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研究自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

    作者:尹乐康;赵麟;郑佳骏;吕英茹;汤伟军;张晓雪;郝霄竹;杨艳梅

    目的 研究自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与正常人的颅脑结构形态学差异,探讨有助于iNPH影像学诊断的指标.方法 应用3.0 TMR对10例iNPH患者及12名年龄相仿正常人行常规头颅MR扫描及全脑3D T1WI扫描.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分析iNPH患者CSF分布、白质及灰质体积的变化.结果 VBM分析发现,与正常人相比,iNPH患者侧脑室、3脑室、两侧侧裂池及鞍上池扩大,内囊体积增大,大脑纵裂旁以及额顶叶灰质体积增大;纵裂池及额顶叶脑沟变窄,胼胝体压部、双侧侧脑室旁白质及额顶叶深部白质体积减小,双侧颞叶灰质、尾状核、丘脑、海马体积缩小.结论 iNPH患者出现脑室系统、蛛网膜下腔的形态变化,除此之外尚存在其他颅脑结构改变,这些形态改变有助于iN-PH的影像诊断.

  • 多指标联合评价继发性正常颅压脑积水诊治中脑脊液释放试验的意义

    作者:张新;孙炜;周剑云;王利清;王建军;吴陈兴;王宇;高海滨

    目的 探讨多指标联合评价脑脊液释放试验的意义.方法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中自发言语流畅性评分标准、改良Ashworth肢体肌张力分级(MAS)联合评价脑脊液释放试验的结果.结果 纳入29例拟诊慢性继发性正常颅压脑积水病例,持续腰大池外引流3 d,无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平均引流量210 ml/d.认知改善占38%,平均提高(2.45±3.73)分;言语流畅性改善占62%,平均提高(1.03±1.14)分;肢体肌张力改善占86.2%,平均提高(12.16±9.4)分.联合评价该试验阳性率为93%.结论 采用MMSE、WAB中自发言语流畅性评分、MAS评分联合评价腰大池脑脊液释放试验可以提高试验阳性率.

  • 应用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治疗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效果探讨

    作者:赵澎;李储忠;桂松柏;王新生;宗绪毅;张亚卓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行第__脑室底部造瘘术治疗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回顾性分析了45例经CT和MRI证实为脑积水的患者行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术后疗效判定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手术并发症,同时进行3个月~2年随访调查.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8例智力障碍及痴呆症状明显好转,27例患者术后头痛,走路不稳症状明显减轻,24例头晕缓解,4例症状无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5例患者术后皮下积液,所有病例无复发情况.术后3个月-2年随访,45例患者症状缓解.结论 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对于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效率较高、并发症少.

  •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李佳艺;张媛媛

    正常压力脑积水(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NPH)是一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步态异常、痴呆和排尿障碍三联征为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为脑室扩张而颅压正常的交通性脑积水综合征.其中临床上无明确病因的NPH被称之为特发性NPH(iNPH),多发于老年人,据报道7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2/1000人,8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5.9%[1-2].迄今关于iNPH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依然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就iNPH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 原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

    作者:郑佳平;陈国强

    正常压力脑积水(NPH)为具有步态不稳、认知力减弱、小便失禁,同时合并颅内压力正常的脑室扩张[1-2].当继发于其他疾病时(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脑损伤、脑梗死、脑膜炎),被称为继发性NPH[3].NPH患者没有已知的病因,被称之为原发性或先天性脑积水(INPH)[1,4].

    关键词: 脑积水 正常压力
  • 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运动障碍及认知功能在脑脊液放液试验前后的对比

    作者:刘彩燕;高晶;毛晨晖;崔丽英;彭斌;侯波;冯逢;魏俊吉;王任直

    目的:探讨脑脊液放液试验前后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行走能力及认知功能改变,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评估时间和方法。方法收集2013—2014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门诊,符合临床可能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的患者27例。所有患者都进行了神经心理学检查[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测验、日常生活能力、北京协和医院认知评估成套测验],并且进行1.5 T头部核磁共振检查。进行脑脊液放液试验后,征得患者家属同意,转入神经外科进行腹腔-侧脑室引流。脑脊液放液试验一次性引流脑脊液30 ml。评估方法包括:10 m行走试验和认知功能评估(连线测验A、数字符号、Stroop测验),评估时间点为放液试验术后0、4、8、24、72 h。比较各个时间点的行走能力及认知功能改变。同时将脑脊液放液试验前后的改变率与核磁共振的参数( Evan指数、胼胝体角、蛛网膜下腔凸面变窄与扩大的外侧裂不匹配征象)作相关性比较。结果脑脊液放液试验后的8、24 h 10 m行走时间分别是19.41(9.00)、19.67(11.00) s,较0 h[23.56(14.00) s]明显改善(Z=-3.416、-3.443,均P<0.01),各个时间点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脑脊液放液试验后认知测验评估z分(分)只有24 h及72 h的成绩[-6.29(26.72),-3.37(36.15)]较放液前[-10.28(21.60)]存在明显改善(Z=-3.506、-2.701,均P<0.01)。脑脊液放液试验的行走功能和认知改变与影像学指标Evan指数、胼胝体角、蛛网膜下腔凸面变窄与扩大的外侧裂不匹配征象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脑脊液放液试验后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运动障碍较放液前改善明显,建议评估8h之后至少进行1次评估。 Evan指数、胼胝体角及蛛网膜下腔凸面变窄与扩大的外侧裂不匹配征象与脑脊液放液效果相关性不大。

  • 腰椎穿刺放液试验和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压力持续测定在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杨春;冯军峰;高国一;江基尧;张晓华;郑彦

    目的 探讨腰椎穿刺脑脊液放液试验(Tap试验)和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压力持续测定在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3例iNPH患者.Tap试验阳性者行脑室-腹腔(V-P)分流术(简称分流术),对部分Tap试验阴性的患者行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压力持续12 h监测试验,试验后1个月余再行分流术治疗.术后评估颅内压波幅与颅内压的相关系数(RAP)在iNPH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及其预测能力.结果 253例患者中,行分流术治疗者189例(74.7%),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者161例(85.2%),未改善者28例(14.8%).'rap试验阳性的160例患者中,149例行分流术治疗,其中临床症状改善者147例(98.7%),未改善者2例(1.3%).Tap试验阴性的93例患者中,40例行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压力持续监测试验,RAP值>0.6的16例行分流术治疗的患者中,临床症状改善者12例,未改善者4例;RAP值≤0.6的24例行分流术治疗的患者中,临床症状改善者2例,未改善者22例.RAP值>0.6者与RAP值≤0.6者的手术预后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4.350,P<0.01).结论 RAP值>0.6在Tap试验阴性患者的iNPH再筛选中有良好的预测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分析

    作者:疏龙飞;赵伟;王玉海;蔡桑;杨理坤;时忠华;董吉荣;卓健伟

    目的 探讨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1月解放军第一○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2例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总结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并采用Black分流预后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影像学结果提示脑室减小者185例(91.6%).术后1周内7例(3.5%)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1.0%)发生穿刺道出血,2例(1.0%)发生颅内感染,3例(1.5%)发生分流不畅.随访时间为3~60个月,平均(11.2 ±12.6)个月.随访中出现癫痫23例(11.4%);分流相关并发症29例(14.4%),其中颅内感染3例(1.5%),孤立性第四脑室3例(1.5%),硬膜下积液16例(7.9%),堵管予再次分流7例(3.5%).5例(2.5%)死于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79.7%(161/202)的患者分流效果良好(Black治愈率≥30%).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较低(OR=0.600,95% CI:0.501 ~0.719,P<0.001)、意识改变不显著(OR =0.206,95% CI:0.086 ~0.495,P<0.001)、合并原发性高血压(OR=2.690,95%CI:1.134 ~6.378,P=0.025)患者的总体预后欠佳.结论 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干预,能够获得良好的预后.

  • 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瑜;王晶;王中;孙春明;王辉;孙晓欧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V-P)分流术治疗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8例老年(60~89岁)脑积水患者.其中采用传统V-P分流术治疗39例(简称常规组),采用腹腔镜辅助V-P分流术治疗39例(简称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手术前后iNPH的分级情况、Evans指数、胼胝体角值的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手术时间[分别为(10.5±2.3)d、(3.2±1.3)d、(63.2±10.5) min]与常规组[分别为(19.8±3.6)d、(6.1±2.1)d、(82.4±11.4)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研究组的ADL评分[分别为(67.7±1.9)分、(89.6±2.5)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分别为(52.0±1.3)分、(63.3±2.0)分](均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的iNPH分级评分[(3.8±2.5)分]低于常规组[(6.8±2.8)分](P<0.05).两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Evans指数及胼胝体角值较术前明显改善,但术后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患者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33.3% (13/39)]低于常规组[89.7% (35/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9.7%)明显高于常规组(69.2%)(P<0.05).结论 与传统V-P分流术比较,腹腔镜辅助V-P分流术治疗老年iNPH的疗效更佳,精确定位导管的位置可有效减少总体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

  •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脑脊液放液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彩燕;董立羚;毛晨晖;魏俊吉;侯波;冯逢;王任直;崔丽英;高晶

    目的 探讨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患者脑脊液放液试验结果的临床及影像学影响因素,以提高iNPH的临床诊断水平和预测脑脊液引流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3月至2017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门诊及住院的临床可能的iNPH患者43例.所有的患者均行脑脊液放液试验.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脑脊液放液试验阳性组(24例)和阴性组(1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病程、行走能力及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和影像学特点(Evans指数、胼胝体角、不成比例增宽的蛛网膜下腔以及脑白质病灶Fazekas评分)的差异.结果 与脑脊液放液试验阴性组比较,阳性组患者中的男性比例明显升高(男:女分别为20∶4和9∶10,P=0.03),行走障碍病程长[M(QR)分别为30(17)个月、12(20)个月,P=0.04)],执行功能Z分低[M(QR)分别为-10.3(25.0)分、-4.8(11.3)分,P=0.04)],侧脑室旁白质病灶Fazekas评分高[M(QR)分别为2.5(1.0)分、1.0(1.0)分,P=0.03)].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这些因素均不是影响脑脊液放液试验结果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 性别、较长的病程、较差的行走能力、较低的执行功能Z分、较高的侧脑室旁脑白质病灶Fazekas评分可能是脑脊液放液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但是否为独立影像因素还需要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明确.

  •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的骨瓣面积与创伤后正常压力脑积水的关系

    作者:鲁华山;李敏;满明昊;杨照致;李立宏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的骨瓣面积与创伤后正常压力脑积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8年4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的34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2例术后发生脑积水(脑积水组),22例未发生脑积水(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否为开放性损伤、术前CT中线的偏移距离、手术时长、术后颅内压、颅内感染情况以及行去骨瓣减压的骨瓣面积与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关系,探讨创伤后正常压力脑积水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 =0.016)、术前GCS(P =0.018)、骨瓣面积(P<0.001)均与创伤后正常压力脑积水的发生有关;而性别、是否为开放性损伤、术前CT中线偏移距离、手术时长、术后颅内压及颅内感染情况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瓣面积(OR=1.138,95% CI:1.005~1.288,P =0.042)是创伤后正常压力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创伤后正常压力脑积水的发生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的骨瓣面积有关.

  •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

    作者:周学斌;周义成;徐江龙;关俊文

    目的 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S)治疗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为iNPH并运用华西LPS术前积分(HLPS)评估后行LPS的患者(年龄>18岁),共31例.术后5d,采用Keifer脑积水评分(KHS)评估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Evans指数评估脑室系统的变化、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所有患者定期随访,统计手术失败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及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估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5d患者的KHS评分降低[(10.06±5.69)分对比(6.06±4.41)分,P=0.003]、Evans指数下降(0.35±0.05对比0.27±0.05,P=0.001).MMSE评分术前正常9例(29.0%)、轻度痴呆15例(48.4%)、中度痴呆5例(16.1%)、重度痴呆2例(6.5%),术后5d正常12例(38.7%)、轻度痴呆17例(54.8%)、重度痴呆2例(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66,P=0.001).31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15例(48.4%)出现并发症,其中过度分流6例(19.4%),感染5例(16.1%)、分流不足3例(9.7%),腹部症状1例(3.2%).术后随访中位时间为9(1 ~48)个月,6例(19.4%)在术后6个月内由于手术失败接受二次手术.中位mRS为1(0~5)分,中位FIM分数为93.5(23~126)分.结论 采用HLPS积分评估后行LPS的iNPH患者术后预后良好,手术失败率较低.

  •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朱周乐;蔡成伟;郑喆;蒋鸿杰;傅伟明;俞群;朱君明

    目的 观察脑室-腹腔(V-P)分流术治疗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的长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功能神经外科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7例确诊为iNP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V-P分流术治疗,术后根据随访问卷、Krauss量表评分(Krauss提高指数≥0.5分为效果明显)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27例患者首次随访2~ 22个月,中位数为9.6个月,步态、认知或控尿任意一项改善者22例(81.5%),Krauss提高指数≥0.5分者17例(63.0%);末次随访失访2例,25例患者随访26 ~46个月,平均(36.0±8.3)个月,步态、认知或控尿任意一项改善者17例(68.0%),Krauss提高指数≥0.5分者15例(60.0%).术后首次随访、末次随访的mRS中位数分别为1(0 ~4)分、1(0~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86);与术前的2(1~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首次随访、末次随访的Krauss提高指数中位数分别为0.7(0~1)分及0.5(0 ~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术后6例(22.2%,6/27)发生并发症,其中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头痛1例、分流管堵塞1例、癫痫1例、腹部切口疼痛2例.结论 V-P分流术治疗iNPH安全,术后长期疗效与近期疗效近似.

  • Wistar系自发性脑积水大鼠的病理学及磁共振成像特征

    作者:杨新跃;刘志勇;龚良庚;刘昌英;李玲玲;周银平;陈顺乐

    目的观察Wistar系自发性脑积水大鼠病理学及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 7 d、14 d、21 d脑积水动物的头颅连骨投入Borin氏液中固定,连续冠状切片.三期动物内脏、腺体用甲醛固定,常规制片.头部进行磁共振检查.结果自发性脑积水大鼠一般在出生后24 h内可被发现,死亡日龄一般为 20日龄至两月龄,且无生育能力.肉眼观察脑脊液为淡黄色,透明,无异味.涂片镜检未见炎症细胞.各年龄组动物内脏、腺体未见显著异常.脑积水动物颅骨可见发育不良,质软,脑实质菲薄,色苍白,侧脑室扩张、中央导水管部分段有粘连、狭窄、阻塞或闭合,第三脑室有脱落细胞团.各年龄组动物脑积水动物脑室脉络膜丛未见异常.MRI示颅内重度脑积水,大脑皮层受压萎缩,基底节区脑组织形态及信号正常.结论本病因导水管狭窄而导致阻塞性的非交通型脑积水,其病理和MR成像特征具有典型改变.

  • 35例特发性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罡;苏治国;王骏飞;刘振林

    特发性正常压力性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pressure hvdrocephalus,iNPH)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脑室扩大而脑脊液压力正常的脑积水,以步态异常、进行性认知障碍、小便失禁的“三主征”为临床特征[1].其发病率随人群寿命的提高而增加.日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NPH在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2.9%[2].由于本病的发生及进展较慢,临床工作中极易误诊、漏诊.本研究回顾我院2008年9月-2010年6月收治的iNPH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 早期治疗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及其临床疗效的评价

    作者:田剑光;赵宗茂;张庆九

    脑积水是神经内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因素和机制各不相同,其中对不明原因而临床表现为步态不稳、智力障碍和尿失禁的患者,腰椎穿刺测压正常,脑脊液分流术疗效确切,称之为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INPH).本病发生率低,多见于老年人,随着老年人群逐渐增多,INPH发病率也在成比例地增加,虽然目前INPH没有对患者的生命构成直接威胁,但是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会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甚至死亡,故潜在危险性不能忽视.近年来我院对55例INPH患者实施了分流术,为了评价该治疗方法的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我们将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

  •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

    作者:齐洪武;王政刚;张旭东;樊丰势;张卫宁;程建业;王帅;赵亚鹏

    正常压力脑积水(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NPH)是一种脑室虽扩大而脑脊液压力正常的交通性脑积水综合征.2001年2月~2005年3月我院对29例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患者行经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特发性正常颅压性脑积水误诊分析

    作者:杨春伍;刘爱举;张卫兵

    目的 提高对特发性正常颅压性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INPH)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例INP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误诊原因并总结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结果 本例因渐起冻结步态4年、痴呆2年、尿失禁1年就诊,先后被诊断为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予相应治疗无好转入我院,经查体、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诊断为INPH,于神经外科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INPH发病率低,病因不明,易误诊,临床应掌握其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及时行手术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

    作者:宋大明;贾运良;保建基

    正常压力脑积水(normal pressure bydrocephalus,NPH)是一种脑室虽扩大但脑脊液压力正常的脑积水症侯群,也称低压力脑积水或隐性脑积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痴呆和尿失禁,其症状可在排出一定量脑脊液后有所缓解.对NPH 分流手术的效果一直存在争议,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行分流手术的NPH 患者的选择上缺乏统一的标准,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也十分复杂.2000年12月~2007年12月,我们对32例NPH 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

    颈椎病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疾病,该病可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病情严重者可导致四肢瘫痪.颈椎退变性椎间盘病以单节段病变多见,包括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以往传统的手术方法是进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与椎间盘植骨融合术[1].但随着新材料的研制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技术也逐渐被专家引导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此项技术在维持病变节段椎间盘活动度的同时,可避免邻近节段的正常压力,治疗效果佳.其手术过程的熟练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自2008年5月-10月对11例颈椎病病人实施了前路椎间盘切除、Prodisc-C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疗效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