸糖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作者:徐克前;黄玥;王连春;陈正炎

    目的:制备抗富组氨酸糖蛋白(HRG)单克隆抗体,用于建立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浆HRG浓度.方法: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建立了二株稳定分泌抗HR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9E7C9和3C6F3),染色体数分别为102和96条,免疫球蛋白亚类均为IgG1.以羟基磷灰石法从腹水纯化McAb 9E7C9,SDS-PAGE检测其纯度,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其可特异性地识别分子量为67*!000的抗原分子.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hcAb,建立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正常人血浆HRG含量为110.3±9.7mg/L.结论:所得McAbs特异性强,用其建立的夹心ELISA检测HRG的方法线性较好,灵敏度达1ng/ml,为HRG的临床意义研究提供了精确的检测手段.

  • 利妥昔单抗治疗小儿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惠萍;郑宇霞;段丽芬

    目的 探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患儿应用利妥昔单抗(RTX)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云南省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难治复发性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40例,比较RTX治疗前后的残疾状态量表评分、年复发率(ARR)、血常规及免疫球蛋白的差异,同时监测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患者RTX治疗前后锥体系功能、膀胱直肠功能、视觉功能及脑干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ARR较治疗前降低(P <0.05);患者RTX治疗前后IgG、IgM及Ig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CD19+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结论 RTX可改善难治复发性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偶有发热、寒战等不良反应,可能是难治复发性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的有效药物.

  • 抗日本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2F2重链可变区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作者:寇甜甜;雷迎峰;丁天兵

    目的 克隆抗日本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2F2重链可变区(VH)基因.方法 从分泌抗日本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2F2的杂交瘤细胞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重链可变区基因.凝胶回收纯化后与pMD-18T载体连接,重组载体转化于宿主菌DH5α,挑取菌落PCR鉴定后测序并进行分析.测序正确的质粒经EcoRI和XhoI酶切、纯化后的产物和原核表达载体pRSET A在SolutionI作用下连接,转化BL21(DE3)对重组质粒进行表达.经Tricine-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重链可变区表达产物的表达水平,用ELISA检测表达产物能否与日本脑炎病毒结合.结果 确定了2F2VH基因序列,长度为354 bp,编码118个氨基酸,第22位和第96位残基是维持抗体结构的半胱氨酸,含有特异性CDR1、CDR2和CDR3区域,符合鼠源性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特征.ELISA检测结果显示原核表达的2F2重链可变区产物可与日本脑炎病毒特异性结合.结论 获得了抗日本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2F2重链可变区基因.

  • 哮喘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0、CD40L表达和CD40L单克隆抗体对Th1、Th2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

    作者:薛克营;熊盛道;熊维宁;程立;王成国;李威;石明

    目的 研究哮喘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表面CD40、CD40L表速和CD40L单克隆抗体(CD40L McAb)对其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哮喘大鼠PBMCs表面CD40和CD40L表达;RT-PCR检测哮喘大鼠PBMCsCD40和CD40L mRNA表达;CD40L McAb处理哮喘大鼠PBMCs,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4、IFN-γ含量.结果 和正常大鼠相比,哮喘大鼠PBMCs CD40、CD40L表达增高(P<0.05);哮喘大鼠PBMCs经CD40L McAb处理后,和未处理组相比,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IL-4/IFN-γ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哮喘大鼠PBMCs存在CD10、CD40L高表达,CD40L McAb可以降低IL-4水平及IL-4/IFN-γ比值.

  • 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对银屑病动物模型的作用研究

    作者:刘向萍;刘娟;安召永;吕韶敏;陈芳

    目的 探索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5G5治疗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以单抗5G5腹腔内注射,观察其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单抗5G5有较好的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和具有促进鼠尾鳞状表皮颗粒层形成的作用.结论 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5G5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与可能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有关.

  • 麻风病患者外周血相关免疫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宝泉;吕均香;王传珍;渠鹏程;刘永华;尹格平

    目的探讨麻风病患者外周血相关免疫分子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以荧光标记的鼠抗人单克隆抗体对16例麻风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3/CD(16+56)(NK)和CD3/HLA-DR进行测定.结果 16例患者发病初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3+/HLA-DR-检测值和CD4/CD8比值均分别低于健康组相应参数的下限,CD3+/CD(16+56)+和CD3+/HLA-DR+检测值分别高于健康组相应参数的上限、NK的检测值在正常范围内.13例患者治疗病情稳定后2-4周,CD3+/CD4+、CD3+/HLA-DR-的检测值和CD4/CD8比值均逐步增高,CD3+/CD(16+56)+、CD3+/CD8+和CD3+/HLA-DR+稍有增高或变化不明显,NK的检测值稍有增高;3例患者病情波动时CD3+/CD4+、CD3+/HLA-DR-检测值和CD4/CD8比值较稳定期明显下降,而活化T淋巴细胞CD3+/CD(16+56)+、CD3+/HLA-DR+和NK细胞的检测值较稳定期明显增高2倍以上.结论通过外周血相关免疫分子的动态观察,有助于检测病情变化,对及时治疗和评价疗效有重要意义.

  •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都红;高峰;陈菲;赵瑞苓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7例(3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Ⅲ期患者,分别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例(7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9例(21眼)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3例(3眼).给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5 ml,5~7d后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及时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术后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术眼虹膜新生血管均在注射雷珠单抗3~5d后消退,眼压不同程度下降,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均下降至正常水平,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梁切除术后7~10d行全视网膜光凝.随访期间,眼压在正常范围内19例(21眼),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例(4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3例(14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3例(3眼).随访期间仅有7例(8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可明显消退虹膜新生血管,联合小梁切除术控制眼压,对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932 条记录 39/47 页 « 12...36373839404142...464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