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吸痰方法声门下吸引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曾维兰;廖祥明;罗亮;张君;刘向红

    目的 评价采用Portex声门下吸引气管插管,对气管插管患者间断吸痰与持续吸痰两种不同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住院监护治疗的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危重患者48例,将纳入研究的患者按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取间断2 h吸痰法,对照组采取24 h持续吸痰法.对比两组每日气道分泌物引流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每日气道分泌物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且4 d内和7 d内VAP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ortex声门下吸引气管插管,对患者进行间断2 h吸痰,能够降低危重症患者VAP发病率,同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

    作者:练红;王密芳;沙芬芳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医院感染监测方法,观察声门下吸引用于预防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效果;设未使用声门下吸引的病例为对照组.结果 用声门下吸引方法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延迟感染时间和缩短住院时间.结论 声门下吸引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具有明显预防效果.

  • 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作者:王明凤

    目的:探讨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方法:查阅近年来关于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应用声门下吸引以清除留在气囊上部的分泌物,可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论:有人工气道的患者,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带有声门下吸引的气管导管进行声门下吸引,这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声门下吸引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的影响:Meta分析

    作者:郭兰骐;杨毅;郭凤梅;刘玲;邱海波

    目的 评估声门下吸引对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heumonia,VAP)发病率及患者病死率有效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1年至2010年20年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将其中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声门下引流组,即患者的人工气道带有声门下吸引;另一组则为非声门下引流组,即应用标准气管插管者,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所得研究数据通过RevMan4.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7篇RCT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搜集1647例,声门下引流组(796例)VAP发病率较非声门下引流组(851例)低,提示声门下吸引能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OR =0.45,95%置信区间:0.32 ~0.63),尤其能降低早发型VAP的发病率,但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则不明显(OR=1.03,95%置信区间:0.75~1.41).结论 对于预期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的患者,声门下吸引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但并不改善患者病死率.

  • 动态调控气囊压力与声门下吸引联合应用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价值分析

    作者:莫旻龙;刘端绘;梁振杰;齐佳;黄鑫波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中动态调控气囊压力加声门下吸引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气管插管患者235例,116例予以常规调控气囊压力加声门下吸引干预者为对照组,119例予以动态调控气囊压力加声门下吸引干预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气囊压力达标率、声门下引流量、机械通气与ICU停留时间、美蓝渗透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现情况.结果 实验组气囊压力达标率显著较对照组高,且实验组声门下引流量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较对照组短;实验组美蓝渗漏发生率较对照低,早发生渗漏时间较对照组长;实验组VAP发生率为2.52%,较对照组的21.55%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调控气囊压力加声门下吸引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显著,临床可积极推广.

  • 间歇声门下吸引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Meta分析

    作者:詹梦梅;王建宁;周松;黄秋霞;李立群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间歇声门下吸引(Intermittent 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ISSD)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ISSD对ICU患者VAP影响的随机对照实验,同时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对满足纳入标准的文献使用RevMan 5.3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包括2篇中文,7篇英文,共有1 225例研究对象.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ISSD能明显降低ICU患者VAP发病率,包括早发性和晚发性VAP的发病率,缩短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P<0.05),但对病死率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ISSD对VAP的预防具有积极作用,能缩短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但对于降低病死率效果不显著.

  • 1例应用声门下吸引气管切开管路预防球麻痹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反复发作病例报道

    作者:齐晓玖;韩薇

    一位反复发作的吸人性肺炎的患者,给予患者气管切开后仍有吸人发生.后开始应用具有声门下吸引功能的气管切开套管,按需吸引气道内分泌物,间歇进行囊上滞留物清除,结合其他预防吸人性肺炎的有效措施,患者的吸人性肺炎逐渐吸收,截止发稿前1年内未再发新生吸人性肺炎.

  • 间歇声门下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吴晓琴;宋锦平

    目的 探讨可冲洗式导管间歇声门下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8月行机械通气的患者2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导管进行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间歇声门 下吸引方法.结果 常规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VAP的发生率为45.8%,而采用可冲洗导管间歇吸引行机械通气的患者VAP的发生率为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冲洗导管间歇吸引声门下滞留物能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运用品管圈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作者:丁美基;陈月琴;吴丹;赵红

    目的 运用品管圈降低重症监护病房VAP的发生率.方法 研究选择2016年10月1日—12月31日我院软件重症监护病房提取数据作为改善前数据,2017年4月1日—6月30日作为改善后数据,运用品管圈方式优化重症监护病房VAP发生流程,对比实施效果.结果 改善后患者VAP的发生率为5.17‰,改善前患者VAP发生率为13.11‰.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进行改善的一系列措施可降低VAP发生率.

  • ICU人工气道患者声门下吸引护理中FOCUS-PDCA模式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王娟

    目的 探讨ICU人工气道患者声门下吸引护理FOCUS-PDCA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ICU人工气道行声门下吸引护理患者60例,根据收治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声门下吸引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实施声门下吸引护理过程中应用FOCUS-PDCA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人工气道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声门下吸引效果及人工气道滞留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人工气道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平均人工气道滞留时间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CUS-PDCA模式可降低人工气道患者声门下吸引护理过程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提高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效果,缩短患者人工气道滞留时间,加快人工气道患者康复进程.

  • 声门下吸引的临床研究现状

    作者:潘春芳;窦英茹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重症医学科内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VAMP在国内外的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可导致ICU留置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1].随着对VAP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误吸是VAP重要发病机制之一[2].使用声门下吸引可避免声门下与气管导管气囊间潴留物或误吸物流入下呼吸道,从而减少VAP的发生.现对声门下吸引的临床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声门下吸引负压研究现状

    作者:李茵;田丽

    近年来在临床应用方面声门下吸引技术已经被推荐有条件使用,同时关于声门下吸引的相关研究也较多,为其临床具体实施提供了充分的循证依据.然而由于负压对黏膜产生或多或少的刺激作用,且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吸引负压不当,易导致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失败或患者出现剧烈咳嗽、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不适.

  • 声门下吸引配合不同冲洗液对预防VAP效果观察

    作者:汪桂亮;刘亚云

    目的:探讨声门下吸引配合不同冲洗液清除声门下气囊上滞留物对预防气管切开患者发生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294例,随机分成A组99例、B组99例和C组96例.A组使用10 ml注射器注入无菌生理盐水行声门下冲洗后吸引气囊上滞留物,B组使用10 ml注射器注入1.25%碳酸氢钠溶液行声门下冲洗后吸引气囊上滞留物,C组使用10 ml注射器注入0.02%洗必泰溶液行声门下冲洗后吸引气囊上滞留物.比较3组患者VAP发生率、死亡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C组患者VAP发生率低于B组及A组(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B组及A组(P<0.05),B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A组(P<0.05),住院时间长于A组(P<0.05),3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02%洗必泰溶液用于声门下冲洗可以有效减少气道分泌物,降低VAP的发生率,有效改善肺功能,缩短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 具有声门下吸引功能的气管插管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于鑫;刘阳;吕晓楠;李国强;李国锋;魏路清

    背景有研究表明,采用具有声门下吸引( SSD)功能的气管插管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但是某些研究结论与之相反。目的探讨具有SSD功能的气管插管对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 ICU)中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患者2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气管插管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具有 SSD功能的气管插管,148例)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150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入院类型(术后、内科疾病、创伤)、是否使用肌肉松弛剂、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 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是否气管切开、是否再插管、VAP发生率、VAP发病率。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VAP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气管插管类型、年龄、是否使用肌肉松弛剂、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是否气管切开、是否再插管是VAP的影响因素(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气管插管类型、年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是否再插管是VAP的影响因素(P<0.05)。观察组无VAP累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ICU住院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患者,采用具有SSD功能的气管插管可降低VAP发生率;高龄、较高的APACHEⅡ评分、较长的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亦是VAP的影响因素,临床医生应对这些因素给予足够重视。

  • 持续声门下吸引对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廖书娟

    [目的]探讨经可吸引导管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对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导管进行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法,观察两组病人机械通气过程中VA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过程中VAP发生率分别为19.7%和45.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可吸引导管持续吸引声门下滞留物能明显降低机械通气病人VPA的发生率.

  • 声门下负压吸引实施及效果的研究现状

    作者:蔡翠

    综述声门下负压吸引方式、吸引方法及吸引效果。指出采用何种负压及吸引方式大限度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同时不造成病人气道黏膜的损伤,仍需要进行临床研究证实;在吸引过程中气囊上冲洗能预防 VAP 的发生,高效、安全的冲洗液及冲洗频率的选择也是今后需要关注的重点。

  • 声门下吸引研究新进展

    作者:何丹丹;童孜蓉

    综述声门下吸引研究的新进展。

  • 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作者:杨丽萍;柴守霞;刘婷

    [目的]探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滞留物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细菌学的影响.[方法]将ICU 112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MV)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普通气管导管组)58例,B组(冲洗式气管导管组)64例.插管后每天声门下滞留物、气管插管内呼吸道滞留物行细菌学检查.并记录机械通气天数及VAP发生情况.[结果]行MV4 d内两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 d~10 d B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VAP病人下呼吸道滞留物细菌培养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

  • FOCUS-PDCA模式在人工气道病人声门下吸引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宋凯飞;王小飞;徐宇红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人工气道病人声门下吸引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1月行人工气道声门下吸引的62例病人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8月行人工气道声门下吸引的68例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声门下吸引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FOCUS-PDCA模式,找出人工气道病人在临床护理中影响声门下吸引的薄弱环节并分析原因,实施整改方案,比较两组病人声门下吸引量、肺部感染情况及人工气道滞留时间.[结果]观察组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较对照组增多19.8 mL/d(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了19.57%(P<0.05),人工气道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了接近一半时间(P<0.05).[结论] FOCUS-PDCA模式的应用可以提高声门下分泌物吸引的效果,同时降低人工气道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且缩短了呼吸机使用时间,促进人工气道病人的康复.

  • 声门下吸引结合2%醋酸氯己定液口腔护理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

    作者:王玉果;李泽福;李小丽;王洪岩;李学新

    目的:探讨应用间断声门下吸引结合2%醋酸氯己定口腔护理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入住神经外科ICU,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且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患者100例,按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B、C组,每组50例。选取2013年4-11月入住神经外科ICU患者50例为A组(作为对照病例行回顾性分析)。A组患者采用常规吸引,0.9%氯化钠棉球口腔护理;B组患者采用间歇性声门下吸引,0.9%氯化钠棉球口腔护理;C组患者采用间歇性声门下吸引结合2%醋酸氯己定溶液口腔刷洗,比较3组患者VAP发生率、牙菌斑指数、牙菌斑清除率。结果 A、B、C 3组患者早发性VAP的发生率为14%(7/50)、8%(4/50)、4%(2/50),晚发性VAP的发生率分别为22%(11/50)、12%(6/50)、8%(4/5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3.88,P<0.01)。A、B、C 3组患者实验第3天牙菌斑指数及牙菌斑清除率分别为2.14±0.35、(40.12±13.11)%,2.10±0.33、(39.17±14.21)%,1.03±0.24、(60.12±1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1,χ2=3.82,P<0.01);3组实验第7天上述指标分别为1.76±0.47、(41.12±13.34)%,1.80±0.32、(39.37±12.21)%,0.99±0.15、(60.33±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4,χ2=4.20,P<0.01)。结论间断声门下吸引结合2%醋酸氯己定口腔护理可降低VAP发生率。

65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