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内创伤性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

    作者:李祥富;赵东刚;闫俊;陈少军;陈洁民

    目的 探讨颅内创伤性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颅内创伤性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开颅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20例,囊肿腹腔分流术15例,并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结果 患者手术过程均较顺利.经过6个月至1年的随访,20例行开颅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患者,11例囊肿完全消失,7例囊肿体积明显缩小,2例无改变;15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患者,8例囊肿完全消失,6例囊肿体积明显缩小,1例无改变.9例伴有癫痫发作的患者,4例症状控制满意,3例症状有改善,2例症状无改善.结论 对有临床症状的颅内创伤性蛛网膜囊肿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开颅囊肿切除并脑池开放术和囊肿腹腔分流术都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64例分析

    作者:李志强;石祥恩;杨军;胡叶帅

    目的 探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经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64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依据Vassilouthis和Richardson法判定脑积水程度,脑室明显缩小52例,脑室变化不明显12例;症状明显改善36例,部分改善22例,未改善6例.结论 脑积水诊断明确的患者,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 虚拟内镜技术在分流失败脑积水中的诊治价值

    作者:宋志军;唐运林;陈晓雷;周连银;杜国方;易璐;杨璇;余新光;周定标

    目的 探讨虚拟内镜技术在分流失败的脑积水中的诊疗价值.方法 对2012年2月至2014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连续收治的76例,在其他医院分流失败的脑积水患者行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扫描,根据3D-SPACE序列的DICOM数据采用3D-Slicer软件在个人电脑上进行三维重建虚拟内镜,依二者结果决定手术策略,评价虚拟内镜技术提供的信息对治疗策略的影响和临床价值.结果 在3D-SPACE基础上三维重建后的虚拟内镜图像对判断之前分流手术失败的原因和显示中脑导水管及室间孔梗阻有较大帮助.终,共56例(73.7%)无需分流管而通过神经内镜治疗获得了脑积水的治愈.结论 虚拟内镜技术比常规磁共振影像能够提供更多的术前解剖影像信息,在分流失败的脑积水中有较好协助诊断价值,对决定手术策略亦能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帮助.

  •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早期并发症调查研究

    作者:王宁;赵瑞林;徐跃峤;程玮涛;凌锋

    64%)、分流管堵塞3例(2.73%)、分流管皮下隧道破溃2例(1.82%);17例手术修管或择期再次手术,余2例保守治疗.结论 现代医学条件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详细的手术前评价及严格的手术中规范化操作,是降低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举措.

  •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交通性脑积水临床分析

    作者:郑安锡;黄晓明;袁晓东;唐文华;陈世平;程文;张瑜

    目的 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交通性脑积水之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分别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或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43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比较其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种术式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脑室-腹腔分流术组癫痫[36.36% (8/22)对0,P=0.008]、感染[36.36%(8/22)对4.76%(1/21),P=0.030]、颅内出血[27.27%(6/22)对0,P=0.032]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组.结论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之疗效优于脑室-腹腔分流术,大多数患者可以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替代脑室-腹腔分流术.

  • 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作者:杨利容;索鹏;王晶;姚远;李德珍

    采用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24例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 和临床症状.术后分别调压0~6次,平均(1.88±1.52)次,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尤以步态障碍为首发症状者效果佳.证明可调压式分流管能够缓解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临床症状,尤其适用于病程短之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

  •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治疗体会

    作者:姚文刚;赵黎明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方法,结合文献讨论对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1994年3月~1999年3月共施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34例,术后并发症予以对症治疗.结果术后8例发生并发症,分流管梗阻者5例,感染者3例.5例分流管梗阻者,经手术调整分流管位置(4例)或分流泵穿刺冲洗(1例)等处理治愈.3例术后发生感染者经抗感染药物治疗,1例治愈;2例无效而拔管,在感染控制后行二次分流术治愈.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后的并发症与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和分流管位置不当有关.治疗方法以对症处理为原则,分流管梗阻者可经调整分流管位置使之通畅;颅内或腹腔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或感染控制后行二次分流术;皮下积血或积液应以静脉留置针管进行引流.

  • 自制腹腔穿刺置管针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辅助应用临床研究

    作者:杜天明;许典双;王向宇

    采用自制腹腔穿刺置管针对36例脑积水患者施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通过计算穿刺置管时间,评价腹腔穿刺置管成功率和安全性.结果显示,置管成功率达100%、平均穿刺置管时间5min,术中无一例出现腹腔内出血或脏器损伤.表明腹腔穿刺置管针应用于脑室-腹腔分流术操作简单、安全、微创、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易于推广.

  •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帕金森综合征三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胜德;王琳;关鸿志;魏俊吉;彭斌;万新华

    目的 探讨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可能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与结果 共3例脑积水患者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于第2次术后1个月出现帕金森综合征,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予左旋多巴和苄丝肼;1例于术后17年出现颈部僵直、动作迟缓,予舒必利后短期内症状明显加重,停药后无改善;1例于术后5个月出现言语减少、动作迟缓,予奥氮平后症状明显加重.3例患者头部CT和(或)MRI均显示侧脑室呈扩大-缩小波动性变化,临床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予左旋多巴和苄丝肼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帕金森综合征是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罕见并发症,可能是侧脑室扩大-缩小波动性变化引起黑质纹状体通路损害所致,予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可因“双重打击”致短期内帕金森样症状加重.多数患者多巴胺能药物治疗有效.

  • 35例特发性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罡;苏治国;王骏飞;刘振林

    特发性正常压力性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pressure hvdrocephalus,iNPH)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脑室扩大而脑脊液压力正常的脑积水,以步态异常、进行性认知障碍、小便失禁的“三主征”为临床特征[1].其发病率随人群寿命的提高而增加.日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NPH在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2.9%[2].由于本病的发生及进展较慢,临床工作中极易误诊、漏诊.本研究回顾我院2008年9月-2010年6月收治的iNPH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 颅骨修补术同期行脑室和腹腔分流治疗外伤后交通性脑积水并颅骨缺损22例

    作者:田传明

    颅脑外伤后交通性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是颅脑外伤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为0.7%~29.0%[1].我院于2000年1月-2006年6月收治此类患者22例,均行颅骨修补术,同时选择对侧适靶点,调整进针角度行脑室-腹腔分流(ventricle-peritoneal shunt,V-P),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 早期治疗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及其临床疗效的评价

    作者:田剑光;赵宗茂;张庆九

    脑积水是神经内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因素和机制各不相同,其中对不明原因而临床表现为步态不稳、智力障碍和尿失禁的患者,腰椎穿刺测压正常,脑脊液分流术疗效确切,称之为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INPH).本病发生率低,多见于老年人,随着老年人群逐渐增多,INPH发病率也在成比例地增加,虽然目前INPH没有对患者的生命构成直接威胁,但是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会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甚至死亡,故潜在危险性不能忽视.近年来我院对55例INPH患者实施了分流术,为了评价该治疗方法的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我们将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

  •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原因分析

    作者:彭岱;潘云曦;王汉东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 回顾1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1年前因右侧颈内动脉C1段动脉瘤破裂行介入栓塞治疗,术后行腰椎穿刺置管持续外引流术.近日行头颅CT检查示脑积水,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第4天患者突发意识不清,行头颅CT检查示右侧硬膜下血肿伴积液,并沿脑室引流管渗入脑组织.急诊行右侧硬膜下钻孔引流术,术后复查头颅CT示硬膜下血肿伴积液明显减少,但患者始终未能苏醒,2个月后死亡.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硬膜下血肿预后不佳,对此类患者应及时复查头颅CT,尽早清除血肿.

  • 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治疗体会

    作者:贾会民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998年3月-2O13年3月由于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患者56例,患者均在全麻状况下行脑室腹膜分流术治疗,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成功结束手术,患者移入病房后,嘱医护人员密切监视其症状变化。1个月后,行 CT复查,56例患者中,28例患者的脑室有所缩小,症状改善情况较好;26例患者的症状和脑室恢复正常;有2例在术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抢救无效死亡。对本研究中余下患者54例进行为期2年随访,随访结束后,可见患者脑积水临床症状完全缓解45例,症状缓解不明显6例,植物人状态3例,症状完全缓解率为83.3%。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膜分流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有效方法,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脑出血后脑积水和其他原因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再手术率的分析

    作者:李志红;郑克彬;史彦芳;崔增学

    目的 探讨成人脑出血后脑积水与其他原因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再次手术率的差别.方法 选取2002年6月-2008年10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患者340例,其中脑出血后脑积水组(出血组)184例,其他原因脑积水组(未出血组) 15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其再次手术率.结果 184例脑出血后脑积水腹腔分流术患者中,再次手术27例(14.7%);156例其他原因脑积水患者中,再次手术39例(25.0%),2组再次手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后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再次手术率明显低于其他原因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

  • 侧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积水30例分析

    作者:宋志俊;焦建民;吴文增

    脑积水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中、重度脑积水需要外科处理.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常用的方法,而手术时机、手术技巧及分流管的选择是影响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我科从2002年9月~2006年3月共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脑室-腹腔分流管脱入阴囊一例

    作者:闫瑞侠;于风和;白根明;李晋才

    [病例]患儿,男,3个月.主因出生后进行性头颅增大,伴发作性抽搐,于1998年12月入院,经头颅CT扫描诊断为阻塞性脑积水.入院后经术前准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采用进口分体式分流管,腹腔端置于右髂窝游离腹腔内.术后常规抗癫癎、抗感染治疗,伤口Ⅰ期愈合.随访观察,癫癎发作缓解,头颅增大停止,前囟渐缩小,张力减低.复查头颅CT示双侧侧脑室明显缩小.患儿于术后半年发现右腹股沟肿物,可脱入阴囊,随体位变动时大时小,故再次来诊.查体:立位时见右腹股沟隆起,阴囊肿大,触之柔软,阴囊内尚可触及一硬质管状物,顶于阴囊内壁,平卧后肿物及管状物均消失,压迫腹股沟管外环口.透照试验阴性,X线透视证实阴囊内管状物为放置的分流管.诊断为脑室-腹腔分流管脱入阴囊内.给予自制的棉纱束带压迫腹股沟内环外,观察2个月肿物及分流管未再脱出.

  • 枕大池蛛网膜囊肿切除及腹腔分流术五例报告

    作者:胡占广;陈良军;陈文元;王纪亮

    我院于1997~1999年对5例枕大池蛛网膜囊肿患者采取囊肿切除加腹腔分流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可调压分流管在脑积水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蒋栋毅;沈李奎;陈寒春;周强;杨德宝;万意;向海涛;王之敏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的问题之一,治疗脑积水的经典手术方式为脑室-腹腔分流术[1].老年患者随着年龄进展逐步出现脑生理性萎缩,因此治疗脑积水时选择分流压力相当重要,压力过高不能改善症状,而压力过低会引发过度引流造成一些并发症.普通分流管阀门压力选择不当往往需再次手术更换引流管.本文分析使用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不同疾病导致老年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

  • 吉非替尼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治疗以恶性颅内高压为初发症状的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疗效

    作者:石颜慧;仓顺东;栗超跃;赵黎明;李永丽;韩倩;魏立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恶性颅内高压为初发症状的肺腺癌脑膜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1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吉非替尼联合脑室腹腔分流组11例)和对照组(吉非替尼组10例),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脑脊液癌细胞转阴率为63.6%,对照组的脑脊液癌细胞转阴率为4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率为90.9%,对照组症状缓解率为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8个月,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以恶性颅内高压为初发症状的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接受吉非替尼联合脑室腹腔分流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望成为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案.

98 条记录 2/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