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宫颈病变组织中p16蛋白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

    作者:陈伟芳;张江宇;李荔;罗喜平

    目的 探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p16蛋白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SP法检测40例宫颈浸润癌(invasive carcinoma of cervix,ICC)标本(ICC组)、20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Ⅰ,CIN Ⅰ)标本(CIN Ⅰ组)、30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Ⅱ~Ⅲ)(CIN Ⅱ~Ⅲ组)标本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对照组)的p16蛋白表达;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测定上述标本的人乳头瘤病毒分型.结果 P16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对照组)无表达,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呈现过表达(ICC组,CIN Ⅰ组,CIN Ⅱ~Ⅲ组);在CIN Ⅰ,CINI Ⅰ~Ⅲ,ICC组过表达率分别为35.0%,83.3%和100.0%.P16蛋白表达随宫颈病变级别进展而增加(P<0.001).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在正常宫颈上皮(对照组)的感染率为0,CINⅠ,CINⅡ~Ⅲ,ICC组分别为55.0%,80.0%和92.5%.HPV-16和(或)-18亚型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常见感染亚型.P16蛋白过表达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宫颈组织明显高于HPV呈阴性或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low-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LR-HPV)感染宫颈组织(P<0.05).结论 P16蛋白过表达,可用于区分正常宫颈和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浸润癌组织.P16蛋白过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

  • p16蛋白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芬娜;底姣阳;张三元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女性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宫颈癌前病变过程中可能出现蛋白分子水平的异常,如p16蛋白、L1壳蛋白等,这些蛋白分子可作为有效生物标志物进一步完善宫颈癌筛查方式,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笔者拟对p16蛋白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旨在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p16和p53蛋白表达与EB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

    作者:袁轶群;马进;方宁宁;孙振柱

    目的 EB病毒(EB virus,EBV)感染、p16和p53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是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s lymphoma,CHL)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探讨p16和p53蛋白在CHL中的表达及与E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995-09-01-2014 06-30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91例)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17例)病理诊断为CHL的存档蜡块108例,应用R-S细胞中EBV编码小RNA(EBER-1)寡核苷酸探针以原位杂交(ISH)方法检测CHL细胞中EBER-1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HL细胞中p16和p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p16和p53蛋白与EBER-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CHL中EBER-1的阳性表达率为54.63%(59/108),其中淋巴细胞为主型(LR)阳性率为43.48%(10/23),混合细胞型(MC)为67.92% (36/53),结节硬化型(NS)为33.33%(7/21),淋巴细胞消减型(LD)为54.55%(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5.37%(49/108),其中LR阳性率为34.78%(8/23),MC为58.49%(31/53),NS为23.81%(5/21),LD为45.45%(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4.81% (70/108),其中LR阳性率为60.87%(14/23),MC为73.58%(39/53),NS为42.86% (9/21),LD为72.73%(8/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V与p16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256,P=0.008;EBV与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3,P=0.001.结论 CHL中存在EBV感染,且p16和p53高表达;EBV感染在p16和p53蛋白的表达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

  • 胃癌p16蛋白与PCNA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王强修;马金龙;王家耀

    目的:探讨p16蛋白和PCNA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104例胃癌进行了p16蛋白和PCNA的检测。结果:正常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均有程度不同的p16蛋白的表达,分别为81.82%,45.46%及50.00%。PCNA指数与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16蛋白阳性者的PCNA指数低于p16蛋白阴性者(P<0.05)。结论:p16蛋白和PCNA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 p16和p27蛋白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徐锦屏;章永川;陈汉松;周涛;叶民

    目的:探讨p16和p27在乳腺癌的表达特点及其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89例乳腺癌的p16、p27的表达情况.结果:89例乳腺癌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48.3%(43/89),p27蛋白阳性表达率57.3%(51/89).p16蛋白在腋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表达率31.8%(14/44),显著低于腋淋巴结转移阴性组表达率64.4%(29/45)(P<0.01).p27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组和腋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表达率分别为52.0%(39/75)、38.6(17/44),显著低于非浸润性乳癌腺组和腋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的表达率85.7%(12/14)、75.6%(34/45)(P<0.05、P<0.01).结论:p16蛋白与p27蛋白的缺失表达均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p27蛋白检测在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方面比p16蛋白检测可能有更重要意义.

  • 大肠癌CDK4、Ki-67表达与Cyclin D1、p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坤平;冯伟勋;谢芝香

    目的探讨CDK4、Ki-67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预后的关系及其与Cyclin D1、p16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对89例大肠癌标本进行CDK4、Ki-67、Cyclin D1、p16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CDK4核表达在组织学分级Ⅲ级与Ⅰ、Ⅱ级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术后三年生存率未见明显相关,与Cyclin D1、p16蛋白表达明显相关(P<0.05).Ki-67强阳性表达在组织学分级Ⅲ级与Ⅰ、Ⅱ级之间及临床分期D期与B、C期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术后三年生存率及Cyclin D1表达明显相关(P<0.05),与p16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CDK4核表达组Ki-67强阳性表达明显增高.结论大肠癌CDK4核表达具有癌基因蛋白的特性,对组织分化及细胞增殖有一定的影响,Ki-67强阳性表达对评估预后、组织分化、临床进展有一定意义.Cyclin D1、CDK4与p16共同参与大肠癌的发生与发展.

  • 抑癌基因p16蛋白在皮肤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张刚;罗少军;汤少明;梁杰;吕远东;李岩松;曹军

    目的探讨p16基因与皮肤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抑癌基因p16蛋白在53例皮肤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癌旁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对比,结合皮肤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皮肤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P分别<0.05和<0.01);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而下降(P<0.05);PTNM Ⅰ、Ⅱ期皮肤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TNMⅢ、Ⅳ期(P<0.05).结论p16基因缺失与皮肤癌发生、发展有关,p16蛋白表达缺失是皮肤癌晚期表现,可作判断皮肤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参考指标.

  • 骨肉瘤中p16和生存素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何武兵;陈丽红;张旭鸣;施能木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抑癌基因p16在骨肉瘤中的表达与骨肉瘤的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骨肉瘤、15例骨软骨瘤及15例正常骨质标本的生存素蛋白和p16蛋白表达. 结果生存素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骨软骨瘤和正常骨质(P<0.05),在肿瘤的侵袭转移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p16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骨软骨瘤和正常骨质(P<0.05),在肿瘤的病理分级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侵袭转移及临床分期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骨肉瘤p16蛋白表达阳性、阴性组中生存素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3.9%和66.7%(χ2=0.142,P=0.707),经统计学分析,生存素蛋白和p16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r=0.094,P=0.509).结论 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在侵袭转移的骨肉瘤组呈高表达;抑癌基因p16在骨肉瘤中随着病理分级的降低,阳性表达率有降低趋势.提示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抑癌基因p16在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的不同环节中起重要作用,测定生存素蛋白表达可作为预测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测定p16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骨肉瘤恶性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并将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p16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小强;张远;王建华;王金柱;闫立昆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经过大量研究发现,p16基因及其编码合成的p16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与细胞增殖周期关系密切,是细胞增殖的负调控因子。其缺失在很多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各不相同。为探讨p16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我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1997~1999年间资料完整的直肠癌术后石蜡包埋标本57例,取其中46例距肿瘤下边缘2 cm以内的直肠组织标本作为癌旁对照;同时对20例非直肠癌患者的正常直肠组织进行检测。在57例直肠癌中,高中分化腺癌46例,低分化腺癌4例,黏液腺癌7例。

    关键词: p16蛋白 直肠肿瘤
  • 维甲酸受体-β等肿瘤分子标志物在食管正常及异常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黄泓;王立峰;田海梅;刘毅;李茉;曲平;王吾茹;张伟

    目的研究食管癌高发区人群的正常食管上皮、癌前病变及癌组织活检标本中,维甲酸受体-β(RAR-β)mRNA、p16、p53和Ki67蛋白的异常表达及其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全组397例标本,其中食管正常黏膜组织25例,轻度不典型增生69例,中度不典型增生10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51例,原位癌78例,鳞状细胞癌68例.应用RNA原位杂交技术检测RAR-β mRNA的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16、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黏膜、轻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AR-β mRNA表达检出率分别为96.0%、89.9%、67.9%、68.6%、62.8%和63.2%;p16表达检出率分别为88.0%、71.0%、64.2%、51.0%、53.8%和52.9%;p53异常表达检出率分别为4.0%、39.1%、57.5%、52.9%、67.9%和69.1%;Ki67异常表达检出率为0、40.6%、61.3%、58.8%、59.0%和75.0%.结论4种肿瘤生物学标志物在食管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组织中的表达,未出现明显差异,而只表现为形态学上的差异.

  • p16影响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的发生

    作者:王兆文;彭志海;李克;裘国强;张益;顾炜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基因整合和p16基因表达改变及其与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35例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为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Southern blot检测HBV X基因整合,以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确定p16基因突变,以RT-PCR检测p16 mRNA,以Western blot检测p16蛋白.结果肝癌中X基因整合与p16 mRNA及蛋白表达相关(P<0.05),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2.9%和4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缺失与肝癌分化程度、癌细胞浸润有相关性(P<0.05).结论 X基因整合与p16蛋白缺陷有关,p16改变在肝细胞癌变各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并与肝癌的演进和侵袭有关.

  • 口咽鳞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DNA状态与p16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黄辉;张彬;陈汶;邹霜梅;徐震纲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口咽鳞癌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与p16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6例口咽鳞癌活检或手术标本,采用“三明治”技术对组织标本进行切片,以SPF10-DNA LiPA分型方法检测HPV-DNA状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HPV-DNA和p16蛋白表达患者的预后.结果 66例口咽鳞癌患者中,HPV-DNA阳性11例,阳性率为16.7% (11/66).11例HPV-DNA阳性患者中,p16蛋白阳性9例,阴性2例.55例HPV-DNA阴性患者中,p16蛋白阳性12例,阴性43例.在口咽鳞癌中,HPV-DNA的表达与p16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 <0.001).HPV-DNA和p16蛋白均为阳性组(A组)9例,HPV-DNA阳性/p16蛋白阴性或HPV-DNA阴性/p16蛋白阳性组(B组)14例,HPV-DNA和p16蛋白均为阴性组(C组)43例.A组、B组和C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77.8%和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00%、77.8%和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结论 在口咽鳞癌中,HPV-DNA的表达与p16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16蛋白是较为可靠的预测HPV状态的替代标志.联合检测HPV-DNA和p16蛋白的状态,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对口咽鳞癌进行分层,并判断预后.

  • 原发性胰腺癌中p16蛋白表达状况的研究

    作者:尚瑞莲;权启镇;孙自勤;王要军

    目的:探讨p16蛋白与原发性胰腺癌发生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8例胰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状况,并结合临床参数进行分析.结果:28例原发性胰腺癌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16/28)和85.7%(24/28),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化(P<0.05)、淋巴结转移(P<0.05)、转移淋巴结个数(P<0.05)及临床病理分期(P<0.05)密切相关.结论:p16蛋白失表达与原发性胰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胰腺癌恶性程度及其侵袭能力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发生p16蛋白失表达的胰腺癌预后不良.

  • 食管鳞癌p16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翟梅娟;章美珍;赵再秋;吴丽娟;黄雅萍

    目的:探讨p16、p53蛋白在食管鳞癌(ES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S-P法检测56例ESC中p16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56例食管鳞癌中,p16蛋白表达阳性21例,占37.5%,p53蛋白表达阳性35例,占62.5%,p16和p5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关系密切,随分化程度的降低,p16蛋白阳性率逐渐降低(P<0.025),p53蛋白阳性率逐渐增加(P<0.05),p16阳性表达组p53表达显著低于p16阴性组(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关系.结论:联合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p16和p53蛋白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食管鳞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 p16、p27蛋白在骨巨细胞瘤和骨肉瘤中的表达

    作者:许小涛;杨彩虹;曾恒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p27在骨巨细胞瘤(GCT)和骨肉瘤(OS)中的蛋白表达特点及其在骨肿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p27蛋白在16例骨肉瘤、46例骨巨细胞瘤(其中JaffeⅠ级18例、Ⅱ级6例、Ⅲ级12例)中的表达.结果:p16和p27蛋白的阳性表达均定位于骨肉瘤细胞、骨巨细胞瘤的基质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在骨巨细胞瘤Ⅰ级、Ⅱ级、Ⅲ级和骨肉瘤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6.7%、62.5%、66.7%和25%;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1.8%、56.3%、50%和25%.p16和p27蛋白的骨巨细胞瘤Ⅰ级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地低于Ⅱ级和Ⅲ级(P<0.05),p16蛋白在骨肉瘤与骨巨细胞瘤Ⅲ级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p27蛋白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Ⅲ级之间的率差异则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16、p27基因在骨巨细胞瘤和骨肉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但其阳性表达率不足以单独作为判断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 p16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宋希林;马恒;边家盛;徐忠法;郭洪亮;王磊;李永清

    目的:观察p16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2例有随访结果的胃癌组织进行p16蛋白检测.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组p16蛋白阳性率18.9%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8.0%(P<0.05);p16蛋白阳性组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31.6%(6/19)显著高于p1 6蛋白阴性组9.3%(4/43)(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状况可作为临床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转移潜能及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 星形细胞瘤恶性进展与P16蛋白表达

    作者:邱吉庆;赵刚;王长坤;关毅;于洪泉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负性调控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探讨纠正P16蛋白缺乏做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策略的可行性。方法 SP免疫组化方法对41例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P16蛋白表达进行观察,评价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数与星形细胞瘤恶性度的关系。结果 随着星形细胞瘤恶性度的增高,P16蛋白表达阴性例数增多,阳性染色细胞呈减少趋势。结论 星形细胞瘤P16蛋白表达水平与其分级呈负相关,P16蛋白表达异常是影响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p16蛋白 星形细胞瘤
  • p16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表达及临床意义的关系

    作者:林方才;高庆云;陈瑞新;张德恒

    目的探讨p16蛋白表达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16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或缺失.结果p16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癌和甲状腺滤泡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甲状腺髓样癌和未分化甲状腺癌组织的表达率(P<0.05).I期p16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Ⅲ、Ⅳ期(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p16蛋白的表达率(92.6%)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64.7%)(P<0.05).高分化组p16蛋白的表达率(903%)高于低分化组(61.5%)(P<0.05).结论p16蛋白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与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临床判定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 P16基因在涎腺肿瘤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杜启涛;马卫东;李翠英;宿玉成

    目的:P16基因是新近发现的直接参与细胞周期的抑癌基因,研究发现在许多肿瘤中存在着突变和缺失,但在涎腺肿瘤中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对P16基因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探讨涎腺肿瘤的发生机制和从组织水平上探索P16基因与涎腺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以期在判断预后及恶性度上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用PCR-SSCP检测21例新鲜涎腺肿瘤组织及每一例相同病例癌旁的正常涎腺组织的P16基因点突变;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62例正常涎腺及其肿瘤存档蜡块标本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全部新鲜组织标本的P16基因第1及第2外显子经PCR扩增后均出现相应扩增产物.SSCP分析结果显示21例涎腺正常组织、炎症和肿瘤均未发现外显子异常.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以看出,P16蛋白在涎腺及其肿瘤的几乎所有腺管和有腺管形成趋势的上皮结构中呈现阳性表达,且其表达有随着肿瘤恶性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负性相关变化趋势.在全部涎腺肿瘤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占68.3%(41/60);在26例良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为92.3%(24/26);在34例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为50%(17/34),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P16基因在涎腺及其肿瘤中有规律地定位于腺管及有腺管结构形成趋势的上皮中,且其强度与分化呈负相关,表明P16蛋白可能与涎腺肿瘤的组织发生和分化程度、预后等生物学行为有关;PCR-SSCP分析未见P16基因的异常改变,表明P16基因的异常改变可能发生于涎腺肿瘤的晚期.

  • 作者:

    关键词:
323 条记录 2/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