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像素移位技术在脑血管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许少睿;高伟;项玉梅;苏浩波

    目的 探讨像素移位技术在脑血管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行脑血管造影患者的常规自动重建三维DSA图像和通过像素移位技术进行处理后生成的三维DSA图像,并由3位影像学专家采用双盲法对不同方法产生的图像质量(优质、可接受、差)和诊断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常规自动重建的优质图像31例,差质图像18例,发现微小动脉瘤5枚;而应用像素移位技术重建后得到优质图像52例,差质图像7例,发现微小动脉瘤14枚,两种方法生成的图像质量和发现微小动脉瘤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像素移位技术,重建三维图像能使脑血管三维DSA图像质量明显提高,提高了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

  • 下肢血管造影固定器的开发与临床应用

    作者:许少睿;楼文胜;项玉梅;顾建平

    目的 开发、制作并使用下肢血管造影固定器,防止造影检查治疗过程中肢体的移动和旋转,保持解剖学体位.方法 使用木片制成鞋底,鞋跟底部用强力胶固定一长条木块作为支撑条,使鞋底纵轴与支撑条呈85°,鞋底板两侧分别用强力胶粘合厚质面料向足背延伸出2个侧翼,两侧缝制尼龙搭扣;将1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和不使用固定器行下肢血管造影,通过阅片,分析伪影和体位显示情况,用χ 2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使用固定器组伪影显示率为62.07%,体位标准化率为60.34%,在控制体位的过程中容易疲劳;使用固定器组,伪影显示率为22.41%,体位标准化率为86.20%,使用较舒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下肢血管造影固定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稳定性强,能有效防止下肢移动和旋转,值得推广使用.

  • 移动伪影造成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假阳性结果1例

    作者:王义亭;李敏;张峰;王建忠;李财花;郗艳英

    患者男,45岁,因"间断性左侧胸痛近2个月"来我院心内科就诊,查体无发热、呼吸困难,无心悸、晕厥,心率75次/分,意识清晰,无咯血、紫绀,双肺无啰音,肝脾无肿大,双下肢无水肿,血压123/102 mmHg.实验室血清心肌酶学检查未见异常,血糖正常,血清甘油三脂增高;心电图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临床以胸痛待查建议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IP)进一步检查.

  • CT分段重建在减少头颅外伤性移动伪影及辐射剂量的作用

    作者:任宏;苗英;林伟;沈国惠

    多层螺旋CT检查中常因外伤患者躁动不安的移动而引起头颅移动伪影,而影响临床诊断.CT分段重建是一种新的重建技术方法,能有效地消除头颅移动伪影对CT扫描图像的干扰,提供快速而正确的CT诊断结果,同时有利于患者的放射防护,本研究对50例(含66个出血灶)有头颅移动伪影的患者进行CT扫描分段重建,并进行分析.

  • 双排螺旋CT头颅扫描方式选择探讨

    作者:徐旭斌;沈贤;刘青云

    双排螺旋CT在头颅轴位序列扫描时,一次曝光可出两幅图像,5 mm层厚图像成为常规;在颅底以上层面,图像比单排螺旋CT的10 mm常规图像更清晰,然而,若扫描方式选择不当,颅底伪影严重.如何既发挥其优势,又尽量减少颅底伪影,且要尽量不增加辐射剂量,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我们随机选取我院连续4个月(2005年4月至7月)内无移动伪影及金属伪影且扫描基线平行于听眦线或听眶线的637例头颅CT图像,根据不同扫描方式对其颅底图像质量进行分析,并统计颅脑曝光次数.

  • CT增强扫描中抗造影剂过敏反应的体会和方法

    作者:杨刚;刘军;李荣秀

    在CT检查中增强扫描是一项重要环节.它对病灶内部结构显示、血运情况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提供了更多的信息.CT增强扫描目前所用的造影剂种类很多,归纳起来就两类:离子型造影剂、非离子型造影剂.离子型造影剂为高渗性的,非离子型为低渗性的,两种都能引起过敏反应,离子型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2.66%,重度反应发生率为0.22%,非离子型过敏反应发生率为3.13%,重度反应发生率0.04%.主要过敏表现轻的为:咽喉部发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皮疹.患者运动使图像产生移动伪影,直接影响增强效果及质量.这里我们就10 a里数千例CT增强扫描中总结一些经验和方法提供给大家参考.

  • 心脏移动校正技术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中的应用

    作者:杨波;张桂仙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过程中患者身体移动会造成心脏移动,出现移动伪影,影响显像结果。笔者采用心脏移动校正技术对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数据进行校正,比较有无移动时校正前后的放射性分布异常的差异,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1998年9月~2000年4月在我科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者71例,在“电影方式(Cine mode)"下观察分析,以数据采集过程中有无心脏呈头足方向(y方向)的移动而分为移动组及非移动组。非移动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38~73岁(平均57.8岁);移动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36~73岁(平均58.8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肌炎及心肌病。

  • 改制丁字鞋在下肢动脉DSA中的应用

    作者:许少睿;楼文胜;项玉梅;苏浩波

    目的 探讨使用改制丁字鞋制成下肢动脉造影固定鞋,防止造影检查治疗过程中肢体的移动和旋转,保持解剖学体位,提高影像质量的价值.方法 用小木钉替换丁字鞋上的铁钉,并使鞋底纵轴与支撑条呈85°;103例患者行下肢动脉造影,将无移动伪影并且体位正确者定义为A组,体位不正或有明显移动伪影者定义为B组,将B组全部患者使用固定鞋重新造影并定义为C组,并使用SPSS 18.0对三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下肢动脉造影体位和移动伪影与年龄、疾病分类、疼痛程度,检查时间长短有关,使用固定鞋较不使用固定鞋进行造影的影像,伪影显示率下降26.09%,体位标准化率上升37.68%.结论 下肢动脉造影固定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稳定性强,能有效防止下肢移动和旋转,值得推广使用.

  • 加压限制腹式呼吸在腹部CT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韦进;黄忠道

    在腹部CT检查中由于腹式呼吸(膈肌运动)的作用很容易造成小病灶的遗漏,同时,由于某些患者不能配合(主要是屏气动作)或者配合欠佳的情况下也极易产生移动伪影而影响诊断的质量[1].为此,我科尝试采用腹部加压以限制腹式呼吸的方式,对100例肝肾患者进行了CT平扫,与对照组的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组极大限度地杜绝了移动伪影的产生,对小病灶的检出率也有显著提高.

  • 探讨小儿X线胸片摄影技术与质量控制

    作者:李利国;高菲;范伟英

    目的 探讨小儿X线胸片在不同年龄组(新生儿、婴儿和幼儿期)的摄影标准与质量控制.方法 使用中兴医疗LDR(低剂量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对2007年5~7月168例0~3岁小儿进行X线数字胸部摄片,将小儿分为1岁以下和1~3岁两个年龄组,根据X线的摄影质量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 两个年龄组共168名0~3岁的小儿胸部摄片检查,达到优秀标准的图像共86例.其余82例均存在一定的图象质量问题但基本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呼吸移动伪影;肩胛骨没有移出肺野外;两肺底肺野显示欠佳.结论 通过对两组小儿X线胸片图像的分析,在进行小儿X线胸部摄片时,技术人员应充分把握好曝光时机,克服小儿因呼吸配合差,哭闹等因素造成的移动伪影,确保在吸气位末时摄取到佳的小儿胸片.同时在摄影参数的选择上应尽量缩短曝光时间,避免移动伪影的产生,确保小儿X线胸片的质量,以满足诊断要求.

  • 影响乳腺影像普查相关因素的研究

    作者:吴虹桥;王骏

    目的:尽管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乳腺影像学普查率逐年上升,但还是没能实现预期目标.为此本文围绕影响乳腺影像普查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资料与方法:本文从乳腺影像学普查的方便与成本、传统与数字乳房X线照相术、X线和MR的移动伪影、洗片机、观片灯、乳腺非手术的定性诊断、X线和MR及超声的定向设备展开讨论.结论:只有当符合条件的妇女确实经历了这项检查,此普查计划才算成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