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致病基因与表型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晓苏;丁华新;肖波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致病基因SMN已被克隆,该基因有两个几乎相同的拷贝SMN-T(端粒侧SMN)和SMN-C(着丝粒侧SMN).目前,有关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表型差异的遗传基础尚不十分清楚.研究表明,SMN-T基因缺失或点突变是导致发病的决定性因素,SMN-T的突变方式及基因型、SMN-C拷贝数及NAIP的功能和缺失与否与表型有关.

  • 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梁梦妮;方萍;李亮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活产婴儿的发病率为1/6000~1/10 000,人群携带者频率为1/40~1/50[1];病变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近端和躯干肌肉无力、瘫痪和萎缩[2].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 (survival motor neuron 1,SMNl)基因的纯合缺失或微小突变造成SMN蛋白表达量下降,而研究表明SMN蛋白对神经元细胞轴突的生长、神经肌肉接头的形成、RNA的轴浆运输都发挥了重要作用[3],其表达量下降导致了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退化变性,进而肌肉无力.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 (survival motor neuron2,SMN2)基因与SMN1基因高度同源,可以编码部分正常功能SMN蛋白,缓解SMA的临床症状.

  • GTF2H2基因变异体与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相关性

    作者:方萍;钟泽艳;李亮

    目的 基于MLPA的检测结果探讨GTF2H2基因的两个变异体与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关系.方法 利用MLPA技术对317例连续样本进行SMA的决定基因SMN1、修饰基因NAIP与SMN2以及位置相邻基因RAD17、SERF1B及GTF2H2拷贝数检测.根据有无基因转换,对纳入的数据利用相关与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Spearman's相关性分析显示,纳入分析的223例连续样本的T-GTF2H2与NAIP基因的相关系数为0.694;线性回归显示,GTF2 H2基因对NAIP基因的决定系数(R2)为0.554,调整R2为0.549,T-GTF2H2变异体的标准回归系数(β)为0.768,而C-GTF2H2变异体的β为-0.052.结论 T-GTF2H2变异体与NAIP基因呈正相关,进而说明T-GTF2H2变异体在SMA致病的分子机制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

  • 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一例

    作者:李敏

    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容易误诊为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预后极差,多因呼吸衰竭或吸人性肺炎而死亡,笔者在临床中遇到1例,现与大家共同分享.1 病例简介患儿,男,3个月,于2010年4月12日因"四肢肌无力1个月余,咳嗽伴喘息5d"入院,患儿出生1个月余家属发现其四肢肌无力,仅双侧指趾有轻微动作,不能抓物及在床面移动肢体,进行性加剧至今,吸吮尚有力,奶量正常,无气促、紫绀、呼吸困难,无抽搐、意识障碍,家属未在意,在外未就诊.5d来出现阵发性咳嗽,伴喘息,无紫绀,无呼吸困难,就诊我院.否认既往喘息史;出生史:患儿系G1P1,足月阴道分娩,否认出生时产伤窒息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 广西柳州地区4931例孕妇脊髓性肌萎缩症突变携带者的筛查及产前诊断

    作者:谭建强;张旭;王远流;罗世强;杨芳华;刘百灵;蔡稔

    目的 对广西柳州地区4931例孕妇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突变携带者筛查,了解本地区人群SMN1基因拷贝数异常的携带率.方法 联合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和多重PCR技术对孕妇进行SMN1基因的拷贝数检测,判断其是否为携带者,并计算携带者的频率.对携带者的配偶进行筛查,并为双方均为阳性者提供产前诊断.结果 在4931例孕妇中,共检出SMN1拷贝数为1的携带者61例,检出率为1.2%.诊断SMN1纯合缺失胎儿1例.结论 广西柳州地区SMA突变的携带率略低于中国南部其他地区.DHPLC可有效筛查SMA突变的携带者,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SMN和NAIP基因拷贝数分析及携带者筛查

    作者:曾光群;郑虹;成静;陈蓉;林鹤;杨季云;张丁丁

    目的 探讨SMN1、SMN2、NAIP、GTF2H2及H4F5基因拷贝数与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患儿临床分型的关系,评估四川地区孕妇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SMN)拷贝数情况及携带者筛查.方法 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对确诊的53例SMA患者SMN1、SMN2、NAIP、GTF2H2和H4F5基因拷贝数进行检测,用Fisher精确检验法对SMA临床分型与SMN1基因拷贝数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对四川地区427名孕妇SMN1基因第7外显子进行缺失筛查.结果 53例SMA患者中Ⅰ型、Ⅱ型和Ⅲ型的SMN1基因第7和8外显子均纯合缺失的比例分别为100%、94.44%和87.50%,仅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的比例分别为0、5.56%和12.50%;SMN2第7外显子拷贝数为1、2、3和4拷贝的比例分别为11.32%、67.92%、13.21%和7.55%;NAIP第5外显子拷贝数为0、1和2拷贝的患者分别为11.32%,62.26%和26.42%.未检测到GTF2H2和H4F5基因缺失.SMN1基因第7外显子在四川地区孕妇人群的杂合缺失率为2.11%.结论 SMA患者的临床分型与SMN2基因和NA IP基因拷贝数有关(P<0.05),而与SMN1基因第7和8外显子缺失模式无关联(P>0.05).通过检测SMN1的拷贝数可辅助筛查SMA携带者.对无SMA家族史的普通群体进行SMA致病基因携带筛查时,应考虑“2+0”型携带者对筛查结果的影响,谨慎地解释筛查结果.

  • 中国上海地区4719名孕妇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

    作者:龚波;章莉;侯雅萍;胡荷宇;李海川;谭美玉;陈劲;俞菁

    目的 对中国上海地区4719名孕妇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的筛查,为遗传咨询及进一步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多重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SMN1及SMN2基因拷贝数的检测,筛查出SMN1拷贝数为1的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结果 在4719份样品中共检测出SMA携带者90例.女性携带者频率为1.9%,其中SMN1杂合缺失占1.2%.由SMN1基因转换成SMN2基因者占0.6%.结论 确定上海地区女性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的频率可为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并降低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出生率.

  • PCR-RFLP法在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检测中的局限性

    作者:金煜炜;瞿宇晋;王红;白晋丽;宋昉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用PCR-RFLP分析935例临床疑似SMA患儿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urvival motor neuron,SMN1)第7和第8外显子的缺失,同时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分析其中339例疑似病例的SMN1基因拷贝数改变.用Pearson卡方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检测SMN1纯合和杂合性缺失的一致性.结果 共发现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590例,疑似患者的SMA基因诊断率为63.1%(590/935).用PCR-RFLP和MLPA技术联合分析疑似病例339例,PCR-RFLP共发现SMN1纯合缺失194例,MLPA发现196例,二者的一致性为9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P=0.88).PCR-RFLP仅发现SMN1疑似杂合性缺失4例,而MLPA证实有17例,二者的一致性为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9,P<0.01).结论 PCR-RFLP尽管简便、特异、实用,但对于5%~10% SMN1杂合缺失合并点突变的病例则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中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转化的遗传分析

    作者:贺圣晰;葛绣山;瞿宇晋;金煜炜;王红;白晋丽;宋昉

    目的 探讨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患儿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survival motor neuron 1,SMN1)向SMN2基因的转化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对417例SMN1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的患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筛查SMN1第8外显子是否纯合缺失,并通过基因组测序、多重连接探针扩增以及克隆测序等方法进行转化基因类型的研究和验证.结果 在417例患儿中,31例(7.4%)未发现第8外显子纯合缺失,基因组测序等实验证实这些患者均携带SMN1/SMN2融合基因.根据基因互换的位置,共存在5种不同的转化类型:SMN2 -I7b/ SMN1 E8、SMN2-I7a/ SMN1 I7b、SMN2-E7/ SMN1 17a、SMN1 I6/SMN2 E7/ SMN1 I7a以及SMN2 -E7/SMN1 I7a/SMN2 I7b.SMN基因转化在Ⅰ型~Ⅲ型患儿中均存在,10例经转化后SMN2拷贝数为3的Ⅰ型~Ⅲ型患儿的平均生存年龄为5岁4月.结论 中国SMA人群中存在SMN1基因的部分转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儿(尤其是Ⅰ型)的生存.

  •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SMN1基因点突变分析

    作者:瞿宇晋;都娟;李尔珍;杨艳玲;邹丽萍;白晋丽;王红;金煜炜;宋昉

    目的 通过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urvival motor neuron gene 1,SMN1)点突变研究,对SMN1单拷贝缺失的疑似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SMA)患儿给予基因诊断.探讨SMN1复合杂合突变患儿的临床表型.方法 按照国际SMA诊断标准对3例患者进行临床拟诊和随访分型.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进行SMN1和SMN2基因的拷贝数定量分析.应用逆转录PCR和克隆测序技术进行SMN1点突变研究.通过核心家系成员拷贝数和点突变分析,明确突变在家系中的传递.结果 确定了2种SMN1基因点突变:p.Leu228X(1例)和p.Arg288Met(2例).其中错义突变p.Arg288Met为中国SMA中首次报道,无义突变p.Leu228X为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报道.携带p.Leu228X突变的患儿具有2个SMN2拷贝,为Ⅰ型SMA;而携带p.Arg288Met突变的2例患儿SMN2的拷贝数均为3,表型分别为Ⅰ型和Ⅱ型.结论 p.Leu228X和p.Arg288Met突变均遗传自父母,而非新发突变.两种突变导致了严重的Ⅰ型和较为严重的Ⅱ型SMA.3例SMA患儿发生SMN1基因杂合缺失同时伴有SMN1基因点突变,提示我国SMA存在复合杂合突变机制.对SMN1基因单拷贝缺失的疑似SMA患儿,进行点突变分析十分必要,能够为患儿的临床诊断、家庭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 脊髓性肌萎缩症SMN1基因定量研究及基因携带者的筛查

    作者:陈万金;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

    目的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基因携带者的筛查,为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扩增264名健康人、88例经基因诊断确诊SMA患者的双亲、32名SMA家系其它成员的SMN1基因第7外显子及其邻近区域,以已确定只有2拷贝SMN1的样品作为标准对照.结果 88例确诊SMA患者双亲除4名SMN1拷贝数为2外,其余均只有1拷贝SMN1.264名正常人中5人仅有1拷贝SMN1,为基因携带者,该组中含2、3、4拷贝SMN1的人数分别为232、25、2.32名SMA家系成员中有2名SMN1拷贝数为1,为基因携带者,25名SMN1拷贝数为2,另5名拷贝数为3.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进行单拷贝差异SMN1基因的定量检测,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基因携带者的筛查为本病遗传咨询提供了重要依据.

  • 脊髓性肌萎缩症SMN基因拷贝数定量分析

    作者:丁华新;杨晓苏;肖波;吴志国;张丽芳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而PCR定性无运动神经元生存(survival motor neuron,SMN)基因T拷贝(SMN-T)缺失患者的遗传基础;并探索SMA表型与SMN基因C(SMN-C)拷贝数的关系及SMA患者及其直系亲属和正常人SMN基因拷贝数的分布.方法对临床和病理诊断为SMA Ⅰ~Ⅳ型及少见型45例患者、25名表型正常的SMA直系亲属进行SMN-T和SMN-C基因拷贝数定量分析,并与33名正常人进行对比;所有对象均已经PCR Dra Ⅰ酶切法定性检测SMN基因,其中Ⅰ~Ⅱ型的7例和Ⅲ型的2例为SMN-T纯合缺失,余者无缺失.建立SMN-T和囊性纤维化跨膜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的内标,所有标本进行非放射性、非荧光标记的多重竞争性PCR,根据产物SMN-T/CFTR和SMN-C/CFTR比值,计算SMN-T和SMN-C拷贝数.结果 7例Ⅰ~Ⅱ型SMN-T拷贝数均为0;Ⅲ型2例拷贝数为0,2例为1个拷贝数,系杂合缺失,4例为2个拷贝;Ⅳ型及其他型患者均为2个拷贝;直系亲属中9例为1个拷贝,系杂合缺失,其余及正常对照组均为2个拷贝.SMN-C拷贝数在SMAⅠ型为≤2,Ⅱ~Ⅲ型为≤3,Ⅳ型及其它型SMA、直系亲属和正常对照组均为0~3.结论 PCR定量检测SMN-T拷贝数为0者与定性检测的纯合缺失相符,定量检测还可发现杂合缺失患者及携带者;SMA患者的表型与SMN-C拷贝数有关,拷贝数越少,表型越重;SMAⅣ型及少见型患者的SMN基因拷贝数正常,支持其发病与SMN基因无关.

  •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江雨;彭桂兰;吴琦嫦;周裕林

    目的 验证实时荧光定量PCR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基因检测中的可靠性,建立临床检验操作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对经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方法分型的35例SMA患者,61例一级亲属,61位无SMA家族史健康体检者及7份产前诊断样本,分别在Roche LightCycler(R)480及Bio-Rad CFX96TM两款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器上完成SMN1基因第7外显子拷贝数的相对定量检测.结果 所有样本SMN1拷贝数相对定量检测结果与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方法一致,两个定量PCR平台均可准确区分不同SMN1拷贝数,但数据存在系统差异.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MA携带者的可靠性有赖于规范的质量控制,不同检测平台及体系需预设标准样本数据库.

  •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及其应用研究

    作者:曹东华;任梅宏;林长坤;崔婉婷;麻宏伟;武盈玉;金春莲

    目的 对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及携带者进行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 对26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SMN1基因第7外显子是否缺失;对于患者的父母应用多重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的方法进行携带者诊断;而既往生产过患儿的孕妇于孕中期抽取羊水,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26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中查出25例存在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患者的父母全部为SMN1基因第7外显子杂合缺失携带者;对20名既往生产过患儿的孕妇进行了产前诊断,8名存在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结论 PCR-RFLP、多重PCR结合DHPLC技术可应用于患者及携带者基因诊断;PCR-RFLP可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产前基因诊断.

  •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快速诊断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

    作者:陈万金;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

    目的介绍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在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PCR扩增25名正常人、1份标准样品及25例SMA患者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 SMN)第7外显子及其侧翼区域,PCR产物变性、复性后直接上样于DHPLC系统.通过改变A、B缓冲液的比例来分离各种DNA成份.结果各种不同DNA成份以色谱峰的形式表现出来.23名正常标本呈现3个峰,依次为 SMN1/SMN2异源双链峰、 SMN2同源双链峰、 SMN1同源双链峰.2名正常标本及1份标准品只有 SMN1峰,表明缺失了 SMN2.22例SMA患者只有 SMN2峰,表明缺失了 SMN1.另3例SMA患者呈现3个峰,表明无 SMN1或 SMN2缺失.结论 DHPLC诊断SMA具有敏感、准确、快速、简便等优点.

  • 脊髓性肌萎缩症伴开(牙合)1例

    作者:郑闱颖;林军

    脊髓性肌萎缩症是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变性而导致肌无力、肌萎缩的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疾病.该病临床上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脊髓性肌萎缩症伴开(牙合)的病例.

56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