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IL-23、IL-17、Hcy、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刘明军;王升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变化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拟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采用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对UC的疾病活动度评估.按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活动期组(n=60,重度20例、中度20例及轻度20例)和缓解期组(n=30),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IL-23、IL-17、Hcy、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并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IL-23、IL-17、Hcy、D-二聚体水平与DA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IL-23、IL-17、Hcy、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患者血清IL-23、IL-17、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缓解期(P<0.05);而活动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与缓解期患者Hcy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患者血清IL-23、IL-17、D-二聚体水平随着病情的程度越严重呈上升趋势(P<0.05);血清IL-23、IL-17、D-二聚体水平与DAI呈正相关关系(r=0.456,P<0.05);而血清Hcy水平与DAI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IL-23、IL-17、D-二聚体水平与UC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均可反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变化,可作为对患者炎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IL-22、IL-23、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牛文一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IL-22、IL-23、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合并组,另选取单纯肺结核病患者80例为肺结核组,单纯糖尿病患者80例为糖尿病组,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根据患者病情转归将合并组分为好转组及恶化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结果 合并组血清IL-22水平均低于肺结核组、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0.05);肺结核组及糖尿病组血清IL-2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合并组血清TNF-α、IL-23的水平高于肺结核组、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0.05);肺结核组及糖尿病组血清TNF-α、IL-23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好转组血清IL-22水平上升,而血清IL-23、TNF-α的水平下降(P<0.05);恶化组血清IL-22水平下降,而血清IL-23、TNF-α的水平上升(P<0.05);且PPTDM患者血清IL-22均与IL-23及TNF-α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532,r=-0.478,P<0.05).结论 血清IL-22、IL-23、TNF-α的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动态变化可反应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病情发展与转归,具有成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依据可能.

  • 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及对血清中TNF-α和IL-23的影响

    作者:叶茂;黄敬东;吴新兴;张敏

    目的 研究鹿瓜多肽注射液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中TNF-α和IL-23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在常规基础上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疗效及对血清中TNF-a和IL-23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TNF-α和IL-23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鹿瓜多肽注射液可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下调血清中TNF-α和IL-23的表达,临床可以应用.

  • HIV/AIDS患者血液中的IL-17和IL-23在外周血中的 表达及临床价值

    作者:卢振明

    目的:探究HIV/AIDS患者血液中的IL-17、IL-23在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检测的29例HIV感染者及21例AIDS患者,同时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门诊进行体检的50名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对其外周血IL-17、IL-23水平及CD4+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AIDS患者IL-17、IL-23及CD4+T细胞水平分别为26.33±10.23(pg/ml)、7.22±2.08(pg/ml)及123.46±64.92(个/微升),均显著低于HIV感染者及健康组(P<0.05),且HIV感染者其相应指标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同时,IL-17、IL-23水平与CD4+T细胞水平均存在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796及0.735.结论: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外周血IL-17、IL-23水平与CD4+T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人水平,临床上可通过检测其指标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及患病情况进行辅助诊断,并有利于对其免疫能力进行判断.

    关键词: HIV/AIDS患者 IL-17 IL-23
  • 白芍总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评价及对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陈星宇;王小艳;张洪英;毕健平;谢少梅

    目的::评价白芍总苷( TGP )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32例患者给予口服白芍总苷胶囊0.6 g,日3次,治疗8周。 ELISA检测患者TGP治疗前后外周血IL-17、IL-22、IL-23和IL-35的浓度。计算治疗前后患者PASI,分析其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PASI评分为10.82±7.75,治疗8周后为2.46±2.24(P<0.05)。治疗8周后患者IL-17、IL-22和IL-23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IL-35明显升高( 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17、IL-22、IL-23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TGP对寻常型银屑病治疗有效,可能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起到治疗作用。

  • IL-23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贺勤;涂亚庭;熊瑛;王京;陈锦辉;徐娟;刘源;陈加媛

    目的: 探讨IL-23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分离培养正常人表皮组、银屑病皮损组和银屑病非皮损组中角质形成细胞,给予混合刺激物处理.用RT-PCR方法比较培养的上述各组角质形成细胞在刺激后IL-23 p19亚单位的mRNA水平,并用ELISA方法检测刺激前后培养液上清中的IL-23 p19浓度.结果: 刺激前,银屑病皮损组角质形成细胞中IL-23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表皮组和银屑病非皮损组;刺激后,银屑病皮损组角质形成细胞中IL-23 p19 mRNA和IL-23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表皮组和银屑病非皮损组.结论: IL-23在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刺激前后的表达均增加,IL-23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 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IL-12和IL-23的表达

    作者:李家文;曹菲;谭志建;丁娟;张德美;邬炎卿;曾敬思

    目的:了解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IL-12和IL-23的表达特征,探讨IL-23在抗白念珠菌系统感染中的作用,并重新认识和评价IL-12的作用.方法:通过尾静脉接种白念珠菌建立小鼠白念珠菌系统感染模型,观察小鼠肾脏的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小鼠肾脏IL-23及IL-1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平皿稀释法检测肾脏内菌落形成单位(CFU).结果:IL-12 mRNA表达水平在初次感染后第1、3天明显升高(P<0.05),感染后第7天基本正常.IL-23 mRNA水平在初次感染后的第1天无明显改变(P>0.05),感染后第3、7天明显升高(P<0.05),而再次感染中其mRNA始终呈现高表达(P<0.05).结论:IL-12和IL-23均参与Ⅰ型免疫反应,有效抵御白念珠菌系统感染,IL-12可能在炎症反应的早期发挥重要作用,而IL-23可能在炎症反应的后期发挥重要作用.

  •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相关因子的表达

    作者:刘栋;廖非;徐丽敏;乔树芳;焦振山

    为检测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A、IL-17F、IL-22、IL-23与白癜风的关系,随机抽取30例白癜风患者,进行期14例,稳定期16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7A mRNA,IL-17F mRNA,IL-22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IL-23的含量.进行期白癜风患者PBMC IL-17A 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稳定期白癜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0;P=0.001).进行期和稳定期白癜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BMC IL-17F mRNA,IL-2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白癜风进行期与稳定期患者血浆IL-23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0).白癜风患者PBMC IL-17A 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血浆IL-23浓度高表达,提示Th17细胞可能参与白癜风的发病.

  • IL-23及其受体与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洁;李斌

    银屑病是一种病因不明,临床治疗棘手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疾病.本文介绍IL-12细胞因子家族的新成员IL-23的结构及其信号传导途径,并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及治疗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银屑病 IL-23
  • 阿维A联合NB-UVB与卡泊三醇治疗银屑病 及对IL-l7、22、23的影响

    作者:杨鹏飞;张玉杰

    目的 探讨应用阿维A联合NB-U VB与卡泊三醇治疗银屑病疗效及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17、IL-22、IL-23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患有重度的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的病人,随机平均分成为A、B、C三组:其中A组病人治疗时采取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全身照射的方法,每周3次;B组于每日早晚清洁患处皮损后外用卡泊三醇软膏;C组病人治疗时则联合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光疗及卡泊三醇软膏的方法.参与实验的患者治疗时均口服阿维A胶囊,整个实验的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PASI评分以及DLQI评分比较.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17、IL-22、IL-23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应用阿维A单独或同时联合NB-U VB光疗及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均能够使得患者的PASI评分、DLQI评分、外周血血清中的相关炎症因子IL-l7、IL-22和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口服阿维A同时联合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和NB-U VB光疗治疗重度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能够达到更好、更显著的近期治疗效果,该组患者的PASI评分和DLQI评分较阿维A单独联合NB-UVB光疗或卡泊三醇软膏治疗降低更显著,有更加明显的治疗效果,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IL-l7、IL-22和IL-23水平降低较应用阿维A单独联合NB-U VB光疗或卡泊三醇软膏的治疗方案时更明显.此种治疗方案能够使得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更理想,从而达到改善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结论 阿维A联合NB-U VB光疗和卡泊三醇软膏治疗重度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疗效更显著,可以作为治疗重度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的常规治疗方案;阿维A联合NB-U VB光疗和卡泊三醇软膏治疗重度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外周血血清中IL-17、IL-22和IL-23水平降低更明显;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17、IL-22、IL-23水平的变化作为实验室治疗效果的一种评价指标.

  • 四神丸加味对克罗恩病患者疗效及Th17细胞、IL-23因子含量的影响

    作者:李凤鸣

    目的:探讨四神丸加味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临沂市中医医院60例克罗恩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30例患者,在同时接受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g/次,1日4次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采取服用四神丸加味治疗,1日2次,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Best CDAI指数及Th17、IL‐23含量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Best CDAI评分显著降低( P <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 T h17/IL‐23水平显著降低( P <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四神丸加味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克罗恩病疗效确切,并可降低T h17、IL‐23因子水平。

  • IL-23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关系

    作者:殷晓敏;林立强;张居民;仇沂洲;杨树琴;张玉莉

    目的 观察IL-23在鼻息肉(NP)组织中的表达及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鼻息肉患者手术切除标本30例(观察组)、同期行单纯鼻中隔手术的下鼻甲黏膜1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23的表达情况,HE染色检测嗜酸性粒细胞数.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指标与鼻息肉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IL-23阳性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IL-23的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一致.结论 IL-23在鼻息肉组织中的离表达及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与鼻息肉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

  • 隔药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IL-17及IL-23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曙铃;江昌明;张卫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灸治疗对UC大鼠Th17细胞因子的调控机制.方法:将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和造模组32只.采用免疫法加局部刺激造模,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及模型组按照隔药灸组的固定方式固定大鼠,隔药灸组取天枢(双)、气海、中脘等穴位给予隔药灸,西药组灌胃给药柳氮磺胺吡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法检测各组UC大鼠结肠黏膜中IL-17、IL-23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大鼠结肠黏膜中IL-17、IL-23的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隔药灸组和西药组大鼠结肠黏膜中IL-17、IL-23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隔药灸组在下调大鼠结肠黏膜中IL-17、IL-23的表达水平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能够调控UC大鼠结肠黏膜中IL-17、IL-23的表达水平,进而调节UC大鼠结肠黏膜Th17细胞因子平衡.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IL-17、IL-23的表达

    作者:刘书芳;霍晓蕾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IL-17、IL-23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6例EMs患者(Ⅰ~Ⅱ期21例,Ⅲ~Ⅳ期25例)及18例非EMs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IL-17、IL-23的表达情况.结果:Ⅰ~Ⅱ期、Ⅲ~Ⅳ期Ems患者腹腔液及血清IL-17、IL-23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Ⅲ~Ⅳ期Ems患者腹腔液及血清IL-17、IL-23含量均高于Ⅰ-Ⅱ期患者(均P <0.05).结论:IL-17、IL-23与Ems的发病相关,检测其含量变化有助于EMs的诊断和治疗.

  • 四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IL-23、IL-27含量和结肠黏膜Foxp3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程小丽;朱向东;王燕;郭婷婷;张晓婧

    目的:观察四神丸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中IL-23、IL-27含量和结肠组织中Foxp3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番泻叶灌胃联合氢化可的松腹腔注射复制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大鼠模型.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四神丸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SASP组,通过药物进行干预治疗,利用光镜观寨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评分,采用ELISA检测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的IL-23和IL-27水平,RT-PCR检测法检测Foxp3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对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的黏膜层有炎症和溃疡发生,证实模型成功.与空白对照组对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的IL-23、IL-27含量显著升高,结肠组织Foxp3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四神丸低、中、高剂量组和SASP组血清IL-23、IL-27水平降低,结肠组织Foxp3基因表达量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四神丸有可能是通过对促炎因子1L-23、IL-27的下调表达,对Foxp3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升高表达,从而调节肠道中的异常免疫反应,起到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23和IL-3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徐延峰;沈海莲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IL-23和IL-33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变化,分析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健康对照组5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并分析两组血清中IL-23、IL-33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IL-23和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5及IL-33的水平变化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性.结论 在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IL-23和IL-3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IL-23 IL-33
  • Th17细胞及IL-23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为慧;吴正祥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发生在胃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大量证据表明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异常均对该疾病起着关键性作用.传统观点认为炎症性肠病与Th1细胞和Th2细胞所介导的免疫应答有关;但新研究指出,体内Th17细胞以及白细胞介素IL-23的存在,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息息相关.本文对炎症性肠病中Th17细胞及IL-23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IL-23/IL-17与多发性硬化

    作者:高杰;娄季宇;王金兰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炎性脱髓鞘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髓鞘脱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轴索病变、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以及缓解与复发病程等为主要特点.近年来,对于MS病因及发病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观点不一,确切机制仍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是一些携带有先天遗传易感基因的个体有易于发生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的趋势,在后天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等)的作用下,诱发异常自身免疫应答,从而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IL-23 IL-17
  •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IL-23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贾萌萌;周英发;赵治国;刘超;郑紫恒;黄艳玲;温静;任景丽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IL-23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4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8例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3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0例异型增生及36例胃癌患者的空腹外周血,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PG亚群PGⅠ、PGⅡ的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23的水平.分析患者血清PGⅠ和IL-23的相关性.采用ROC分析血清PGⅠ、PGⅠ/PGⅡ(PGR)及IL-23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人胃黏膜癌变过程中血清PGⅠ、PGR下降,IL-23升高.血清PGⅠ与IL-23水平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胃癌组呈负相关(r=-0.87、-0.73,P<0.001).ROC结果显示血清PGR、PGⅠ、IL-23诊断胃癌的AUC值依次为0.99、0.94、0.86. 结论:血清PGⅠ、PGR、IL-23可用于胃癌及胃癌癌前病变的大规模筛查.

  • rMBP - NAP 依赖 IL -12/IL -23轴对肝癌 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研究

    作者:王小龙;康巧珍;门颖丽;黄夏冰;张亚萌;刘鑫

    目的:研究 rMBP - NAP 在肝癌 H22荷瘤小鼠模型中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以及 IL -12/ IL -23在其发挥抗肿瘤作用中的角色。方法 BABL/ c 小鼠左前肢腋下皮下注射2×106个 H22肿瘤细胞,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荷瘤后第2天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PBS 组和 rMBP - NAP 组,并通过皮下瘤旁注射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期间监测肿瘤体积。取荷瘤小鼠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分为对照组和抗体阻断组,同时加入丝裂霉素 C 处理过的 H22细胞和 rMBP - NAP 与脾细胞共培养,抗体阻断组中分别加入 anti - IL -12抗体和 anti - IL -23抗体,对照组中加入同型抗体。于培养3 d 和7 d 后检测 IFN -γ的表达。结果相对于 PBS 组,rMBP - NAP 治疗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显著减缓。rMBP - NAP 刺激后,荷瘤小鼠脾细胞分泌大量 IFN -γ,共培养3 d 和7 d 后,IFN -γ表达持续累积。anti - IL -12抗体和 anti - IL -23抗体阻断后,均可导致 IFN -γ的表达量显著性下降。结论 rMBP - NAP 能够显著性抑制 H22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

220 条记录 7/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