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运用MLPA进行脊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

    作者:陈红苓;孟英韬;舒剑波;宋力

    目的: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MLPA)和聚合酶链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对30例临床疑似脊肌萎缩症(SMA)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盐析方法提取30例家系成员外周血DNA,常规PCR方法扩增SMN7、8外显子,用DralⅠ和DralⅠ酶切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及酶切产物.同时利用MLPA试剂盒P021方法进行验证比较.结果:经PCR-RFLP方法判断22例SMN1第7+8号外显子纯合缺失患儿和2例Ex7纯合缺失患儿,与MLPA方法一致;其余6例PCR-RFLP方法未见异常家系,经MLPA方法分析发现1例患儿和2例母亲为SMN1外显子7、8杂合缺失携带者;MLPA方法还在SMA家系中发现3例“2+0”型携带者.SMN2拷贝数在SMA患者中以4、5为主,携带者以2、3为主,正常人以1、2多见,其各拷贝数的频率分布在患者组与携带者组(x2=30.694)、患者组与正常人组(x2=21.997)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携带者与正常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P> 0.05).结论:与PCR-RFLP相比,MLPA更加简单、准确、高效,还能够准确定量SMN1、SMN2,是一种高效的遗传病基因诊断方法.

  • 测序技术在缺失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孟英韬;舒剑波

    目的:探索将测序技术应用于缺失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设计2对引物,PCR扩增SMA致病基因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1)与其同源基因SMN2之间5个不同碱基所在区域,第1对引物正向扩增SMN1内含子6至7间长度为501 bp片段,包含4个不同碱基位点g.31957、32006、32154及32269;第2对引物反向扩增SMN1外显子8区域,长度为189 bp,包含1个不同碱基位点g.32734。根据测序图谱区分SMA患者与携带者和(或)正常人。将此方法应用于7个临床疑似SMA家系的诊断,并与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进行比较。结果6例测序图谱显示SMN内含子6至外显子8之间5个SMN1和SMN2差异位点g.31957、32006、32154、32269及32734均只有SMN2特有碱基a、T、g、g和A,患儿父母(携带者)相同位点显示为a/g、T/C、g/a、g/a和A/G。说明患者缺失SMN1基因,缺失范围包括内含子6至外显子8;携带者则既有SMN1基因,又有SMN2基因,与患者能区分开。1例检测结果为a、T、g、g和A/G,说明其缺失范围不含外显子8。测序法与PCR-RFLP方法结果一致。结论测序技术在缺失型SMA患者的基因诊断上优于经典PCR-RFLP法,更方便快捷,结果更明确,建议替代常用的PCR-RFLP法。

  • 脊髓性肌萎缩临床分型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卢丽萍;麻宏伟

    本文就脊髓性肌萎缩临床分型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SMN2基因拷贝数、SMN基因mRNA、SMN蛋白、细胞核内gems数、NAIP基因等,均与SMA的临床表型有密切的相关性.目前对于SMA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调控SMN2基因表达,促进全长SMN蛋白产生和核内gems数的恢复达到治疗的目的,此为SMA基因治疗的新途径.因此,研究不同表型SMA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不仅有助于基因治疗策略的制定,而且有助于在分子水平观察疗效.

  • 羊水直接PCR法快速诊断脊肌萎缩症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欢;王珏;卢守莲;洪蕾;谢爱萍;曹郡;孙丽洲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产前诊断脊肌萎缩症的检测方法.方法:基于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c和SMNt的两个同源拷贝碱基的差异,对SMNt基因第7、8外显子进行缺失分析,抽取孕妇羊水后用作者自行研制的“HpH-Buffer”,以离心后羊水沉淀中的胎儿细胞为模板直接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酶切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对2例有脊肌萎缩症患儿生育史的孕妇怀有的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同时,为考察羊水直接扩增方法的效率,对羊水样本直接扩增和对羊水样本中提取的基因组DNA扩增进行了平行实验.结果:2例胎儿均有SMNt基因第7、8外显子缺失;以羊水为模板和以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的效率相似.结论:应用“HpH Buffer”直接对羊水样本中SMN基因上外显子7、8进行扩增,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SMNt上是否发生缺失,可缩短诊断时间,节约诊断成本,减少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样本交叉污染,有望成为临床上产前诊断脊肌萎缩症的新方法.

  • 婴儿型脊肌萎缩症的产前基因诊断

    作者:张宇瑾;麻宏伟;王阳;王跃红;宓真

    目的对一婴儿型脊肌萎缩症家系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用PCR-酶切技术对一家系孕17 w的风险胎儿进行SMN基因外显子7缺失的检测.结果此风险胎儿无SMN基因外显子7缺失可继续妊娠.结论婴儿型脊肌萎缩症可通过产前基因诊断避免患儿出生.

  • 胎儿脐带血产前诊断脊髓性肌萎缩症

    作者:李文磊;吴婷;丁新生;姚娟;刘嘉茵;邓晓萱

    目的:探讨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产前基因诊断的方法.方法:采集2例有SMA阳性家族史的胎儿脐带血,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对SMNt基因第7号外显子进行缺失检测.选择正常人及SMA患者作对照,另外检测了10例无遗传病家族史的胎儿脐带血.结果:2例胎儿,1例检测到SMNt基因纯合缺失,诊断阳性而终止妊娠,另1例未检测到SMNt基因纯合缺失视为正常儿予继续妊娠,结果顺利产出1名正常儿.10例胎儿均未检测到SMNt基因纯合缺失.结论:通过脐带血检测SMNt基因缺失可快速、可靠的对SMA进行产前诊断.

  • 脊髓性肌萎缩症诊治进展

    作者:周凤敏;邹丽萍;宋昉;刘哲伟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神经退行性病变,是由SMN1基因的纯和缺失或突变所致,SMN1基因存在于染色体5q11-5q13区.SMA疾病仅次于囊泡纤维症居于第二位的遗传性致死性疾病,婴儿发病率为1∶6000到1∶10 000之间,每40~60人中有1位杂合子携带者[1].本文针对目前SMA的治疗作一综述,以为SMA的研究提供帮助.

  • 广西柳州地区4931例孕妇脊髓性肌萎缩症突变携带者的筛查及产前诊断

    作者:谭建强;张旭;王远流;罗世强;杨芳华;刘百灵;蔡稔

    目的 对广西柳州地区4931例孕妇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突变携带者筛查,了解本地区人群SMN1基因拷贝数异常的携带率.方法 联合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和多重PCR技术对孕妇进行SMN1基因的拷贝数检测,判断其是否为携带者,并计算携带者的频率.对携带者的配偶进行筛查,并为双方均为阳性者提供产前诊断.结果 在4931例孕妇中,共检出SMN1拷贝数为1的携带者61例,检出率为1.2%.诊断SMN1纯合缺失胎儿1例.结论 广西柳州地区SMA突变的携带率略低于中国南部其他地区.DHPLC可有效筛查SMA突变的携带者,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SMN和NAIP基因拷贝数分析及携带者筛查

    作者:曾光群;郑虹;成静;陈蓉;林鹤;杨季云;张丁丁

    目的 探讨SMN1、SMN2、NAIP、GTF2H2及H4F5基因拷贝数与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患儿临床分型的关系,评估四川地区孕妇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SMN)拷贝数情况及携带者筛查.方法 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对确诊的53例SMA患者SMN1、SMN2、NAIP、GTF2H2和H4F5基因拷贝数进行检测,用Fisher精确检验法对SMA临床分型与SMN1基因拷贝数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对四川地区427名孕妇SMN1基因第7外显子进行缺失筛查.结果 53例SMA患者中Ⅰ型、Ⅱ型和Ⅲ型的SMN1基因第7和8外显子均纯合缺失的比例分别为100%、94.44%和87.50%,仅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的比例分别为0、5.56%和12.50%;SMN2第7外显子拷贝数为1、2、3和4拷贝的比例分别为11.32%、67.92%、13.21%和7.55%;NAIP第5外显子拷贝数为0、1和2拷贝的患者分别为11.32%,62.26%和26.42%.未检测到GTF2H2和H4F5基因缺失.SMN1基因第7外显子在四川地区孕妇人群的杂合缺失率为2.11%.结论 SMA患者的临床分型与SMN2基因和NA IP基因拷贝数有关(P<0.05),而与SMN1基因第7和8外显子缺失模式无关联(P>0.05).通过检测SMN1的拷贝数可辅助筛查SMA携带者.对无SMA家族史的普通群体进行SMA致病基因携带筛查时,应考虑“2+0”型携带者对筛查结果的影响,谨慎地解释筛查结果.

  • 一例脊肌萎缩症患者及其家系的SMN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曾健;林炎鸿;严爱贞;蔡美英;柯龙凤;兰风华

    目的 对1例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SMN基因行突变分析.方法 采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T克隆-测序技术对患者SMN基因进行拷贝数分析和点突变的鉴定,应用MLPA和针对点突变区域的SMN基因第5外显子PCR-直接测序法对患者父母SMN基因进行拷贝数分析和点突变的证实,同时用200名正常人外周血进行相关位点对照研究.结果 患者具有1个拷贝的SMNl基因和1个拷贝的SMN2基因,在这个SMNl基因第230位密码子上存在1个未见报道的错义突变S230L(TCA→TTA);父亲具有两个SMN1和两个SMN2拷贝,其中1个SMNl基因存在S230L突变;母亲具有1个SMN1拷贝,而SMN2基因是纯合缺失的.200名对照中未发现该位点突变.结论 在1个SMA家系中发现了1个新的SMNI基因点突变,即S230L,并准确分析了此家系各成员的SMN基因型.

  • 少年型脊肌萎缩症的基因型及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王艳云;冯善伟;操基清;杨娟;李亚勤;利婧;张成

    目的 探讨少年型脊肌萎缩症(juvenile 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Ⅲ)的临床特征、基因型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方法 收集并分析18例确诊的SMAⅢ患者的临床资料、基因型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患者平均起病年龄6.1岁,从出现首发症状到就诊病程为13个月到28年不等.患者均以双下肢肌无力症状起病,逐渐出现双下肢近端肌萎缩和双上肢近端无力;所有患者SMN (survival motor neuron)基因分析提示均存在SMN1基因纯合缺失.行肌电图检查15例,结果均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年龄较小患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值基本正常,多数年龄较大的患者CK值均不同程度升高,但增高程度与年龄无关.结论 充分认识SMAⅢ的临床特点,尤其是生长发育方面的特点,结合基因分析、早期诊断并早期干预对延缓患者的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西南地区汉族脊肌萎缩症患者SMA相关基因分子特征

    作者:王旻晋;王军;白梦鸽;周汶静;巫丽娟;唐思诗;陆小军;应斌武

    目的 以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构建脊肌萎缩症(SMA)相关基因拷贝数变化频率,为SMA的临床诊断和分型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62例临床诊断为SMA的无亲缘关系患者,以及5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多重连接酶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LPA)分析运动神经元基因(SMN)和神经原凋亡抑制蛋白基因(NAIP)的拷贝数.结果 62例患者中,SMA Ⅰ~Ⅳ型分别占30.65%(19/62)、41.94%(26/62)、16.13%(10/62)、11.29%(7/62).SMN1基因外显子7纯合缺失占98.38%(61/62),SMN1基因外显子8纯合缺失占82.26%(51/62).SMA Ⅰ型患者中NA IP基因外显子5有68.42%(13/19)纯合缺失,26.32%(5/19)杂合缺失;SMAⅡ~Ⅳ型患者中NA IP基因外显子5有13.95%(6/43)纯合缺失,62.79%(27/43)杂合缺失.SMA Ⅰ型患者中68.42%(13/19)有1~2拷贝的SMN2基因,SMAⅡ型中84.62%(22/26)有2拷贝以上的SMN2基因,90.00%(9/10)SMAⅢ型和85.71%(6/7)SMAⅣ型患者有2拷贝以上的SMN2基因,且发现有5拷贝和6拷贝SMN2基因.结论 SMN1基因缺失是SMA的主要致病原因,SMN2和NAIP基因拷贝数变化可以影响SMA病情严重程度.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