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46例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作者:汪朔;谢立平;沈华锋;郑祥毅;秦杰;白宇;张晨光;陈昭典;蔡松良;张志根;任国平;王丽君;余心如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Gleason评分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方法:收集我院1992年1月~2005年6月346例前列腺癌病例资料,建立临床资料数据库,对病理切片进行Gleason评分.将病例按不同年份分成3组:1992~1999年、2000~2002年和2003年~2005年6月.采用χ2检验分析Gleason评分分布及各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分析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结果:3组间Gleason评分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χ2=17.703,P<0.01),Gleason评分平均值稍有降低,Gleason评分5~7分前列腺癌比例增加(χ2 =10.736,P<0.01),临床意义较大的Gleason评分7、8、9、10分作为一组,其比例无显著变化(χ2=4.038,P>0.05).346例前列腺癌中,Gleason评分2~6分预测局限性前列腺癌与Gleason评分7分和8~10分差异有显著性(χ2=8.786,P<0.01, χ2=22.956,P<0.01),Gleason评分7分和8~10分预测局限性前列腺癌差异无显著性(χ2=0.787,P>0.05).Gleason评分与临床分期相关(r=0.452,P<0.01). 结论:Gleason评分7分与Gleason评分8~10分在预测肿瘤进展方面具有相似效应.Gleason评分与临床分期有关,提示其可能是判断前列腺癌预后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

  • 前列腺癌分期方法的临床评价

    作者:钟晨阳;刘明;张力青;万奔

    目的:探讨临床参数对前列腺癌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病理诊断、MRI检查及全身骨扫描对112例经前列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进行分期,结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穿刺后Gleason评分、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112例前列腺癌中,血清PSA、Gleason评分、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对前列腺癌分期有显著相关性(r=0.698,r=0.674,r=0.671,P均<0.001),但对B期和C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差异无显著性(x2=2.675,P=0.096;x2=0.704,P=0.401),血清PSA较Gleason评分和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对D期的诊断差异有显著性(x2=5.135,P=0.023;x2=4.593,P=0.032).血清PSA、Gleason评分和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的敏感性分别为76.7%、83.3%和77.8%,特异性为50%、77.3%和54.5%,准确性为71.4%、82.1%和73.2%.结论:血清PSA、Gleason评分、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可预测前列腺癌的分期,穿刺后Gleason评分对前列腺癌分期的预测较血清PSA和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更准确.血清PSA对远处转移性前列腺癌的预测更有意义.

  • 伴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出现早期CRPC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黄凤鸣;李晓红;梁勇

    目的:探讨初诊时即伴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行内分泌治疗后,早期(1年内)出现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危险因素.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97例伴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内分泌治疗后1年内未进展为CRPC的患者纳入A组,将1年内进展为CRPC的患者纳入B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术前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PSA值、前列腺体积,高血压的比例,糖尿病的比例,长期(≥1年)使用阿司匹林的比例,长期(≥1年)使用二甲双胍的比例,活检方式(穿刺活检/电切活检),去势方式(手术去势/药物去势),Gleason评分,抗雄激素药物种类,是否使用89锶内照射治疗.将上述指标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内分泌治疗后1年内出现CRPC的患者48例(49.48%).单因素分析中,术前血红蛋白值、Gleason评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活检是导致患者出现早期CRPC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leason评分(P =0.010)、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活检(P =0.002)是导致出现早期CRP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行内分泌治疗后出现早期CRPC的比例高;Gleason评分越高以及采用电切活检是导致患者出现早期CRPC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怀疑伴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需要谨慎选择电切活检.

  • 前列腺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7患者术后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Gleason评分升高预测因素分析

    作者:郭新;马利民;吴优;张跃平;李华镭;农绍军;管杨波;黄烨清;蔡波

    目的:探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评分(bGS)≤7患者术后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Gleason评分(pGS)升高的预测因素. 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170例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有临床意义pGS升高患者的年龄、术前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PSA(fPsA)、fPSA/tPSA、前列腺体积、PSA密度(PSAD)、穿刺阳性针数比等指标分布特征,评价bGS =7和bGS≤6两组患者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pGS升高的可能因素. 结果:170例患者pGS与bGS保持一致者95例(55.9%),下降者11例(6.5%),升高者64例(37.6%),在pGS评分升高的患者中符合“具有临床意义的术后升高”55例(32.4%),无临床意义的术后升高9例(5.3%).bGS =7的患者中穿刺阳性针数比(P =0.021)与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pGS升高显著相关,bGS≤6的患者中年龄(P=0.018)及PSAD(P=0.033)与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pGS升高显著相关.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得出:bGS =7患者中穿刺阳性针数比>0.528,而bGS≤6患者中年龄>64.5岁,PSAD>0.267 μg/(L·g)患者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pGS升高的可能性增加. 结论:bGS=7患者的穿刺阳性针数比在有临床意义pGS升高中有预测价值,而bGS≤6患者的年龄及PSAD在具有临床意义的pGS升高有预测价值.

  • 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重复性初步研究

    作者:贺慧杰;王功伟

    目的:研究前列腺腺癌(PCa) Gleason评分重复性. 方法:收集49例PCa病例,依据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修订的Gleason评分系统,采用组合和分组方法进行Gleason评分,观察重复性和差异性. 结果:15位病理医生总体Gleason评分重复性较好(κ=0.642);Gleason评分组合重复性62.2%,重复性高者Gleason评分5+5(81.2%)和5+4(73.3%);其次是4+4(67.5%)、3+3(64.0%)、4+3(61.3%)及3+4(44.0%);低者Gl-eason评分4+5(38.9%)和Gleason评分3+5(33.3%).Gleason评分总分分组重复性71.4%,重复性高者为Gleason评分9~10分(84.9%),其次是Gleason评分7分(76.7%),低者为Gleason评分6分(64.0%)和8分(60.7%). 结论:PCa Gleason评分重复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问题在于Gleason 3级癌和4级癌的认识.

  • 前列腺腺癌患者年龄和Gleason评分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功伟;沈丹华

    目的:探讨前列腺腺癌患者年龄与Gleason评分(Gleason score,GS)的相关性. 方法:研究674例患者年龄和GS均值以及不同组别均值;不同GS和年龄组别所占比例;年龄与GS、主要分级以及次要分级的相关性. 结果:患者年龄25~96 (70.22±8.26)岁,Gleason 6分、7分、8分、9分及10分组年龄分别为(69.06±8.35)、(70.55 ±8.16)、(70.99 ±6.54)、(71.56 ±9.18)岁及(72.79±11.36)岁.GS(7.08±1.09)分,主要分级(3.54±0.72)级,次要分级(3.53±0.66)级;< 60、60~69、70~ 79及≥80岁组GS分别为(6.86±1.10)、(6.99±1.10)、(7.08 ±1.04)分及(7.38±1.23)分.Gleason 6分、7分以及≥8分分别占37.7%、34.3%以及28.0%.患者年龄< 60岁组占10.5% (71/674),60 ~ 69岁组占30.6% (206/674),70 ~ 79岁组占47.6% (321/674),≥80岁组占11.3% (76/674).患者年龄与GS具有显著相关性(r2 =0.013,P=0.003),与主要分级具有显著相关性(r2=0.014,P=0.002),与次要分级无显著有相关性(r2=0.005,P=0.055). 结论:在前列腺腺癌患者中≥70岁者所占比例较高;GS≥7分所占比例较高;但年龄与GS具有相关性,年龄对GS的预测价值不大.

  • 前列腺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p75NTR比值与临床分期、分级的关系

    作者:杨杰;张嘉宜;王亚民;邵鹏飞;宋宁宏;华立新;张炜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的两种受体(TrkA和p75NTR)在前列腺癌(PCa)发生、发展中的表达规律及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研究62例PCa和3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TrkA及p75NTR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通过成组t检验,发现自BPH组织至低分化PCa组织(Gleason 8~10分),随着组织分化逐渐降低或临床分期逐渐增高,TrkA受体表达显著增强,p75NTR受体表达显著减低,TrkA/p75NTR比例显著增大.在BPH组织中两者比例为0.32,在Gleason评分6分的PCa组织中为0.52,在7分的组织中为1.65,而在8~10分的组织中为5.75;在pT2期组织中两者比例为0.89,在pT3a期为1.5,在pT3b期为3.75,在有淋巴结转移(pTxN1)的组织中为7.00. 结论:TrkA/p75NTR比例的失调性增高,可能是前列腺细胞恶变后的基本特征之一.TrkA/p75 NTR比值越高,组织分化程度越低,临床分级、分期越高,患者预后可能越差.

  • 融合基因TMPRSS2:ERG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关系的研究

    作者:易发现;李虹;魏强;李响;曾浩

    目的:研究融合基因TMPRSS2:ERG和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关系. 方法:选取前列腺癌的穿刺标本62例为病例组,同时选择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为对照组,同时纳入9株前列腺癌细胞株作为对照,采用巢式RT-PCR检测融合基因TMPRSS2:ERG,比较融合基因阳性和阴性患者Gleason评分的差异,Logistic回归法分析TMPRSS2:ERG和前列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62例前列腺癌患者中有28例检测出TMPRSS2:ERG融合基因,阳性率为45.16%;10例BPH和9株癌细胞株中均未检测出该融合基因.融合基因TMPRSS2:ERG阳性和阴性患者Gleason评分无显著差异(Z=-0.609,P=0.542),但融合基因阳性患者Gleason主评分显著高于阴性患者(Z=-2.600,P=0.00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筛状结构、泡沫状腺体和印戒癌细胞分别与融合基因TMPRSS2:ERG有关联(OR =6.25,P=0.002;OR=6.666,P=0.023;OR=3.24,P=0.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融合基因和筛状结构有关(OR=3.750,P=0.033). 结论:TMPRSS2:ERG融合基因和前列腺癌中到高级的病理分级有关.

  • 国际泌尿病理协会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系统基本特征初步分析

    作者:王功伟;沈丹华

    目的:探讨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GS)系统主要特征. 方法:分析667例前列腺癌GS、主要分级(PG)、次要分级(SG)以及第3种分级(TG)均值以及所占百分率. 结果:前列腺癌GS、PG、SG以及TG值分别为(7.06±1.10)、(3.53±0.66)、(3.53±0.72)分以及(4.30±0.96)分.GS 5、6、7、8、9、10分分别占0.4%(3/677)、37.2% (252/677)、34.4% (233/677)、13.7% (93/677)、12.0 (81/677)以及2.2% (15/677),其中GS≤6分占37.7%(255/677),而≥7分占62.3% (422/677);GS 3+3、4+3以及3+4分别占37.2%(252/677)、19.2%(130/677)以及15.2% (103/677);出现TG的病例占10.3%(70/677),其中3级占30.0% (21/70),4级占10.0% (7/70),5级占60.0%(42/70). 结论:ISUP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系统中GS较高;GS≤6分所占比例较低,而GS≥7所占比例较高;对于GS中TG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大切片与常规切片病理评分的比较

    作者:陆骁霖;朱耀;甘华磊;杨晓群;郑爱华;张翠珠;杨唯一;沈莹;戴波

    目的 为进一步分析根治性前列腺癌标本处理大切片与常规切片两种方法在病理评分上有无差异,从而评价大切片技术在术后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共6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7例术后行普通病理制片,308例使用大切片技术处理标本.回顾性地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确诊时年龄、身高、体重、术前PSA水平、术前确诊方式、术前穿刺诊断和Gleason评分、术后病理诊断和术后病理评分.结果 比较常规切片组和大切片组患者在手术年龄,BMI,术前PSA值,前列腺癌穿刺确诊时Gleason评分、RP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将患者的术后病理诊断按新5级评分系统(2015 Gleason Grade Groups,GGG)进行分层,两组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显示大切片技术可以更多地检出GS4 +3的患者.同时大切片组术后GS相较穿刺GS升高的比例更大(31.5% vs 23.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大切片组与Gleason升高相关.结论 前列腺癌多灶性的特点使得大切片技术相对传统病理切片存在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 前列腺穿刺活检前预测Gleason评分≥7风险模型的建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郑雨潇;徐浩翔;李潇;黄源;吴杰;张成;成功;华立新;王增军

    目的:建立模型于前列腺穿刺活检前预测Gleason评分(GC)≥7的风险.方法:第一阶段,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9月-2013年1月981例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患者的资料,统计分析潜在变量: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游离PSA(free PSA,fPSA),游离/总PSA值(f/t),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PSA密度(PSA density,PSAD),直肠指检(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质地及有无结节、B超有无低回声结节或微钙化.用多元Logistic回归后退法建立筛选变量、建立模型.第二阶段,2013年1月-2015年3月,应用所建模型预测410例患者,比较两阶段患者穿刺结果.结果:模型终引入PSA、DRE质地及有无结节、B超有无低回声结节作为变量,使用该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831,明显高于单独使用PSA、fPSA及PSAD(0.803、0.770及0.780).随后在曲线上寻找佳截点值为0.87,此时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45.8%.当敏感性同为90%时,PSA、fPSA及PSAD特异性分别为37.7%、24.6%和35.2%.模型预测值≥0.87为GS≥7高风险组,反之为低风险组,第一阶段中高风险组GS≥7检出率显著高于低风险组(80.3% vs.35.0%P<0.001).第二阶段应用模型辅助后,331例患者终接受穿刺,GS≥7的检出率与第一阶段相比从71.0%(697/981)提高至79.2%(267/337) (P=0.003).结论:GS≥7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较好,能显著提高GS≥7的检出率,并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

  • 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联合tPSA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杜红娣;李振凯;尚海龙;沈海林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联合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ot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tPSA)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8月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前列腺癌3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34例,在术前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ADC成像,测量ADC值,收集tPSA和Gleason评分情况,对两组患者tPSA指标、ADC值进行差异性比较,同时对ADC值、tPSA和Glea-son评分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与BPH组ADC值及t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DC值与tPSA呈负相关(P<0.05),而与Gleason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tPSA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ADC值联合tPSA在前列腺癌及BPH结节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

  • 体重指数对前列腺癌检出率及 G leaso n评分的影响

    作者:周峰;浦金贤;欧阳骏;李纲;平季根;裴昌松;黄玉华;侯建全

    目的 探讨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对前列腺癌检出率及 Gleason评分的影响.方法 初次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290例分为高BM I组(BM I≥25 kg/m2 ,143例)和正常BM I组(BM I<25 kg/m2 ,147例).回顾性分析Gleason评分、总前列腺特异抗原、BM I、年龄和种族等相关临床资料 ,比较前列腺癌检出率和Gleason评分的差异.结果 290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中 ,前列腺癌137例.两组前列腺癌检出率相仿(48.95% vs .45.58% )(P>0 .05);高BMI组的高Gleason评分(≥7分)比例高于正常BMI组(44.76% vs .38.10% )(P<0 .05).结论 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BM I对前列腺癌检出率没有显著影响 ,但BM I是影响前列腺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的重要因素.

  • 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

    作者:莫晓东;李纲;孙军;张学锋;唐敬;浦金贤;侯建全;温端改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Gleason评分的关系.方法 分析261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病理诊断为PCa和BPH患者血清hs-CRP的差异,比较PCa患者hs-CRP增高和正常者高危性(Gleason评分≥7分)PCa患病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hs-CRP、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总体积(TPV)和年龄等因素对高危性PCa患病率的影响.结果 PCa患者血清hs-CRP的中位数为3.57 mg/L,明显高于BPH患者的1.20 mg/L(P<0.05).在高危性PCa中hs-CRP为5.05mg/L,明显高于低危性PCa中的0.75 mg/L(P<0.05).PCa患者hs-CRP>3 mg/L组高危性PCa患病率为94.23% (49/52),明显高于hs-CRP≤3 mg/L组高危性PCa患病率59.45% (22/37)(P<0.05).hs-CRP影响高危性PCa患病率的优势比(OR)为1.618(P<0.05).结论 hs-CRP升高明显增加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高危性PCa检出率;hs-CRP是影响高危性PCa患病率的独立因素.

  • 前列腺癌穿刺活检与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及病理分期的差异性研究

    作者:金鑫;赵文超;周鹏;郑明华;牛天力;陈明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穿刺活检与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及病理分期的差异性,并分析差异的成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120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前前列腺穿刺活检与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及病理分期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结果:120例患者中,术前穿刺与术后标准Gleason存在差异的患者有50例,占41.7%.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穿刺Gleason评分、前列腺体积、穿刺阳性针数与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的差异性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穿刺评分和前列腺体积是Gleason评分差异性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前列腺癌穿刺活检与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患者选择不当的治疗方案,所以在日后的治疗中需选择更合理的穿刺方案以降低穿刺与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的差异性.

  • P504S/AMACR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刘宁;陈明;陈恕求

    目的:研究血清P504S/AMACR在前列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30例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和20例未经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504S/AMACR水平.结果:(1) 前列腺癌组血清P504S/AMACR质量浓度[(4.12±0.24)ng·m1-1]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1.52±0.47)ng·m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504S/AMACR质量浓度与Gleason评分无关(P>0.05).(3)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504S/AMACR质量浓度与PSA质量浓度无关(P=0.392).结论:初步证实检测P504S/AMACR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可辅助PSA应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P504S/AMACR有望成为有效的前列腺癌瘤标之一.

  • 非那雄胺对PSA及Gleason评分的影响

    作者:吕广霖;张学锋;魏雪栋;胡林昆;袁和兴;侯建全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类药物对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影响及与病理Gleason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经前列腺穿刺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服用非那雄胺患者较未服用非那雄胺患者血清PSA水平低(P<0.05)。穿刺后病理显示Gleason评分>7分的患者占55.56%,服用非那雄胺患者较未服用非那雄胺患者病理Gleason评分低(P<0.05)。结论非那雄胺能降低患者血清PSA水平,并降低患者病理Gleason评分。

  • DCE-MRI渗透性参数及DWI成像ADC值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向征;王世威;沈建良;喻迎星;吕锟;庞佩佩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血管渗透性参数及弥散加权成像(DWI)ADC值与前列腺癌(PCa)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7例经病理证实的PCa患者,均行磁共振常规扫描、DWI和DCE-MRI扫描.分别测量癌区和正常区域的Ktrans、Kep、Ve、Vp和ADC值,统计学分析采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PCa区的Ktrans、Kep、Ve、Vp和ADC值分别为(2.40±1.13)min-1、(1.90±0.72)min-1、(0.82±0.24)、(0.31±0.25)和(0.93±0.43)×10-3mm2/s,正常区域的Ktrans、Kep、Ve、Vp和ADC值分别为(0.89±0.46)min-1、(0.82±0.42)min-1、(0.86±0.17)、(0.09±0.06)和(1.77±0.30)×10-3mm2/s,其中Ktrans、Kep、Vp和ADC值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Ve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PCa区ADC值与PCa的主要结构分级、次要结构分级和Gleason评分均呈中度负相关(P均<0.01),PCa区Vp与PCa的主要结构分级呈低度负相关(P<0.05),与次要结构分级和Gleason评分无明显相关性,Ktrans、Kep和Ve与PCa的主要结构分级、次要结构分级和Gleason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PCa区Vp与PCa的主要结构分级呈低度负相关,ADC值与PCa的主要结构分级、次要结构分级和Gleason评分均呈中度负相关,Ktrans、Kep和Ve与Gleason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

  • PSAD对临床低危前列腺癌患者RP术后Gleason评分的预测价值

    作者:陈超;王鑫洪;林考兴;符二;李峰;盛茂;曹治列;何华东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临床低危前列腺癌(PCa)患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Gleason评分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经首次前列腺活检(PB)确诊且行RP术的临床低危PCa患者的临床资料(PSA<10μg/L,临床分期≤T2a,Gleason评分≤6分).根据RP术后Gleason评分是否升高分为评分一致组48例与评分升高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ROC曲线并计算AUC,以确定PSAD预测RP术后Gleason评分升高的效能.结果 评分升高组PSAD为0.310 (0.190,0.408)mg/L2,明显高于评分一致组的0.181 (0.142,0.248)mg/L2 (P<0.01);评分升高组PV为24.107(18.252,30.208)ml,明显小于评分一致组的30.129(22.617,40.538)ml(P<0.05);评分升高组病理分期、侵犯包膜阳性率均高于评分一致组(均P<0.01).AUC为0.734(95%CI:0.636~0.832),PSAD预测首次PB时Gleason评分升高的截值为0.263mg/L2,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0%和85.4%.结论 PB确诊为临床低危PCa患者中,PSAD对RP术后Gleason真实评分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前列腺偶发癌78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陈秀婵;成克伦;邹阳强

    目的:分析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8例前列腺偶发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前列腺偶发癌的病理特征.结果:78例患者中,96.15%患者肿瘤病理分期≤pT2,3.85%患者的肿瘤分期为pT3.60.26%患者Gleason评分低于7分,29.49%患者Gleason评分为7分,10.25%患者Gleason评分高于7分.结论:前列腺偶发癌患者肿瘤病理分期多在pT2以内,以中分化腺癌为主.病理医师在进行前列腺偶发癌诊断时,应做到充分取材,以降低前列腺偶发癌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157 条记录 4/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