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呼吸道感染致病原—蠊缨滴虫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元辉;陈文俊;王霞;陈慧杰

    目的 探讨呼吸道疾病感染致病原—蠊缨滴虫的相关流行病学特征,为蠊缨滴虫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应依据.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5年3月随机对361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痰涂片及支气管灌洗液进行蠊缨滴虫检验,检出阳性患者117例.回顾性分析117例蠊缨滴虫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临床表现、蠊缨滴虫滋养体及包囊形态特点、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 蠊缨滴虫检出率为32.41%(117/361),不同性别蠊缨滴虫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疾病患者的蠊缨滴虫检出率有差异(P<0.05).患者均有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痰、胸闷、气促;大多患者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所有患者漱口液离心镜检未发现蠊缨滴虫,痰液细菌培养100例无致病菌生长,真菌培养阳性11例,细菌培养阳性6例.肝肾功能、尿常规均在正常范围.血常规检查有76例嗜酸性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因发育阶段及其观察时视角不同其形态各异,有圆形、椭圆形、乌贼鱼形、虱形、石榴形等多种形态;包囊呈圆形或不规整椭圆形,大小12~35 μm,壁较厚,单层.50例随访患者经过半年随访后总的治愈率(无复发)为46.00%(23/50),复发率为34.30%(12/35).结论 蠊缨滴虫在环境不利于生长繁殖的情况下可形成包囊,致病性降低,而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则变为滋养体,致病性增强,这是蠊缨滴虫感染者病情反复复发,病程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目前对于蠊缨滴虫的临床治疗还需进一步研究.

  • 呼吸道感染致病原—蠊缨滴虫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元辉;陈文俊;王霞;陈慧杰

    目的 探讨呼吸道疾病感染致病原—蠊缨滴虫的相关流行病学特征,为蠊缨滴虫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应依据.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5年3月随机对361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痰涂片及支气管灌洗液进行蠊缨滴虫检验,检出阳性患者117例.回顾性分析117例蠊缨滴虫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临床表现、蠊缨滴虫滋养体及包囊形态特点、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 蠊缨滴虫检出率为32.41%(117/361),不同性别蠊缨滴虫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疾病患者的蠊缨滴虫检出率有差异(P<0.05).患者均有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痰、胸闷、气促;大多患者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所有患者漱口液离心镜检未发现蠊缨滴虫,痰液细菌培养100例无致病菌生长,真菌培养阳性11例,细菌培养阳性6例.肝肾功能、尿常规均在正常范围.血常规检查有76例嗜酸性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因发育阶段及其观察时视角不同其形态各异,有圆形、椭圆形、乌贼鱼形、虱形、石榴形等多种形态;包囊呈圆形或不规整椭圆形,大小12~35μm,壁较厚,单层.50例随访患者经过半年随访后总的治愈率(无复发)为46.00%(23/50),复发率为34.30%(12/35).结论 蠊缨滴虫在环境不利于生长繁殖的情况下可形成包囊,致病性降低,而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则变为滋养体,致病性增强,这是蠊缨滴虫感染者病情反复复发,病程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目前对于蠊缨滴虫的临床治疗还需进一步研究.

  • 一种由蠊缨滴虫感染引起的新现寄生虫病

    作者:王婷;李雍龙

    蠊缨滴虫是一种寄生于白蚁和蟑螂肠道内的寄生虫,以往认为该虫对人类无致病性,但自1992年首次报道人体蠊缨滴虫感染以来,相关报道日益增多.蠊缨滴虫感染通常导致呼吸系统的炎症,但咽、上颌窦和尿道的感染也偶见报道.由于蠊缨滴虫感染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因此诊断比较困难,确诊依赖发现病原体.本文根据国内的76例报道,对蠊缨滴虫的形态、生活史及其感染特点进行了综述.

  • 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内发现蠊缨滴虫1例

    作者:刘振军;孙进学;王德景;刘新风;曹珺;张静

    本文报道了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内检到蠊缨滴虫.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喘憋和咳嗽.CT确诊为右下肺炎.用抗生素头孢哌酮2 g和左旋氧氟沙星0.2 g静脉滴注bid治疗无效,止咳化痰中药汤剂也不起作用.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并在患者咯出的痰内检到蠊缨滴虫.停用抗生素和中药,改用甲硝唑500 mg静脉滴注bid,5 d后患者治愈.

  • 支气管肺蠊缨滴虫病的病原体特征和检查方法

    作者:姚国忠;曾力强;曹广亚;常正山;张波;卓海瑛;杨海玲

    蠊缨滴虫[1]是一种动物寄生原虫,属原牛动物门、鞭毛虫纲、超鞭毛虫目(flypermastigida)、缨滴虫亚目(Lophomonadina)、缨滴虫科(Lophomonadae)、缨滴虫属(Lophomonas)、蠊缨滴虫(L.Blattarum),通常寄生于白蚁、蜚蠊(蟑螂)的肠道.

  • 肺泡灌洗液内发现蠊缨滴虫一例

    作者:李小龙;王薇薇;刘存丽;王宵霞;张鸿翔;周颖

    蠊缨滴虫寄生于白蚁、蟑螂肠道内,属于超鞭毛目,缨滴虫砸目,缨滴虫属的单细胞原虫,属于非人畜共患的动物寄生虫.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纤毛柱状细胞与蠊缨滴虫甄别的临床研究

    作者:穆新林;尚颖;郑姝颖;周兵;余兵;董霄松;曹照龙;姜宁;孙昆昆

    目的 探讨我国现有文献中报道的蠊缨滴虫肺部感染是否被误判,蠊缨滴虫是否为引起肺部感染的致病原.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6例肺部疾病患者BALF中发现的顶端带有纤毛的活细胞的活动状态、光镜特点及电镜下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鉴定其来源和性质,确定是否为蠊缨滴虫,同时进行文献检索.以“蠊缨滴虫”和“Lophomonas blattarum”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复习文献中提供的细胞图片及诊断方法,确定文献中肺蠊缨滴虫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结果 6例患者BALF 中发现的活细胞,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均表现为气道纤毛上皮细胞的特点,细胞核位于细胞的基底部,且不具有蠊缨滴虫特有的结构(萼器、核周小管、轴丝).文献报道的蠊缨滴虫感染病例均依据细胞的活动性及具有纤毛的特点进行诊断,未对照文献报道的“蠊缨滴虫”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超微结构研究.所有发表文献中的细胞染色图片与本研究发现的上皮细胞形态基本一致.结论 在过去的20年中,我国报道的有关“蠊缨滴虫”肺部感染的病例均为误诊,目前尚不能确定蠊缨滴虫为引起肺部感染的致病原.

  • 支气管肺蠊缨滴虫感染二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姚国忠;曾力强;ZHANG Bo;常正山

    目的 提高对支气管肺蠊缨滴虫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武警部队上海总队医院呼吸内科确诊的2例支气管肺蠊缨滴虫病的临床资料,结合1993-2006年文献报道的13例共15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1)2例患者中,1例表现为重症哮喘,反复夜间发作咳嗽、胸闷、气喘,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右上叶支气管狭窄、黏膜充血水肿;1例表现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迁延不愈,患者反复咳嗽、咳痰伴低热,胸部X线片、CT示双肺多个叶段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支气管镜检查提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管腔狭窄,支气管管腔内可见白色坏死样物.2例均经支气管镜检查采集标本检验后明确诊断.(2)文献报道的13例均经病原学检查并由寄生虫病专家鉴定,诊断依据确凿.支气管肺蠊缨滴虫病常见的症状是发热(64.3%)和咳嗽、咳痰(71.4%),半数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多,X线胸片及胸部CT影像以肺炎样改变多见(占摄片数83.3%),慢性患者可表现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痰液和经支气管镜检查采集标本,直接涂片检查是明确病原的方法.结论 支气管肺蠊缨滴虫病为新发感染性疾病,感染人体的蠊缨滴虫的宿主、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尚不清楚,治疗亦需进一步研究.

  • 蠊缨滴虫致肺部感染一例

    作者:刘波;靳利英;雷德龙;陈淑勉

    患者男,39岁.因反复咳嗽、咳脓痰5年,加重伴哮喘1周于2006年4月12日入院.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气肿、肺大泡、支气管扩张病史,曾在我院多次住院.

  • 蠊缨滴虫性肺脓肿1例诊治体会及文献复习

    作者:薛青;李树奇;焦维克;邓新宇;吴建辉;成英

    蠊缨滴虫性肺脓肿国内外文献较少报道,我院通过支气管镜及病原学检查确诊1例蠊缨滴虫性支气管肺脓肿,现将患者治疗及随访经过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7岁,于2年前开始出现咳嗽、咳痰.咳嗽程度不剧,痰呈白色粘稠样,无畏冷、发热、寒战等.

  • 蠊缨滴虫引发下呼吸道感染二例

    作者:冯一;葛国兴

    病例1 患者女,59岁,农民,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量约10 mL,无畏寒发热及胸痛,当地医院治疗后好转,用药不详.1年前患者上述症状再次发作,2011年12月15日因咯血量增加伴右侧胸痛加重收治人院.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十实变灶及周围炎性改变,左上肺叶腋侧亚段结节影伴外侧慢性炎性改变及局限性肺气肿,两肺均有支气管扩张伴感染.

  • 肺部蠊缨滴虫感染病例调查分析

    作者:周颖;谢于鹏;李玉苹;金旭如;李小龙

    目的 探讨蠊缨滴虫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以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与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2例蠊缨滴虫肺部感染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报道的119例资料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中,1例无基础疾病,另1例为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2例均表现为发热伴咳嗽,胸部CT示肺部渗出、实变、结节及胸腔积液,2例经多种抗菌药物治疗均无效,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镜检明确诊断,终甲硝唑治疗有效;文献报道的病例症状轻重差异较大,可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血嗜酸粒细胞升高,影像学表现多样;痰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涂片检查是明确病原体的方法.结论 肺部蠊缨滴虫感染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镜检是明确诊断蠊缨滴虫肺部感染的重要手段.

  • 1例甲硝唑成功治疗肺部蠊缨滴虫感染的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邓彧斐;王丽萍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肺部蠊缨滴虫感染治疗的对策及效果,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借鉴经验.方法:在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临床药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结合文献,提出采用甲硝唑抗滴虫感染治疗方案.结果:临床药师参与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顺利出院.结论:甲硝唑能有效治疗肺部蠊缨滴虫感染,临床药师参与治疗团队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 人肺囊肿内寄生蠊缨滴虫1例

    作者:康金凤;吾拉木;张伟;于飞;赵婷;叶力波

    患者,男,35岁,维吾尔族,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当地医院X线检查为右侧胸腔积液,经抗炎治疗1周后X线复查无效而来我校第一属医附院就诊.

    关键词: 肺囊肿 蠊缨滴虫
  • 支气管肺蠊缨滴虫病的临床诊治进展

    作者:姚国忠

    支气管肺蠊缨滴虫感染是一种新的寄生虫疾病,1993年至2008年国内共确诊48例,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进展,但蠊缨滴虫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缺少特征性,蠊缨滴虫自然宿主、传播途径、流行区域及致病机制等多个方面也尚不明确,其生物学分类地位也有争议,国内还没有建立抗原抗体检测或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 蠊缨滴虫性肺炎1例

    作者:龚勋;赵鑫丽;袁婷;柴湘平;贺志飚

    患者,男,66岁.主因咳嗽10 d,气促4d入院.患者10d前出现阵发性咳嗽,咯少量白色黏痰,伴有发热,体温高达39.5℃,当地医院先后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克林霉素、莫西沙星、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症状无缓解.4d前开始出现气促,遂来院就诊.既往史:5年前曾因“肠梗阻”行“肠部分切除术”.个人史:有长期吸烟史及饮酒史.入院查体:T 36.5℃,P 95次/min,R 26次/min,BP 120/76 mmHg,BMI=17.3 kg/m2,镇静状态,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入院初步诊断:(1)重症肺炎Ⅰ型呼吸衰竭;(2)低蛋白血症.

  • 尿液内发现罕见蠊缨滴虫1例报道

    作者:陈翠娥;刘德贵

    蠊缨滴虫属于超鞭毛目,缨滴虫亚目,缨滴虫属,是寄生于白蚁、蟑螂肠道的单细胞原虫,尚未见寄生于人体,引起泌尿道感染的病例,本部学员体检时发现1例, 现报道如下.

  • 呼吸道蠊缨滴虫感染24例临床探讨与研究

    作者:刘召茹;王霞

    蠊缨滴虫是一种动物寄生原虫,通常寄生于白蚁、蜚蠊(蟑螂)的肠道,国内1993年报道第一例人呼吸道蠊缨滴虫感染[1].后又陆续报道10余例[2-9].国外无人体感染的报道.我院于2008年7月1日~2009年3月16日在137例久治不愈的呼吸道感染病例中痰直接涂片检出蠊缨滴虫感染24例,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 蠊缨滴虫肺部感染4例分析

    作者:夏燕萍;李情操;卢雯君;李珂

    蠊缨滴虫(Lophomomas blattarum)是一种动物源性寄生原虫,由其引起人体感染的案例之前偶有报道[1],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但其流行规律、传播途径、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在不足半年时间内,发现4例蠊缨滴虫引起的肺部感染,现结合文献,对案例进行讨论.

  • 痰内发现蠊缨滴虫一例

    作者:杨懿萍;董惠芳;王如凤

    蠊缨滴虫属于超鞭毛目,缨滴虫亚目,缨滴虫属,是寄生于白蚁,蟑螂(包括森林树木中的蟑螂)肠道的单细胞原虫,尚未见寄生于人体的报道,本院发现一例,特予报道.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