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触诊 超声及钼靶检查在乳腺原位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朱长雨;顾梅;赵京阳;党受涛

    目的:通过触诊、超声及钼靶检查在乳腺原位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提高临床乳腺原位癌的发现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乳腺原位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触诊发现肿物占94.7%(36/38)、钼靶检查发现乳腺癌表现61.1%(11/18)、B超发现乳腺癌表现57.6%(19/33)、B超和钼靶联合检查乳腺癌表现75.0%(12/16)。结论乳腺触诊在乳腺原位癌早期发现中有重要作用,结合钼靶及B超检查,可提高乳腺原位癌的早期诊断率。

  • BI-RADS超声联合乳腺X线摄影分级诊断乳腺原位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会明;郑媛媛;金燕燕;王谷一

    目的:探讨BI-RADS超声联合乳腺X线摄影分级诊断乳腺原位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原位癌患者在术前均采用BI-RADS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单独及联合使用对乳腺原位癌的诊断检出率及诊断分级分类情况。结果 BI-RADS超声与乳腺X线摄影联合检查对乳腺原位癌的诊断符合率(96.88%)明显高于BI-RADS超声或乳腺X线摄影单独检查的检出率(87.50%、76.5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超声分级诊断中,1级、2级、3级的误诊率分别为1.56%(1/64)、3.13%(2/64)、4.69%(3/64);在乳腺X线摄影分类诊断中,I类、II类、III类的误诊率分别为3.13%(2/64)、4.69%(3/64)、15.63%(10/64)。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在3级或Ⅲ类分级中,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误诊率明显高于超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超声在4级和5级诊断中敏感性分别为40.63%(26/64)、50.00%(32/64);乳腺X线摄影在IV类和V类诊断中敏感性分别为26.56%(17/64)、50.00%(32/64);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在4级或V类分级中,超声检查的敏感性明显高于乳腺X线摄影,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联合应用准确性更高,明显高于两者单独应用。

  • 早期乳癌149例外科治疗

    作者:谷元廷

    早期乳癌包括乳腺原位癌和早期浸润性乳癌,临床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但预后较好.作者回顾分析本院1974年10月至1997年4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49例155个早期乳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手术方式和预后进行分析.

  • 乳腺原位癌MRI表现和诊断价值

    作者:王岸飞;张焱;程敬亮;胡瑛;荆彦平;王晓燕;孟方方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原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学证实的乳腺原位癌的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灌注成像.结果:所有病变于T1WI呈低信号,7例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或高信号、2例呈等信号.增强扫描示6例呈非肿块样强化,其中2例呈线样/导管样强化,3例呈斑片状强化,1例为弥漫性强化;3例呈肿块样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平台型7例,上升型1例,廓清型1例.灌注成像测量的灌注参数包括洗进(Washin)、洗出(Washout)、达峰时间(TTP)、大信号强度值(MIPt)及阳性强化积分(PEI),其均值依次为756.84±48.70、-0.0856±8.99、248.51±22.52、464.51±28.43、1282.11±96.86,与正常乳腺组织各参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原位癌以局灶性强化常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平台型为主,MRI在乳腺原位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MR灌注成像也为原位癌的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 乳腺单侧双原发癌1例

    作者:熊淑杰;王彦红;刘卫民

    1病例报告患者,女,46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物20天"要求手术入院.入院查体:一般状态良.双侧乳腺对称,乳头均居中,无桔皮样改变及表浅血管扩张,乳头无溢液.左乳外上象限触及3.8cm ×3.5cm×2cm的类圆形肿物,左乳外下象限触及4cm ×3.7cm × 2.0cm的类圆形肿物,均为质地略硬,边界尚清,活动度尚好,无波动感,无触压痛.辅助检查:乳腺彩超外上象限肿物大小3.12cm × 3.76cm × 1.92cm,外下象限肿物大小3.9cm×2.1cm×2.0cm,均低回声,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可见少许点状强回声,内部探及少许血流信号.术中切除肿物送病理检查,大体检查所见:外上象限送检灰黄色组织1块,切面见灰红色间灰白色结节1个,体积2.8cmm×2.5cm×2cm,质脆,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关键词: 乳腺原位癌 诊治
  • 乳腺原位癌并发多发性骨髓瘤1例

    作者:王志芳;史福敏;孟祥玲;赵恩锋

    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1],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也有所增加[2].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我院于2012年2月收治1例乳腺原位癌并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报告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女,55岁,因"右乳癌术后3个月,周身疼痛1个月"就诊.2011年10月患者因右乳肿物就诊于我院乳腺外科,双乳钼靶提示:右乳内侧成簇钙化,双乳腺体增生.于2011年10月10日局麻下行右乳肿物切取活检,术中冰冻病理回报:重度非典型增生,其中一个管内可见红染坏死样物,终结果待石蜡.后石蜡病理回报:(右乳腺)导管内癌,局部钙化,病变微小,局限于两个小导管.于2011年10月13日在全麻下行右乳腺体全切术,术后病理示:右乳乳头、基底-胸大肌筋膜、皮肤、外上、外下、内下、内上组织均(-);外侧组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7).因组织少未能行免疫组化.

  • 乳腺超声检查中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乳腺原位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龚英姿;吴建华

    目的 探究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来诊断乳腺原位癌的超声诊断价值,以提升超声工作者对规范乳腺诊断标准认识和运用,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原位癌的诊断能力.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通过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为乳腺原位癌的患者37例,系统回顾了根据病灶所显示出的不同声像图特征,综合分析采用BI-RADS超声分级诊断,探讨误诊主要原因.结果 37例乳腺原位癌病例中,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5.36%(28/37),4例未定,5例误诊,其中1例误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误诊为导管浸润癌,1例误诊为导管局部扩张,2例误诊为瘤样增生.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用BI-RADS分级诊断方法,较大提高了乳腺原位癌的检出率,联合其它辅助检查可明显提高检出率,在指导临床对患者乳腺疾病的评估起到重要作用.

  • 高频彩超及X线钼靶检查对乳腺原位癌早期诊断价值的对照分析

    作者:邵龙;毕美娥;周春兰

    目的:了解对比乳腺原位癌患者应用高频彩超和X线钼靶方式对其早期诊断的检查价值.方法:选取2010?02/2014?10我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乳腺原位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彩超和X线钼靶检查,随机抽取6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接受乳腺X线钼靶检查后,有42例患者出现乳腺癌征象,占比70%;接受乳腺高频彩超检查后,有32例患者出现乳腺癌表现,占比53%,两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肿瘤微钙化识别程度,X线钼靶检查显著高于高频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原位癌早期患者应用X线钼靶检查,其优越性明显高于高频彩超检查方式,在对患者检查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患者具体情况,尽量提高检出率.

  • 乳腺原位癌并发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一例

    作者:赵春霞;卢林捷;孔令泉;罗清清;蔡明;厉红元;吴凯南

    1临床资料
      女性,54岁,因“体检发现右乳成簇细小钙化4d”入院。体检:双乳、双腋窝、甲状腺及双颈侧区未见明显异常。乳腺钼靶示:右乳外上见较多成簇细小钙化。乳腺彩超:双乳腺增生。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右叶可见一异常回声,大小约11 mm ×6 mm,边界可见,形态较规则,以低回声为主,内回声不均质,其内见较多团状及粗大强回声伴声影,加彩后其内见条状血流信号;进一步行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提示甲状腺癌不能除外。完善术前准备后行右乳钼靶导丝定位下钙化灶切除活检+甲状腺手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示:右乳腺组织增生活跃,原位癌不能除外,需待术后石蜡病检确诊;右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遂行双侧甲状腺全切+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后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检测中心诊断:右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右乳原位癌(导管内癌)。补行右乳单纯乳房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可,顺利出院,长期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优甲乐,150μg, qd),门诊定期随访。

  • 乳腺小叶原位癌:当前的概念和争论(附145例分析报告)

    作者:任国胜;厉红元;J.Ph. Brettes

    1932年Broder首次将恶性上皮细胞未穿透基底膜定义为原位癌.乳腺原位癌有导管原位癌(DCIS)和小叶原位癌(LCIS)之分.DCIS发生于导管上皮,是癌前病变,与浸润性导管癌间有密切的关系[2].LCIS发生于导管终末小叶,其生物学行为与DCIS不同,它具有低癌变率,癌变周期长,双侧乳房,多个象限发病的特点.有关LCIS的定义及治疗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它是癌前病变,也有学者认为它是癌变的危险因子.

  • BI-RADS超声分类与钼靶分级两者联合对乳腺原位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燕淑;梁志宁;李晓东

    乳腺原位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女性恶性癌之一,具体可分为导管内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其中以导管内癌多见,癌变部位仅存在于乳腺,并不会发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1].相关研究指出,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有发展成浸润性乳腺癌的趋势,若不及时进行筛查,容易错过治疗时机[2].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影像学检查运用到乳腺原位癌的诊断中,其中灰阶超声能通过肿块的形态、大小、边界等来判断肿块的良恶性.我院对BI-RADS(乳腺影响报告和数据系统)超声与钼靶分级联合对乳腺原位癌患者进行了检查,以判断2种方式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 BI-RADS超声联合乳腺X线摄影分级诊断乳腺原位癌 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张娟

    目的 观察分析BI-RADS(数据系统)超声联合乳腺X线摄影分级诊断乳腺原位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乳腺原位癌患者,按照不同诊断方法分为BI-RADS超声组、乳腺X线摄影组以及BI-RADS超声联合乳腺X线摄影组,每组均为40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三组乳腺原位癌患者的正确检出率和敏感度.结果 BI-RADS超声联合乳腺X线摄影组正确检出率显著高于BI-RADS超声组、乳腺X线摄影组(P<0.05),BI-RADS超声组的正确检出率高于乳腺X线摄影组(P<0.05);BI-RADS超声组Ⅳ类(4级)敏感度高于乳腺X线摄影组Ⅳ类(4级)敏感度(P<0.05),BI-RADS超声组和乳腺X线摄影组在其他分级比较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I-RADS超声联合乳腺X线摄影分级诊断乳腺原位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高于单独BI-RADS超声检查和单独乳腺X线摄影检查.

  • 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治进展

    作者:肖秀娣;曹志强;武正炎

    乳腺原位癌(insitu carcinoma of the breast)是一类乳腺导管或小叶上皮细胞异常增生但不超过基底膜的病变.包括两大类: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和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LCIS).目前已经清楚DCIS和LCIS不仅形态学上不同,还具有不同的组织学起源和生物学行为.DCIS的发病率、发展为浸润性癌的可能性远高于小叶原位癌,故DCIS是早期乳腺癌研究的重点,笔者就DCIS的主要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等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pS2蛋白在乳腺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张祖平;郑绘霞

    目的 探讨pS2蛋白在乳腺原位癌、癌旁、乳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疾病患者中ps2蛋白的表达.结果 40例乳腺原位癌患者中,阳性表达21例,占52.5%;癌旁组织中可见少数弱阳性细胞;20例乳腺增生患者中,可见散在的少数阳性细胞.结论 pS2蛋白的表达从正常到良性到癌细胞为增加趋势.

  • 高频彩超及X线钼靶检查对乳腺原位癌早期诊断价值的对照分析

    作者:李志;陈剑龙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及X线钼靶检查对乳腺原位癌早期诊断价值,为乳腺原位癌早期诊断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乳腺原位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90例乳腺原位癌患者实施不同的诊断方案,对比诊断结果,选出佳的诊断方案,对比分析90例乳腺原位癌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90例乳腺原位癌患者应用高频彩超的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76例、8例、6例,占比分别为84.44%、8.89%、6.67%;X线钼靶检查的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64例、14例、12例,占比分别为71.11%、15.56%、13.33%;高频彩超联合X线钼靶检查的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82例、6例、2例,占比分别为91.11%、6.67%、2.22%,联合诊断的检出率明显更高,误诊率和漏诊率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联合X线钼靶检查对乳腺原位癌早期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单用一种诊断方法,患者的检出率提升,漏诊率和误诊率下降,值得推广应用.

35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