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边支球囊锚定技术与双球囊导丝切割技术开通球囊无法通过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汝涛;戴一;刘毅;夏陈海;高超

    目的 对比分析边支球囊锚定技术与双球囊导丝切割技术开通球囊无法通过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球囊无法通过的CTO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球囊锚定组(n=21)和球囊导丝切割组(n=19).球囊锚定组患者给予边支球囊锚定技术,球囊导丝切割组患者给予双球囊导丝切割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结果 球囊锚定组中,12例(57.1%)球囊通过成功;球囊导丝切割组中,16例(84.2%)球囊通过成功;球囊锚定组的通过成功率明显高于球囊导丝切割组(P<0.05).球囊锚定组9例患者给予球囊锚定技术后球囊仍无法通过,其中3例患者继续使用球囊导丝切割技术,球囊成功通过CTO段.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造影剂使用量、平均支架植入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球囊无法通过CTO病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双球囊导丝切割技术安全且有效,可以考虑尝试应用于临床.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研究进展

    作者:王大安;陈延军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指冠状动脉出现严重的“粥样硬化”性病变,导致冠状动脉斑块负荷过重,造影显示冠状动脉近乎100%闭塞,成为目前冠状动脉疾病介入领域的重点和难点。CTO闭塞病变时间至少在3个月以上[1],国外研究示冠状动脉造影中有30%以上提示为CTO病变,且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者不足8%,占全部 PCI 治疗病例的10%~20%,CTO病变手术成功率较非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为低[2,3]。国内循征医学数据显示介入治疗CTO病变成功率为62%~85%(平均为75.1%),随着器械改良及手术经验的积累,CTO 手术成功率可提高到92%[4]。本文就CTO病变的分类、病理生理基础、临床研究新动向、新技术、治疗效果、并发症综述如下。

  • 中国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推荐路径

    作者:中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俱乐部

    1 概论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是指正向TIMI血流0级且闭塞时间≥3个月的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如果存在同侧桥侧支或同侧侧支血管,尽管闭塞远端血管TIMI血流>0级,仍视为完全闭塞病变[1-2].既往研究发现有高达20%的冠心病患者同时合并至少一处CTO病变[3],因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手术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被称为冠状动脉介入领域"后的堡垒"[2].临床证据表明,成功的CTO病变血运重建可有效地改善心肌缺血和缓解心绞痛[4-6],改善左心室功能[7-8],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需要[9-10],并可改善临床预后[11-15].根据现有临床研究结果[16-17],建议当患者出现与闭塞血管相关的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等症状时,应考虑再血管化治疗.如患者无相应症状,建议进行无创伤性检查(如心电图运动试验、静息/负荷超声心动图、静息/负荷心脏核素检查等).对于无存活心肌证据或支配心肌范围较小的CTO病变,可进行药物治疗.

  • 不同口服水化护理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人造影剂肾病的影响

    作者:冯艮娇;罗思妮;钟志安;刘新荣;彭群开;罗燕玲

    [目的]观察不同的口服水化时间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人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病人分为A组和B组,A组病人于术前6h及术后8h内进行口服水化,B组病人于术前6h及术后24h内进行口服水化,术后口服水化总量均为约3000 mL;观察术前术后血清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及尿蛋白肌酐比值等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术前血清肌酐及尿素氮、胱抑素C及尿蛋白肌酐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血清肌酐、胱抑素C、血尿素氮、尿蛋白肌酐比值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口服入量及尿量大于A组.[结论]在饮水量相同的情况下,术后24 h内有计划地进行口服水化比在8h内口服水化更有效.

  • 高血压前期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行PCI治疗后造影剂肾病影响

    作者:张玉婕;任丽丽;赵昕;韩雅玲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 CTO)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后造影剂肾病( CIN)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PCI治疗的875例CTO患者,根据患者血压分为血压正常组( n=296),高血压前期组(n=178)及高血压组(n=401),比较3组介入治疗后48~72 h内血清肌酐(SCr)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在介入治疗前,各组中SCr及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介入治疗后,高血压前期组和高血压组较血压正常组中的SCr明显升高,eGF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前期组及高血压组中,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血压前期及eGFR是预测造影剂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降低高血压前期CTO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应在介入手术前采取适当的干预治疗。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经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的护理

    作者:罗海燕;沈红梅;廖丽萍;宋颖;程小兰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经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为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CTO经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患者共53例.术前进行预见性护理,对术中各种情况充分考虑,提前准备,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凝血时间,准确及时处理各种情况,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术后积极预防造影剂肾病等术后并发症,并嘱患者定期复查,进行相应出院指导.结果 该研究53例患者中,46例手术成功,7例失败,总体成功率86.79%,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对所有患者进行4个月随访,有5例患者仍存在心功能不全或心绞痛,1例患者术后2月死于肺部感染导致的急性左心衰竭,其余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一定提升.结论 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CTO患者风险高,难度大,由经验丰富的专科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不仅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术后疗效的保证.既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也预防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发生.

  •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PCI术中的引导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刘士超;丁同斌;单秋菊;李岩;蒋友旭;秦星汉;法宪恩;简立国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引导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接受PCI治疗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行冠脉造影引导的患者纳入对照组,57例行血管内超声引导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病变血管临床基线资料、PCI围术期情况、PCI治疗成功率,并分析PCI失败原因;观察两组患者PCI术中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变长度((37.86±12.51)mm)明显长于对照组((31.79±10.20)mm;t=2.59,P=0.01);观察组 JCTO评分(2.37±0.77)明显高于对照组(1.85±0.67;t=3.49,P=0.00).观察组手术时间((135.31± 14.46)min)明显长于对照组((75.84±13.73)min;t=20.24,P=0.00),支架长度((70.18±12.54)mm)明显长于对照组((58.75± 12.30)mm;t=4.40,P=0.00),PCI成功率(71.93%)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 ;χ2=4.71,P=0.03).两组PCI失败患者中,观察组导丝入假腔后导丝未能入真腔发生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0.53% ;χ2=4.52,P=0.03);对照组导丝在入口即进入假腔的发生率(68.42%)明显高于观察组(25.00% ;χ2=11.47,P=0.00).观察组 PCI 术中并发症总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26.32% ;χ2=8.56,P=0.00).结论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PCI术中的指导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PCI术成功率,降低其术中并发症发生率.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经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的护理

    作者:阴晓婷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经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02~2017-11共90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分组,对照组进行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护理常规,实验组开展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整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满意状况;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完成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中患者的配合程度;护理前后患者应激心理SAS评分和生理应激心率水平;血压降低、慢血流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满意状况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完成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中患者的配合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应激心理SAS评分和生理应激心率水平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应激心理SAS评分和生理应激心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压降低、慢血流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整体化护理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 梗死心肌侧枝血管形成与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水平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戴宇翔;王审;李晨光;黄浙勇;陆浩;常书福;钱菊英;葛雷;王齐兵;颜彦;樊冰;张峰;姚康;马剑英;黄东;葛均波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后梗死心肌中侧枝血管形成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 ,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 ,VEGF‐A)表达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完全闭塞病变者214例,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或)影像学资料,确诊为CTO者89例。采用ELISA法检测 HIF‐1α和VEGF‐A的蛋白水平;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用定量PCR法测定PBMC中VEGF‐A的mRNA水平。采用JMP 9.0和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比较各组糖尿病患者比例,Rentrop 2级组(11/31,35.5%)和3级组(3/20,15.0%)显著低于0~1级组(18/38,47.4%),P<0.05;比较各组的空腹血糖水平,Rentrop 2级组(6.67±1.41) mmol/L)和3级组(5.48±1.26)mmol/L)显著低于0~1级组(7.24±1.39)mmol/L),P<0.05;比较各组患者中临床心衰(NYHA Ⅱ~Ⅳ级)的比例,Rentrop 2级组(12/31,38.7%)和3级组(3/20,15.0%)显著低于0~1级组(20/38,52.6%),P<0.05;比较各组 HIF‐1α和VEGF‐A的蛋白水平,Rentrop 2级组[(85.5±27.7) pg/mL ,(139.5±42.1) pg/mL]和3级组[(103.3±30.2) pg/mL ,(162.6±43.3) pg/mL]显著高于0~1级组[(42.0±16.1)pg/mL ,(76.5±32.2) pg/mL],P均<0.01;比较各组 HIF‐1α和VEGF‐A的mRNA水平,Rentrop 2级组(1.31±0.46)和3级组(1.38±0.44)VEGF‐A的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0~1级组(1.00±0.28), P<0.01。结论:慢性持续缺血、缺氧所导致的HIF‐1α和VEGF表达增加在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建立、增加心肌血供、改善预后、减少临床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球囊寸进冲击扩张法在PCI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刘旻;洪浪;李林锋;胡林;朱虹岷;曾洪

    目的 对比球囊寸进冲击扩张法与传统的双导丝法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取74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按手术操作方法不同分为球囊寸进冲击扩张法开通CTO病变组(观察组,n=30)及传统双导丝法开通CTO病变组(对照组,n=44),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并发症及心脏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率为96.66%,高于对照组的77.27% (P<0.05),且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除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经及时抢救好转出院)以外,2组未见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心室颤动、肺水肿、冠状动脉搭桥术、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当导丝通过病变而球囊难以通过CTO病变时,应用球囊寸进冲击扩张法,手术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X线曝光时间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术费用.应用球囊寸进冲击扩张法可行且安全,是开通CTO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的治疗新进展

    作者:秦绪光;郑加玉;胡大一

    1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后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目的和意义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一步发展成严重狭窄病变的终末阶段,由此诱发的心肌缺血是除了急性闭塞之外的严重情况.与常见的严重狭窄病变相比,CTO病变有时难以进行血运重建.许多单支血管的CTO病变几乎不引起不稳定性心绞痛,但可发展成稳定性心绞痛,而单独依靠药物治疗就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在此情况下,对于是否有必要行血运重建,意见尚不统一.通过侧支血管的形成能逐渐增加心肌灌注、提高运动耐量,有价值的侧支循环所提供的冠状动脉血流量多只相当于冠状动脉狭窄90%时的前向血流量.似乎没有人反对90%狭窄的单支血管病变进行PTCA,但多数人仍不赞成对单支血管病变的CTO进行PTCA或冠状动脉搭桥(CABG).其原因在于与90%狭窄的血管相比,对CTO进行PTCA的成功率较低,而且创伤大,又使患者不愿意行CABG.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血小板计数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陈青;米树华;周芸;张晓霞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176例,至少有1支主要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者88例为CTO闭塞组,无冠状动脉闭塞病变者88例为无CTO闭塞组.测定并比较2组入院时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大血小板比例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等指标.结果 CTO闭塞组血小板计数[(202.61±57.02)×109/L]低于无CTO闭塞组[(222.85±54.60)×109/L],hs-CRP[(8.12±5.36) mg/L]高于无CTO闭塞组[(4.08±2.66)m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PV、PDW、大血小板比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与hs-CRP呈负相关(r=-0.705,P=0.027).结论 CTO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与hs CRP升高相关,血小板计数和hs-CRP是用于CTO患者病情观察和评价的有效指标之一.

  • 586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赵东晖;宁俊霞;范谦;柳景华;葛广豪

    目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影响介入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86例经PCI治疗的CTO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TO患者行PCI治疗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CTO患者PCI的成功率为80%.术中并发症7.7%,分别是冠状动脉穿孔8例,心包压塞5例,支架血栓形成4例,严重心律失常(房扑、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22例,手术相关心绞痛6例.影响PCI治疗成功的患者自身因素有年龄(P=0.034)、高血压史(P=0.041)、糖尿病史(P=0.032)、发病至治疗的时间(P=0.008);病变相关因素有冠脉闭塞部位(P<0.05)、冠脉分支迂曲程度(P=0.015)、闭塞血管远端缺如(P=0.044)及合并钙化(P=0.007).结论:CTO患者进行PCI治疗的效果良好.患者的个人病史、病变特点及治疗是否及时是决定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 冠状动脉不同分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再血管化后中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时小凤;王昭军;严金川;沈俊飞;邵海锐

    目的 比较分析冠状动脉不同分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再血管化后的中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TO的患者共122例,按照CTO病变部位[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分为不同分支病变,对其中113例患者实施PCI.随访观察PCI成功再血管化组与同期未再血管化组(包括PCI未成功及未行PCI)患者的中远期预后,包括生存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左心室功能;比较不同分支CTO病变再血管化后中远期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 113例行PCI的CTO患者中81例成功再血管化(其中RCA病变30例,LAD病变32例,LCX病变5例,两支及多支病变14例).在随访期内[(26.7±20.7)月],成功再血管化组总的累积无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未再血管化组(70.4%比58.5%,P=0.042),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再血管化组(24.7%比56.1%,P=0.021).全部CTO病例成功再血管化后总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增加值[(3.1±1.4)%]与未再血管化组[(0.3±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RCA病变、LAD病变、两支及多支病变成功再血管化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再血管化组(P分别为0.002、0.017、0.013),LCX病变患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8).RCA病变、LAD病变成功再血管化组ΔEF[分别为(3.6±1.7)%、(4.1±1.8)%](P分别为0.045、0.038)、左心房内径变化值(ΔLAD,P分别为0.031、0.035)、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变化值(ΔLVEDD,P分别为0.012、0.024)、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变化值(ΔLVESD,P分别为0.018、0.031)及右心房内径变化值(ΔRAD,P分别为0.037、0.028),与未再血管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LCX病变、两支及多支病变成功再血管化组ΔEF[分别为(0.6±0.3)%、(0.8±0.3)%](P分别为0.115、0.475)、ΔLAD(P分别为0.315、0.236)、ΔLVEDD(P分别为0.287、0.381)、ΔLVESD(P分别为0.348、0.341)及ΔRAD(P分别为0.126、0.256),与未再血管化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影响CTO患者PCI再血管化后中远期生存预后的因素包括:糖尿病史(95%CI:1.253~ 8.449,P=0.015)、血清总胆红素(95% CI:0.874 ~ 0.996,P=0.038)、血尿酸水平(95%CI:1.001 ~ 1.007,P=0.006)和J-CTO评分(95%CI:1.135~5.325,P=0.012).结论 冠状动脉CTO病变行PCI成功再血管化可提高患者中远期总的累积无事件生存率,但不同分支CTO病变再血管化后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MACE事件、全因死亡发生率及左心室EF的改善存在差异;糖尿病史、CTO评分偏高可显著增加CTO患者的中远期死亡风险.

  • fQRS波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侧枝循环分级及PCI术后心功能改善的预测价值

    作者:杨天贵;付鹏;陈洁;牛铁生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碎裂QRS波(fQRS)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分级及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住院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245例,统计患者生物化学指标、心电图、介入手术资料、侧枝循环Rentrop分级、术前术后心功能指标.根据心电图有无碎裂QRS波分为碎裂QRS波组(fQRS组,n=108)和无碎裂QRs波组(nfQRS组,n=137),分析两组患者fQRS波与侧枝循环分级、PCI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有fQRS波的患者侧枝循环等级比nfQRS组高,两组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距离均有增加,左心室舒张末客积指数、脑钠肽均有下降,fQRS组与nfQRS组相比以上指标改变更加明显,且侧枝循环分级与心功能改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心电图出现fQRS波与侧枝循环分级呈正相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改善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的心功能,合并fQRS波的患者心功能改善更加明显.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血浆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唐其东;吴平生;李瑜辉;侯玉清;谢佳佳;余天浩;陈武奇

    目的 研究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血浆水平,为临床早期诊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提供客观指标.方法23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心内科住院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98例,其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组61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7例;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81例,其中包括稳定型心绞痛组49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组32例;正常冠状动脉为对照组51例.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P<0.05或P<0.001).与对照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水平无显著性增高(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组血浆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水平有极显著性增高(P <0.001),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所有亚组显著增高(P<0.001).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水平明显增高,其水平升高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可能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有效预测指标.

  • 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水平变化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

    作者:唐其东;吴平生;侯玉清;郭志刚;周忠江;黄铮;修建成;王月刚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水平及其比值变化,分析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的118例心内科住院患者,依据其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49例,其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9例;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心病患者44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3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21例;25例冠状动脉正常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动脉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水平.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水平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比值均显著增高(P<0.05和P<0.01);与对照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明显增高(P<0.05和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组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显著增高(P<0.05和P<0.0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演变与血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水平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比值变化和失衡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比值显著升高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可能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预测指标之一.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的外科治疗

    作者:谷天祥;YU Lei;师恩祎;XIU Zong-Yi;王春;房勤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外科手术方法及临床体会.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753例928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无逆显影148支,有逆显影780支)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无逆显影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术中有31支有血流,而有逆显影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有75支无血流),搭桥根数2501根.其中152例患者行内膜剥脱后冠状动脉搭桥155支,37例患者行心中静脉原位静脉动脉化37支.术中736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17例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由非体外改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中8例安放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8例应用了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结果 术中无死亡病例.152例行内膜剥脱后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严重低心排出量,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另150例患者随访1月~9年,术后2年猝死1例,心绞痛症状均消失132例(88.6%),心绞痛症状缓解14例(9.4%),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其余601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5例,其中1例死于严重低心排出量,2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术后随访心绞痛缓解率99%,心功能恢复.结论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可能尽量采取非体外循环技术.及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可以改善危重患者的预后.冠状动脉造影在评价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冠状动脉血管内视镜技术和血管内超声可以协助诊断.

  • 经桡动脉逆行介入治疗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2例

    作者:李波;黄石安;谢晓明;王怀龙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是一个挑战性的课题,被视为PCI的后"堡垒".国外和国内少数介入中心尝试用逆行导丝技术介入治疗CTO病变取得一定进展,而经桡动脉行逆行技术鲜见报道,本院采用此技术治疗2例高难度右CTO病变并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作者:谷天祥;喻磊;师恩祎;修宗谊;章志伟;房勤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可行性,总结其临床经验. 方法 1999年8月~2007年10月我院共收治696例CTO患者,共853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显示无逆显影127支、有逆显影726支),均行OPCAB(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逆显影的CTO患者中术中有26支有血流,而有逆显影的CTO患者中有63支无血流),共移植血管桥2 231支.其中施行内膜剥脱术(CE)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36支,行心中静脉原位静脉动脉化28支.术中有15例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改为体外循环下CABG,其中6例安放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结果术中无死亡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死亡6例,其中2例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2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1例,纵隔感染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1个月~9年,随访686例(99.42%),失访4例;心绞痛缓解率99.85%(685/686),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 结论 CTO患者应用OPCAB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明显降低.冠状动脉造影对评价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有一定的局限性,冠状动脉血管内视镜技术和血管内超声心动图可以协助诊断.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