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美托咪定在全身麻醉下单膝关节置换止血带反应中的抑制效果研究

    作者:谭丽芳

    目的 :分析研究在全身麻醉下单膝关节置换止血带反应中采用右美托咪定的抑制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实施全身麻醉下单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0.9% 的氯化钠溶液,观察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相关麻醉指标和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在全身麻醉下单膝关节置换止血带反应中采用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术中止血带反应效果的评价

    作者:罗星燎;丁锦屏;肖剑;孟丽莎;刘志敏

    目的:研究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术中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上肢手术200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和对照组(单纯肌间沟或单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止血带反应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较对照组快,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2%)与对照组(14.74%)差异不显著,P>0.05;止血带反应时,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0.78±11.30)次/分、(87.56±6.21) mmHg,较对照组的(101.52±12.43)次/分、(90.42±6.52) mmHg低,P<0.05.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有以下显著优势:①麻醉起效快,麻醉持续时间长;②不增加止血带反应等不良反应;③发生止血带反应时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小,安全性高.

  • 右美托咪定对上肢手术止血带反应的影响

    作者:冯兆明;朱俊峰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手术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肢手术患者80例,年龄25 ~ 65岁,体质量55~ 75 kg,身高155~ 175 cm,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40)和对照组(C组,n=40).D组于神经阻滞前10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 μg/kg,继之以0.5μg·kg-1·h-1的速率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两组均注射0.5%盐酸罗哌卡因30ml.记录两组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止血带反应程度、术中辅助用药情况;记录患者入室时(To)、阻滞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30 min (T4)、60 min(T5)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组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程度、术中辅助芬太尼用药剂量均低于C组[止血带反应例数:8/40比14/40,止血带反应程度:2.4±0.8比60.2±20.4,辅助芬太尼用药剂量:(4.2±1.2)μg比(130.3±38.6) 1μg,均P<0.05],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迟于C组[(52.2±12.5)min比(30.2±11.8)min,P<0.05)].To时C组与D组两组HR、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5时D组HR较C组减慢(均P<0.05);T1~T3时两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T5时点D组MAP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术中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术中有4例发生心动过缓,两组均未发生低血压、局部麻醉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 上肢神经阻滞前1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继之以0.5 μg·kg-1·h-1的速率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可明显减少止血带反应例数、减轻止血带反应程度、推迟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

  • 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预防臂丛神经阻滞止血带反应效果观察

    作者:于文艳;李建生;王家宾;吴枢亮;王晶晶;李银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预防臂丛神经阻滞止血带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单侧上肢手术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臂丛神经阻滞完毕后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0.5μg/kg(10 min注完),继以0.5μg/(kg·h)维持泵注;对照组臂丛神经阻滞完毕后不给予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止血带充气前(t1)、止血带充气后30 min(t2)、60min(t3)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O2)水平变化及镇静、止血带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1时,两组SBP、DBP、HR、SO2水平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t2、t3时,观察组SBP、DBP、H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O2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t1时,两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t2、t3时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轻度止血带反应2例(8.0%);对照组轻度止血带反应12例(48.0%),重度3例(12.0%).观察组止血带反应发生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可有效减少止血带反应的发生,提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质量.

  • 右美托咪啶减轻止血带反应30例分析

    作者:高贤伟;王丽萍

    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可大限度地减少出血,创造清晰术野,利于手术操作.但使用长时间过长或压力过大,可出现绑缚处疼痛,引起患者烦躁不安、焦虑出汗,即止血带反应,影响手术操作和预后.右美托咪啶是一种新型、强效、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具有镇静、镇痛和抗焦虑的作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无呼吸抑制.我们应用右美托咪啶减轻上肢手术中止血带反应30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上肢止血带反应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戴萍;蒋奇明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在处理上肢止血带反应中的临床应用比较。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师协会)Ⅰ~Ⅱ级上肢外伤后需用止血带的手术患者共7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臂丛神经阻滞后,D1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用输液泵15 min泵入,后以0.4μg/(kg·h)维持;D2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用输液泵15 min泵入,后以0.7μg/(kg·h)维持;对照组(F组)静脉注射氟芬合剂半量后,按D组输注方法输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基础值T1)、臂丛阻滞后5 min(T2)、负荷量输注完即刻(T3),上止血带后15 min(T4),上止血带后60 min(T5),手术结束时(T6)的MAP、HR、SPO2、RR,记录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各时点RR、SPO2与用药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D1, D2用药后各时点MAP较用药前有所下降,D2组在T4、T5时MAP下降明显,与同组T1、T2及同期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D2组患者T4、T5时HR较同组T1、T2时及F组显著降低(P<0.05),且D2组下降更明显,部分患者需用阿托品干预,患者嗜睡情况也明显增多(P<0.05);D1、D2组VAS评分在上止血带后15 min、60 min时明显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有效减轻上肢止血带的不良反应,以0.4μg/(kg.h)的泵注速率维持较佳。

  •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对止血带反应阻抑效果观察

    作者:冯玲玲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中出现的止血带反应的阻抑效果.方法 选择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25例,记录出汗、烦躁、肢体胀痛等症状的止血带反应时以及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处理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苏醒时间以及麻醉苏醒期精神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用麻醉药物处理后,血流动力学明显趋于稳定,停药苏醒时间为(5.0±2.2) min,苏醒期未见精神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在臂丛神经阻滞下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可以有效地阻抑止血带反应,从而弥补单纯臂丛神经阻滞的不足,完善麻醉效果,是一种安全、可控性好的复合麻醉方法.

  • 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止血带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作者:李静;董补怀;吴续才;许鹏

    目的 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术中止血带反应、镇静镇痛药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膝置换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股神经阻滞组(F组)和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SF组),每组30例.记录使用止血带充气即刻(T1)、充气后30 min (T2)、60 min (T3)、90 min(T4)、松止血带时(L)及拔管后(T6)各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情况;计算术中麻醉药丙泊酚、瑞芬太尼药的累计用量;记录拔管后疼痛评分及疼痛部位.结果 SF组T1~T6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F组相比,F组平均动脉压T2~T4及T6明显升高(P均<0.05),心率于T4及T6时明显升高(P均<0.05).与F组相比,SF组术中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明显减少(P均<0.05),SF组静息及运动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F组90%患者诉腘窝后侧痛.结论 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明显抑制止血带反应,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同时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 不同径路臂丛神经麻醉对术中止血带反应效果的比较

    作者:陈晓东;李鑫;徐同生

    目的:探讨在显微手外科手术中不同径路臂丛神经麻醉对术中上肢止血带反应效果的比较。方法:120例ASAⅠ~Ⅱ级手部显微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下三种不同径路臂丛神经阻滞,Ⅰ组单纯肌间沟法、Ⅱ组单纯腋路法和Ⅲ组肌间沟联合腋路法,使用药物为0.5%罗哌卡因30ml。每组止血带控制压力为270mmHg,手术每1h放松10min后再充气继续手术。观察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臂丛并发症、止血带反应的发生例数及止血带充气满1h放气前患者的VAS评分。结果:Ⅲ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Ⅰ组、Ⅱ组,明显缩短了手术等待时间(P<0.05)。Ⅲ组麻醉效果优良率达100%,术中无止血带疼痛反应发生,100%患者VAS评分≤3。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复杂显微手外科手术时,麻醉效果安全可靠,镇痛效果良好,有效预防止血带反应。

  • 右美托咪定抑制全身麻醉下单膝关节置换止血带反应的价值评估

    作者:李雪峰;刘向阳;田鹏;王磊;李江超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抑制全身麻醉下单膝关节置换止血带反应的价值评估.方法 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行全身麻醉下单膝关节置换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2组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法,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抑制止血带反应,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比较2组患者插入喉罩后(T0)、止血带加压时(T1)、加压后30 min(T2)、加压后60 min(T3)、松止血带时(T4)、松止血带后5 min(T5)时的HR、SBP、MAP、CO、SV变化,血流动力学异常发生率及相关药物使用情况,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T1~T4时HR、SBP、MAP、CO、SV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4时HR、SBP、MAP、CO、SV与T0、T5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T1~T4时HR、SBP、MAP、CO、SV与T0、T5相比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高血压、心动过速等血流动力学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阿托品、麻黄碱、尼卡地平等药物使用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T0、T4、松止血带后30 min(T6)的TNF-α、IL-8、MDA、SO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T4及T6的TNF-α、IL-8、MD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SO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单膝关节置换止血带反应的抑制效果显著,能有效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减少波动,并抑制止血带解除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单膝关节置换止血带反应的抑制效果分析

    作者:王磊;刘向阳;田鹏;李雪峰;李江超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单膝关节置换止血带反应的抑制效果分析.方法 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行全身麻醉下单膝关节置换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抑制止血带反应,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止血带相关高血流动力学反应情况、机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况.结果 比较2组上止血带前(T0)、止血带充气时(T1)、止血带充气30 min(T2)、止血带充气60 min(T3)、止血带充气90 min(T4)、松止血带时(T5)、松止血带后10 min(T6)、松止血带后30 min(T7),观察组T1~T5时HR、MAP、SB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SPO2明显升高(P<0.05),2组T1~T5时HR、MAP、SBP、SPO2均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5~T7时MDA、SOD、OH、H2O2、TNF-α和IL-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单膝关节置换止血带反应的抑制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术中止血带反应效果的随机对照评价

    作者:黄文军

    目的:探讨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术中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功能神经外科择期行上肢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和对照组(单纯肌间沟或单纯腋路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止血带反应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较对照组快,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2%)与对照组(14.74%)间差异不显著,P>0.05;止血带反应时,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0.78±11.30)次/min、(87.56±6.21)mmHg (1mmHg=0.133kPa),较对照组的(101.52±12.43)次/min、(90.42±6.52)mmHg低,P<0.05。结论:与单纯肌间沟或单纯腋路阻滞麻醉相比,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有以下显著优势:(1)麻醉起效快,麻醉持续时间长;(2)不增加止血带反应等不良反应;(3)发生止血带反应时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小,安全性高。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骨科下肢手术止血带反应的影响

    作者:胡远;何文胜;李侠

    止血带被广泛应用于四肢手术以减少出血,并为手术者提供了清晰的手术视野.然而,长时间止血带压迫会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甚至会出现烦躁不安、疼痛难忍等不适.既往研究[1]表明,静脉注射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乐定能有效降低止血带充气期间试验组患者MAP和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右美托咪定(DEX)是抑制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抗交感、镇静和镇痛作用,能降低应激反应,减少炎性因子释放,并能有效抑制全麻下止血带反应[2].本研究拟探讨不同剂量DEX对连续硬膜外麻醉下骨科手术止血带反应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止血带反应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孙柜钢;毛利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止血带反应及应激反应的抑制效果,为临床右美托咪定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50例,年龄65~77岁.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medetomidinegroup,D组)和安慰剂组(Control group,C组),每组75例.分别记录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输注负荷剂量后(T1)、上止血带30分钟(T2)、上止血带后60分钟(B)、撤除止血带即刻(T4)、出室前(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上述各时点白细胞计数(WBC)、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 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两组患者麻醉前SBP、DBP、HR未见明显差异,D组患者输注负荷剂量后(T1)、上止血带30分钟(T2)、上止血带后60分钟(T3)SBP、DBP、HR显著低于C组(P<0.05).而在撤除止血带即刻(T4),D组患者SBP、DBP显著高于C组,HR显著低于C组(P<0.05).在应激反应方面,D组患者上止血带后60分钟(T3)、撤除止血带即刻(T4)WBC、COR、CRP显著低于C组(P<0.05).D组患者出室前(T5)WBC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抑制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止血带所致的应激反应,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具有一定稳定作用,值得在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中推广使用.

  • 不同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对止血带反应的效果评价

    作者:黄任水;周建辉;陈仁云;李刚

    目的 比较3种不同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对止血带反应的效果评价.方法 上肢前臂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A组(腋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照B组(单纯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对照C组(单纯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每组各30例.以止血带下及以远部位疼痛不适作为评价的止血带反应的标准,比较3组间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止血带反应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需辅助静脉麻醉的例数及止血带反应时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试验组与两对照组在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止血带反应程度、术中需辅助静脉麻醉的例数及止血带反应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明显优于两对照组.结论 腋路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有效地减少上肢止血带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上肢前臂手术麻醉方法.

  • 磷酸肌酸钠预处理在防治全身麻醉下骨科手术患者止血带反应的临床效果

    作者:殷利军;贾有海

    目的 评价磷酸肌酸钠预处理对全身麻醉骨科患者止血带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 42例择期行骨科手术且需使用止血带的患者,分为对照组(Co组,17例)和磷酸肌酸钠预处理组(CP组,25例).止血带充气前10 min,CP组缓慢静脉注射磷酸肌酸钠2g(磷酸肌酸钠2 g溶于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而Co组用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代替.术中观察并记录患者入室时(T0)、麻醉插管时(T1)、止血带充气时(T2)、之后每隔15 min(即T3~T8)、放止血带时(T9)以及放止血带之后5 min时(T10)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T2和T10抽桡动脉血检测乳酸、pH值、PaCO2指标的变化;记录术中各种血管活性药的使用及其总量.结果 在T4~T10时点,CP组的HR和RPP均明显低于Co组(均P<0.05);在T10时点,CP组的PETCO2明显低于Co组(P<0.05);Co组的乳酸差值明显高于CP组(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预处理能够改善止血带导致的HR增加并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也能降低因止血带引起的乳酸堆积和CO2的生成量增加.

  • 瑞芬太尼预注射抑制上肢手术止血带反应的临床研究

    作者:邱飞梅;潘继品;吴捷;胡四平

    目的 探讨预注射瑞芬太尼对上肢手术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上肢肘部以下手术行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1组、R2组、C组,每组30例.神经阻滞完成后,R1组预注射瑞芬太尼0.6μ g/kg(注射速度为0.55 u g/s),R2组、C组预注射等速度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观察8min后R1组、R2组均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05 u g/(kg·min)(C组持续注射等速度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记录麻醉前(Tt)、臂丛阻滞后5min(T2)、预注射后(T3)、上止血带后15min(T4)、60min(T5)以及术毕时(T6)的BP、HR,并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持续监测使用瑞芬太尼期间RR、SpO2低值、呼吸暂停时间.结果 持续输注后RR、SpO2,R1组明显高于R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1组、R2组患者T3~T5时点MAP、HR较T1~T2时点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2更为明显;R1 、R2组VAS评分在T4、T5时点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注射0.6 u g/kg(注射速度为0.55 u g/s)瑞芬太尼可以明显减弱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05 u g/(kg·min)产生的呼吸抑制,且可以抑制上肢手术止血带反应.

  • 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缓解上肢长时间手术中止血带反应的效果观察

    作者:彭丹丹;王敏;谢林碧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在肌间沟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上肢长时间手术中的疗效观察。方法60例急诊断指(多指)、断腕或断臂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手术时间8~10 h,随机分配为2组(n =30):罗哌卡因组(R 组)采用1%罗哌卡因15 mL +2%利多卡因10 mL 加生理盐水至40 mL;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组(DR 组)采用1%罗哌卡因15 mL+2%利多卡因10 mL +盐酸右美托咪定1μg/ kg 加生理盐水至40 mL。以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分支(腋神经)及腋路臂丛神经主分支(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止血带充气压力200~250 mmHg,压迫时间90 min。观察并记录入室时(T0)、阻滞后1.5 h(T1)、3 h(T2)、4.5 h(T3)、6 h(T4)、7.5 h(T5)、9 h(T6)及术毕(T7)患者的一般生命体征(MAP、HR),同时以VAS 评分法评估患者止血带反应的程度,若无法忍受止血带反应,臂丛加药后试验结束。记录患者止血带耐受情况,并以 Ramsay评分评价 R 组及 DR 组的镇静程度,记录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 R 组相比,DR 组患者对止血带耐受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止血带疼痛时间出现延迟(P ﹤0.05);与 R 组比较,DR 组 T1~ T5时 HR 减慢(P ﹤0.05),DR 组有7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两组均未出现止血带严重并发症。结论1μg/ kg 右美托咪定混合1%罗哌卡因对减轻上肢长时间手术带来的止血带疼痛安全、有效,并可延迟止血带疼痛出现的时间。

  • 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抑制臂丛阻滞止血带反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钗;黄庆清;张秉贤;林孙枝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抑制臂丛阻滞止血带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拟择期在臂丛阻滞下行上肢骨折内固定术并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及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B组),每组25例.臂丛阻滞成功后,A组15 min内微量泵静脉恒速注射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8 μg/kg,继以0.3 μg/(kg·h)维持至术毕;B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02mg/kg后按A组方案给药.记录给辅助药前(T0)、止血带充气即刻(T1)、充气后20 min (T2)、充气后30 min (T3)、充气后45 min (T4)、充气后60 min (T5)、放气后10 min (T6)各时点HR、SpO2、有创平均动脉压(MAP)、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统计两组患者主观反应分类情况;评估分析两组患者T6时点动脉血气结果.结果 与A组相比,B组T4、T6时点HR、有创MAP、VAS评分较低,Ramsay镇静评分较高,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主观反应分类为佳和差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臂丛阻滞下行上肢骨折内固定术时,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抑制止血带反应的效果优于单用右美托咪定,值得临床推广.

  • 磷酸肌酸钠预注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贾川;谢子康;彭立波;高益;赵洪;瞿玉兴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预注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病人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常州市中医医院择期行初次单侧TKA的病人70例,随机分为磷酸肌酸钠组和对照组,各35例.磷酸肌酸钠组在上止血带前30 min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30 mg/k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输注时间为30 min.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开始时、松止血带即刻、松止血带后30 min、松止血带后1 h这4个时间点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记录病人术后1、3、7 d时患肢根部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 与手术开始时的各指标数值相比,松止血带即刻、松止血带后30 min、松止血带后1 h时两组的IL-1β、IL-6、IL-8、MDA、TNF-α、LDH水平均显著升高,而SOD水平显著降低;而且,除松止血带后的IL-8水平,磷酸肌酸钠组各观察时间点IL-1β、IL-6、IL-8、MDA、TNF-α、LDH的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磷酸肌酸钠组患肢根部的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磷酸肌酸钠预注射可预防TKA术后病人骨骼肌IRI,可用于改善术后止血带反应.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