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室镜下三脑室造瘘术治疗小儿脑积水的手术配合

    作者:徐维虹;张敏;鲍南

    总结借助脑室镜行三脑室造瘘术治疗小儿脑积水的手术护理经验.我院应用脑室镜行三脑室造瘘术10例,按手术配合的要求,重点在术前访视,内窥镜灭菌及患儿手术区皮肤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灌注液温度的变化,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等.10例患儿在精心配合和护理下均顺利通过手术,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高质量的手术配合是脑室镜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

  • MRI可变翻转角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对梗阻性脑积水诊断和手术策略的影响

    作者:宋志军;陈晓雷;唐运林;余新光;李莎恩;陈曦;彭俊;李昉晔;周定标

    目的 探讨MRI可变翻转角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在梗阻性脑积水诊断中的价值和其对手术策略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2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6例,女性64例,年龄8个月至79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 T2WI常规序列和3D-SPACE特殊序列扫描,根据3D-SPACE检查结果决定手术策略,对非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镜辅助造瘘治疗,对交通性脑积水采用分流治疗.根据MRI影像上能否直接观察到梗阻部位确定脑积水梗阻部位的检出率.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复查3D-SPACE或头颅CT.结果 3D-SPACE对脑积水梗阻部位的检出率为98.3% (114/116),T2WI的检出率为72.4%(84/116).152例患者中脑导水管薄膜梗阻36例,松果体区、第三脑室后部、四叠体区占位22例,Dandy-Walker综合征10例,桥前池蛛网膜囊肿18例,囊虫病16例,侧脑室囊肿4例,第四脑室囊肿2例,室间孔占位2例,室间孔闭锁2例,颅咽管瘤4例,交通性脑积水36例.随访1 ~18个月,平均(14±9)个月,共有112例(73.7%)患者无需分流管而通过神经内镜治疗获得了脑积水的治愈.结论 MRI 3D-SPACE序列能提供比常规影像更清晰的解剖影像信息,有助于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的检出,可以帮助医师选择佳手术策略,提高治疗效果.

  • 松果体区肿瘤的外科治疗策略探讨

    作者:谢国强;陈晓雷;张家墅;李昉晔;孙国臣;余新光

    目的 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的规范化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2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43例伴有梗阻性脑积水的松果体区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0例,女性13例;年龄1 ~52岁,平均(27±4)岁.所有病例均先接受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及肿瘤活检术,27例(62.8%)患者活检病理诊断包括生殖细胞瘤23例、松果体母细胞瘤4例,随后接受了药物化疗和(或)放疗(单纯脑室镜手术组).16例(37.2%)患者活检病理诊断包括星形细胞瘤5例、松果体细胞瘤4例、畸胎瘤4例、室管膜瘤2例、松果体乳头状瘤1例,二期接受了开颅病变切除术(开颅手术组).本组病例均定期于术后1、3、6个月随访.随访时常规进行临床、影像学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 单纯脑室镜治疗组中1例患者术后因脑室内出血而行脑室外引流术后1周好转,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3%(1/43),无术后长期并发症发生.术后经辅助化疗和(或)放疗,长期随访均治愈或无进展生存.而开颅手术治疗组中,2例患者出现术后颅内血肿,再次开颅行血肿清除术(2/16).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16,长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16.结论 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的松果体区肿瘤可首先选择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行肿瘤组织活检术,待病理检查明确后根据肿瘤实际病理类型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以使大部分患者避免进行开颅手术和分流术.

  • 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脑积水的手术并发症

    作者:陈国强;郭京;左焕琮

    目的探讨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脑积水产生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13例(15例次)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患者出现脑室内感染2例、硬膜下积液1例、造瘘口再堵塞1例、术中出血后的血凝块堵塞第三脑室形成脑疝1例.并发症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手术设备的不良和先期经验的不足. 结论采用良好的手术设备,提高对各种并发症发生原因的认识,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第3脑室底造瘘术MRI简易锁孔定位技术研究

    作者:王旭;蔺友志;韩占强;徐延斌;刘恩重

    目的探求神经内镜第3脑室底造瘘术颅骨钻孔穿刺点的定位方法,确保手术操作时神经内镜直接到达第3脑室底乳头体前膜.方法利用MR具有多方位、多角度成像、组织分辨率高等特性,通过对头颅MR图像测量、计算,得出第3脑室底造瘘术穿刺点的坐标值.结果第3脑室底造瘘术穿刺点坐标距离鼻根(127.2±9.9)mm或位于冠状缝前(17.1±5.6)mm、中线旁(20.3±4.7)mm,穿刺角度与大脑镰呈(12.3±1.9)°,自头皮至第3脑室底的深度(89.3±10.4)mm.讨论MRI直接引导的定位方法是一种定位准确,个体化设计的手术入路,操作简便、安全、无痛苦,易于普及开展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简易定位方法.

  • 虚拟内镜技术在分流失败脑积水中的诊治价值

    作者:宋志军;唐运林;陈晓雷;周连银;杜国方;易璐;杨璇;余新光;周定标

    目的 探讨虚拟内镜技术在分流失败的脑积水中的诊疗价值.方法 对2012年2月至2014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连续收治的76例,在其他医院分流失败的脑积水患者行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扫描,根据3D-SPACE序列的DICOM数据采用3D-Slicer软件在个人电脑上进行三维重建虚拟内镜,依二者结果决定手术策略,评价虚拟内镜技术提供的信息对治疗策略的影响和临床价值.结果 在3D-SPACE基础上三维重建后的虚拟内镜图像对判断之前分流手术失败的原因和显示中脑导水管及室间孔梗阻有较大帮助.终,共56例(73.7%)无需分流管而通过神经内镜治疗获得了脑积水的治愈.结论 虚拟内镜技术比常规磁共振影像能够提供更多的术前解剖影像信息,在分流失败的脑积水中有较好协助诊断价值,对决定手术策略亦能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帮助.

  • 神经内镜造瘘术治疗颅内病变372例

    作者:詹升全;李昭杰;周东;林志俊;唐凯;林晓风;王鹏;舒航;周德祥;李炎稳;郭文龙;毛承亮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造瘘术在治疗颅内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998年5月至2010年5月使用神经内镜造瘘术治疗的颅内病变的临床资料.选取具有代表性手术方式的病例共372例,手术包括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198例、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加病变活检或切除术69例、透明隔造瘘术55例、脑室囊肿造瘘术50例.总结并分析其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及手术效果.结果 成功行造瘘术369例,2例改行其他手术,活检术未成功1例.短期内症状缓解347例(93 3%),症状无缓解23例(6.2%),死亡2例(0.5%).术后半年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手术无效22例(9.5%),透明隔囊肿造瘘术无效23例(69.7%),脑室内囊肿造瘘术无效12例(26.7%).结论 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对于梗阻性脑积水疗效显著,但对于儿童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神经内镜造瘘术对于透明隔囊肿整体有效率不高,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 多普勒微血管探头在三脑室底造瘘术中的应用

    作者:石键;赵洪洋;袁永生;侯忠民;赵沃华

    目的:探讨在治疗脑积水的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中,应用多普勒微血管探头作超声检查的意义.方法:单纯神经内镜下完成梗阻性脑积水三脑室底造瘘术34例,其中21例应用多普勒微血管探头经内镜通道抵达三脑室底部进行超声探测,监测基底动脉(BA)的走向、血流速度,进行术中实时定位,造瘘前后记录血管的多普勒超声图像.结果:术后21例(61.76%)影像学证实扩大的脑室术后有回缩;半年后症状缓解29例(85.29%),无效5例(14.71%),2例做脑室-腹腔分流术.无手术死亡或残疾.使用探头组造瘘术前后BA的管径、血流速度无变化,无血管损伤并发症.结论:多普勒微血管探头在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中应用,可减少血管损伤类并发症的发生,使得内镜插入定位精确、安全.

  • 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术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徐永革;田增民

    目的:探讨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术(ETV)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58次ETV手术13例次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结果.结果:并发症发生7人(12.1%)7种共13例次,其中颅内积气4例次,硬膜下积液3例次,颅内感染2例次,头皮切口脑脊液漏1例次,脑室内积血1例次,内镜隧道内迟发出血1例次,偏身无汗1例次.至复查时,7例中脑积水临床改善5例,无变化1例,恶化1例.结论:为减少ETV并发症的发生,熟悉脑室系统解剖、熟练内镜器械脑室内操作是根本.

  • 不同引流管与置管方法治疗脑室内铸型血肿疗效比较

    作者:方乃成;赵明;杜国森;王马军;金星火;潘柏林;韦超;徐铁峰;王宁;王超

    目的 比较采用不同引流管与置管方法治疗脑室内铸型血肿的疗效.方法 按随机原则,将83例脑室内铸型血肿患者分成观察组48例,采用弹头形大口径多孔引流管侧脑室联合置管引流术;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应用的脑室外引流管侧脑室前角置管引流术,术后对两组病例脑室内血肿清除率和治疗结果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 术后<24h、24~72 h、>72 h等不同时间点,观察组脑室内血肿清除率分别为27.1%(13/48)、50.0%( 24/48)、14.6%( 7/48),与对照组的5.7%( 2/35)、17.1% (6/35)、48.6%( 17/35)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6.2425、9.4678、11.3757,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ADL分级Ⅰ级4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x2=6.8347,P<0.01),观察组病死率12.5%,低于对照组的37.1%(x2=6.9636,P<0.01).结论 弹头形大口径多孔引流管能避免引流管堵塞,侧脑室联合置管术有利于脑室内血肿的引流性治疗,在脑室内铸型血肿患者中应用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 神经内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窦以河;孟庆海;万德红;姚维成;蔡恩源

    ①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效果.②方法采用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5例,部分切除侧脑室三角区囊肿1例,切除桥小脑角区胆脂瘤1例.③结果 4例梗阻性脑积水病人症状缓解,其中3例术后3个月脑室恢复正常大小,1例术后3个月脑室缩小;1例因术中出血改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侧脑室三角区囊肿病人症状缓解,术后2 d复查囊肿体积缩小.胆脂瘤病人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④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脑室内囊肿、颅内胆脂瘤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此类疾病的较好方法.

  • 神经内窥镜三脑室造瘘术治疗小儿脑积水

    作者:鲍南;施诚仁;洪莉;顾硕;徐维虹

    目的介绍神经内窥镜三脑室造瘘术治疗小儿脑积水方法.方法男8例,女2例,年龄5个月至11岁,平均33个月.CT、MRI及同位素99Tcm-DTPA脑池显像显示为非脑脊液吸收障碍性脑积水.神经内窥镜从侧脑室经孟氏孔进入三脑室,在乳头小体前方三脑室底薄处造一瘘口与脚间池相通.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儿症状均有改善.结论神经内窥镜行三脑室造瘘治疗非脑脊液吸收障碍性脑积水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

  • 神经内镜治疗儿童鞍上池囊肿的术后并发症分析

    作者:邹哲伟;冀园琦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神经内镜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VCC)治疗儿童鞍上池囊肿的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11月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3例鞍上池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1.99岁.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影像学检查证实鞍上池囊肿合并脑积水.全部病例应用神经内镜行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VCC)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5年.结果 并发症包括抽搐8例,出现时间为术后1~19 h,平均5h,经镇静治疗后抽搐消失,未遗留癫痫.发热23例,均为中-高度发热,持续2~7 d,反复腰椎穿刺检查证实为非感染性一过性发热.低钠血症2例,经静脉补钠治疗缓解.硬膜下积液2例,均为婴儿期(<1岁)患儿,随诊半年后积液消失.皮下积液并伤口感染1例,经脑室外引流伤口清创后痊愈.术后随访全部病例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神经内镜是治疗鞍上池囊肿的首选方法.抽搐和发热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尤其对于婴幼儿.抽搐与患儿年龄、术后颅内压急剧变化及发热有关.术中应注意冲洗液温度和流速控制,缩短操作时间,减少颅内压的骤然变化;术后注意降温、镇静治疗,长期预后良好.术后发热为非感染性一过性症状,术后对症治疗及反复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后可有效控制.术后低钠血症与过度烧灼和剪除囊肿壁有关,囊肿造瘘时应尽量选择无血管区并避免过度烧灼囊肿壁,减少术后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 神经内镜下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治疗儿童鞍上蛛网膜囊肿

    作者:李王安;荆国杰;姚晓腾;林才;李毅毅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治疗儿童鞍上蛛网膜囊肿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神经内镜下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手术治疗的6例儿童鞍上蛛网膜囊肿患儿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儿术后均随访1年.结果 6例患儿术中均成功造瘘,术前颅内压升高4例和行走不稳、小便失禁2例的症状在术后均得到明显改善.通过MRI T2轴位图像上双侧额角大宽度对比,患儿术前双侧额角大宽度为(73.0±5.5)mm,术后1年为(70.0±7.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儿脑积水程度改善不明显.通过MRI T2正中矢状位对比,患儿术前囊肿大小为(44.0±6.1)mm,术后1年为(25.0±3.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术后囊肿明显缩小.术后脑脊液电影提示导水管和造瘘口通畅,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神经内镜下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治疗儿童鞍上蛛网膜囊肿创伤小,疗效满意,可作为本病治疗首选的手术方法.

  • 联合应用侧裂区减压和脑基底池引流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

    作者:贾若飞;计绍云

    对冲性颅脑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中常见的一种.因继发严重的病理改变而发生迅速恶化的颅高压,是该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能否及时有效的控制颅内压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1].本文对35例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于清除颅内血肿及挫伤脑组织的同时,联合应用侧裂区减压和脑基底池引流的方法,以控制颅内压的增高,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Meta分析

    作者:刘欣;王茂德

    目的 通过Meta分析对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和脑室-腹腔(V-P)分流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ScienceDirec、SpringerLink、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出2000-2010年发表的有关ETV和V-P分流术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相关文献,选择RevMan5.0软件以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9项临床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V-P分流术相比,ETV术后症状缓解率、颅内血肿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而ETV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V-P分流术(P<0.01).结论 ETV和V-P分流术疗效相当.但ETV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

  • 脑积水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部的形态特征分析

    作者:朱广通;胡志强;黄辉;关峰;戴缤;王劭恒;毛贝贝;任乐宁;康庄

    目的 研究脑积水第三脑室底部的形态特征,并评估其对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78例脑积水病人第三脑室底的形态特征,并探讨其对造瘘过程的影响及相关手术技巧.结果 第三脑室底形态改变如下:宽度扩张167例,狭窄2例,正常9例;厚度变薄38例,增厚20例,正常120例;角度水平172例,倾斜6例;位置上凸12例,下陷31例,正常135例;解剖标志清晰169例,仅能分辨半透明膜及鞍背,漏斗和乳头体等结构模糊8例,完全无法分辨上述结构I例.ETV过程顺利143例,困难33例,无法完成2例.结论 脑积水时第三脑室底解剖形态变异较大,第三脑室底增厚、下陷、倾斜等会增加ETV的操作难度.内镜下完全无法分辨半透明膜、漏斗及乳头体是ETV禁忌证.

  • 非交通性脑积水神经内镜术后腰椎穿刺的重要性

    作者:康庄;胡志强;黄辉;戴缤;关峰;朱广通;王邵恒;毛贝贝;任乐宁

    目的 探讨非交通性脑积水病人在神经内镜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后腰椎穿刺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非交通性脑积水病人ETV术后的临床资料,均表现为颅高压;根据年龄分为儿童组(34例)和成人组(5例),均隔日一次行腰椎穿刺,测量和记录颅内压变化.结果 儿童组ETV后早期颅内压降至正常范围后持续升高,于第3天达高峰,其后呈下降趋势,于第11天恢复正常;成人组ETV后早期颅内压明显降低后逐渐升高,第5天达高峰,余变化趋势同儿童组.两组各时间点腰椎穿刺初、末压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儿童组腰椎穿刺治疗有效31例,无效3例;成人组腰椎穿刺治疗有效4例,无效1例.腰椎穿刺治疗无效的4例病人均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 ETV后腰椎穿刺有利于蛛网膜下腔和蛛网膜颗粒的开放,减少脑脊液流动阻力,提高其顺应性和缓冲能力,重建脑脊液循环.

  •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后瘘口区脑脊液流动的MRI定量研究

    作者:岳云龙;刘洪亮;金延方;龚建伟;吴晓华;张奇瑾;李滨;胡志强

    目的 应用磁共振相位对比电影成像(Cine PC MRI)对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后痿口区脑脊液流动情况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 对15例因中脑导水管狭窄或闭塞行ETV的病人,行Cine PC MRI检查(研究组),并选择15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瘘口区脑脊液流动情况,测量并计算瘘口区的收缩期大流速(MSV)、舒张期大流速(MDV)、平均流率(AFR)及1个心动周期脑脊液搏动量(SV)、净流量(NV);并对两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瘘口区脑脊液流动表现为与对照组导水管区相似的双向搏动.研究组脑脊液进入收缩期时间点为(35.52±10.26)%,对照组为(24.47±7.64)%;研究组脑脊液达到MSV时间点为(54.89±12.8)%,对照组为(42.95±10.88)%;研究组SV为(121.27±75.97)μl,对照组为(41.77±20.05)μl;研究组AFR为(20.79±10.16)ml/min,对照组为(7.28±2.42)ml/min;以上参数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ne PC MRI可对ETV后瘘口区脑脊液流动行定性、定量分析.瘘口区收缩期较正常导水管区滞后,但SV和AFR明显大于正常导水管区.

  • 脑室铸型出血的治疗

    作者:阴亮;张文彬

    1对象与方法我科自2003年~2005年6月收治68例脑室铸型出血的病人,入院后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5~76岁;B组31例,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14~73岁;高血压性脑出血A组26例,B组22例;脑血管畸形各2例;原发性脑室内出血A组4例,B组3例;烟雾病A组1例,B组2例;原因不明A组4例,B组2例.按Graeb评分A组8~10分18例,11~12分19例;B组:8~10分13例,11~12分18例.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