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肥大细胞及IL-33/ST2在复发性自然流产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初探

    作者:罗金;刘雪丽;王雅琴;杨菁;徐望明

    目的 探讨复发性流产小鼠子宫和胎盘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及白细胞介素-33(IL-33)/ST2的表达变化.方法 20只雌性CBA/J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分别与雄性DBA/2和Balb/c小鼠按雌雄比例2:1合笼交配,建立正常妊娠组(CBA/J♀×Balb/c/2♂)和自然流产组(CBA/J♀×DBA/2♂)模型.妊娠第13.5天处死各组雌性小鼠,计数存活胚胎数和丢失胚胎数,计算胚胎丢失率.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小鼠子宫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数量.ELISA检测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IL-4的浓度,qRT-PCR和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胎盘组织中IL-4、IFN-γ、IL-33、ST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了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小鼠模型,RSA模型组胚胎丢失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16.2% vs.4.92%,P<0.05);RSA组子宫组织中肥大细胞数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1.50±0.83) vs.(3.35±1.63)个](P<0.05);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妊娠组相比,RSA组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升高[(346.79±4.34)vs.(168.84±2.35) ng/L],IL-4水平显著降低[(98.46±5.81)vs.(157.56±9.35) ng/L](P均<0.05);qRT-PCR和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RSA组小鼠胎盘组织中IFN-γ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L-4、IL-33、ST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肥大细胞和IL-33/ST2可能参与了RSA小鼠体内Th1/Th2的调节,有助于妊娠的维持.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围术期血清IL-33及sST2的影响

    作者:吕诚;王学惠;张永春

    目的:通过检测3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后血清IL-33及sST2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抑制机体急性炎症反应的有效剂量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5例确诊的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5人.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40mg、80mg,每晚20:00口服1次,持续服药至术后7d.分别抽取患者术前、术后1、3、7d空腹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33及sST2的浓度水平.结果:同术前相比,各组患者术后hs-CRP随时间改变均相应改变.相比术前而言,术后1d血清IL-33浓度降低,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各组均显著升高(P<0.01).各组间术前、术后1d、3d的IL-33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d 3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0.01).同时,患者术后1d较术前血清sST2水平上升,而随时间延长,sST2水平呈下降趋势,3组间sST2各时段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每日剂量<80mg时,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剂量的增加与PCI术后ACS患者血清IL-33水平的增加显著相关,与sST2水平的下降无相关性,这一效应与体内炎症反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RIP3介导肠化胃上皮细胞IL-33的表达

    作者:刘梦静;姜葵;张君;周璐;赵经文;王邦茂

    目的 探索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3)信号通路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GIM)的关系,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患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GIM和异型增生的胃黏膜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化和qRT-PCR分析RIP3在GIM中的表达情况.用脱氧胆酸钠(sodium desoxycholate,DCA)刺激GES-1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系,western blot观察肠上皮化生的关键基因CDX2与RIP3信号通路的关系,及RIP3信号通路对炎性细胞因子的调控.结果 与对照组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GIM组和异型增生组的胃黏膜RIP3 mRNA表达上调;同时GIM组和异型增生组胃上皮细胞RIP3蛋白水平表达上调.受DCA刺激的GES-1细胞,RIP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与CDX2蛋白表达均上调,伴随着IL-33表达的上调;RIP3信号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对CDX2表达无影响,但可显著下调RIP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IL-33的表达.结论 RIP3信号通路对GIM的发生无影响,然而其可能通过调控肠化的胃上皮细胞IL-33的表达影响GIM进展,提示其可能成为阻止GIM进展的潜在治疗靶点.

  • DAMPs/IL-33、PCT联合检测在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龙宏洋;肖怀琴;成映昀;戴小波

    目的 研究DAMPs/IL-33血清浓度变化与各种肺炎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DAMPs/IL-33、PCT在肺炎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3月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者、支原体肺炎患者、细菌性肺炎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液标本,共计132例,其中细菌组22例、支原体组20例、巨细胞病毒组25例、呼吸道合胞病毒组25例、腺病毒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分析各组白细胞介素-33(IL-33)、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细菌组血清PCT浓度分别高于其他各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巨细胞病毒组血清PCT浓度低于细菌组,但高于其他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细菌组IL-33血清浓度高于其他组,各病毒组IL-33血清浓度低于细菌组,但高于支原体组及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外周血IL-33、PCT联合检测在鉴别诊断各种肺炎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IL-33 PCT 病毒性肺炎
  • 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硬下疳的效果及血清IL-27和IL-33水平影响分析

    作者:付曼妮;解翠林;石年

    目的:分析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硬下疳的效果及对血清IL-27和IL-33水平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过梅毒硬下疳治疗的54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梅毒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正规驱梅治疗(苄星青霉素).比较两组患者皮损愈合情况、疗效、血清IL-27和IL-33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从而探讨苄星青霉素对梅毒硬下疳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血清IL-27和IL-33水平变化的影响.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患者皮损愈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皮损愈合例数(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27和IL-33浓度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27和IL-33浓度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29.63%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轻微呕吐、上腹不适等不良反应,且例数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苄星青霉素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皮损愈合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血清IL-27和IL-33水平,具有临床价值.

  • 早期梅毒患者血清IL-27、IL-33水平检测

    作者:马开富;孙凯;江华

    目的:研究早期梅毒患者血清IL-27、IL-33水平.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接诊的80例早期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梅毒血清转阴组和梅毒治疗无效组两组,每组各40人,然后再选择4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对三组患者的血清RPR滴度进行检测;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三组患者的血清IL-27和血清IL-33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其在治疗前后的不同以及各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梅毒血清转阴组以及梅毒治疗无效组的血清RPR滴度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三组患者的血清IL-27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后,梅毒血清转阴组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27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而梅毒治疗无效组患者的IL-27水平变化明显(P<0.05);治疗前,梅毒血清转阴组和梅毒治疗无效组两组患者的血清IL-33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的血清IL-33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梅毒治疗无效组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33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没有明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梅毒血清转阴组患者的IL-33水平变化明显.结论:在患者的血清中,IL-27及IL-33均参与患者机体对梅毒螺旋体的免疫应答,其中IL-27水平对于机体清除梅毒螺旋体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对于早期的梅毒患者,在患者体内有较高水平的IL-27,则其血清RPR转阴可能性更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NOD1炎症复合体分子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模型中的表达

    作者:肖楚丽;将建烨;李翔;张艳

    目的 构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小鼠动物模型,观察NOD1炎症复合体分子在小鼠胃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6~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感染组和对照组分别以Hp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灌胃.每48h灌胃1次,共5次.4周后,培养法鉴定Hp感染是否成功.同时设立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灌胃治疗1周,4周处死.RT-PCR检测小鼠胃组织中NOD1 mRNA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18和IL-33的含量.结果 阴性对照组NOD1 mRNA呈低度表达,经Hp感染后,胃黏膜中NOD1 mRNA水平明显增高,血清IL-18和IL-33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奥美拉唑治疗后,与Hp感染组相比,NOD1 mRNA水平有所降低.结论 Hp感染后小鼠胃组织中NOD1炎症复合体分子表达升高,增高的NOD1可能通过诱导胃黏膜产生IL-18和IL-33而清除病原体.

  •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33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郭路生

    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33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6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对象的血清IL-33水平进行检测,并检测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gE及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和分析两组血清IL-33表达水平及观察组不同病情特点及严重程度的IgE及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L-3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急性发作期的血清L-33水平高于临床控制期(P<0.05),重度患者的血清L-33水平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观察组中急性发作期的血清IgE水平高于临床控制期(P<0.05),重度患者血清IgE水平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观察组中急性发作期的FEV1、FEV1/FVC、FEV1% pre均低于临床控制期(P<0.05),重度患者FEV1、FEV1/FVC、FEV1% pre均低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观察组IL-33水平与IgE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FEV1、FEV1/FVC、FEV1% pre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IL-33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通过检测其水平变化有利于判断患者的肺功能及病情.

  • IL-33转基因小鼠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向髓系细胞分化的能力增强

    作者:白琳;石桂英;高珊;杨亚军;高昆;张连峰

    目的:利用IL-33转基因小鼠研究IL-33对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IL-33转基因小鼠及同窝野生对照小鼠的外周血、脾脏、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及造血干细胞分化不同阶段细胞的数量变化;利用体外成克隆实验和细胞周期分析研究IL-33对于造血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IL-33转基因小鼠B细胞和T细胞在外周血中都明显降低,粒细胞在外周血和骨髓中都有明显增加;IL-33转基因小鼠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和多能祖细胞数量减少,共同淋系祖细胞数量减少,共同髓系祖细胞和粒单系祖细胞数量增加;IL-33转基因小鼠的造血干细胞处于S-G2-M的细胞增多;体外单克隆实验发现IL-33转基因小鼠造血干细胞形成的集落数增加。结论 IL-33转基因小鼠造血干细胞增殖能力增强,更易向髓系细胞分化。

  • IL-33及其受体ST2的研究进展

    作者:向志光;张连峰

    IL-33是的IL-1家族的新成员,通过受体ST2活化Th2辅助性T细胞.近来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和心脏疾病的研究表明IL-33是炎症性因子.本文总结了IL-33和其受体ST2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IL-33 ST2 Th2细胞
  • 血清IL-18和IL-33对急性哮喘发作患者的检测价值

    作者:孙丽瀛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8和IL-33水平的变化,探讨分析IL-18和IL-33与肺功能水平以及支气管哮喘之间的相关性,研究IL-18和IL-33在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5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体检中心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口服甲泼尼龙40~80mg/d,治疗1~2周后,分别检测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L-18、IL-33水平以及免疫球蛋白E(IgE)、肺功能及嗜酸粒细胞(EOS)等,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IL-18、IL-33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及与IgE、EOS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18和IL-33水平分别为(307.3±171.1)pg/ml和(216.7±84.6)pg/m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血清IL-18和IL-33水平分别为(207.3±83.3)pg/ml和(151.3±37.2)pg/ml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与IgE和EOS变化一致;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FEV1%Ppre、FEV1/FVC等与治疗前相比水平比均升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IL-18、1L-33、lgE、EO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呈正相关(P<0.05),与FEVl%、FEV1/FVC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lL-18和IL-33与哮喘急性发作有关,与肺功能异常具有相关性,是反映哮喘不同阶段及不同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诊断指标。

  • 丙型肝炎患者体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2及白细胞介素-33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梁伊乐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及白细胞介素-33(IL-33)在丙型肝炎患者体内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32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期选择34例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检测法对三组患者血清中IL-6、IL-12及IL-33进行检测并比较. 结果 治疗组IL-6、IL-12和IL-33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L-6=10.17、14.53,tIL-12=9.94、13.52,tIL-33=14.17、10.53,P均<0.05),且观察组IL-6、IL-12和IL-33的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IL-6=8.34,tIL-12=10.51,tIL-33=11.29,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IL-6、IL-12和IL-33的各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L-6= 10.11,tIL-12=13.72,tIL-33=14.12,P均<0.05),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IL-6=8.31,tIL-12= 10.09,tIL-33=9.41,P均<0.05).结论 对于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而言,IL-6、IL-12和IL-33所介导的免疫应答反应与疾病的发生有紧密联系,同时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的致病机制亦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和意义.

  • 检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IL-33水平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立辉;张源潮;孟红艳

    目的 观察探对检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IL-33 水平的结果,总结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 年7月至2011 年7 月收治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48 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 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受检者血清中IL-33 水平,同时也检测观察组患者滑液及血清中的IL-33 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IL-33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滑液和血清中均有IL-33 表达,但浓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进行血清IL-33 水平的检测,能够较好地反应出滑膜内的病变严重程度,对早期诊断并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疾病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连理汤加味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IL-33表达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作者:郑培奋;李希诗;朱琴;何巧娜;杨维佳

    目的:探讨连理汤加味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L-33表达的影响及临床疗效,以期阐明连理汤加味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4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使用连理汤,考察IL-33表达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治疗组为95.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血清中IL-33的含量较治疗前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IL-33的含量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使用连理汤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可影响IL-33表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益气愈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IL-33、IL-10及肠道菌群紊乱的纠正作用

    作者:姚惠;郑培奋;李希诗;吴建胜;吴国友

    目的:通过观察血IL-33、IL-10水平及肠道菌群分布变化探讨益气愈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活动期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64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3)和对照组(n=31).入组后,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对症支持处理并口服美沙拉嗪1.0g/次,每天3次,连续2个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益气愈溃汤1剂/d,3周为1疗程,服用2个疗程.两疗程中间间隔1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IL-33、IL-10浓度及肠道菌群分布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率(60.6%)显著优于对照组(35.5%),(x2=4.039,P=0.044);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5;t=2.81,P<0.01).治疗后,两组IL-33均较前降低,治疗组显著低与对照组(t=2.41,P<0.05);两组IL-10含量均较前增加,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83,P<0.01).同时,血IL-33水平与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的数量均呈负相关(r=-0.605,P<0.05;r=-0.721,P<0.01);IL-10水平与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的数量呈正相关(r=0.594,P<0.05;r =0.681,P<0.01);而IL-33与IL-10水平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25,P<0.01).结论:益气愈溃汤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状态,纠正促炎因子IL-33及抑炎因子IL-10的平衡紊乱,提高UC活动期患者的临床痊愈率.

  • 孟鲁司特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及炎症因子IL-25、IL-33的影响

    作者:刘粉;张才擎

    目的 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5(IL-25)、白细胞介素33(IL-33)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8例哮喘患者分为2组:哮喘对照组和哮喘观察组,哮喘对照组给予常规吸入糖皮质激素及β受体激动剂加安慰剂治疗,哮喘观察组在哮喘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片口服,用药前均行肺功能检测及哮喘控制评分,并应用ELISA检测血清中IL-25、IL-33的水平,治疗3个月后再次测量肺功能、哮喘控制评分及血清中IL-25、IL-33的含量.结果 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及ACT评分均较前好转,但哮喘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血清中IL-25、IL-33的水平均降低,但以哮喘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的炎症指标,并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

  • 大叶性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王云霞;章伟;张丽;陈波;刘文光;李姗姗;谷强

    目的 研究大叶性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因子(IL-6、IL-10、IL-17、IL-3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确诊为大叶性肺炎并行肺泡灌洗术(BAL)的患儿79例为研究对象,行BAL当天对患儿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A组(22例)CPIS≥6,B组(57例)CPIS<6;根据病程,A、B两组再分为A1(10例)病程≤7天,A2(12例)病程>7天;B1(15例)病程≤7天、B2(42例)病程>7天.结果 IL-17水平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IL-17水平在(A1+B1)组明显大于(A2+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A1组显著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IL-33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L-6、IL-10、IL-17、IL-33均参与大叶性肺炎免疫过程.IL-6可反映急性期大叶性肺炎的严重程度.IL-17升高提示大叶性肺炎病情较重.

  • 小儿推拿对小儿哮喘不同时期IL-17、IL-33、IL-6水平变化的影响

    作者:李旗;田福玲;崔建美;刘国荣;郑德松;陈金铭;马树祥;王洪彬;李雪青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对小儿哮喘不同时期IL-17、IL-33、IL-6水平变化影响.方法:将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哮喘婴儿100例,严格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推拿组50例和哮喘组50例.哮喘组应用不同时期、不同基础治疗方式.推拿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儿推拿,两组各观察14天,在治疗前后取外周血,检测IL-17、1L-33、IL-6水平.结果:两组患儿检测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推拿组缓解期血清中IL-17、IL-33、IL-6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17水平,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治疗后推拿组血清中IL-17、IL-33、IL-6水平,与哮喘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推拿手法可以通过降低血清中IL-17、IL-33、IL-6水平,来改善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

  • 血清CXCL12和IL-33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张勇;田仲兰;何改平

    目的:探讨血清CXCL12和IL-33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到本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122例),同时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正常组(59名),采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入组时血清CXCL12和IL-33的水平.参照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86例)和预后不良组(36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CXCL12和IL-33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XCL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8.0 ng/ml(IQR,6.7-8.9)VS 3.0 ng/ml(IQR,2.3-3.8),P<0.001],IL-3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5.25 ng/L(IQR,56.05-71.08)VS 35.30 ng/L(IQR,26.73-42.55),P<0.00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CXCL12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7.4 ng/ml(IQR,6.3-8.3)VS 9.3 ng/mL(IQR,8.3-11.1),P<0.001],预后良好组患者IL-33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66.81 ng/L(IQR,61.12-73.29)VS.55.38 ng/L(IQR,46.75-64.71),P<0.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XCL12和IL-33水平与mRS评分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r=0.524,P<0.001;r=-0.443,P<0.001).血清CXCL12、IL-33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0.784,灵敏度分别为77.8%、83.4%,特异度分别为73.3%、66.7%.结论:血清CXCL12和IL-33可能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 广西人群中IL-33基因rs10975521A/T、rs1929992A/G多态性的分布特点

    作者:郭静;向阳;彭友帆;韦叶生;蓝艳

    目的:研究探讨IL-33基因rs10975521A/T、rs1929992A/G的基因多态性在广西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分析两位点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在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差异。方法:采用单碱基延伸法( PCR-SEB)及DNA测序法对283例受试者IL-33基因 rs10975521A/T、rs1929992A/G 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分布频率及组间差异。结果:rs10975521A/T 存在AA、AT、TT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2.7%、53.0%、34.3%。其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广西人群中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等位基因频率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公布的欧洲人(P<0.05)、北京汉族人(P<0.05)及日本人群(P<0.01)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rs1929992A/G 存在 AA、AG、GG 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23.9%、53.7%、13.4%。其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广西地区人群中男女之间也无统计医学意义( P>0.05)。其基因型与欧洲人(P<0.01)、北京汉族人(P<0.05)和日本人(P<0.0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频率与欧洲人(P<0.01)、北京汉族人(P<0.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33基因rs10975521A/T、rs1929992A/G的基因多态性在种族和地区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124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