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aO/ZnO核-壳结构纳米材料-丁香油糊剂的理化性能研究

    作者:王丽丽;胡灿;刘亚楠;张颖丽;孙宏晨;李祥伟

    目的:评价 CaO/ZnO 核-壳结构纳米球材料-丁香油糊剂在理化性能方面成为根管封闭剂的可行性。方法:检测前期制备的 CaO/ZnO 核-壳结构纳米球材料-丁香油糊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和 iRoot SP 根管封闭剂的溶解性、薄膜厚度、流动性等物理化学性能;参照 ISO 6876关于根管封闭剂的标准,明确 CaO/ZnO 核-壳结构纳米球材料-丁香油糊剂作为根管封闭剂的可行性。结果:CaO/ZnO 核-壳结构纳米球材料-丁香油糊剂的溶解性为0.39%,薄膜厚度为0.03μm,流动性为24.22 nn,符合根管封闭剂的标准要求;理化性能优于氧化锌-丁香油和 iRoot SP 根管封闭剂(P <0.05)。结论:CaO/ZnO 核-壳结构纳米球材料-丁香油糊剂在理化性能方面可望成为新型根管封闭剂。

  • 无机纳米佐剂研究进展

    作者:梁存军;黎晓敏;吕凤林;王健

    纳米材料因具有连接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作用而倍受瞩目,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较广泛,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纳米载体材料的结构特性、制备方法、分析表征方法以及无机纳米材料氢氧化铝和磷酸钙作为免疫佐剂的应用.

    关键词: 纳米材料 佐剂 载体
  • 纳米材料应用于骨质疏松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汪琳;陈晓;翁蔚京;曹烈虎;张军;苏佳灿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减低和骨结构改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不能有效解决其引起的骨量减低及其增加的骨折风险.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中,本文归纳了几种纳米材料研究的新进展以及其在骨质疏松中的应用前景.

  • 磁领域对纳米技术的应用

    作者:鹿向军

    纳米磁性材料是纳米材料的一个重要门类.除在物理、化学方面具有纳米材料的介绍特性外,还有诸如量子尺寸效应、超顺磁性、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表观磁性等,因而导致它的奇特应用.

  • 纳米材料在肿瘤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周洁;陈钰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利用光动力学反应,即在分子氧存在的情况下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激活光敏剂,产生包括单线态氧的活性氧物质杀伤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手段.光动力治疗肿瘤具有创伤小、选择性强、低毒性、适用性好的优点,但是,缺乏理想的光敏剂(Photosensitizer,PS),光源组织穿透深度不足,以及肿瘤组织缺氧等问题已经严重限制了光动力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纳米材料可解决光动力治疗中遇到的上述问题,因此近来在肿瘤光动力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本综述将对纳米颗粒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Gd3+浓度对GdxY0.98-xF3:Eu3+0.02纳米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作者:刘占波;吕强;高杨;张国海

    目的:探索高效生物标记纳米荧光材料制备方法.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了GdxY0.98-xF3:Eu3+0.02 (x=0~0.98)纳米材料;通过XRD、TEM和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结构、形貌和性能表征;研究了Gd3+浓度对Eu3+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随x变化而改变.其中,Gd0.6Y0.38F3:Eu3+0.02在直接激发和Gd0.7Y0.28F3:Eu3+0.02在基质激发时均可获强发光.结论:GdxY0.98-xF3:Eu3+0.02有望成为一种可实现生物标记的红色纳米荧光探针.

  •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对L02细胞和Hep G2细胞毒性预测模型的构建

    作者:应佳丽;张婷;唐萌

    [目的]应用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方法分别构建两个可用于预测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和人肝癌细胞(Hep G2细胞)毒性的预测模型. [方法]在16种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中,随机选取12种纳入测试集用于模型构建,另4种纳入验证集用于模型验证,尝试在所研究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结构参数和其对L02细胞及HepG2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间分别构建出两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纳米定量构效关系模型. [结果]成功地运用一个结构参数核核排斥能构建了一个可用于预测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对L02细胞毒性的预测模型lgIC50=-0.000 056 2ECORE+3.34(拟合统计量:n=12,F=35.38,R2=0.72,P<0.005);用传导能以及高轨道能和低轨道能总和的二分之一构建了一个能够用来预测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对Hep G2细胞毒性的预测模型lgIC50=-0.1EEc+0.307EShit+3.67(拟合统计量:n=12,F=10.53,R2=0.70,P< 0.005). [结论]本次构建的两个模型R2均大于0.6,符合模型构建要求,对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设计和安全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纳米铁材料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王天成;贾光;沈惠麒;闫蕾;王翔;李振荣;李国权;赵宇亮

    [目的]探讨纳米铁材料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CD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纯铁粉组和纳米铁粉组.按照固定剂量(5g/kg)法对纯铁粉组和纳米铁粉组以纯铁粉或纳米铁粉一次经口灌胃.14天后脱髓处死.分别测定3组肝、肾脏器系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小鼠全部存活.对照组、纯铁粉和纳米铁粉组的肝脏脏器系数分别为(0.049 3±0.006 2)、(0.057 7±0.004 8)和(0.054 9±0.004 1),纯铁粉和纳米铁粉组的肝脏脏器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纯铁粉组和纳米铁粉组总铁结合力(UIBC)和未饱和铁结合力(TIBC)分别为(12.65±9.82)和(77.50±7.19)μmol/L、(35.03±34.79)和(85.38±15.33)μmol/L及(8.93±7.39)和(71.67±11.87)μmol/L,与对照组相比纳米铁粉组血清UIBC和TIB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纯铁粉组血清UIBC和TIBC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升高(P《0.05);纳米铁粉组血清葡萄糖(GLU)水平比对照组和纯铁粉组有明显降低(P《0.05),纳米铁粉组血清TBIL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而纯铁粉组TBIL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P》0.05).纯铁粉和纳米铁粉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总胆汁酸(TBA)均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纳米铁粉组血清BUN明显高于纯铁粉组而肌酐(Cr)水平明显低于纯铁粉组(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本实验剂量下,纳米铁材料基本无毒;其在吸收、代谢方面可能有其特殊性,在生化毒性方面与一般铁材料有所不同.

  • 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陶核;兰志仙;吴南翔

    随着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排放到环境中的纳米材料越来越多,且多数纳米材料可进入水体并通过食物链在水生生物体内累积,进而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作用.纳米材料按组分的不同主要有纳米金属氧化物、纳米金属粒子、碳纳米材料、量子点、有机聚合物等,不同纳米材料尺寸大小、材料成分、表面修饰材料等理化特征的差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大小及机制各有不同.本文分别归纳了各种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模型(如鱼类、贝类、水蚤、藻类等)的纳米毒性作用及可能的致毒机制.分析表明,各类纳米材料不同的理化特征可能产生不一样的毒性作用,但决定毒性的关键因素到底是其粒径尺寸大小、材料组分还是表面修饰物等至今尚无准确定论.氧化损伤、金属离子释放等是研究较多的机制,而从基因芯片、表观遗传修饰等分子水平对毒性机制进行研究的报道很少,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其是否可以作为毒性评价指标尚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且环境因素等也可对纳米材料的毒性作用产生影响.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机制及风险评价仍任重而道远.

  • 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作者:黎燕;卢伟

    目前,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还处在探索阶段,对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价还主要集中于对其健康效应的毒理学研究,而针对纳米材料的系统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开展较少.

  • 纳米材料的毒理学和安全性

    作者:李卫华;市原学;李洁斐;王强毅;顾祖维;丁训诚

    纳米材料是指在一维空间上≤100 nm的材料.它们在传导性、反应性和光敏性上表现出与众不同几近神奇的特性.这些特性使得纳米科学与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并列,成为21世纪的三大支柱科学,而纳米技术的发展也被称为"工业革命".随着纳米技术的完善和应用规模的扩大,纳米材料将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于光电子、电子、磁力、医学影像、输送药物、化妆品、涂料、催化剂和材料工业中[1].

  • 纳米二氧化硅对A549细胞的毒性作用

    作者:孙悦;刘嘉祺;王路;彭子荷;刘和亮;郝小惠

    [目的]研究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将A549细胞随机分成6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5、10、25、50、100 mg/L nano-SiO2组).实验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ano-SiO2(10~20 nm粒径)刺激,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微观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nano-SiO2对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nano-SiO2浓度升高,A549细胞存活率呈降低趋势;LDH活性增加(P<0.01或P<0.05),在浓度为0、5、10、25 mg/L时呈浓度依赖关系,但在nano-SiO2浓度为50mg/L时,LDH活力降低,100 mg/L时增高.nano-SiO2浓度的升高可导致细胞膜表面绒毛凸起减少,细胞器空泡样变增加,次级溶酶体增多;细胞凋亡率增加,坏死率增加;细胞在G0/G1期阻滞,增殖受抑制.[结论] nano-SiO2作用于A549细胞可被细胞摄取,使细胞器结构功能受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引起细胞周期紊乱.

  • 纳米材料在体外诊断分析领域的应用

    作者:张苏琳;蔡江波;吴莉;吴郦媛

    纳米材料凭借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比表面积及高导电活性,已广泛地应用于体外诊断分析领域。结合纳米技术开发出的体外诊断分析工具具有检测限低、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和检验快速等特点。随着纳米技术难关的不断攻克,纳米材料已经为临床检验医学领域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关键词: 纳米材料 体外诊断
  • 超细氧化锌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杜妍辰;张虹;王敏蕙;顾依静;曾海双;杨文斌

    纳米材料是指结构单元尺寸介于1 nm~ 100 nm范围之间的材料总称,以其三大特征效应而广泛应用于医疗业、电子业、化工业等行业.超细氧化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纳米材料,该文使用卧式振动磨的干磨法对其进行研磨,其中采用氧化锆陶瓷作为研磨介质,对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研磨介质混合进行实验,分析研磨后的粒径数据,得出研磨介质的尺寸及形状对颗粒粒径的影响.实验表明,填充率一定时,研磨氧化锌与研磨介质的比重有关,研磨介质的比重越大,其冲量也越大,得到的研磨效果越好.

  • 纳米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蔡冰洁;张国军

    通过纳米材料与生物传感元件结合来选择性地识别生物分子推动了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发展。纳米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物传感平台,与传统的检测技术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优势,如灵敏度和选择性高、分析速度快、免标记、操作简单等。文章概述了基于石墨烯、硅纳米线和碳纳米管等纳米材料的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制备方法及其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

  • 胶体金在临床检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慧敏(综述);傅启华;王静(审校)

    胶体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纳米诊断的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独特的物理特征,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对胶体金进行特定的修饰可赋予其新的功能。本文主要对其在临床检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纳米材料与检验医学

    作者:张芳;金仲品

    纳米又称为毫微米(10-9m,nm),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纳米技术(nanometer technology,NT)是一门在0.1~100 nm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和分子,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或对某物质进行研究、掌握其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崭新高技术学科.

  • 纳米材料在诊断血栓病中的应用

    作者:胡豫;王华芳

    目前血栓病发病率高,其对人类健康危害不亚于肿瘤等恶性疾病.但血栓形成至血管栓塞是一个较长期的慢性过程,待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就诊时,往往已发生不可逆转的脏器损害.因此,提高血栓病的诊断技术、尽早发现和干预血栓形成是降低血栓病危害的有效策略.

  • 纳米材料碘油混悬液栓塞对肝肿瘤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涛;陈孝平;郭永宪;李丹;卢凌;黄志勇;张万广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对肝肿瘤细胞有促凋亡作用,与碘油混合栓塞治疗肝肿瘤可提高其靶向性,抑制肿瘤生长[1,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纤维骨架结构,在肿瘤转移和浸润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应用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超液化碘油混悬液栓塞治疗兔VX2肝肿瘤,观察肿瘤组织中MMP-2表达,探讨纳米材料栓塞后肝肿瘤转移的可能趋势.

  • 载药纳米材料治疗骨缺损或骨缺损伴骨髓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弓家弘;王静成;王大新

    1骨髓炎与骨缺损的临床治疗困境骨髓炎是临床上一种严重的骨感染性疾病,急性骨髓炎死亡率很高,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应用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由于诊断不及时多可转化为慢性[1].

453 条记录 13/23 页 « 12...10111213141516...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