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服蔗糖加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疼痛的影响

    作者:严秀芳

    目的 探讨口服24%蔗糖溶液加非营养性吸吮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100例按入院时间、性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干预组在接受静脉穿刺前2 min口服24%蔗糖溶液2 mL,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在穿刺过程中不给予任何缓解疼痛的干预措施.观察2组新生儿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并记录啼哭持续时间以及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异率.结果 干预组的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RS)和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和啼哭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变异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口服蔗糖加非营养性吸吮可显著缓解新生儿疼痛.

  • 音乐疗法在疼痛干预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邓旭阳;刘取芝;张伟

    长期以来,药物镇痛是疼痛治疗的主要手段,但药物治疗具有成本高、不良反应多等缺点.近年来,多模式镇痛理念已成为镇痛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音乐疗法是一种非药理学的干预技术,可分为音乐医学(music medicine)和音乐治疗(music therapy),前者将音乐疗法作为辅助缓解与传统的癌症治疗关联的焦虑、悲伤、恐惧、痛苦方法[1],也减少了对镇痛药的需求;后者运用音乐及相关元素在治疗性关系中通过预防、康复或特定问题治疗完成个性化目标,发展潜能和恢复受损的功能[2].音乐疗法具有低成本、非扩散性、无不良反应的特点,被运用于多模式疼痛干预而成为一种辅助疼痛治疗手段.本文拟在系统回顾的基础上,对音乐治疗在疼痛干预治疗中的原理、方法技术及应用进展加以阐述和讨论,以期为临床疼痛治疗提供参考.

  • 一次性局部麻醉镇痛系统用于胃癌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方平;陈小非;王静玉

    胃癌术后疼痛既影响患者情绪,也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在住院期间尤其是手术后进行有效的疼痛干预。一次性局部麻醉镇痛系统是应用于术后疼痛治疗的新方法,即术者在关闭皮下组织前将罗哌卡因注入一次性局部麻醉镇痛系统的泵体内,通过在切口部位持续渗透局部麻醉药产生镇痛效果。此方法较全身麻醉具有针对性强、对整体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特点[1]。本研究通过对一次性局部麻醉镇痛系统和静脉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的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比较,评价一次性局部麻醉镇痛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行PICC术的疼痛干预研究

    作者:王靖;周炼红;彭家琴;廖婷婷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行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的疼痛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行PICC穿刺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取穿刺前60 min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穿刺前30 min水合氯醛灌肠的改良式疼痛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穿刺前60 min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常规穿刺局部止痛方法.两组患者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具备PICC高级专科护士资质的工作人员进行PICC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疼痛情况、置管成功率、皮下出血率及操作时间.结果 采取改良式疼痛干预方法后,患儿疼痛感进一步降低,PICC置管成功率明显提高、皮下出血率大大降低、护士操作时间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刺前60 min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穿刺前30 min水合氯醛灌肠,相比单纯采用穿刺前60 min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常规穿刺局部止痛方法,能进一步减轻患儿的疼痛,并且有效减轻了因为患儿恐惧、不合作、哭闹扭动而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该改良式疼痛干预方法安全、简便、有效,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行PICC穿刺中具备良好的应用效果.

  • 疼痛干预方法对减轻早产儿住院期间PICC置管疼痛的效果研究

    作者:李小红

    目的:探讨分析疼痛干预方法对减轻早产儿住院期间PICC置管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PICC程序置管,观察组进行疼痛干预,比较两组患儿PICC各时段疼痛量表评分,各项临床观察指标.结果:操作前15 s两组患儿疼痛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消毒、穿刺、送管、固定、操作后30 s疼痛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患儿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10 d体重增重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患儿显著缩短,颅内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患儿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住院期间PICC置管时进行疼痛干预可有效降低患儿的疼痛,对增加患儿体重、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颅脑出血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疼痛干预 早产儿 PICC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0例疼痛干预

    作者:尹勤珍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疼痛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2、24、48、72 h 肢体肿胀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干预后髋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疼痛干预可减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感及肿胀感,提高髋关节活动度。

  • 非药物疼痛干预对新生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作者:赵桂荣

    目的:探讨非药物疼痛干预对新生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320例拟行静脉穿刺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静脉穿刺时给予母乳喂养,干预组给予非药物疼痛干预,即患儿禁食1.5~2.0 h后再行静脉穿刺,穿刺前1 min开始给予非营养性吸吮,穿刺成功后立即给予母乳喂养及持续安抚.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啼哭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非药物疼痛干预能缩短新生儿静脉穿刺啼哭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有利于新生儿心理发育.

  • 社区护士疼痛干预培训必要性分析

    作者:李玉莲;李莉

    目的:了解社区护士在社区护理中实施疼痛干预的现状.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125人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83.1%的社区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缺乏;97.4%的社区护士认为有必要对疼痛患者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26.3%的社区护士能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采取镇痛措施.结论:对社区护士进行疼痛干预知识的培训非常有必要性及可行性.

  • 非脱垂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疼痛干预护理

    作者:吴杰

    目的:分析非脱垂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疼痛干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非脱垂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疼痛干预护理。经不同护理后,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患者疼痛程度得到明显降低(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非脱垂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疼痛干预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围术期抗焦虑治疗对术后疼痛的影响评价

    作者:曾武雄

    目的 观察抗焦虑干预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入组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手术前后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手术前后在给予常规处理的同时,与术前1 d晚上和术后6 h给予口服舒乐安定2 mg~4 mg.两组均于手术前1 d和手术后48 h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焦虑状况,采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疼痛程度.结果 术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和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和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以及疼痛次数和哌替啶用量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围手术期抗焦虑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次数,减少术后哌替定用量.

  • 疼痛干预对鼻内镜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张舒;何晓清

    目的:探讨疼痛干预对鼻内镜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双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疼痛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疼痛教育,疼痛评估,疼痛记录,疼痛护理等。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控制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的疼痛干预可改善鼻内镜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 疼痛干预对减轻新生儿采血疼痛的效果研究

    作者:黄利娟

    目的 对新生儿采血疼痛护理中实施综合干预并探讨其效果.方法 以2016年3月 ~2017年3月在本院接受足跟穿刺采血的104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比组,每组52例,对比组采取常规疼痛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疼痛干预,应用新生儿面部编码量表(NFCS)评测采血中、采血后1min、3min、5min的疼痛程度.结果 采血中2组新生儿的NFCS评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采血后1min、3min、5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疼痛护理中采取针对性综合干预,可有效减轻疼痛,临床意义重大.

  • 疼痛干预及优质护理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陈星星;蒋秋萍;高晓美

    目的 探讨疼痛干预及优质护理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行全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次序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患者实行优质护理辅助疼痛干预方案,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疼痛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第5、10天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八个方面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77%(30/31),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辅助疼痛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疼痛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影响

    作者:杨雨明;曹霞

    目的:观察疼痛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12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采取疼痛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干预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2周、1个月、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减轻骨科术后疼痛,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伤口早期愈合及早期配合康复锻炼,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 穴位贴敷对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干预

    作者:时宗泽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疗法穴位贴敷对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干预效果.方法:利用穴位治疗贴贴敷于不同癌症患者的经穴等部位.结论:通过对88例晚期癌症患者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疼痛干预,观察、护理,认为穴位贴敷方法能有效减轻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提高提高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原发性肝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患者疼痛干预的效果观察

    作者:翁媛英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有效减轻疼痛的方法.方法选择1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79例.常规组在导管置入肝固有动脉时直接注入化疗药物及栓塞剂,干预组先注入2%利多卡因100mg+地塞米松10 mg,再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结果干预组患者使用止痛药为14例,占17.7%;杜冷丁用量为(14.3±5.8)mg;常规组使用止痛药49例,占62.0%,杜冷丁用量为(85.3±2.3)mg;经t检验,t=26.59,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中推注化疗药及栓塞剂前注入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可有效地避免和减轻术中及术后的疼痛,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轻术后止痛药的用量.

  • 综合疼痛干预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急性疼痛刺激的效果

    作者:鲍柳春;张剑萍;李雪芬;蒋盘华

    目的 探讨综合疼痛干预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急性疼痛刺激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足跟采血,干预组从足跟采血前5 min至采血结束后5 min实施综合疼痛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采血前30 s至采血后30 s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急性疼痛行为评分情况、采血时啼哭持续时间及疼痛面容持续时间.结果 两组新生儿各项疼痛指标比较,均P <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评分、采血时啼哭持续时间、疼痛面容持续时间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采血前30 s、采血后30 s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均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血时30 s新生儿心率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新生儿心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新生儿接受足跟采血时,采用婴儿辐射保暖台保暖、奶头吸吮、10%的葡萄糖水吸吮、抚摸、屈曲体位综合疼痛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新生儿侵入性操作导致的急性疼痛行为反应.

  • 心理联合疼痛干预对肝癌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庞雅桢;高群

    目的 探讨心理联合疼痛干预法对肝癌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于西安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2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疼痛干预组和联合干预组,疼痛干预组患者给予疼痛干预,联合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疼痛评分、术后肝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均<0.001),且术后2 d联合干预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疼痛干预组(P<0.001).两组术后肝功各指标较之术前均有显著损害(P<0.001);与疼痛干预组比较,联合干预组白蛋白水平显著较高,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较低(P均<0.01).联合干预组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83.87%,明显高于疼痛干预组的58.07%(P<0.05).结论 心理联合疼痛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痛苦,预防患者术后肝功能恶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新生儿穿刺疼痛缓解方法对比

    作者:黄少敏;吴寿和;程冬兰;陈黎霞;林群

    目的 探讨新生儿穿刺疼痛缓解方法的有效性,追踪疼痛刺激对婴儿期喂养、神经系统发育、睡眠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0例.干预组分别行非营养性吸吮、口服葡萄糖水、屈曲环绕姿势、播放低调轻快音乐及皮肤涂抹利多卡因软膏.分别在刺激前,刺激时,刺激后1分钟、5分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做疼痛程度评分,对比刺激前后患儿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患儿出院后每月电话追踪婴儿期喂养、神经发育、睡民情况.结果 干预组及对照组在疼痛刺激后均出现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两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前后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组疼痛评分有显著差异,其中第5组在刺激后1分钟评分低,第2、4组刺激后5分钟评分开始下降,第1、3组刺激后10分钟评分开始下降.出院后追踪发现对照组早期呕吐及夜惊、哭闹不安与干预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环境、行为、药物干预对缓解新生儿疼痛有效,其中药物干预效果为显著,口服葡萄糖水及音乐干预较非营养性吸吮、体位治疗更为有效.反复致痛性刺激可导致婴儿短期胃肠功能紊乱及神经兴奋性升高,但远期追踪无显著差异.

  • 门诊人工流产术患者的疼痛干预和心理护理

    作者:孙丽梅

    目的:观察门诊人工流产术患者的疼痛干预和心理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受的86例接受人工流产术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疼痛干预和心理护理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43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疼痛干预和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同一时间段视觉疼痛(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人工流产术患者给予疼痛干预和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87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