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脉冲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华妍;熊正爱

    肿瘤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它们的联合使用.近20年来,电脉冲疗法因其抑瘤效率高、参数容易控制、无残余毒性等特点,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 电脉冲疗法治疗肿瘤

    作者:凌晓娟

    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治疗肿瘤的方法受到适应证、禁忌证及毒副作用等因素的限制,疗效不够理想.近年来,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即电脉冲疗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在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实验证明,电脉冲疗法已经成为有效治疗肿瘤的手段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电脉冲化学疗法治疗肿瘤研究进展

    作者:罗小东;胡丽娜

    近年来,电脉冲化学疗法(EIC)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已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它较传统疗法有诸多优点.现综述国内外EIC治疗肿瘤以及在动物、临床试验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新提出的能量可控陡脉冲疗法(ECSP)的初期研究成果.

  • 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声带小结的体会

    作者:方永山;战秀兰;李霞

    自1996年至今我们应用GX-Ⅲ型电离子手术治疗机在直达喉镜下治疗声带小结10例,经随访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NMES对痉挛型双瘫脑瘫病儿下肢表面肌电影响

    作者:陈军;于晓明;郇赛;李玉堂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脑瘫)病儿下肢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康复科住院治疗的4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病儿下肢痉挛肌及其拮抗肌进行20 min的交替电刺激,并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进行表面肌电测定.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双下肢被动牵伸状态下病儿痉挛肌的积分肌电值明显降低(t=4.350,P<0.05),主动收缩状态下拮抗肌的积分肌电值明显升高(t=3.368,P<0.05).结论 NMES对降低痉挛型双瘫脑瘫病儿痉挛肌肌张力、提高拮抗肌肌力有即时效应.表面肌电分析可作为评估电刺激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病儿疗效的客观方法.

  • 低频电刺激结合针灸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效果

    作者:毛勇;李林海;薛俊强;伦亿禧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结合针灸治疗偏瘫病人肩关节疼痛(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偏瘫肩痛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4例.两组病人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并针灸治疗,试验组病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8周后,对肩痛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试验组病人的VAS评分、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及Barthle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47~3.668,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结合针灸治疗偏瘫肩痛效果较好.

  • 经颅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效果

    作者:张建飞;沈钢夫;杜迅;黄长耀;计樱莹;李志佳

    目的 探讨经颅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帕金森病痴呆(PDD)病人认知功能及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48例PDD病人随机分为刺激组和伪刺激组,每组24例.刺激组病人采用脑循环治疗仪电刺激小脑顶核,需要服药的病人仍按常规服用美多芭等药物.两组于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结果 刺激组治疗60 d后,MMSE总分、定向力、计算力、语言评分、MoCA总分、空间-执行功能、命名及语言定向力评分较入组时提高(t=2.01~3.02,P<0.05);伪刺激组仅MMSE定向力、MoCA定向力及空间-执行功能评分较入组时提高(t=2.08~3.34,P<0.05).治疗60 d后,刺激组HAMD评分较入组时降低(t=2.82,P<0.05),HAMD评分低于伪刺激组(t=3.60,P<0.05),MMSE、MoCA总分高于伪刺激组(t=2.32、2.05,P<0.05).结论 经颅电刺激小脑顶核有助于改善PDD病人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症状.

  • 自控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对剖宫产术恶心及呕吐影响

    作者:李井柱;刘延莉;王明山;时飞;毕燕琳;马福国

    目的 探讨自控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对剖宫产术病人恶心及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6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自控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组(A组)与对照组(B组),各80例.A组产妇人手术室后行自控耳穴电刺激,取神门穴,频率为1.5 Hz,强度由产妇自己掌握,刺激30 min后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中持续刺激至术后2h;B组不进行电刺激.观察两组病人麻醉开始至胎儿剖出(T1)、胎儿剖出至子宫缝合完毕(T2)、探查腹腔至缝合皮肤切口(T3)、硬膜外腔给予吗啡至术后2 h(T4)恶心及呕吐发生率,低血压,低心率发生率;术中甲氧氯普胺、缩宫素,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中出血量.结果 A组较B组T3、T4时间段的恶心及呕吐发生率降低(x2 =6.135~17.670,P<0.05),甲氧氯普胺使用率降低(x2=26.467,P<0.05);两组T1、T2时间段恶心及呕吐发生率,低血压、低心率发生率,缩宫素、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自控经皮电刺激耳神门穴可明显降低剖宫产术中探查腹腔后与硬膜外使用吗啡后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但对麻醉开始至胎儿剖出时间段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无影响.

  • 现代电抽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行为的影响

    作者:张少丽;王冠军;潘淑先

    目的 观察现代电抽搐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行为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均伴有冲动激越行为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MECT治疗和利培酮并氯硝西泮治疗8周,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治疗1周末,两组PANSS总分、兴奋因子分均显著下降(t=3.223~8.920,P<0.05);治疗8周末,A组PANSS量表总分较B组明显下降(t=2.672,P<0.05),TESS量表评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6.087,P<0.05).结论 MECT和利培酮并氯硝西泮治疗均获得很好疗效,MECT更有效且相对安全.

  • 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效果

    作者:毕洪英;张虹;郑培玉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效果.方法 脑卒中偏瘫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药物治疗相同,治疗组在传统康复疗法基础上加肌电生物反馈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只进行传统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按Barthel指数积分(MBI)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BI、FM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13.42~17.16,P<0.01).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对提高脑卒中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有重要作用.

  • 针灸并电针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

    作者:于扬;肖建廷

    自1996年以来,我们以113例周围性面瘫病人进行针灸并电针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白质疏松患者执行功能的改善效果

    作者:魏佳军;曾非

    目的 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FNS)对脑白质疏松(LA)患者执行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33例LA伴执行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针对LA给予脑蛋白水解物护脑治疗,针对合并的基础疾病给予对症治疗,治疗20 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FNS治疗,对患者小脑顶核进行仿生电刺激,电流1 mA,频率130~200 Hz,强度为70~100 mV,每次30 min,1次/d,连续治疗20 d.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执行功能评价,包括Stroop色词测试C部分(SCWT-C)、言语流畅性测试(VFT)、连线测试A部分和连线测试B部分(TMT-A、B)、画钟测验(CDT);进行头颅MRI检查,测算执行功能相关脑区白质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执行功能测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FNS治疗后SCWT-C、VFT、TMT-A及TMT-B、CDT的测试成绩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执行功能测试成绩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执行功能相关脑区白质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右额叶白质、左额叶白质、右顶叶白质、左顶叶白质、右扣带束、左扣带束的FA值均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结论 FNS治疗可提高LA患者的执行功能,改善执行功能相关脑区皮层下白质纤维微结构的完整性.

  • 凯格尔运动法与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应用治疗产后性交痛

    作者:刘丽平;曹江霞;宋晓婕;龚瑞龙

    目的:观察凯格尔运动法与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应用治疗产后性交痛的效果。方法产后性交痛患者337例中,126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凯格尔运动法训练;211例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采用电刺激疗法与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每周2次,每次20~30 min,10次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采用FSFI评分评价性功能,并进行盆底肌力测定及盆底肌电测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FSFI评分分别为(17.65±1.36)、(24.76±1.78)分;对照组分别为(17.79±1.76)、(20.12±2.29)分;两组组内治疗前后FSFI评分相比,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FSF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盆底肌力正常(肌力≥Ⅲ级)比例相比,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正常比例相比,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静息肌电值、快肌评估、10 s慢肌评估、60 s慢肌评估、后静息肌电值得到改善,盆底肌电正常比例与治疗前相比,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10 s慢肌评估、后静息肌电值得到改善,盆底肌电正常比例与治疗前相比,P均<0.05。结论凯格尔运动法联合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产后性交痛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行凯格尔运动法训练。

  • 穴位电刺激与传统针刺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效果对比观察

    作者:韩贯字;解孝锋;吴建峰;毕宏生

    目的 对比观察穴位电刺激与传统针刺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229眼)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115眼)行穴位电刺激治疗,穴位包括攒竹、鱼腰、丝竹空、承泣、睛明、太阳、瞳子髎,每次治疗30 min,10次为一疗程.B组60例(114眼)行传统针刺治疗,主穴为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承泣、睛明,配穴为风池、足三里、三阴交、光明.两组均以10次为一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检查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屈光度、调节幅度和调节敏感度,并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增加、近视度数降低、调节幅度及灵敏度均增高(P均<0.01).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显效19例、有效35例、无效6例,B组分别为24、31、5例,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电刺激与传统针刺疗法均能显著改善青少年患者的近视病情,二者疗效并无明显差别,但前者更简便易行.

  •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在产后尿失禁预防中的应用

    作者:周仲元;董延华;王宝金

    产后尿失禁(PPUI)是指育龄妇女由于妊娠或分娩所诱发的漏尿现象,与妊娠分娩所致的泌尿生殖器官脱垂以及盆底肌受损有关[1],这种损害可持续存在[2].电生理学试验证实,经阴道分娩的80%的初产妇产后其盆底组织在神经传导方面发生了改变[3].本研究选择33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产后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观察其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评价该治疗方法在预防产后尿失禁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疗法治疗肝性脊髓病(附1例报告)

    作者:王文清;柴叶红;杨晓莲;谢睿智;姜贵云;冯晶晶;方鑫洋

    肝性脊髓病(HM)系肝硬化引起的神经系统功能性改变.传统疗法以护肝、营养神经、促进代谢药物及低蛋白饮食治疗为主,疗效欠佳

  • 电刺激小脑顶核及奥拉西坦治疗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比较

    作者:韩颖;李来有;史欣;王娇兰;张伟;李欣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及奥拉西坦治疗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FNS组和奥拉西坦组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FNS组给予FNS治疗,奥拉西坦组给予口服奥拉西坦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 (ERP-P300)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1),且FNS组升高更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均有ERP-P300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P均<0.01),FNS组治疗后潜伏期缩短较奥拉西坦组更明显(P<0.01),而奥拉西坦组治疗后波幅增高较FNS组更显著(P<0.01).结论 FNS、奥拉西坦均可改善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但FNS对提高患者的执行能力更有效.

  • 盆底肌电刺激疗法治疗老年女性真性压力性尿失禁

    作者:苏静;文建国;王庆伟;张鹏;刘奎

    目的探讨盆底肌电刺激疗法(以下简称电刺激疗法)治疗老年妇女真性压力性尿失禁(GSI)的疗效.方法对40例老年女性GSI患者行电刺激疗法治疗:将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ETS)皮肤表面电极置于会阴部(阴道与肛门连线的两侧).电刺激模式为专为盆底肌锻炼设计的一组程序化刺激.每周3次,每次60min, 12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主观及客观指标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尿失禁症状消失11例,改善21例,无改善8例.症状消失和改善者功能性膀胱容量、valsalva漏尿点压、大尿道压和大尿道闭合压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总排尿次数、总漏尿事件次数和ICI-Q-SF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总排尿量、大尿流率、膀胱顺应性、大膀胱压测定容量、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和功能性尿道长度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老年女性GSI疗效显著,且具有无创性和经济方便等优点.

  • 运动疗法加电刺激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作者:陈聚伍;黄宗强;贺长清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严重影响肢体生长发育、肢体功能、心理功能及医患之间的关系.如何能使肢体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是临床治疗的目的.自1998年8月~2003年9月,我们对33例Ⅰ~Ⅲ型初诊产瘫患儿试用运动加电刺激疗法,其中8例及时行臂丛神经手术,仅2例出现轻度肩胛下肌挛缩,经肩胛下肌松解,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功能性磁刺激在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克军;蒋拥军;袁海花

    目的:探讨功能性磁刺激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70例,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组和功能性磁刺激治疗组,每组35例.常规康复治疗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中频脉冲电治疗、蜡疗、手法治疗、弹力带持续屈曲牵引及运动疗法;功能性磁刺激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功能性磁刺激治疗.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测量2组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并依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5.46°±10.67°,64.74°±11.25°,t=0.849,P=0.126;(51.27±4.36)分,(53.06±3.18)分,t=0.853,P=0.486].治疗8周后,2组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114.68°±8.38°,65.46°±10.67°,t=2.715,P=0.019;95.42°±9.75°,64.74°±11.25°,t=2.672,P=0.043;(85.17±8.73)分,(51.27±4.36)分,t=2.813,P=0.011;(75.64±8.49)分,(53.06±3.18)分,t=2.154,P=0.045],且功能性磁刺激治疗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康复治疗组[114.68°±8.38°,95.42°±9.75°,t=2.547,P=0.036;(85.17±8.73)分,(75.64±8.49)分,t=2.183,P=0.046].结论:对于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功能性磁刺激治疗,更有利于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及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365 条记录 13/19 页 « 12...10111213141516...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