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影响凝血实验的误差分析

    作者:赵红丽;黄学亮

    凝血实验用来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在急救和抗凝、溶栓治疗及手术前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属于检验科的急查项目.但由于凝血因子检测可受多种因素干扰,加强实验的全面质量控制和方法的标准化对提高凝血实验的准确性十分重要,文章将从标本的采取与保存、试剂的应用、仪器的校正和监控、实验技术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 经PICC采血对凝血实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朱秋红;苏迅;乔爱珍;赵娟娟;杨鹏鹏;刘淇;刘石丽;林凯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把一根硅胶材料制成的导管置入,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内的导管置入技术.因PICC有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限制,只需外周穿刺,风险小、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并可避免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所致的血管损伤,留置时间长,因而目前被广泛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患者及反复采血、输血制品者等[1].PICC输液后,常规给于肝素盐水封管,而目前临床上常规PICC采血方法为先弃血2 ml后采集血标本[2].血液标本检测是否正常,对患者抢救治疗,疾病转归起着重要作用[3].凝血四项是临床上常用的血栓与止血筛查试验.它包括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对于抗凝血药物的用药监测、出血性疾病的初步诊断和手术前患者凝血功能监测是重要指标,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4].文献报道,肝素可抑制凝血酶形成,妨碍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使凝固时间延长.故临床标本采集时不能在肝素管或静脉输液管中采血送检[5].肝素盐水封管有可能引起凝血指标的变化.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PICC管材料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改进,使用生理盐水封管无血液凝固,临床上逐步使用生理盐水替代肝素稀释液封管[6].笔者曾实验证实,PICC导管采血时弃血1 ml后采集血常规标本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7].

  • 凝血实验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士科;张艳英

    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措施,由于凝血实验可受多种因素的干扰,故加强实验的全面质量控制对凝血实验特别重要,其内容包括:标本的采取与保存;试剂的选用;仪器的使用;实验技术.

    关键词: 凝血实验 质量控制
  • 凝血实验的质量控制

    作者:白丽;孟艳秋;刘英淑

    随着人们对血栓与止血的研究,凝血实验将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它不仅对止血与血栓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而且对抗凝药物治疗的监测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实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对凝血实验的质量控制概述如下.

  • 大剂量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凝血试验的干扰

    作者:常剑锋;黄宇烽;郑均

    研究大剂量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凝血实验的影响.分别测定正常混合血浆以及含不同抗生素浓度的混合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bg)浓度,并将二者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青霉素钠、氨苄青霉素钠在5 000 U/ml时PT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青霉素钠、氨苄青霉素钠为8 000 U/ml时APTT变化明显(P<0.05);血浆头孢哌酮钠在340 μg/ml时PT、APTT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β-内酰胺类抗生素血浆中Fbg与对照相比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凝血试验有不同程度的干扰.建议实验室在进行凝血实验时,应注意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临床在对重症感染患者进行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时,须注意凝血功能的监测.

  • 老年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指标相关性分析

    作者:何安华

    人体出凝血状态的评估对各种医疗行为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常规凝血检测不能真实体现凝血全貌,仅能反映凝血过程的某一阶段,其局限性,被越来越多的国际[1]所证实。而且单项凝血实验只能评价凝血体系的一部分,临床需要更全面、精确的检测手段判断复杂的凝血状况。血栓弹力图通过检测凝血的全过程,包括血块生成速度、强度及稳定性,能动态评估血小板与凝血级联反应相互作用以及与其他细胞成分对血浆因子活动的影响[2]TEG和常规凝血功试验为重要的凝血功能监测试验,其参数必然存在一定关系,本文重点研究探讨老年患者TEG监测指标和常规凝血功能监测指标的相关性及以便给治疗提供参考。

  • 自制凝血质控品的应用及评价

    作者:叶健

    室内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而拥有良好的质控品又是实验室开展室内质控的物质基础[1]。与其它检验实验相比,凝血实验影响因素较多,室内质控的难度相对较大,且目前凝血质控品多为进口,价格昂贵,复溶后效期短,易造成浪费。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检验科经过实验和研究,用自制凝血质控品替代进口质控品,用于凝血实验室的日常室内质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 血栓弹力图联合常规凝血实验对乙肝患者成分输血的临床指导价值评价

    作者:杨晓冬;林桂花

    目的 比较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联合常规凝血实验对乙肝患者成分输血的评价效果,分析其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宁德市医院2011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55例乙型肝炎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TEG及常规凝血实验结果,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明确观察组TEG各项参数与常规凝血参数的相关性,探讨其指导精确成分输血的临床意义.结果 观察组ALB显著低于对照组,TBIL、ALT、AS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PTT、PT、TT、INR、Fig、FD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PTA、PL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K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α角、MA、CI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y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APTT、PT、INR与R、K呈正相关,与MA呈负相关,PTA、Fig、PLT与MA呈正相关,PTA与R、K呈负相关,INR与CI呈负相关,PTA、Fig与CI呈正相关(P<0.05),常规凝血实验室参数与Ly30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本研究共发现12例患者存在出血状态.观察组R异常率为19.35%,显著低于INR的异常率32.90%,其MA异常率为15.48%,显著低于PLT的异常率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联合常规凝血实验能够更精确地反映乙肝患者实际凝血状态,对指导临床成分输血方案的制定有积极意义,建议推广.

  • 大剂量青霉素及三代头孢菌素对凝血实验的影响

    作者:张利霞

    目的 探讨大剂量青霉素及三代头孢菌素对凝血实验的影响.方法 用0、1 000、3 000、6 000、9 000、12 000 U/ml的青霉素钠血浆和0、170、340、680、1 020、1 700 μg/ml的头胞噻肟钠血浆对PT、APTT、Fbg进行检测.结果 青霉素钠在6 000 U/ml时PT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PTT以及Fbg浓度在9 000 U/ml时变化明显P<0.05;血浆头胞噻肟为340 μg/ml时PT值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PTT实验受到显著性干扰.结论 临床上对重症感染患者进行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时,须对其凝血功能进行监测.

  • 自制凝血质控物及其应用情况报告

    作者:欧阳旋;盛小奇;吕岳峰;汤旭东

    目的 为很好地开展凝血室内质控,保证其连续性和真实可靠性并降低成本,特研制自制凝血室内质控血浆. 方法自行收集本院当日体检的健康男性(18~60岁约30人左右)新鲜静脉血,对标本先按3 000 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浆,混合均匀后分装、保存.以我科compactX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其配套的检测系统定值. 结果自制凝血室内质控血浆与Biopool定值质控血浆总的走向和趋势是一致的.经统计分析PT、APTT及FIB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0.980及0.972,呈显著相关性.当日标本的精密度,能从自制的质控血浆中得到体现,它在不加防腐剂的情况下稳定2个月左右. 结论通过一年来自制室内质控血浆的应用与探索,认为自制质控血浆制作过程简便,容易采集,有一定的稳定性,能满足室内质控的要求.我们在2007、2008两年全年参与省内和卫生部的室间质评中,每次测评率均达到100%,由此可以确定自制质控血浆完全可以用于凝血的室内质控.

  • 六西格玛方法对凝血检验项目质量水平的评价与改进

    作者:苑林;刘卓源;黄丽英;何文军;徐宁

    目的:以6西格玛(σ)管理方法评价凝血检验项目分析质量。方法分别选取本室2015年4-6月份全自动凝血分析仪Sysmex CS2000i的室内质控结果与本室2014-2015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结果,计算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三个项目的偏倚和变异系数(CV)水平,并依据允许总误差,计算σ值,评价本实验室凝血检验项目的分析性能;计算质量目标指数(QGI),查找原因,改进后于下个月重新评价。结果经过改进后,本室凝血三项6σ结果均达到质量目标,说明本室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积极有效。结论6σ质量管理有助于不断提高临床实验室质量水平,是质量控制的有效管理工具。

  • 自制凝血质控品的效果观察及应用

    作者:李良琼;乔正蓉;王长本;熊见

    目的 通过对本室自制凝血实验质控品各项参数观察及对比,寻求较好的制备方法,确认其可靠性.方法 收集当日做完凝血实验的剩余新鲜血浆,先为其定值,并分装冷冻于-20℃条件下;观察不加防腐剂和加防腐剂的效果;观察冷冻自制凝血质控品解冻方式、解冻时间对结果的影响;观察自制凝血质控品的稳定性;并与原厂质控品效果对比.结果 本次试验发现,加防腐剂组结果差异较大;自制冷冻凝血质控品稳定时间在4个月以内与其新鲜血浆的定值相比,偏差在10%以内.结论 不加防腐剂自制凝血质控品,可以在-20℃冷冻条件保存4个月.解冻和检测方式越快越好,室温解冻时间不能超过5min.自制凝血质控品的精密度与原厂质控品相近,自制凝血质控品完全可以应用于凝血实验工作中.

  • 大量输血患者凝血病的预防和治疗(1)

    作者:Levi M;Fries D;Gombotz H;陈雪

    大量输血的患者经常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且相当比例的患者于急诊室就医.溶栓治疗会加重患者的出血倾向,导致患者病死率较高.现有的指南中指出,根据传统的实验室凝血分析,大量失血患者佳的输血治疗方案是输注红细胞的同时早期给予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容.只有当患者需要进行全血容量的置换治疗或者发生大量失血、微血管出血时才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frozen plasma,FFP)和血小板(platelet,PLT).但是对于出血量较多的患者,上述方法会引起稀释性凝血病,进一步破坏患者的凝血功能.近年来大量的实验研究提示,早期给予患者凝血因子和PLT可以提高大量输血患者的疗效.现有指南主要是基于传统的凝血实验检查结果,如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这些检测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患者凝血状态.全血粘弹性检测方法,如血栓弹力描记术( thromboelastography,TEG)能够定量反映止血过程的变化,描绘出止血变化趋势图.尽管TEG与临床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证实,但是这个实验确实能客观地指导大量失血患者输注血液成分.

  • 方法比较和相关性分析在实验室中的具体应用

    作者:王涛;刘瑜

    目前一般实验室凝血实验中常用的检测项目主要为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和纤维蛋白原测定(FIB).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