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发夹结构通过影响Paxillin的功能抑制成骨细胞迁移

    作者:张宁;胡志毅;殷国勇;范卫民;陶松年;王道新;董天华

    目的 探索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 1, GIT1)的RNA发夹结构(hairpin)(GIT1-RNAh)对成骨细胞迁移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 取培养至第6代的鼠成骨细胞,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包含GIT1-RNAh(实验组)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ence protein, GFP)的RNA发夹结构(GFP-RNAh)的腺病毒(对照组)感染12 h后,再将每组分成有、无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rived growth factor, PDGF)刺激的两组.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成骨细胞内源性GIT1蛋白表达和Paxillin的位置.Western Blot检测Paxillin的磷酸化.构建包含蓝色荧光蛋白的GIT1-RNAh(CFP-GIT1-RNAh)实验组和GFP-RNAh(CFP-GFP-RNAh)(对照组), 免疫荧光双染的方法检测CFP-GIT1-RNAh和 CFP-GFP-RNAh对Paxillin位置的特异性作用.用划痕愈合法检测GIT1-RNAh(实验组)和GFP-RNAh(对照组) 腺病毒对成骨细胞在PDGF刺激下的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抑制成骨细胞内源性的GIT1蛋白表达和扰乱Paxillin的分布.Western Blot观察,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明显抑制了Paxiliin的磷酸化(P<0.05).划痕愈合法检测观察,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明显抑制成骨细胞的迁移.结论 GIT1-RNAh通过扰乱Paxillin的分布和其磷酸化从而抑制成骨细胞的迁移.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嗅鞘细胞移植后的短期随防研究及磁共振波谱评价

    作者:黄红云;谭可;陈琳;薛艳萍;王洪美;张健;张峰;刘彦铖;郗海涛

    目的 采用运动皮质及相关脑区的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分析上运动神经元明显受累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嗅鞘细胞移植后质子谱变化.方法 2004年12月~2005年2月,收治7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25~67岁.按El Escorial诊断标准确诊.嗅鞘细胞移植术前及术后2周检查其神经功能状态、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肌电图和质子磁共振波谱.分别于大脑脚、内囊膝部、内囊后肢、放射冠和中央前回测量N-乙酰天冬氨酸/肌酐和胆碱复合物/肌酐比值.结果 7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嗅鞘细胞移植后2周2例患者功能评分明显改善(ALS功能评分ALSFRS分别由30增至33分,29分增至34分),其余5例保持稳定.7例患者N-乙酰天冬氨酸/肌酐和胆碱复合物/肌酐整体水平降低(1.624降至1.531),但2例改善的患者在其相应的解剖区域N-乙酰天冬氨酸/肌酐升高(NAA/Cr分别由1.236增至1.316, 1.438增至1.560).结论 初步研究表明嗅鞘细胞移植术后2周内7例ALS患者中的2例明显改善.质子磁共振波谱是一项适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评估的无创检查方法,但需更多病例数和长期随访进一步研究.

  • 面神经缺损快速延长后即刻端端吻合修复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牙祖蒙;高志;王建华;张纲;谭颖徽

    目的 初步评价面神经缺损快速延长后即刻端端吻合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8月~2005年2月,收治面神经缺损患者9例.其中交通伤4例,刀砍伤及肿瘤侵及面神经各2例,跌落伤1例.7例外伤患者出现明显面瘫;受肿瘤侵犯2例,术前无明显面瘫.多支缺损8例,单支缺损1例.缺损均位于各分支的近、中1/3,范围1.5~3.0 cm.2例神经电生理检查示,患侧表情肌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平均峰值分别等于健侧的13%和20%,动作电位潜伏期较健侧长9倍以上.手术行解剖神经后,自制神经延长器一次性弦式加载延长神经,即刻行无张力端端缝合.术后综合参照Baker DC疗效评定和House-Brackmann评级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9例患者获随访6~18个月.其中5例两侧面部动、静态表情完全对称,表情肌EMG平均峰值为健侧的82%~95%,疗效评价为优;3例动、静态表情基本对称,表情肌EMG平均峰值为健侧的60%~90%,疗效评价为良;1例表情肌功能有改善,表情肌EMG平均峰值为健侧的55%,疗效评价为差.结论 面神经缺损≤3 cm的情况下,快速延长后即刻行端端缝合修复神经缺损,可获较满意疗效.

  • 岛状肌皮瓣在颈胸部难治性创面中的应用

    作者:邢新;薛春雨;郇京宁

    目的 介绍岛状肌皮瓣在颈胸部难治性创面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1994年8月~2004年12月,收治98例颈胸部难治性创面患者,男42例,女56例;年龄21~68岁.病程3 h~13个月.胸前部29例,颈部28例,项部18例,腋下或腋窝部15例,胸侧壁8例.创面范围6 cm×4 cm~20 cm×15 cm,其中感染创面27例,骨外露48例,心、肺等胸腔器官外露7例,深部重要血管、神经外露33例.根据创面所在部位、性质及致病因素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岛状肌皮瓣修复.其中岛状胸大肌肌皮瓣28例,岛状背阔肌肌皮瓣34例,岛状斜方肌肌皮瓣19例,岛状腹直肌肌皮瓣17例,皮瓣切取范围 8 cm×6 cm~35 cm×15 cm.结果 术后92例创面Ⅰ期愈合,肌皮瓣全部成活;6例肌皮瓣部分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成活.83例获随访2周~5年,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良好,均获得满意功能和外形.结论 修复颈项部创面可选用岛状胸大肌肌皮瓣、岛状背阔肌肌皮瓣、岛状斜方肌肌皮瓣;修复胸部创面可选用岛状背阔肌肌皮瓣、岛状腹直肌肌皮瓣;根据创面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岛状肌皮瓣修复颈胸部难治性创面可获得满意功能和外形.

  •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手术结合大剂量罗扰素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耀军;岑瑛;李正勇;李晶晶

    目的 探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手术结合大剂量罗扰素治疗的疗效.方法 1998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17~79岁.病程2个月~7年,中位病程3.5年.9例Ⅰ期患者行单纯病灶扩大切除结合中厚植皮(或邻位皮瓣)修复创面,23例Ⅱ期患者行病灶扩大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或截肢),1例Ⅲ期患者姑息性病灶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均辅以大剂量罗扰素生物治疗.结果 9例Ⅰ期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好,获随访7个月~8年,无复发.Ⅱ期患者中,2例切口愈合延迟,经换药愈合;1例失访,余22例获随访5个月~7年,其中1例复发,部位于大腿原发灶旁,再次予病灶广泛切除后,大剂量罗扰素治疗.1例Ⅲ期患者治疗1年6个月后因肺部转移并发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手术结合术后大剂量罗扰素综合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疗效满意.

  • 多孔高密度聚乙烯应用于扩张法耳廓再造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宋春琼;焦烽;庄洪兴;王淑杰;胡小根;何乐人

    目的 探讨应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作为再造耳支架对先天性小耳或后天耳廓缺失患者进行再造的可行性.方法 1999年2月~2004年2月收治61例耳廓缺失患者,男38例,女23例;年龄5~61岁.先天性小耳40例,其中双侧1例,单侧39例;外伤后耳廓缺损21例,其中双侧6例,单侧15例.应用耳后软组织扩张法,以Medpor为支架行耳廓再造术.手术分二期,一期为耳后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二期为耳廓再造术.以耳后扩张皮瓣或扩张的耳后瘢痕瓣和乳突区皮下组织筋膜瓣包裹Medpor支架,再造耳廓.结果 61例耳廓再造术患者均痊愈出院,获随访6个月~5年1个月,平均2.8年.其中49例(80.3%)患者对手术结果满意,7例(11.5%)认为再造耳手术效果尚可,3例(4.9%)发生了支架外露,对手术效果不满意,2例(3.3%)于术后6个月行自体肋软骨移植,置换Medpor支架.结论 扩张法耳廓再造术中,对不适合、不能或不愿取用自体肋软骨作为再造耳支架的患者,应用Medpor耳支架,是一种较为安全、简便及可行的方法.

  • 胫骨皮瓣修复小腿感染性骨皮缺损的应用

    作者:贾红伟;程春生;吕松峰;赵作恭;单海民;杜志军;汤金城;任飞

    目的 探讨胫骨皮瓣在修复小腿感染性骨皮缺损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2000年2月~2005年3月,收治因外伤致小腿开放性骨折68例.男47例,女21例,年龄8~59岁.按Gustilo分型均为Ⅲ型.其中4例一期行胫骨皮瓣游离移植术,64例急诊术后形成小腿感染性骨皮缺损.胫骨缺损长度4~18 cm,皮肤缺损范围8 cm×3 cm~22 cm×11 cm,创面均有脓性渗出物.经中药薰洗湿敷后,利用胫骨皮瓣通过游离移植、交腿移位和同侧移位方法,重建患肢胫骨支架连续性并修复创面.切取皮瓣范围9 cm×4 cm~25 cm×12 cm,骨瓣长度为6~21 cm.结果 术后1例因血管危象经探查再吻合血管失败,改用腓骨皮瓣修复.1例切取胫骨皮瓣21 cm,因近端为延长血管蒂,骨膜与骨瓣剥离过长,随访6个月近端仍延迟愈合;余患者3~5个月骨瓣与受区胫骨愈合.68例均获随访6个月~5年,43例随访2年以上者均能负重行走,步态无明显异常,能从事原工作.结论 在充分抗感染的基础上,根据患肢具体情况采用胫骨皮瓣游离移植、交腿移位和同侧移位一期重建胫骨支架连续性及修复皮肤缺损创面,适用于小腿多种类型骨皮缺损创面,成功率高,能保留患肢,为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 雌激素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血管瘤增殖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刘江斌;肖现民;盛民立

    目的 研究雌二醇(estradiol,E2) 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在促进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hemangioma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HVEC)增殖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他莫昔芬(tamoxifen, TAM)对其促进作用的影响.方法 取2例皮肤增生期草莓状血管瘤标本进行HVEC培养.传至第3代时采用无雌激素培养液IMEM进行干预实验,实验分5组:1组为对照组,仅IMEM培养;2组加入17-β-E2;3组加入bFGF;4组加入17-β-E2和bFGF;5组加入17-β-E2、bFGF和4-羟基-他莫昔芬(4-OH-tamoxifen,4-OH-TAM).药物浓度分别为:17-β-E2 100 pg/ml,bFGF 10 ng/ml,4-OH-TAM 1×10-6 mol/L.分别在培养第0、3、6和 9天进行细胞计数(cell count, CC)和DNA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 PI)检测.结果 2例血管瘤HVEC体外成功培养,细胞呈鹅卵石样,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 Ⅷ-related antigen,又称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染色阳性.例1在第9天,1组示HVEC增殖不明显,2组CC及PI为1组的1.4倍和1.6倍(P<0.05);3组CC及PI为1组的2.6倍和2.3倍(P<0.01);4组CC及PI为1组的3.7倍和2.9倍(P<0.01);5组的CC和PI与1组相似(P>0.05).例2的实验结果与例1相似.结论 体外实验显示,bFGF可显著促进血管瘤增殖;而雌激素和bFGF的共同存在对血管瘤的促增殖作用更加明显,二者存在协同作用;TAM则能明显抑制其协同促增殖作用.

  • 应用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因素的分析

    作者:曾宪林;周忠;蒋林

    目的 探讨Gamma钉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因素.方法 1998年1月~2004年5月收治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8例,女32例;年龄47~82岁.左侧16例,右侧34例.Evans分型:Ⅰ型4例,Ⅱ型2例,Ⅲ型23例,Ⅳ型10例,Ⅴ型11例.均采用Gamma钉技术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50例获随访4~29个月.35例负重行走有力,髋关节活动达到正常范围,按Harris评分标准:优30例,良5例;15例出现并发症:髋内外翻5例,拉力螺钉切出及下肢短缩2例,下肢外旋畸形3例,髋关节痛2例,膝关节痛并僵直1例,股骨锁钉处骨折1例,内固定失败1例.结论 造成并发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于手术时机延迟导致手术难度增加;对骨折类型了解分析不充分;手术操作不规范;手术器材了解不完全;术后忽视康复指导和功能锻炼不当及过早负重所致.

  • 小腿后侧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朱良;钟广军;高宏;艾合麦提·玉素甫

    目的 探讨小腿和足踝部骨关节、肌腱及内固定物外露的创面,采用小腿后侧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8年8月~2004年7月,小腿后侧远端蒂筋膜皮瓣局部移位修复34例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男27例,女7例,年龄17~61岁.病程4 h~8个月.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18例,足踝部缺损11例,足跟负重区缺损5例.其中伴胫骨或跟骨慢性骨髓炎者13例,创面感染8例,骨外露3例.所取皮瓣范围6 cm×4 cm~15 cm×12 cm.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加压包扎.结果 术后31例筋膜皮瓣全部成活,3例部分坏死,对症处理后愈合.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及外观均满意,小腿及足踝部血运、功能活动均恢复正常.结论 应用小腿后侧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骨关节、肌腱及内固定物外露的创面,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便,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皮瓣成活率高,术后外形美观等优点.

  • 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探讨

    作者:陈游;朱威宏;王万春;徐海涛;肖东明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多股半腱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9月~2004年12月,收治经临床及关节镜检查确诊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18~51岁.左膝31例,右膝19例.均有明确膝关节外伤史.关节镜检查前交叉韧带体部断裂26例,韧带缺如14例,股骨侧关节撕脱4例,体部撕裂、松散6例.取自体半腱肌腱,关节镜下行等长重建.参照敖英芳临床判断标准及Lysholm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8~10周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获随访6个月~4年,平均1.8年.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阳性者3例,可疑阳性者8例;余患者均为阴性.根据敖英芳临床判断标准,本组优23例,良18例,中5例,差4例.Lysholm评分术后86.43±9.33,与术前40.57±10.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多股半腱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疗效好,损伤小.

  • 椎弓根螺钉-棒系统矫治麻痹性脊柱侧凸

    作者:陈建文;秦泗河;焦绍锋;王振军

    目的 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棒系统矫治麻痹性脊柱侧凸(paralytic scoliosis,PS)的一些手术问题.方法 2000年5月~2005年5月,应用钛质椎弓根螺钉-棒系统治疗18例PS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11~26岁.其中脊髓灰质炎后遗症13例;先天性脊髓发育不良(myelodysplasia,MS)5例, 2例为2次手术.术前脊柱侧凸Cobb角55~125°,牵引下侧凸Cobb角30~105°.合并骨盆倾斜3~55°.3例术前先施行头-盆环牵伸;2例实施一期后路弧顶椎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余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固定节段为6~15个,所用螺钉数6~16枚.结果 术后患者均无感染及神经症状加重,伤口均Ⅰ期愈合.16例获随访6个月~3年,平均1年9个月.无断钉、断棒现象.术后Cobb角40.29±15.45°,矫正率44%~81%,平均52.9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时1例MS患者Cobb角丢失较明显,余患者与术后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骨盆倾斜术后测量为14.77±10.5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例随访1年时较术后有加重,余患者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应用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多椎体的固定,短节段的融合,方法可靠,疗效满意.矫治麻痹性脊柱侧凸时,应将骨盆及下肢的功能和畸形程度统筹考虑.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治疗

    作者:赵凤朝;马超;熊传芝;许永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7年7月~2004年10月,共收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53~79岁.行CT及X线片检查,了解假体松动情况及假体位置,并分析脱位原因.无假体松动者,麻醉下手法复位、行稳定性试验.手法复位成功且稳定者,胫骨结节牵引4~6周.手法复位失败或不稳定者,原入路切开,根据术前及术中情况,调整offset值及部分假体组件.稳定者,关节囊修补,胫骨结节牵引4~6周.仍不稳定或松动者采用翻修手术.结果 23例患者,1例松动者采用全髋关节翻修;10例手法复位治疗成功;12例手法复位后不稳定或失败患者中,5例行切开复位关节囊修补,2例采用加长股骨头增加offset值,2例改用防脱位髋臼内衬,1例采用加长股骨头并调整异常髋臼内衬位置,2例仍不稳定者采用全髋关节翻修.患者均获随访1~5年,平均1.9年.均未出现再脱位.术后1年Harris 评分72~94分,平均87分.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应根据脱位原因和术中稳定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跨区供血反流轴型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强;郑永生;马涛;翁瑞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局部皮下注射对大鼠背部跨区供血反流轴型皮瓣成活的影响及效果.方法 取20只SD大鼠,制备8 cm×2 cm大鼠背部跨区供血反流轴型皮瓣模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实验组:于皮瓣远端7.5 cm及6.5 cm处共选择4个对称位点,分别予100 ng/100 μl VEGF溶液50 μl;对照组:每一位点予生理盐水50 μl.术后1~7 d行皮瓣大体观察,并于7 d处死大鼠,切取皮瓣,行皮瓣成活率测定、组织学观察及血管密度检测.结果 大体观察,实验组皮瓣成活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实验组皮瓣成活面积15.55±0.27 cm2,对照组13.42±0.57 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观察,实验组皮瓣血管密度34.40±3.75个/10倍光镜下视野,对照组21.00±3.16个/10倍光镜下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镜下见实验组有大量新生肉芽组织形成,胶原纤维排列规则,成纤维细胞较多,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轻;对照组新生肉芽组织少,胶原纤维凝集成块,成纤维细胞少,炎性细胞浸润程度重.结论 VEGF在皮瓣成活早期,通过促进缺血皮瓣新生血管形成,增加血管数量,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促进皮瓣成活;在皮瓣形成时局部、单次、足量应用VEGF是促进跨区供血反流轴型皮瓣远端成活的有效方法.

  • 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修复皮样囊肿切除后额骨凹陷畸形

    作者:李军辉;邢新;薛春雨;张敬德;李蠡;郭恩覃

    目的 探讨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修复额部皮样囊肿切除后骨骼凹陷畸形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00年2月~2005年5月,采用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修复13例额部皮样囊肿切除后的额骨凹陷畸形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17~41岁.囊肿均在婴、幼儿期出现,囊肿大小6 cm×4 cm~10 cm×8 cm.设计发际缘或囊肿周缘的切口,完整切除皮样囊肿,并去除额骨凹陷处表面的骨膜等软组织后,以适量的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充填修复额骨凹陷.于术后1周,1、6个月进行临床和X线片检查.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肿、血清肿、感染及羟基磷灰石颗粒人工骨移位等并发症发生.均获随访1~20个月,额骨凹陷完全修复,局部皮肤平滑,外观无明显凹陷;局部检查和X线片示,植入的羟基磷灰石颗粒人工骨与周围骨质结合紧密,无明显缝隙,人工骨未见移位.结论 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充填修复皮样囊肿切除后的额骨凹陷是一种简单易行和较理想的方法.

  • 毛囊干细胞参与创面修复及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

    作者:王洪涛;陈璧;胡大海

    目的 对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FSC)参与创面修复过程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FSC定位、细胞表面标记物、与创面修复的关系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进行回顾总结与分析.结果 FSC在维持毛囊循环和创面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已知参与调控这一过程的信号转导通路有 Wnt、骨形成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Notch、Shh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结论 FSC在创面修复等再生医学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关其增殖分化调控的研究将成为创面修复及组织工程等领域内新的研究热点.

  •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

    作者:晏开力;汪健;李庆;邬志伟;徐修才;徐静玮;翟志敏

    目的 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体外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并探讨其诱导条件.方法 分离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经贴壁法获取MSCs.所获细胞分4组进行诱导:组1、2以5×103/cm2细胞密度接分别接种于含2%和15%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组3、4以5×104/cm2细胞密度分别接种于上述两种血清浓度的培养基,各组细胞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辅以牛脑提取物的诱导,对照组为正常传代培养的MSCs.在诱导的第14、21天分别测定表面分子CD34、VEGFR-2、CD31和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 Ⅷ-related antigen,又称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以及体外成血管实验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同时测定不同诱导条件下的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结果 组3细胞经诱导后,内皮系表面分子CD34、VEGFR-2、CD31、vWF于第14天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分别为8.5%、12.0%、40.0%、30.0%,其中CD34、VEGFR-2在第21天表达上调,为15.5%、20.0%,余各诱导组细胞未表达上述表面分子;诱导后的组3细胞呈低增殖状态(PI值约为10.4%),在半固体培养基中还可形成血管腔样结构.结论 从成人骨髓中分离培养的MSCs,在较高细胞接种密度和低增殖状态下,经VEGF、牛脑垂体提取物诱导后,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可作为治疗性血管生成及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

  • 复合细胞和人工骨的富血小板血浆成骨能力研究

    作者:李四波;张长青;袁霆;郭尚春;曾炳芳

    目的 探讨复合细胞和人工骨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促进骨缺损修复的能力.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取兔全血体外诱导培养为类成骨样细胞,应用低密度两次离心法制备PRP.取48只1岁左右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双侧桡骨1.2 cm骨缺损模型,根据缺损中植入材料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左侧PRP/MSCs/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右侧MSCs/β-TCP;B组:左侧自体骨,右侧PRP/MSCs/β-TCP;C组:左侧自体骨,右侧MSCs/β-TCP;D组:左侧PRP/β-TCP,右侧β-TCP.术后2、6及12周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组织学及生物力学观察桡骨缺损的愈合情况.结果 制备的PRP血小板浓度稳定,约为全血的5.45±0.23倍.大体标本与X线片显示2、6周时PRP/MSCs/β-TCP在缺损处桥接及新生骨外形较自体骨差,与MSCs/β-TCP无明显区别;12周,PRP/MSCs/β-TCP在缺损处桥接及新生骨外形接近于自体骨,优于MSCs/β-TCP.组织学观察,在新生骨数量及成熟度方面,术后各时间点PRP/MSCs/β-TCP明显优于MSCs/β-TCP(P<0.05),PRP/MSCs/β-TCP与自体骨无差异(P>0.05);2、6周PRP/β-TCP与β-TCP无差异(P>0.05);12周PRP/β-TCP优于β-TCP(P<0.05).新生骨生物力学强度检测,6、12周PRP/MSCs/β-TCP优于MSCs/β-TCP(P<0.05);6周PRP/MSCs/β-TCP小于自体骨(P<0.05),但12周与自体骨无差异(P>0.05);12周PRP/β-TCP与β-TCP无差异(P>0.05).结论 PRP复合MSCs和β-TCP显示出了良好的成骨能力,PRP可通过提高MSCs和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活性,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 骨髓基质干细胞与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体外复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作者:潘海涛;郑启新;郭晓东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与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poly(lactic acid/glycolic acid/asparagic acid-co-polyethylene glycol),PLGA-ASP-PEG]的生物相容性,为构建组织工程骨进行骨缺损修复提供理论基础,以及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优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本体开环共聚法合成PLGA-ASP-PEG三嵌段共聚物.取4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骨髓,体外分离培养MSCs.将第3代MSCs以1.0×106/ml接种到PLGA-ASP-PEG材料上,测定细胞黏附力和黏附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增殖指数、DNA指数及凋亡;通过考马斯亮蓝测定法和3H-脯氨酸掺入实验观察细胞的蛋白合成和胶原合成情况.以PLGA支架材料作为对照.结果 MSCs在PLGA-ASP-PEG支架材料上贴附、生长良好,其黏附、增殖和蛋白、胶原合成能力均显著高于PLGA组(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PLGA组(P<0.05).DNA指数显示两组细胞均为正常的二倍体细胞.结论 PLGA-ASP-PEG的生物学性能与PLGA相比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可作为MSCs的理想载体构建组织工程骨进行骨缺损修复研究.

  • 纤维蛋白胶复合骨形成蛋白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对兔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作者:崔赓;李洁;雷伟;胡蕴玉;吕荣;梁雨田

    目的 观察以纤维蛋白胶(fibrin sealant,FS )为载体复合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 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3日龄新西兰兔骨髓进行培养传代,采用第3代细胞进行研究.实验分为3组,实验组:以含1 μg/ml rhBMP-2注射型FS培养细胞;FS对照组:以单纯FS培养细胞;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细胞培养、组织化学及电镜等方法对各组兔MSCs的增殖、贴壁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及染色、Ⅰ型胶原表达、超微结构及细胞在材料中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各组细胞促增殖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FS对照组→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细胞贴壁率的影响总体由强到弱依次是:FS对照组→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LP活性由强到弱依次是:实验组→FS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细胞的Ⅰ型胶原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实验组→FS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粗糙,有微孔存在,FS对照组、实验组细胞与材料融合生长.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程度高,但细胞增殖活性较FS对照组稍差;FS对照组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程度较实验组低,细胞增殖活性较好;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增殖活性较差,胞外基质少.结论 以FS为载体复合BMP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可显著提高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的分化水平,但对MSCs促增殖作用不明显.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扩增及向成骨及脂肪细胞的分化

    作者:田新;符仁义;邓力;智伟;周晨燕;郭霞;朱易萍;雷明雨;李世均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分离、纯化、扩增,以及向成骨及脂肪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方法与条件.方法 无菌条件下收集新生儿脐血60~120 ml,枸橼酸钠抗凝,以Ficoll-Hypaque 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法、沉降红细胞后密度梯度法及CD34+免疫磁珠负选法分离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分离获得的MNCs采用L-DMEM培养基或MesencultTM培养基/10%胎牛血清进行MSCs培养传代,获得第3代集落生长细胞作流式细胞仪表面抗原测定,并向成骨及脂肪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骨细胞钙沉积经茜素红染色鉴定,脂肪细胞胞浆油滴经油红染色鉴定.结果 经沉降红细胞后分离的MNCs,使用MesencultTM培养基/10%胎牛血清培养成功率高,第3代可出现明显的集落生长,而另两种方法分离培养的细胞则难以形成集落;集落细胞表面抗原测定表达CD29、CD59、CD71而不表达CD34、CD45及HLA-DR等分子.成骨定向诱导分化的集落细胞经茜素红染色胞浆中出现有大量的钙沉积;成脂肪定向诱导分化的集落细胞油红染色示胞浆充满油滴空泡.结论 新生儿脐血中可分离出MSCs,并可在体外进行培养扩增.以甲基纤维素沉降红细胞后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的MNCs培养较为有效,集落细胞表达基质细胞表面抗原,能够向成骨细胞及成脂肪细胞定向诱导分化.

  • 复合腓骨移植修复股骨干缺损12例

    作者:秦绍春;郑连杰

    2002年5月~2006年7月,我们采用吻合血管的单根腓骨移植联合髂骨移植的复合腓骨移植,修复股骨干缺损12例,获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28例头皮撕脱伤的整复

    作者:丁力;刘加宁;郑清健;林根辉

    目的 回顾分析头皮撕脱伤手术整复的经验与体会.方法 1985年12月~2004年5月,收治28例外伤性头皮撕脱伤患者.其中头皮全部包括前额皮肤撕脱14例,撕脱面积超过全头皮1/2 9例,不超过1/2 5例.14例伤后6 h内行急诊手术,8例伤后3~14 d择期手术,6例外院将撕脱头皮原位缝合后坏死再入院.3例采用吻合血管头皮再植,4例大网膜移植,余游离植皮.结果 术后28例均获随访3个月~4年.吻合血管的头皮再植和软组织扩张器修复小面积的头皮撕脱创面,头发均能再生;各种游离植皮遗留秃发区.结论 吻合血管的头皮再植及头皮扩张术(针对非大面积头皮撕脱)是一种治疗头皮撕脱伤的优良方法.

    关键词: 头皮撕脱伤 整复
  • 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作者:何丽娜;赵少平;蒋文萍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1月,对23例外伤性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单纯或联合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趾腹皮瓣及(口)/(止) 母甲皮瓣移植术治疗.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均获随访6~24个月.皮瓣血运、外观、质地均良好,拇指活动、对掌功能及皮肤感觉均恢复良好.结论 不同皮瓣对于拇指软组织缺损修复有其适应证.手术时皮瓣选取适宜、设计合理,可以小的创伤获得佳的拇指修复效果.

  •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作者:方军;韦寿繁;卢长巍

    目的 观察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1998年1月~2005年3月,对23例小腿下段胫前、足踝部创伤致软组织缺损、烧伤后的瘢痕及溃疡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进行修复.病程2个月~12年.皮瓣切取范围4.5 cm×3.5 cm~13.0 cm×9.0 cm.结果 23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无继发溃疡,耐磨损.结论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切取简便,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可有效地修复小腿下1/3、踝关节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 腓骨皮瓣修复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及皮肤缺损

    作者:杨运发;徐中和;侯之启;钟波夫;张光明

    目的 应用吻合血管腓骨皮瓣重建胫骨粉碎性骨折段骨的连续性及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方法 2002年2月~2004年12月,收治22例胫骨粉碎性骨折.Gustilo ⅢB型8例,ⅢC型14例.合并血管损伤14例,神经损伤5例.缺损范围12 cm×6 cm~20 cm×6 cm.于伤后1~22 d,在彻底清创基础上,采用吻合血管腓骨皮瓣修复.随访观察骨愈合情况及患肢功能.结果 22例获8~42个月随访,移植的腓骨皮瓣全部成活,胫骨粉碎性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截肢和慢性骨髓炎发生,下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应用吻合血管腓骨皮瓣,重建胫骨严重粉碎性骨折段骨的连续性及修复其皮肤软组织缺损,有助于加速骨折愈合、减少慢性骨髓炎的发生、缩短病程和降低致残率.

  • 生物衍生膜修复皮肤溃疡及缺损十例

    作者:罗伟;李亚涛;谢怀春;李中文;林真富

    目的 观察生物衍生膜在治疗皮肤溃疡及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3月~2004年10月采用生物衍生膜修复皮肤溃疡及缺损创面10例,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0例中1例单纯使用生物衍生膜治疗无效,经创面分泌物培养证实为真菌感染,加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后创面愈合;余9例创面在3 d分泌物减少,1周后创面开始缩小愈合.患者均获3个月~1年随访,7例外伤及感染创面均愈合,无复发;3例截瘫褥疮创面愈合后有反复.结论 生物衍生膜具有皮肤屏障保护、抗炎、减少渗出及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等作用,为临床修复皮肤溃疡缺损创面提供了新的人工组织替代治疗途径.

  • 半腱肌移位加强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作者:张渊

    目的 评价半腱肌移位加强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3月~2004年10月,采用半腱肌移位加强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者7例,年龄16~32岁,均为单侧脱位.病程6个月~3年.均为首次脱位后保守治疗复发.结果 术后随访5个月~4年.按Insall评定标准,优6例,良1例.结论 半腱肌移位加强术增加了股四头肌肌力,防止髌骨向外脱位,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能防止复发及远期并发症.

  •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脱套伤38例

    作者:郭旭;董华祥;石涛;林亚

    目的 探讨手部脱套伤中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1998年5月~2005年5月,根据手部脱套伤的皮肤缺损面积、形状设计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38例46指.其中拇指11指,食指20指,中指9指,无名指4指,小指2指,拇指、食指同时脱套伤3例.手术均一期修复,切取皮瓣为6 cm×2 cm~17 cm×8 cm.供区直接缝合9例,中厚皮片修复29例.结果 46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0~12 d断蒂.供区创面均Ⅰ期愈合.获随访6~12个月,手部外形、功能满意.两点辨别觉>10 mm.结论 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脱套伤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实用性强,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 中国大陆地区妇女骨质疏松筛选工具探讨

    作者:张菊英;吴涛;杨定焯;程晓光;周琦;卓铁军;张华寿;项静;王洪复;区品中;刘建立;徐苓;黄公怡;黄琪仁;Barden HS;Weynand LS;Fqukner KG;孟迅吾

    目的 建立适用于中国大陆地区40岁及以上妇女的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筛选工具.方法 以20~39岁妇女腰椎骨密度的均数和标准差作为参考值计算T-score.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的测量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二分类的Bayes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结果 我国大陆地区40岁及以上妇女OP筛选工具(osteoporosis screening tool for Chinese,OSTC)为:体重-2×年龄+50.判别准则为OSTC>0为无OP危险性,OSTC≤0为有OP危险性.OSTC的正判率为75.78%,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75.1%,Kappa值为0.51(P=0.000),说明OSTC与DXA的判定结果一致性尚可.结论 OSTC是一个简便的OP筛选工具.根据年龄、体重两个变量的简单计算,即可对我国大陆地区40岁及以上的妇女进行OP危险性的筛选.但OSTC没有得到外部数据的验证,其优劣还有待进一步评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