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附片与不同品种贝母配伍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作者:杨庆;聂淑琴;翁小刚;王宏洁;何希荣;黄璐琦

    目的:观察生附片与不同产地贝母单用及配伍(1:1)应用药效学的差别,探讨中药"相反"药对配伍是否妨害治疗.方法:观察生附片与不同产地贝母配伍对大鼠体温,小鼠体温、胃排空、小肠推进及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结果:1.生附片与浙贝母配伍连续给药12d后降低正常小鼠体温的作用较单用生附片显著减弱(P<0.05).2.生附片与浙贝或松贝配伍对抗安痛定致大鼠体温降低比单用生附片作用显著(P<0.05或P<0.01);3.生附片和松贝配伍抑制胃排空作用较单用生附片显著(P<0.05);4.生附片与松贝母配伍抗胃溃疡作用较单用生附片组强;生附片与青贝配伍抗炎方面比单用生附片作用强.结论:生附片与不同品种贝母配伍在对动物体温、胃排空功能、抗胃溃疡、及抗炎方面药理作用的性质和强度依配伍的贝母品种不同而有不同程度改变,值得研究.

  • 四逆汤及其拆方心脏毒性研究

    作者:熊永爱;黄勤挽;杨明

    目的 通过比较四逆汤方药不同组合配伍对大鼠心脏的影响,探讨四逆汤配伍的减毒机制.方法 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附组、干姜组、炙甘草组、生附+干姜组(3∶3)、生附+炙甘草组(3∶2)、干姜+炙甘草组(3∶2)、生附+干姜+炙甘草组(3∶3∶2),每组20只,各组药材提取液的终浓度均为1 g/ml,根据动物体重按2ml/kg给药.采用十二指肠注射给药后,心电图连续描记120 min.以给药后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作为附子心脏毒性标准,按1∶0.8的比例降低/升高给药剂量,每个剂量使用1只动物,以出现心率异常剂量的上1个浓度剂量为开始,引入序贯表,连续观察20只大鼠的心电图变化,依据序贯表中各实验组给药剂量及动物心率异常出现时间,计算各组药物心脏毒性剂量.结果 生附组心脏毒性剂量为6.25 g/kg,心率异常时间为(12.36±1.15) min,生附+干姜组分别为4.19 g/kg、(6.18±1.09) min,与生附组比较,生附+干姜组可显著缩短大鼠心脏毒性发生时间(P<0.05).其余各组无明显心脏毒性.结论 四逆汤中生附片与干姜配伍可增大对心脏的毒性作用,炙甘草可对抗干姜、附子对心脏的毒性作用.

  • 砂烫生附片与炮附片制备前后6种生物碱的变化

    作者:陈炯;谭鹏;吴月娇;秦语欣;王蕾;李飞

    目的 研究砂烫生附片代替炮附片(砂烫黑顺片)的可能性.方法 泥附子切片制成生附片后砂烫,并观察其外观性状.HPLC法测定单酯型(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双酯型(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生物碱总含有量.结果 两种炮制品外观性状均无明显差异.砂烫生附片制备前双酯型生物碱总含有量为0.067 5%,制备后降为0.001 5%;炮附片制备前后均检测不到.砂烫生附片制备前单酯型生物碱总含有量为0.014 1%,制备后增至0.038 2%;炮附片制备前为0.019 5%,制备后降为0.011 4%.两者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双酯型生物碱总含有量不得超过0.020%).结论 砂烫生附片(仲景制法)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值得深入研究.

  • 基于酯型生物碱含量变化选择蒸制附片

    作者:谭茂兰;黄勤挽;肖芳;范润勇;王智磊;易佳佳

    目的 基于6种酯型生物碱含有量的变化,选择合适的蒸制附片.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鲜附片、生附片、浸附片中3种双酯类生物碱(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和3种单酯类生物碱(苯甲酰中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有量.结果 蒸制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有量迅速减少,而单酯型生物碱的含有量迅速增加,然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但随蒸制时间延长会逐渐降低.结论 鲜附片更适合进行蒸制,蒸制时间以4~10h为宜.

  • 生附片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郭大乐;邓赟;李秀茹;彭成

    目的 对江油附子的切制品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次乌头碱(1);尼奥灵(2);宋果灵(3);附子灵(4);8-乙氧基-14-苯甲酰基中乌头原碱(5);多根乌头碱(6);麦芽酚(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结论 麦芽酚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

  • 生附片绿色加工及褐变抑制研究

    作者:曾荣;袁小红;余马;侯大斌;张浩

    目的:针对目前生附片加工过程中褐变明显、双酯型生物碱含量较低问题,探索创新高品质生附片的绿色加工方法.方法:以鲜附子切片化学褐变抑制剂处理后烘干为对照,比较鲜附子阶段升温灭酶切片烘干法、鲜附子切片直接烘干、鲜附子切片自然晒干、鲜附子切片天然褐变抑制剂处理烘干、鲜附子切片后烫漂处理烘干5种绿色加工方式对生附片褐变抑制及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鲜附子切片自然晒干、鲜附子切片直接烘干和烫漂处理抑制褐变效果较差,天然褐变抑制剂能有效抑制生附片的褐变,而阶段升温灭酶切片法抑制褐变效果和外观好,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略低于鲜附子切片自然晒干,与其余方法基本相当.结论:阶段升温灭酶切片烘干法用于生附片的绿色加工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 生附片的鉴别及其双酯型生物碱的测定

    作者:李德斌;黄志芳;刘云华;刘玉红;陈燕;易进海

    目的 鉴别生附片,并测定其中双酯型生物碱.方法 采用TLC法鉴别生附片中次乌头碱、新乌头碱;采用HPLC法测定生附片中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和乌头碱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相关项下方法测定.结果 不同来源10批生附片的TLC斑点清晰,特征明显;双酯型生物碱总含量为1.358‰~2.226‰,水分为8.0% ~ 10.6%,总灰分为2.80% ~3.83%,酸不溶性灰分0.08%~0.67%.结论 所建方法可有效控制生附片的质量.

  • UPLC-MSn法对生川乌、生附片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蕾;张先灵;王鑫;张语凡;陈炯;谭鹏;李飞

    目的:比较乌头母根(生川乌)与子根(生附片)化学成分的差异,为阐明川乌与附子功效不同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仪,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50 mm×2.1 mm,1.7 μ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生川乌中指认65个成分,生附片中指认60个成分,其中两者共有成分56个,生川乌具有黄草乌碱丁、10-羟基焦乌头碱、印乌头碱等9个特有成分,生附片具有10-羟基焦乌头原碱、14-苯甲酰尼奥灵等4个特有成分.结论:乌头的母根(生川乌)与子根(生附片)的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该差异可能与川乌和附子的功效不同有关.

  • 附子煎煮过程中13种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作者:张意涵;杨昌林;黄志芳;刘玉红;陈燕;刘云华;易进海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精确测定附子水煎液中酯型生物碱、原碱、去甲猪毛菜碱等成分的含量,探讨附子煎煮过程中13种生物碱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临床应用和炮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gilent SB-C1s色谱柱(2.1 mm×20mm,1.8μm),以2 mmol·L-1醋酸铵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柱温35℃;质谱采用ESI+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13种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附子灵、多根乌头碱、宋果灵、去甲猪毛菜碱)以及内标氢溴酸高乌甲素的定量离子和定性离子.结果:生附片煎煮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迅速降低,4h后趋于稳定且含量很低;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先升后降,于4~6h达到高峰;原碱中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含量一直快速增加,而附子灵、宋果灵、多根乌头碱和去甲猪毛菜碱含量缓慢增加,约在4h达到高峰,后趋于稳定或略有降低.黑顺片煎煮过程中生物碱成分的动态变化趋势与生附片相似,但变化幅度显著小于生附片.结论:生附片煎煮2~4h,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已很低,能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且总生物碱等主要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黑顺片水煎液.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