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脾摄血方对ITP模型小鼠生命体征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作者:朱长乐;何昊;徐玥;郑蕾;孙艳平;张雅月;秦蓓;陈信义

    目的:观察健脾摄血方对ITP小鼠生命体征和脏器指数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撑.方法:以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免疫造模法,建立BALB/c小鼠模型,体内造成ITP小鼠模型,观察强的松、健脾摄血方对ITP小鼠生命体征和胸腺、脾脏指数影响.结果:①各实验组小鼠体质量、体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造模第8天,模型组、强的松组、健脾组小鼠游泳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结束后,模型组小鼠游泳时间仍低于空白组(P<0.05),强的松组、健脾组小鼠游泳时间均有所延长,以健脾摄血效果佳.③从注射APS第4天开始,模型组、强的松组、健脾摄血组小鼠进食量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给药第10天、第12天,强的松组模型小鼠进食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6天健脾摄血组小鼠进食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从注射APS第6天开始,模型组饮水量增加,与空白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第10天开始,强的松组小鼠饮水量增加,与空白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脾摄血组小鼠饮水量无明显增加.⑤注射APS后由于免疫效应,模型组脾脏、胸腺明显增大,与空白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强的松干预后,脾脏、胸腺缩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健脾摄血方干预后,脾脏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注射APS复制的ITP小鼠模型符合病证结合模型特征.②强的松、健脾摄血方对ITP模型小鼠不耐劳力、食欲不振等脾气虚症状有明显改善效果.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病因病机浅析

    作者:王伟涛;吴深涛;刘宝山

    通过对文献相关论述的汇总与分析,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中医病因和发病机制,认为外感内伤等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终导致脉络受损,气血失常,血溢脉外,而发为ITP;其病理机制不外邪、热、虚、瘀,正虚为本,邪气为标,总属本虚标实之证.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

    作者:郎海燕;褚雨霆;马薇;张雅月;陈信义

    目的:探讨非附加条件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对3批ITP模型小鼠相关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按照病证结合模型辨识标准,评估注射APS的被动性免疫造模法复制的小鼠模型是否能够模拟人类ITP发病过程与临床特征.结果:注射APS复制的ITP模型小鼠特征如下:1)模型小鼠外周血小板计数下降、凝血时间延长,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骨髓产板巨核细胞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1、0.001).3)模型小鼠注射APS部位或其他部位有自发性出血.4)造模1周后模型小鼠即有活动减少,行动迟缓,不思饮食,进食(水)量明显减少,大便溏稀,皮肤瘀斑、瘀点,皮肤或注射部位自发性出血,并随造模时间延长,上述表征日趋加重.结论:在非附加任何条件下,注射APS的被动免疫造模法复制的ITP动物模型符合病证结合模型特征,从而为开展中药药理学实验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工具.

  • GPⅡb/Ⅲa抗体及A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患者中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赵娜;苏厚恒;李光文;李霞;邢倩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 Ⅱb/Ⅲa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A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SLE-TP)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SLE血小板减少组35例、非血小板减少组27例、ITP组14例及健康对照组16例血清中抗GP Ⅱb/Ⅲa抗体及ACA的水平,分析其与SLE-TP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及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①SLE血小板减少组抗GP Ⅱb/Ⅲa抗体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血小板减少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②抗GP Ⅱb/Ⅲa抗体在SLE血小板减少组与ITP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各组间AC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在SLE血小板减少组,抗GP Ⅱb/Ⅲa抗体与SLEDAI评分等级有显著关联(P<0.05),与血小板减少程度、皮疹、光过敏、脾大、关节炎、粒细胞减少、肾脏及神经系统受累等临床指标无相关性,与dsDNA、Sm、SS-A、C3、C4、Coombs实验及ACA无显著关联.结论:SLE-TP患者血清中抗GP Ⅱb/Ⅲa抗体高表达,且与疾病的活动呈正相关,可能在SLE-TP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肺癌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作者:郭莉;王晓红;赵玲;白淑平;张红蕊;赵丽敏;赵腾

    肺癌病人出现血小板减少多考虑为化疗所致毒副作用;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二者同时发生在一例患者身上相对少见,本文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曾诊治的肺癌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一例报道如下.

  • 升血小板胶囊联合减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古丽娜·阿里甫

    目的 观察升血小板胶囊联合减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老年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 60例病人随机分组,单纯减低剂量地塞米松组30例,地塞米松20 mg×4 d静脉滴注,4d后停药;升血小板胶囊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加用口服升血小板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共观察24周.结果 升血小板胶囊组30例完全有效11例(36.7%),有效13例(43.3%),无效6例(20%),其总有效率80.0%.单纯减低剂量地塞米松组完全有效10例(33.3%),有效13例(43.3%),无效7例(23.3%),其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完全有效、有效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升血小板胶囊组无1例复发,而单纯减低剂量地塞米松组完全有效或有效复发5例(2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4,P=0.02).结论 升血小板胶囊联合减低剂量地塞米松方案安全有效,升血小板胶囊可以减少复发.

  • 益气健脾摄血法联合西药治疗成人免疫血小板减少症时INF-γ、IL-10的变化观察

    作者:庹德军;申宇宁;姚宇红;刘道渺;李惠;罗珊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摄血法联合西药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在治疗前后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10(IL-1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60例辨证为气不摄血证的IT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用泼尼松1 mg/kg,口服,1次/d,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两组均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入选ITP患者分别在在治疗前、治疗第一个疗程、第二个疗程及第三个疗程血清中INF-γ、IL-10水平变化,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INF-γ下降、IL-1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INF-γ下降与IL-10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80%,治疗组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F-γ和IL-10可能参与ITP自身免疫紊乱的过程,巩固并延长疗程有利于ITP的治疗,通过中西结合治疗抑制过强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力可能会达到治疗ITP的终目的.

  • 小剂量美罗华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观察

    作者:丁艳;张晓玲;徐浩;程月新;蔡益鹏

    目的:探讨小剂量美罗华联合新鲜冰冻血浆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难治性ITP患者,每次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00 ml,再给予静脉滴注美罗华100 mg/周,共4次。观察血小板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28例患者中,完全有效11例(39.29%),部分有效8例(28.57%),微效4例(14.29%),无效5例(17.86%),总有效率82.14%,未见急性和迟发的毒性反应。结论:小剂量美罗华联合新鲜冰冻血浆对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姚春花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免疫介导的临床常见疾病,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该抗体与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B细胞溶解.本文简单介绍了利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主要综述了国内外标准剂量及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单药在慢性复发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的报道,均证实了本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还介绍了国内一些关于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激素或血浆治疗ITP的报道,进一步提高了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利妥昔单抗的应用挑战了脾切除术的标准二线治疗方案的地位.后,报道了一些学者进行的关于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激素治疗初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研究,亦证实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对上述治疗方案是否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进行了探讨及展望.

  • 生血灵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激素抵抗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观察

    作者:朱文伟;王海玲;周永明;王婕;陆皓;薛志忠;何玮

    目的 观察生血灵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激素抵抗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予生血灵联合小剂量泼尼松,对照组单用小剂量泼尼松.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血浆TPO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6%、3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血浆TPO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TPO水平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降低TPO水平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血灵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激素抵抗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小剂量激素;激素抵抗型患者血浆TPO水平高于正常人;生血灵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激素抵抗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PO水平有关.

  • 地锦草片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卢秀花;陈忠光;王彦丽

    目的 观察地锦草片(地锦草)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1-2015.12我院血液科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首次住院治疗的56例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按照指南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锦草片(4.8g,tid),治疗过程中收集不良事件,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第2天及第4周末(入院第30天)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观察指标并评价综合疗效.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82.1%),观察组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D3+、CD4+、CD4 +/CD8+水平明显升高,IL-2和IFN-γ水平明显降低,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结论 地锦草片能纠正T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降低IFN-γ/IL-4的比值,达到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用.

  • 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清IL-33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孙海斌;王晓蕾;郁敏;金未来

    为研究IL-33在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我们采用ELISA法检测了37名ITP患儿和37名对照者血清IL-33水平,分析IL-33与患儿就诊时血小板计数及后期疗效的关系.我们发现,ITP患儿血清IL-33较对照者明显增高(P<0.01),且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2=0.10,P=0.05).血清IL-33水平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采用IL-33预测ITP患儿疗效,预测敏感性为0.88,特异性为0.81.这些结果提示:IL-33参与了ITP的发病机制,血清IL-33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患儿疗效的免疫学指标.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的表达

    作者:李坦;李斌;刘媛媛;鲍扬漪

    目的: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外周血中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细胞)百分比以及Treg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0例确诊的ITP患者依据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是否恢复正常分为治疗有效组(21例)和治疗无效组(9例),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3+T淋巴细胞计数、Treg细胞百分比及PD-1+ Treg细胞百分比.结果:治疗有效组治疗前、后CD3+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6.39±5.74)×109/L和(5.49±4.86)×109/L(P>0.05);治疗无效组治疗前、后CD3+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8.34±2.95)×109/L和(7.87±1.47)×109/L(P>0.05),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间比较,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比较的CD3+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百分比由治疗前的16.96%±4.61%升至32.74%±9.38%,PD-1+ Treg细胞百分比由治疗前的14.88%±6.75%升至29.62%±7.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而治疗无效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由治疗前的17.41%±6.77%上调至19.18%±7.64%,PD-1+ Treg细胞比例由治疗前的15.30%±6.57%上调至19.58%±6.9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治疗有效组的外周血中Treg细胞百分比及PD-1+ Treg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Treg细胞及PD-1+ Treg细胞可能在ITP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外周血中这2种细胞的百分比可能提示患者治疗有效.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异常

    作者:卢雨萌;程韵枫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和出血风险增加。除了自身反应性B细胞产生的血小板自身抗体对血小板的破坏以及Th1/Th2细胞的失衡外,对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重视。经典的调节性T淋巴细胞是CD4+T淋巴细胞的一个亚群,能抑制免疫反应。而近研究发现CD8+的调节性T淋巴细胞也与ITP发病和治疗有关。现着眼于调节性T淋巴细胞数量与功能的异常在ITP发病机制中发挥的作用做一综述。

  • 抗原模拟法构建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模型中巨核细胞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研究

    作者:陈朴;季丽莉;程韵枫;王蓓丽;郭玮;潘柏申

    目的:采用抗原模拟法构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 nia,ITP)小鼠模型,并观察模型小鼠的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实验组CBA/Ht小鼠通过腹腔注射Wistar大鼠血小板免疫,对照组CBA/Ht小鼠仅注射0.9%氯化钠溶液.动态监测两组小鼠血小板计数,并取骨髓组织分别行涂片检查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在接受大鼠血小板免疫后第2周起血小板数量开始降低(P<0.05),至第4周达到低点(P<0.01).免疫后第4周实验组小鼠骨髓涂片中巨核细胞显著增生,且以幼稚巨核细胞为主;电镜下常可见巨核细胞核分叶减少,分界膜系统扩张或数量减少,胞浆内因颗粒物质减少且缺乏细胞器而显得更加致密,胞浆内常可见较多空泡.结论:该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人类ITP的发病特点,在模型中观察到的巨核细胞的形态及超微结构的改变进一步揭示了巨核细胞存在的发育异常与ITP的发病有关系.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邬扬炯;程韵枫;高松;李锋;邹善华;李莹;詹延霞;化范例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 11,rhIL-11)联合单疗程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成人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6例接受rhIL-11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的重症ITP患者(联合治疗组)以及19例仅接受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重症ITP患者(地塞米松治疗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完全反应率、起效时间、血小板峰值、不良反应等,并分析可能影响rhIL-11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完全反应率分别为80.8%和57.7%,而地塞米松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完全反应率分别为47.4%和2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血小板峰值高于地塞米松治疗组[分别为(129.6±58.4)×109/L和(97.2±45.2)×109/L;P-0.05];但两组之间起效时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在治疗起始14d内血小板计数处于安全范围的天数为(9.0±3.5)d,地塞米松治疗组则为(5.5±4.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经rhIL-11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峰值与骨髓巨核细胞数、年龄、性别等均无显著相关性,患者对rhIL-11耐受性良好.结论:rhIL-11可以提高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重症ITP的疗效.

  • 重视儿童非恶性血液病的诊治与研究

    作者:谢晓恬

    文章针对目前儿童血液病诊治研究领域可能存在的问题,对近年来中华儿科分会血液学组提出的包括缺铁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β地中海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儿童非恶性血液病诊疗建议或指南,进行简要解读与认真推荐.

  • 规范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治疗

    作者:胡群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新的分型系统将ITP分为新诊断ITP、持续性ITP、慢性ITP及重型ITP 4型,其疗效标准为完全缓解、缓解、激素依赖、无效及难治型ITP 5型.强调ITP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提供安全的血小板计数以预防大出血,而不是将血小板提高至正常水平.推荐ITP的一线治疗为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及抗D免疫球蛋白,抗CD20单抗、血小板生成素(TPO)、硫唑嘌呤、环胞素A、达那唑及长春碱类药物、脾切除等作为二线治疗.

  • 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观察性研究

    作者:王育丽;唐宇宏;司阳;张彦芳;朱琦

    目的 探究大剂量地塞米松(HD-DXM)联合重组人白介素-11 (rhIL-11)治疗成年新诊断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新诊断原发ITP伴出血症状或风险并接受HD-DXM单药或联用rhIL-11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药组(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一日40 mg×4 d)和联合用药组(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一日40 mg×4 d联合rhIL-11,皮下注射,一日25 μg/kg×7d);同时根据出血评分再分为高危组(出血分数≥5)和低危组(出血分数<5)两个亚组.系统分析和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起效时间、疗效持续时间和血小板恢复水平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用药组患者血小板恢复水平和疗效持续时间分别为(197.38±49.18)×109/L和(18.15±4.54)d,明显高于单药组[(158.72±41.72)×109/L和(12.43±3.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完全反应(CR)率、有效(R)率、无效(NR)率、复发率和起效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联合用药组高危患者CR率、血小板恢复水平和疗效持续时间分别为37.50%、(226.75±52.68)×109/和(18.45±4.48)d,明显高于单药组[21.74%、(166.72±39.28)×109/L和(11.84±3.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高危患者R率、NR率、复发率和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低危患者疗效持续时间[(17.72±3.32)d]和血小板恢复水平[(184.36±44.50)×109/L]高于单药组[(14.52±4.18)d和(148.48±46.37)×109/L] (P<0.05),两组低危患者的CR率、R率、NR率、复发率和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3级以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成年新诊断原发ITP患者,尤其是出血评分高危患者,接受HD-DXM联合rhIL-11治疗有助于提高血小板恢复水平和延长疗效持续时间,安全有效,值得进行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

  • 免疫抑制剂在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烨;陈勤奋

    免疫抑制治疗适用于免疫机制介导的血液病,如原发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可选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环孢素A、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硫唑嘌呤、环磷酰胺和利妥昔单抗等.本文介绍免疫抑制剂在上述4种常见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

402 条记录 8/21 页 « 12...567891011...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