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毒草旁解

    作者:代红雨

    听说过许多关于中药的传说,偶尔想整理一下,才忽然发现在这些故事里那些非常不起眼的草木土石似乎已经不再是无情之物,而是总能透射出世间的百态、人情的冷暖,教人立身处世的道理,如麝香之寓慈,贝母之寓孝,阿胶之寓仁,柴胡之寓义.而少数几味剧毒草药的传说尤其意味隽永,令人过目难忘.

  • 333 王贝母中新的甾体生物碱及其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作者:

  • 乌头贝母反药组合宜忌条件的实验研究回顾与评析

    作者:许皖;张建美;钟赣生;郭岩松;柳海艳;欧丽娜;赵桐;刘佳;王思睿

    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系统检索自1949年至今,有关“十八反”中乌头与贝母反药组合同用的文献,检索文章的过程中剔除综述及临床研究类文章,选取实验研究方面的文章。初步认为乌头及其所属的炮制品与川、浙贝母各剂量组(接近临床成人用量的2~16倍)配伍;生草乌与浙贝母、制川乌与川贝母1:1比例配伍的合煎剂均为实验的禁忌条件,制川乌与川贝母3:1配伍、生川乌与浙贝母在1:1~1:13的区间内配伍的合煎剂为实验的可能适宜条件。笔者认为乌头与贝母能否同用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受到不同条件的限制。对乌头贝母这一反药组合配伍应进行多角度、多学科、多层次的探析,以期终阐明乌头与贝母的配伍实质,为完善中药配伍理论和指导临床运用起到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

  • 浅析不同来源贝母类药材在中成药中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梅梅;苏金石;李玲;谢铮

    目前,药材市场中贝母类药材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等多种贝母,容易导致混用、错用.因此,作者针对2010年版药典中贝母类药材的来源、检测指标及测定方法、所含生物碱类成分及其含量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表明:2010年版药典中所收载的贝母的来源各不相同,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各有侧重.所含成分虽均多为生物碱类成分,但川贝母和伊贝母中所含特征生物碱成分为西贝母碱,平贝母和浙贝母多以贝母素甲、贝母素乙为对照进行薄层检查及含量测定.且贝母类药材中所含生物碱的量也各不相同.结论:控制中成药中贝母类药材的质量时应依据不同来源贝母类药材各自的特征性成分、含量高低相应的制定薄层鉴别、含量测定等质量标准,使制剂的质量标准更加准确且具有针对性.

  • 配伍禁忌半夏、贝母对乌头汤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作者:李世哲;陈瑞战;齐瑶;皮子凤;宋凤瑞;刘志强

    目的:考察乌头汤中加入半夏、贝母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从抗氧化活性角度验证乌头反半夏与贝母的科学性.方法:分别以FRAP法测定总抗氧化活性,对DPPH·的清除能力测定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对比乌头汤中加入生半夏、川贝母与乌头汤的抗氧化活性,同时考察单煎制川乌、制川乌分别与反药及其他组方药配伍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乌头汤与生半夏、川贝母配伍均会对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与川贝母的配伍降低作用为明显.结论:乌头汤与生半夏,川贝母配伍会降低其抗氧化活性.

  • 生附片与不同品种贝母配伍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作者:杨庆;聂淑琴;翁小刚;王宏洁;何希荣;黄璐琦

    目的:观察生附片与不同产地贝母单用及配伍(1:1)应用药效学的差别,探讨中药"相反"药对配伍是否妨害治疗.方法:观察生附片与不同产地贝母配伍对大鼠体温,小鼠体温、胃排空、小肠推进及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结果:1.生附片与浙贝母配伍连续给药12d后降低正常小鼠体温的作用较单用生附片显著减弱(P<0.05).2.生附片与浙贝或松贝配伍对抗安痛定致大鼠体温降低比单用生附片作用显著(P<0.05或P<0.01);3.生附片和松贝配伍抑制胃排空作用较单用生附片显著(P<0.05);4.生附片与松贝母配伍抗胃溃疡作用较单用生附片组强;生附片与青贝配伍抗炎方面比单用生附片作用强.结论:生附片与不同品种贝母配伍在对动物体温、胃排空功能、抗胃溃疡、及抗炎方面药理作用的性质和强度依配伍的贝母品种不同而有不同程度改变,值得研究.

  • 乌头、贝母单用及配伍应用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庆;聂淑琴;翁小刚;李兰芳;黄璐琦

    目的:通过对附子与贝母单用及配伍后体内外抗肿瘤实验,验证"半蒌贝蔹芨攻乌"中附子与贝母配伍禁忌理论.方法:生附片与浙贝母单用及配伍对小鼠Lewis肺癌抑瘤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测量对小鼠肿癌LM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附子、浙贝单用均有抑瘤及抑制癌转移作用,但两药配伍后无增效作用,以流式细胞仪测量附子贝母提取物相当于生药75mg/mL时能显著增加LM2细胞凋亡率,但两药配伍(1:1)后单药浓度均为75mg/mL时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附子单用时的凋亡率,表明两药配伍后对肿瘤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减弱.以上实验表明附子与贝母两药配伍在抗肿瘤药效方面无明显协同增效作用.结论:以上研究结果支持"乌头反贝母"的中医药理论.

  • 不同贝母功效及药材甄别

    作者:陈媛

    从贝母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光谱分析技术鉴别、化学成分、炮制方法及成分变化和功效等方面系统论述贝母的区别,阐述二者不可混用的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 淀粉的X射线衍射在鉴别贝母类中药材中的研究

    作者:王书军;高文远;于九皋;肖培根

    目的:提供一种简单的鉴别贝母类中药材的方法.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测定了5种贝母类中药材的X射线衍射图谱.结果:通过分析2θ角在10°~30°的淀粉衍射峰,可以发现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中的淀粉属于B型淀粉,而川贝母中的淀粉属于CB型淀粉,5种贝母粉末的结晶度依次为42.1%,43.6%, 37.7%,35.9%和30.8%.结论:根据贝母类中药材中淀粉颗粒的晶体类型和贝母粉末结晶度的差异,结合各自的X射线衍射图谱,可以达到鉴别贝母类中药材的目的.

  • 热分析(TG,DTA)方法在鉴别贝母类中药材中的应用

    作者:王书军;高文远;陈海霞;于璟琳;肖培根

    目的:提供一种快速简单的方法鉴别贝母类中药材.方法:采用热分析方法(TG,DTA)对9种贝母类中药材的热重/差热图谱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9种不同贝母中药材粉末的热重/差热图谱发现,由于来源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异,不同贝母类中药材的热分析图谱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湖北贝母的热稳定性高,平贝母的热稳定性差,不同的贝母具有各自的差热图谱.结论:根据9种贝母中药材热分析图谱之间的差异,可以很容易的对其进行区分和鉴别.

  • RP-HPLC同时测定贝母药材中5种核苷类化合物

    作者:张建芝;宋昌慧;陈波;姚守拙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贝母药材中核5种苷类化合物尿苷、腺嘌呤、鸟苷、胸苷、腺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Welch Materials X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5mmol·L~(-1)乙酸铵-乙酸缓冲盐(pH 4.30)作为流动相,以1 mL·min~(-1)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洗脱梯度程序为:0~10 min,0%~1% A;10~20 win,1%~5% A;20~25 min,5%A;25~35 min,5%~30% A;35~37 min,30%~0% A;37~40 min,0% A);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60 nm.结果:在0.24~13.60 mg·L~(-1),各核苷类化合物的响应峰面积与其相应的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3;各待测物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2.1%;重复性良好(RSD<5.5%);回收率范围在93.55%~101.88%,RSD<3.0%.结论:不同种贝母药材中核苷类化合物的含量大致顺序为湖北贝母>浙贝>川贝≈平贝;本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贝母药材中核苷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为全面开发利用贝母药材提供进一步依据.

  • 3种川贝母对哮喘豚鼠呼吸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作者:颜晓燕;孟现民;肖洪涛;莫正纪

    目的:考察引种栽培瓦布贝母、浓密贝母以及商品"松贝"的代表种--长腺贝母的醇提物对过敏性哮喘豚鼠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实验共分为12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沙丁胺醇6 mg·kg~(-1)剂量组,野生川松贝母,瓦布贝母和浓蜜贝母10,20,40 mg·kg~(-1)各3个剂量组,各组采用呼吸气流速度描记法测量致敏豚鼠抗原攻击前后气道阻力(RL)和肺动态顺应性(Cdyn)的变化.结果:栽培瓦布贝母醇提物40 mg·kg~(-1)组能抑制抗原攻击引起的致敏豚鼠肺动态顺应性的降低,攻击后1,3,6,12 min时Cdyn值与模型组比较P<0.05.3种贝母醇提物各剂量组(10,20,40 mg·kg~(-1)),均能较明显抑制致敏豚鼠抗原攻击后气道阻力的增高,攻击后1 min时RL值与模型组比较P<0.01,而对抗原攻击所致呼吸频率的变化无明显影响.结论:3种贝母可以缓解反复接触过敏原所引起的过敏性哮喘症状,发挥平喘的作用,栽培品种与野生品种其平喘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百合科贝母属药用植物分类研究进展

    作者:王书军;高文远;于琳;肖培根

    对近年来关于贝母属Fritillaria药用植物的分类学研究进行了综述.贝母属药用植物的分类学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研究:根据传统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根据植物中的特征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类,分子水平上的DNA芯片技术在基因分型和种类鉴别上的应用.通过比较发现,DNA芯片技术可为贝母属植物种属的验证与质量控制提供一种快速、高通量的检测工具,是有发展前景的用于植物种类鉴别的方法.DNA芯片技术在植物种类鉴别上的应用为分子水平上的植物分类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论《伤寒杂病论》中贝母为百合科贝母

    作者:马浔;倪胜楼;傅延龄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贝母仅记载为“贝母”,其究竟对应于现代百合科贝母还是葫芦科贝母至今仍有争议.以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分类为标准,结合生理、病理、药理等现代医学知识,从《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贝母功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贝母的条文进行考证,认为张仲景所用贝母应为百合科贝母.

  • 医话二则

    作者:徐世杰;李艳;王君

    1 由神应丹说到辨病与辨证神应丹为元代许国桢《御药院方·卷五·治痰饮门》所记载的一个方子,原书标明此方可"治诸远年喘嗽",今将其余项照录如下:麻黄一十斤,走水洗净,去土捣烂,用河水四担浸一宿,炒锅熬至一担,去滓;贝母(炒,去心)、桑白皮(去土)、紫苏子、款冬花(去枝梗)、桔梗、知母各二两;栝蒌(大者一个),皂角(二挺,去皮弦子).

  • 对玄参等5味中药性能的看法

    作者:王绪前

    中药药性理论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日臻完善,对其认识的过程也是逐步加深的,由于中药性能直接对临床产生影响,所以有必要对其说理更具体,更恰当,更切合药物的应用,鉴于此,笔者对几味中药的性能提出一些看法,以就正于同道。1 玄参能软坚散结 玄参可以用治瘰疬、痰核、瘿瘤等证,这在古今本草及临床上均是如此之用,但对玄参的这一治疗作用,古今医家有不同的看法,有认为取其散火,如李时珍说“其消瘰疬亦是散火”。有认为是解毒散结,如《中华临床中药学》云:“玄参苦咸微寒,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用治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多与牡蛎、贝母同用,如《医学心悟》消瘰丸。”有认为是软坚散结,如汪昂《本草备要》玄参条下云:治“瘰疬结核”是因其“寒散火,咸软坚”。笔者认为,玄参治瘰疬的作用,应是因味咸而软坚散结,理由如次:(1)玄参为苦甘咸寒之品,从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有咸味而能散结的药物均称软坚散结,并且软坚散结药均具有咸味,如海藻、昆布,从常用中药来看,无一例外。(2)清热散结不同于软坚散结,清热散结是指具有清热,又能治疗“结”,如瘰疬、痰核、瘿瘤,这些药物主要有夏枯草、贝母、连翘等,玄参可以清热,也可以说清热散结,但由于其具咸味,也是其与贝母等药的主要区别,那么云玄参软坚散结则更确切。虽然消瘰丸(牡蛎、玄参、贝母)将3药同用,但所取作用并非相同,应用消瘰丸亦并非定要有热证。(3)具散结作用的药物并不一定能治瘰疬、瘿瘤,如瓜蒌清热散结,薤白行气散结。显然玄参具咸味是其特殊之处,也是与其它散结药的主要区别点。

  • 贝母散治疗慢性咽喉炎效好

    作者:周汉清

    慢性咽喉炎是五官科常见病之一.患者自觉如物粘喉中,吞之不入,吐之不出,或兼咽痛、干咳等症,感寒则剧,反复发作,不易治愈.中医称之为"梅核气".先师常用自制贝母散治疗,每获良效.笔者近几年来用此方治疗慢性咽喉炎50余例,均获满意效果.

  • HPLC-ELSD法测定贝母中异甾类生物碱及糖苷类成分的含量

    作者:李萍;曾令杰;李松林;毕志明;林鸽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贝母中5种异甾类生物碱--peimissine, imperialine, sinpeinine A, imperialine-3β-glucoside和yibeinoside A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 C18柱;流动相:乙腈-水(含0.1%二乙胺);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器:Alltech 5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结果线性范围为peimissine 13.1~288.2 mg·L-1(r2=0.997 5), imperialine-3β-glucoside 7.7~169.4 mg·L-1 (r2=0.999 3), yibeinoside A 7.3~160.6 mg·L-1 (r2=0.999 7), imperialine 16.5~363.0 mg·L-1 (r2=0.999 2), sinpeinine A 8.7~191.4 mg·L-1 (r2=0.994 2). 5个化合物的精密度和重现性RSD均<5%.结论本方法简便、有效、可行,可用于贝母中5种异甾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 DNA芯片技术用于贝母的基因分型和种类鉴别

    作者:蔡佩欣;胡学善;黄文秀;陈士林;方宏勋;肖培根;杨梦苏

    目的通过对贝母几个种遗传多态性的研究来开发在分子水平上用于鉴别贝母基因型及不同种类的DNA芯片技术.方法用PCR扩增法和DNA直接测序法确定核苷酸多态性,用DNA芯片进行基因检测.结果首先提取来自多种贝母根茎的基因组DNA,对26S rDNA基因D2与D3区的多态性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然后将不同种属多态性片段的特异性寡核苷探针点置于经多聚赖氨酸处理包被的芯片.用来自不同种贝母的荧光素标记的PCR产物与DNA芯片进行杂交,可在芯片特定位置检测到不同种贝母的荧光信号.结论本研究显示DNA芯片技术可为植物种属的验证与质量控制提供一种快速、高通量的检测工具.

  • 贝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的研究

    作者:蔡朝晖;李萍;董婷霞;詹华强

    用DNA指纹图谱、RAPD和DNA测序等技术鉴定中药材已有不少报道[1~5].DNA的提取和PCR扩增是分子生物学基本的操作步骤之一.但是由于商品药材多数经过加工处理,DNA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降解,再者植物药材中含有的次生代谢产物如多糖很难与DNA和RNA分开,而多糖对酶有抑制作用,因此将会影响DNA的提取和PCR扩增.本文以贝母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DNA提取方法、不同扩增条件对PCR产物的影响,为生药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贝母 DNA提取 PCR扩增
119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