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吴茱萸炮制方法和功能主治历史沿革

    作者:肖洋;段金芳;刘影;李浩;窦志英

    追溯吴茱萸炮制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吴茱萸的炮制方法及功能主治的演变,为吴茱萸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古籍查询,对历代吴茱萸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等内容进行较系统整理和总结,如盐制、醋制、酒制、黄连制、甘草制等所得的不同炮制品在临床治疗上各有偏重.甘草制能降低毒性,黄连制能降逆止呕,醋制能疏肝镇痛,生姜制能散寒止呕,盐制能引药入肾,酒制治心腹气滞作痛等.说明吴茱萸不同炮制品功效主治具有明显差异,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进行吴茱萸的炮制研究尤为重要.吴茱萸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可为制定吴茱萸生熟异用饮片的临床规范使用原则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正确应用吴茱萸不同炮制品提供指导.

  • 黄连与吴茱萸及其不同配伍的化学成分、药理及药性研究进展

    作者:周红祖;余惠旻;彭求贤;杨大坚;陈新滋

    目的:探讨黄连与吴茱萸及其不同配伍的药性研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四性、黄连与吴茱萸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黄连与吴茱萸配伍的化学成分、药理及药性的现代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黄连与吴茱萸及其不同配伍的药性研究主要集中在配伍后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药理及临床应用方面,而对于药性药效物质基础以及在分子细胞水平对其配伍后药理药效机制的研究不多.结论:黄连与吴茱萸的药性研究亟需进一步深入.

  • 盐酸小檗碱在中药制剂中的动态变化和含量分析

    作者:魏刚;黄月纯

    根据文献综述盐酸小檗碱在中药制剂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同时对中药制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作出评价.盐酸小檗碱在水煎煮过程中损失约60%~90%,浓缩再损失50%~60%,致使后转移到成品中的数量极少.含有黄连或黄柏的中药复方制剂,工艺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或将二药单独提取,或避免水提等,以避免盐酸小檗碱的损失,提高成品含量.

  • 黄连相关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概况

    作者:马燕;袁月新;张俊梅;喇万英

    对黄连相关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查阅CNKI数据库相关文献43篇.对含黄连的复方治疗糖尿病,如黄连解毒汤、复方黄连降糖片、降糖胰生胶束、黄连消渴颗粒复方及对含黄连相关复方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如对肾的影响、对胃肠及血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黄连相关复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疗效显著,而且在使用剂量范围内其安全性有保障的

  • 黄连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分析

    作者:崔文金;焦梦姣;邓哲;章军;冯伟红;刘安

    目的:制备黄连饮片标准汤剂并建立其质量标准,为黄连配方颗粒的制备及其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原则制备黄连饮片标准汤剂,计算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转移率和饮片出膏率,建立黄连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流动相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每100 mL中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4g,以磷酸调节pH 3.0),柱温30℃,流速1 mL· min-,检测波长225 nm.结果:黄连饮片中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转移率范围分别为79.3%~111.9%,54.6% ~76.2%,45.7% ~70.7%和43.5% ~64.4%,出膏率范围17.1% ~22.3%,14批黄连饮片标准汤剂特征图谱中有7个共有峰,其相似度均>0.999.结论:该研究建立的质量评价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指纹图谱相似度高,适用于黄连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

  • 猪胆汁炮制对黄连中生物碱类成分溶出的影响

    作者:王静;吕佳;袁子民;陈悦

    目的:比较黄连、胆黄连及其水煎液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研究猪胆汁炮制对黄连中生物碱类成分溶出效果的影响,探讨胆黄连寒性增强的炮制机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黄连、胆黄连及其水煎液中总生物碱含量,检测波长345 nm.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黄连、胆黄连及其水煎液中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磷酸三乙胺水溶液(B)梯度洗脱(0 ~ 15 min,25% ~ 30%A;15 ~ 20 min,30%~55%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45 nm.结果:黄连水煎液、胆黄连水煎液中总生物碱的转移率分别为71.17%和78.50%;黄连水煎液中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转移率分别为73.93%,51.59%,56.16%;胆黄连水煎液中三者的转移率分别为80.42%,64.21%,64.79%.结论:黄连经猪胆汁炮制后能够增加黄连中生物碱类成分在水煎液中的溶出,可达到寒性增强的炮制目的.

  • 不同姜汁制黄连抑制胃黏膜损伤方面的机制分析

    作者:王婷婷;钟凌云

    目的:探讨生姜汁和干姜汁炮制黄连对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差异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生姜汁组、干姜汁组、生黄连组、生姜制黄连组、干姜制黄连组.采用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观察不同组大鼠胃黏膜损伤程度并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取胃组织制成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浆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生姜汁组、干姜汁组、生黄连组、生姜制黄连组、干姜制黄连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均显著下降(P<0.01).与生黄连组比较,生姜制黄连组和干姜制黄连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降低(P<0.05),且生姜制黄连组损伤指数较干姜制黄连组更低.血浆中IL-8和TNF-α的含量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显著上升(P<0.05),6-keto-PGF1α的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给药后IL-8和TNF-α含量均下降,6-keto-PGF1α的含量则有所上升,且姜制后作用更强.结论:黄连经过姜汁炮制后可增强其保护胃黏膜损伤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与抑制IL-8,TNF-α的产生和促进6-keto-PGF1α的产生有关,生姜汁的炮制效果较干姜汁好.

  • 大鼠舌象扫描电镜探究不同姜汁制黄连的差异性

    作者:邓玉芬;钟凌云

    目的:通过SD大鼠舌象扫描电镜超微结构观察不同姜汁炮制黄连药性差异性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黄连组、鲜姜制黄连组、干姜制黄连组、鲜姜汁组、干姜汁组,分别灌服相应水煎液3个星期,沿大鼠舌根剪下舌头,按常规扫描电镜样本处理,然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舌象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生黄组、鲜姜黄连、干姜黄连在数值降低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大鼠舌象覃状乳突和丝状乳突的角质化及剥落程度不及正常组明显.干姜汁组在数值上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丝状乳突和覃状乳突的剥落及角质化程度也是明显的.与生黄连组比,鲜姜黄连、干姜黄连组在数值上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干姜组、鲜姜组在数值上升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覃状乳突和丝状乳突的角质化及剥落程度明显.与鲜姜制黄连比较,干姜黄连组丝状乳突数值存在上升趋势,且乳突剥落及角质化程度更明显.与干姜汁组比较,鲜姜汁组丝状乳突存在数值降低的趋势,且乳突剥落及角质化程度不及干姜汁明显.结论:姜制黄连与生黄连组的大鼠舌象显微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其结果提示,黄连经姜制后寒性得到缓和,符合中医理论中的"从制"理论,且药性寒热的变化可以通过舌象扫描电镜的显微结构得以体现.同时,干姜的热性强与鲜姜也能通过大鼠舌象变化得以体现.为姜制黄连的炮制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 “谱-效-性”关联分析探讨不同姜汁炮制黄连的作用差异

    作者:钟凌云;王婷婷;徐婷

    目的:建立姜制黄连炮制前后的“谱-效-性”关系,阐明不同姜汁炮制黄连的作用差异.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将不同姜汁炮制黄连对其药性和药效作用参数进行转换,将姜黄连炮制前后的指纹图谱共有峰的峰面积分别和药效指标、药性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姜黄连炮制前后指纹图谱的共有峰均为9个,生姜汁制黄连中盐酸药根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小檗碱、表小檗碱4种成分的含量均高于生黄连和干姜汁制黄连,干姜汁制黄连中盐酸巴马汀的峰面积低于生黄连和生姜汁制黄连.生姜汁制黄连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止呕和抑制胃黏膜损伤方面作用更强,干姜汁制黄连对白色念珠菌和改善胃肠动力方面作用更加明显,干姜汁制黄连降低寒性作用优于生姜汁制黄连;这些作用与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盐酸黄连碱、表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等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相关.结论:研究结果与姜制黄连“缓寒,增强清胃和胃止呕”的传统理论相一致,采用不同姜汁炮制黄连会使物质群存在差异,进而导致药效和药性的差异.

  • 胰复敏胶囊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血糖作用研究

    作者:郭俊杰;王宝山;冯玛莉;贾力莉;赵玉立

    胰复敏胶囊(主要由黄芪、丹参、苍术、女贞子、黄连以3:3:2:1:1煎煮提膏,干燥粉碎,装入胶囊制成)具有益气养阴、化痰活血解毒之功效.在实验研究中胰复敏胶囊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有改善作用,为进一步观察其对血糖的影响,我们进行了胰复敏胶囊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血糖作用的研究.

  • 葛根芩连汤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考察

    作者:杨季菱;李世林

    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组成.具有轻清解肌、清热止利功效,用于治疗太阳表邪内陷所致肠热下利证,临床应用广泛.本文采用HPLC法对葛根芩连汤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成品质量控制.

  • 五淋丸利尿、抗炎消肿作用的研究

    作者:柯雪红;方永奇;王丽新

    五淋丸源于《证治准绳》之五淋散,略有变化[1],是由海金沙、关木通、栀子、黄连、石韦、茯苓皮、地黄、当归等十几味中药配伍.具有清热利湿,分清止淋的功效.临床用于下焦湿热引起的尿频尿急,小便涩痛,浑浊不清等症.为了探讨其药理学作用,根据该药功能与主治,我们进行如下实验研究.

  • 蒙药地格达-4散剂无机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刘乐乐;罗素琴;周炎勋;巴俊杰;王建华

    地格达-4又称肋柱花四味汤散,由肋柱花、黄连、栀子,瞿麦等四味药组成,粉碎成中粉,过筛、混匀,即得.本品为灰黄色粉末,味苦.功能清“协日”,凉血,调糟归精.用于血热相搏,肝胆热,咽喉肿疼,口渴烦燥[1].为进一步探索蒙药中无机元素在药中的含量和存在状态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本文测定了其无机化学成分.

  • HPI.C法测定金芪降糖颗粒中绿原酸含量

    作者:陈洪英;袁振营;王富丽

    金芪降糖颗粒为国家四类新药,由金银花、黄连、黄芪等中药组成,功能清热益气,用于轻、中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绿原酸为该方君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的主要成分.其含量测定已报道有紫外分光光度法[1],脉冲极谱法[2],薄层扫描法[3],HPLC法[4].由于复方中药制剂组分复杂,为了有效控制药品质量,采用HPLC法对该方有效成分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获得满意效果.

  • 不同粒径黄连粉体的吸湿性实验研究

    作者:丁志平;乔延江

    目的:考察不同粒径黄连粉体吸湿性变化情况.方法:采用25℃,相对湿度为75%条件下测定黄连常规粉体、超微粉体和纳米粉体的吸湿速率与吸湿百分率,并根据25℃不同湿度条件下的吸湿平衡曲线测定其临界相对湿度.结果:黄连纳米粉体与超微粉体吸湿速率与吸湿百分率均高于黄连常规粉体,其中黄连纳米粉体表现得更加明显.黄连常规粉体、超微粉体和纳米粉体的临界相对湿度分别为72.3%、72.0%和71.4%.结论:黄连常规粒体经超微化和纳米化后可引起其吸湿性改变.

  • 黄连-厚朴药对配伍的应用数据分析

    作者:陈高;吴巧凤;严云良;钱旭武;张小霞

    目的:探讨黄连-厚朴药对配伍在中医方剂中的应用,揭示其配伍规律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建立的“中国方剂数据库”检索出含黄连-厚朴药对的方剂475首,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药对的配伍比例、主治疾病及疾病所属科属.结果:475首方剂中,黄连-厚朴以1∶1配比出现频次多,为215次,占总数45.26%;所治疾病科属以内科出现频次多,为329次,占总数69.26%;普通感冒及流感以1∶1配比出现频次多,为10次,占用于治疗普通感冒及流感方剂总数50%.结论:运用频次统计等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中药药对配比及其应用规律,可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 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作者:涂瑶生;孙冬梅;曾晓会;陈玉兴;黄雪君

    目的:研究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的在体肠吸收,比较不同配比在不同肠段吸收系数的异同.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以HPLC测定灌流后药液浓度,考察黄连与吴茱萸小同配比对小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黄连吴茱萸6∶6在空肠的吸收常数比其他肠段要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黄连吴茱萸6∶1在空肠和回肠的吸收常数比其他肠段大,差异显著(P<0.05).黄连吴茱萸1∶1在空肠、回肠及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值比十二指肠大,在回肠的表观吸收系数Kapp值比其他肠段要大(P<0.05);黄连吴茱萸2∶1、黄连吴茱萸6∶1及吴茱萸单煎在回肠的吸收常数较其他肠要大(P<0.05).在回肠中黄连吴茱萸2∶1吸收较其他2个比例药物要好(P<0.05);在结肠中黄连吴茱萸各比例吸收没有吴茱萸单煎好(P<0.05).结论:黄连和吴茱萸无论单煎或不同比例组方在各肠段均有吸收,其中黄连∶吴茱萸为1∶1和6∶1时于空肠和回肠较易吸收;黄连:吴茱萸为2∶1时较易于回肠吸收.

  • 黄连黄芩配伍对大鼠肠黏膜P-gp活性的影响

    作者:韦灵玉;李静;刘晓亚;李志慧;曹艳玲;林红英;杨洁;张玉杰

    目的:评价连续ig黄连、黄芩提取液及其黄连-黄芩合煎液对大鼠肠黏膜上P-糖蛋白( P-glycoprotein,P-gp)活性的影响,探讨黄连-黄芩药对配伍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连续ig黄连、黄芩提取液及其合煎液1周诱导后,采用非翻转肠囊和翻转肠囊实验,以累计渗透率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考察指标,体外评价P-gp底物罗丹明123( rhodamine123,R123)和非P-gp底物荧光素钠(fluorescein sodium,Fs)经大鼠空肠黏膜吸收方向(M-S)和分泌方向(S-M)的转运变化.结果:黄连提取液能减少R123经空肠M-S方向的转运(P<0.05),对S-M方向转运没有显著影响.黄芩及其黄连-黄芩合煎液均能不同程度的增加R123经空肠M-S方向的转运,同时可不同程度的降低S-M方向的转运.在评价各组药液对旁细胞转运药物FS影响的实验中,黄连、黄芩和黄连-黄芩合煎液(2∶1)组在M-S和S-M双活性方向对FS的透过性均无显著影响,而黄连-黄芩合煎液(1∶1)组可同时降低双方向的透过性.各组的泵出比较生理盐水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黄连提取液连续ig可增加大鼠肠黏膜上P-gp的活性,而黄芩对P-gp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合煎液与黄芩相似,但抑制作用更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三者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1∶1合煎组强,2∶1合煎组次之,黄芩组弱.

  • 吴茱萸对黄连生物碱在大鼠肠道吸收中的影响研究

    作者:邹丽娟;陈颖;杨庆;李玉洁;王怡薇;翁小刚;董宇;门薇;朱晓新

    目的:研究吴茱萸对黄连中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大鼠肠道吸收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维拉帕米和吴茱萸提取物对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各肠段吸收的影响,利用HPLC分别测定小檗碱和巴马汀的量,计算两种生物碱的肠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结果:黄连提取物和吴茱萸提取物配比为6∶12时小檗碱和巴马汀的Ka和Papp显著增加.黄连生物碱单体化合物小檗碱、巴马汀与吴茱黄提取物6∶12配伍时,能明显促进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吸收;6∶1配伍时,减弱小檗碱的吸收,促进巴马汀的吸收.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的存在均能促进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吸收.结论:黄连配伍吴茱萸可促进黄连中小檗碱和巴马汀的肠吸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gp的活性有关.

  • 吴茱萸对黄连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影响

    作者:梁瑞峰;张峰;李更生;时丽菲

    目的:考察吴茱萸对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药根碱在大鼠组织中分布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吴茱萸的引经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黄连、黄连吴茱萸合煎液,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组织样本,利用UPLC-MS/MS测定组织中3种黄连生物碱类成分的经时变化,采用DAS 2.0软件计算组织分布动力学参数、相对摄取率(Re)和峰浓度比(Ce).结果:左金丸组大鼠肝组织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 051.268±518.354),(2 179.139±195.617) ng·g-1·h,药峰浓度分别为(1 645.961±129.862),(383.889±19.526) ng·g-1,与黄连组比较显著增加.3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在肝中Re分别为1.338,1.475和1.065,Ce分别为1.548,1.751和1.369;肺中Re分别为0.985,0.780和0.930,Ce分别为0.834,1.051和0.905.结论:吴茱萸可能是通过增加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在大鼠肝中分布和减少其在肺中分布来发挥引经作用.

1401 条记录 5/71 页 « 12345678...707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