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方皂矾丸联合泼尼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丽;郑彤;梁香改;温志震;刘琳

    目的:观察复方皂矾丸联合泼尼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给予泼尼松和复方皂矾丸治疗,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及血小板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药物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皂矾丸联合泼尼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能提高总有效率,缩短药物起效时间,疗效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 西宁地区ITP患者Th17相关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艾国;李文倩;冯建明;李建平;孟芳;王莉;沈括;陈绍斌;韩国雄

    目的:检测RORγt基因在西宁地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30例西宁地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ORγt mRNA进行检测.结果:ITP组(治疗前:0.958±0.264;治疗后:0.604±0.151)RORγt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0.511±0.160)升高,ITP组治疗后RORγt基因mRNA表达水平下降.治疗前后ITP患者RORγt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存在负相关(r=-0.739,P<0.05 and r=-0.687,P<0.05).结论:RORγt在西宁地区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棱细胞中高表达,可能参与ITP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助于ITP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

  • 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静宜;刘苍春;范丹;胡静宇;郝淼旺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对照组患儿单纯给予激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血小板恢复时间、峰值、达峰值时间以及出血停止时间,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血小板恢复时间、达峰值时间以及出血停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血小板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临床症状,缩短血小板恢复及出血时间,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好.

  • 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静宜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IT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对照组患儿单纯给予激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血小板恢复时间、峰值、达峰值时间以及出血停止时间,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血小板恢复时间、达峰值时间以及出血停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血小板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能够明显改善ITP患儿临床症状,缩短血小板恢复及出血时间,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好.

  • 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脾酪氨酸激酶抑制剂fostamatinib

    作者:石志玲

    Fostamatinib是美国里格尔制药公司开发的一种口服的脾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成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方案.其有效性已经被临床试验充分证实,于2018年5月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概述了fostamatinib的基本性质、合成路线、作用机制、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和临床研究等内容,以期为该类新药研发以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

  • 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作者:刘全达;孙万军;许小亚;宋扬;周宁新

    目的 探讨脾脏射频消融术治疗顽固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开展的国际首例脾脏射频消融治疗ITP的疗效.结果 1例43岁女性食管癌患者,经反复外周血计数、血涂片和骨髓穿刺等检查证实合并原发性重症ITP,其血小板计数小于(5~10)×109/L,经规范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静滴人免疫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长春新碱和输注血小板等治疗无效.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脾脏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第22天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无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超过8个月,患者呈完全应答.结论 脾脏射频消融术治疗顽固性ITP安全、有效,值得扩大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 地塞米松联合血小板生成素及环孢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宏岗;王佳佳;岑坚;刘毅;沈建良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DXM)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及环孢素(ciclosporin,Cs)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疗效。方法将55例ITP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使用DXM、rhTPO及Cs,对照组使用DXM、rhTPO,对比2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2组各有1例因DXM不良反应减量使用。结论对使用DXM和rhTPO近期疗效良好的ITP患者,加用Cs治疗后可提高远期疗效。

  • 原发性胸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吴文;王黎;沈杨;赵维莅;童建华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胸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诊治经过,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与淋巴瘤的关系,以提高对该罕见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胸膜DLBCL伴ITP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因反复胸闷气促6个月入院,完善相关检查(B型超声、胸部CT、PET-CT、胸腔积液穿刺等),临床主要特征仅发现胸腔积液,无其他部位病变,肝、脾、淋巴结均正常,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为DLBCL.患者既往诊断ITP 30年.确诊后行R-CHOP方案化疗6次,中期评估胸腔积液完全吸收,疗效达完全缓解.结论 原发性胸膜DLBCL较罕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缺乏特异性,极易漏诊和误诊,确诊须依据组织病理学证据.ITP可先于淋巴瘤发生,也可以和淋巴瘤同时发生,少数患者可在罹患淋巴瘤的过程中发生ITP.

  • 持续性及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28例临床分析

    作者:范蕊;石太新

    目的:按照新 ITP 诊疗建议分析持续性及慢性 ITP 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4年10月128例儿童持续性及慢性 ITP 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持续性及慢性 ITP 有诱因者分别为占75%、50%,持续性 ITP 有诱因者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持续性及慢性 ITP 以轻度出血为主,出血程度与 PLT 无相关性(P>0.05)。(3)ITP 患者骨髓象以巨核细胞增多为主,持续性及慢性 ITP 增多者分别占77.8%、92.9%,两组巨核细胞正常者及增多者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1)多数持续性及慢性 ITP 患儿起病前有诱因,慢性 ITP 更显著;(2)持续性及慢性ITP 以轻度出血为主,出血程度与 PLT 无明显相关性;(3)持续性及慢性 ITP 骨髓象巨核细胞以增高为主,慢性 ITP 更显著。

  • 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研究

    作者:杨润田

    目的 研究与分析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7月进行治疗的患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40例,随后分为传统西医治疗组与犀角地黄汤治疗组.其中我院医师对传统西医治疗组患者采取单纯的泼尼松药物治疗,而医师对犀角地黄汤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取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结果 犀角地黄汤治疗组与传统西医治疗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以及Treg细胞百分比等数据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苏鹏

    幽门螺杆菌是广泛存在且越来越受人们重视的一种极易感染的细菌,许多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消化性溃疡、 胃炎以及儿童缺铁性贫血、 骨质疏松症、 肝癌、 妇产科疾病、 糖尿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全身多系统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糖皮质激素,但这种治疗方法复发率较高.众多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相关性明显.本文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为重点研究对象,分别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国内外现状以及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 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

    作者:冯睿婷;李秀明;赵继智

    目的:进一步探究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血小板相关抗体进行检测,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表达率和荧光强度。结果经检测后,观察组患者荧光阳性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血小板与巨核细胞数量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流式细胞术应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能够有效检测出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 丁樱教授治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经验

    作者:侯伦;丁樱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小儿常见出血性疾病,丁樱教授认为外邪引动伏毒之邪是导致患儿病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清热解毒法应贯穿于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始终,重视重楼、板蓝根等药物的应用,每获良效,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 探究大剂量地塞米松对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段文杰

    目的:研究分析大剂量地塞米松对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8例初诊ITP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组24例,予地塞米松40mg/d,连用4d.间隔26d后重复1个疗程,以后不维持.常规剂量泼尼松治疗组24例,泼尼松1.0mg/(kg·d),早餐后顿服,连续用4周后逐渐减量.随访1年,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统计两组长期有效者的医疗费用.结果: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泼尼松治疗组(83.33%与54.17%,X2=4.75,P<0.05).地塞米松组达完全反应时间明显缩短,约1周左右出现反应,两组长期反应率相似(58.33%与45.83%,X2=0.75,P>0.05),地塞米松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停药后恢复.泼尼松组不良反应较多.地塞米松治疗组医疗费用低.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ITP疗效优于常规泼尼松,且安全性好,用药时间短,费用低.

  • 美罗华治疗成人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珊;李莉;林玉珊;李明霞;王占聚

    目的:探讨美罗华(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美罗华每周给药375 mg/(m2?次),连用4周.结果:在选取的15例患者中,应用美罗华4周后,7例获完全缓解,4例获部分缓解,2例获微缓解,2例无效,总反应率为86.6%.结论:我们的数据证实美罗华(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难治性原发血小板减少症是安全有效的.

  • 血栓弹力图(TEG)在判断ITP患者凝血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许丽华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判断ITP患者凝血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病例,选择同期正常献血者180份为对照组样本进行分析.采用血栓弹力图判断患者的凝血状态.结果 疾病组患者TEG表现为低凝图像,K值、MA、C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体内存在病理性的低凝状态,采用血栓弹力图可有效判断ITP患者血液凝固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儿童与血清IgE水平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国庆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儿童血清IgE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016年收治的90例ITP儿童资料,根据患儿血小板含量分为A组(PLT<20×109/L)、B组(20×109/L

  • 养血清癜汤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药效学的Meta分析

    作者:聂昆

    目的:系统性评价养血清癜汤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效学。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相关的研究文献。并采用 RevMan5.1.7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纳入的7个研究试验,通过 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 ITP 总有效率较单纯西药治疗优势明显,且不良反应少。结论:养血清癫汤与西药联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以收到较为理想的疗效。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Th17细胞与Treg细胞的作用研究

    作者:连俊慧;贾瑞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c,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系多种免疫紊乱引起的血小板的破坏增多和生成减少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在ITP的细胞免疫机制中,辅助性T细胞即CD4+T细胞激活后能分化成不同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发挥作用,近年研究趋向于两类新的CD4+T细胞,一类是在免疫应答的负调节及自身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调节性T细胞(Treg),另一类是通过特异性分泌细胞因子IL-17参与固有免疫和某些炎症反应的辅助性T17细胞(Th17),本文对上述两种T细胞亚群在ITP发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探讨ITP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激素冲击治疗与骨髓中巨核细胞数的关系

    作者:何靓

    目的:探讨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激素冲击治疗与骨髓中巨核细胞数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7年4月间我院接治的138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依据骨髓中巨核细胞数分为三组,均应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激素冲击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高于A组和B组,B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激素冲击治疗与骨髓中巨核细胞数有很大关系,骨髓中巨核细胞数增殖更加利于治疗.

402 条记录 20/21 页 « 12...13141516171819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