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중국수복중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2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1892
  • 国内刊号: 51-137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志明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成人阴茎段尿道缺损的修复

    作者:李养群;唐勇;陈文;周传德;杨明勇;李强;王勇前;刘新海;李森恺

    目的 总结成人阴茎段尿道缺损的手术修复方法及阴囊中缝区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11月,对不同原因的阴茎段尿道缺损患者26例,年龄18~40岁,应用局部阴茎皮瓣再造缺损尿道,其中先天性阴茎型尿道下裂16例;外伤性阴茎中段尿道缺损6例,远段尿道缺损4例.外伤1~4年,曾行尿道造瘘术,反复尿道外口开大.应用以阴囊前、后动脉为蒂的阴囊中隔岛状皮瓣进行阴茎腹侧再造尿道表面创面的覆盖,皮瓣范围在阴囊中缝区宽2.5 cm,长5.5 cm内.结果 术后除4例患者并发感染而漏尿,术后2~4周内自行愈合外,其余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7个月~4年,阴茎无弯曲,排尿无异常.结论 应用阴茎局部皮瓣再造尿道及阴囊中缝区带蒂岛状皮瓣覆盖创面,是修复青春期后阴茎段尿道缺损一种良好的方法,手术操作简便,皮瓣血运可靠,修复后阴茎外形及功能均良好.

  • 颏下岛状皮瓣一期修复下咽肿瘤切除后非环周缺损

    作者:蒋斌;顾云飞;陈卫贤;徐新江

    目的 探讨颏下岛状皮瓣一期修复下咽非环周缺损的可行性、手术操作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2年8月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下咽非环周缺损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41~78岁.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部位:梨状窝9例,咽后壁4例,环后区3例.UICC(1997)临床分期:Ⅱ期2例,Ⅲ期11例,Ⅳ期3例.切取皮瓣8.0 cm×4.5 cm~5.0 cm×3.0 cm. 结果 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下咽非环周缺损16例皮瓣全部成活,创口Ⅰ期愈合.术后经3~7年随访,无咽瘘、感染等并发症,均恢复了良好的吞咽功能.术后3年时生存率为68.8%(11/16),5年生存率为62.5%(5/8).结论 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下咽非环周缺损方法简便,成功率高,提高了生存率,是一种较好的下咽非环周缺损重建方法.

  • 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修复

    作者:宫旭;路来金;李雷刚

    目的 探讨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10月,对36例足踝部皮肤缺损分别采用同侧外踝上皮瓣或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其中男35例,女1例.年龄6~62岁,平均38岁.损伤原因:机器伤12例,车祸伤22例,感染1例,冻伤1例.其中急诊行皮瓣修复24例,12例于伤后7 d~1个月手术,修复部位包括足背、足跟、前足和内、外踝,皮肤缺损范围5 cm×4 cm~20 cm×10 cm.其中外踝上皮瓣15例15个皮瓣,切取皮瓣范围5 cm×4 cm~15 cm×8 cm;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21例22个皮瓣,切取皮瓣范围6 cm×4 cm~20 cm×10 cm.就其术后疗效及两种皮瓣的成活率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外踝上皮瓣完全成活10个,完全坏死3个,尖端部分坏死2个.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完全成活21个,其中3个尖端出现表皮坏死;1个在术中即出现动脉供血不足,改行其他方法修复.术后经3周~6个月随访,两种皮瓣修复后的疗效相似,皮肤质地、厚度与足踝部相接近,皮瓣的痛、触觉为S0~S1.修复足跟跖侧的两种皮瓣术后均较臃肿,皮瓣与跟骨之间存在滑动,皮瓣表面出现压迫性表皮坏死.结论 外踝上皮瓣适用于内外踝部、足背近侧等距皮瓣供区较近的部位,皮肤缺损面积相对较小的创面;对于缺损较大或距离踝关节较远的足部创面,应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但有踝关节动脉网破坏严重时需谨慎应用.

  • 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白细胞介素1在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中的含量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贾长青;王臣;陈勇;梁峰;朱小兵;柏树令

    目的 检测正常和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含量,探讨MMP-3及IL-1间的关系,以及在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标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为2003年6月~2004年12月突出的腰椎间盘标本,实验组30例为膨隆型11例,突出型9例,脱垂游离型1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3~64岁.对照组9例,为非突出的腰椎间盘标本.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21~58岁.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测定两组椎间盘标本中MMP-3、IL-1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MMP-3膨隆型、突出型和脱垂游离型分别为14.25±1.32、19.89±2.97和20.69±2.18 ng/ml,IL-1膨隆型、突出型和脱垂游离型分别为8.52±0.22、11.88±0.52和11.90±0.73pg/m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中突出型和脱垂游离型MMP-3、IL-1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高于膨隆型(P<0.01);对照组和各型突出的腰椎间盘标本中MMP-3、IL-1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退行性变的腰椎间盘能产生MMP-3及IL-1,且二者在椎间盘退行性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 骨盆后环损伤内固定重建方法的选择

    作者:张前法;庞清江;葛志斌;汤涛;陈良;袁欣华

    目的 探讨选择骨盆后环损伤内固定的重建方法.方法 2000年5月~2005年6月,对40例骨盆后环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内固定重建手术,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1~5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压砸伤11例,坠落伤6例.骨盆后环损伤情况:骶髂关节脱位22例,骶骨骨折伴脱位12例,髂翼侧骨折伴脱位6例.按Denis等(1988)分类标准,骶骨Ⅰ区骨折6例,Ⅱ区骨折3例,Ⅲ区骨折3例.其中合并骨盆前环骨折:耻骨联合分离14例,单侧耻骨上、下支骨折10例,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8例,同侧髋臼骨折4例,同侧髋臼骨折合并对侧耻骨上下支骨折3例,对侧髋臼骨折1例.于伤后24 h~15 d手术.分别采用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28例,骶髂关节后路螺钉内固定2例,采用Galveston技术联合ISOLA系统内固定10例.结果 40例均获随访6个月~3年.术前合并骶丛神经损伤3例,术后1例遗留会阴部麻木和尿失禁,1例遗留跛行;后尿道断裂3例,膀胱破裂2例,经手术修补后功能完全恢复;其余患者均恢复满意.结论 对于骨盆后环骨折脱位,应根据骨盆后环骨折的类型,掌握内固定技术的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内固定重建方法.

  • 头皮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及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卿勇;岑瑛;刘勇;王怀胜

    目的 总结头皮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并发症发生率及预防处理方法.方法 1995年1月~2005年6月,共收治瘢痕性秃发患者57例,男25例,女32例;年龄5~55岁.致伤原因:烧伤33例,创伤14例,头部手术后残留瘢痕性秃发8例,其它原因2例.病程6个月~15年.共安置扩张器89枚,回顾分析时按年龄分组,进行头皮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防处理方法的对比.结果 术后均获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其中81枚扩张器置入区创面愈合好,头发生长良好,8枚扩张器置入区发生并发症,其中扩张器外露、感染各2例,血肿、扩张器破裂、皮瓣尖端部分坏死和内置注射壶区瘢痕皮肤坏死各1例.5~10岁年龄组与>50岁年龄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其他年龄组高(P<0.05).同时置入2枚扩张器较1枚扩张器并发症发生率高(P<0.05).其他年龄组及不同扩张器种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通过积极有效的处理,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头皮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的并发症是能有效预防的,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并发症仍可获得较好疗效.

  • 臀大肌远侧穿支V-Y皮瓣修复骶部褥疮

    作者:童仁联;黄峻;钟晓旻;李叶扬

    目的 探讨应角臀大肌远侧穿支V-Y皮瓣修复骶部褥疮,简化手术操作.方法 2002年3月~2005年3月,对11例骶部褥疮应用臀大肌远侧穿支V-Y皮瓣修复.褥疮范围:13 cm×11cm~18 cm×14 cm,褥疮大直径达18 cm.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1~69岁.病程8个月~3年.手术彻底清创后,设计以褥疮外侧创缘为底部,顶在股骨大转子处的V形皮瓣,皮瓣的内侧半在臀大肌的浅面掀起,皮瓣的外侧部从臀大肌深面掀起,形成一包含外侧穿支的V形皮瓣.将皮瓣向内侧推进修复骶部创面,供区创面作V-Y缝合.结果 11例骶部褥疮修复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5个月~3年,双臀部对称,外形满意,除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外,余无褥疮复发.结论 臀大肌远侧穿支V Y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血运丰富、蒂部较长、向内侧推进的幅度较大、皮瓣大及供区损害小且可直接缝合,是修复骶部较大的软组织缺损可供选择的一种方法.

  • 影像监测术中控制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置入

    作者:陈勤;周政;邵勇;关龙;胡汶竹;余彬;邱建中;梁炜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影像监测控制假体放置的方法,提高初次THA假体置入的精确度.方法 2000年4月~2005年8月,采用影像监测术中控制假体置入技术组(imaging,Ⅰ组)THA 69例75髋,男32例,女37例;年龄46~75岁,平均62.3岁.同期采用通用技术组(standard,S组)THA72例78髋,男33例,女39例;年龄43~75岁,平均60.5岁.患者术前诊断为股骨颈骨折(Garden Ⅲ、Ⅳ):Ⅰ组23例23髋,S组25例25髋;髋臼发育不良(Campbell Ⅰ、Ⅱ):Ⅰ组9例10髋,S组11例13髋;骨性关节炎:Ⅰ组16例17髋,S组15例15髋;股骨头坏死(Ficat Ⅲ、Ⅳ):Ⅰ组15例16髋,S组17例17髋,类风湿关节炎:Ⅰ组6例9髋,S组4例8髋.其中骨水泥型假体Ⅰ组21髋,S组22髋;非骨水泥型假体Ⅰ组12髋,S组11髋;混合型假体Ⅰ组42髋,S组45髋.Ⅰ组采用通用技术加术中X线透视控制假体置入,对臼外倾角、臼前倾角、颈长度和偏心距进行量化性监测.S组采用目测加定位器控制假体置入.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感染、术后功能恢复以及术后X线影像监测假体位置进行比较.结果 Ⅰ组随访60例65髋,S组63例69髋,随访时间6个月~5年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Ⅰ组3.6年,S组3.7年.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以及术后X线评价假体位置、术后1年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THA效果明显优于S组.结论 影像监测THA能显著提高假体放置的精确度,减少不良的THA手术.拥有C臂X线透视机的县级医院可以开展这种技术.

  • 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

    作者:张志新;庄玉君;陈雷;郭雅娣;廉娜

    目的 探讨带蒂股前外侧皮瓣在手部皮肤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适应证.方法 2002年4月~2005年8月应用带蒂股前外侧皮瓣移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或用于修复腹部皮瓣或髂腹股沟皮瓣移位至手部后遗留的供区创面5例,均为男性,年龄16~44岁,损伤部位:左手1例,右手4例,其中机器绞伤2例、烧伤3例、外伤为伤后6 h急诊手术;烧伤为伤后4~7 d行切痂、皮瓣移位修复术.手部皮肤缺损范围为12~19 crn×18~22 cm,切取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为7~12 cm×16~24 cm;切取腹部皮瓣或髂腹沟皮瓣:13~20 cm×19~23 cm.修复手部的皮瓣术后3周断蒂.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均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创面Ⅰ期愈合.均获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血运好,其中3例分别在术后4~7个月行分指去脂术.手部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结论 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及腹部皮瓣或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创面遗留的供区创面具有供皮量大,不吻合血管,手术风险小,皮瓣成活率高等优点,为修复手部创面提供一种较好的皮瓣选择.

  • 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臀骶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作者:戚剑;劳镇国;朱庆棠;李平;向剑平

    目的 探讨以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顺行岛状皮瓣修复臀骶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7月~2005年5月,收治臀部皮肤鳞状细胞癌3例,Ⅲ度褥疮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31~59岁.病程5~12个月.清创或肿瘤切除后臀骶部软组织缺损为15 cm×8 cm~16 cm×10 cm,采用以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切取皮瓣范围15 cm×8 cm~18 cm×10 cm.供区宽度<8 cm均可直接缝合,余植皮覆盖.结果 术后6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及供区创面均Ⅰ期愈合,随访2.5~12个月,皮瓣质地、外观及感觉良好.2例褥疮未再出现皮肤溃疡.结论 以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顺行岛状皮瓣切取容易、安全,神经解剖恒定,不损伤主干血管,切取范围较大,术后感觉好,可作为修复大面积臀骶部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

  • 克氏针简单内固定改良交腿皮瓣术后交腿体位维持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赵琳;万麟;王栓科

    目的 探讨以克氏针简单内固定维持交腿皮瓣术后交腿固定体位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2004年12月~2005年10月,收治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14~52岁.均为创伤致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胫前皮肤与软组织缺损,胫骨或钢板外露,病程1~8周.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2.4 cm×2.0 cm~4.2 cm×3.0 cm.于健侧小腿内踝上6~8 cm为旋转点,以胫后动脉体表投影为轴,根据创面大小切取逆行交腿皮瓣,范围3.0 cm×2.5 cm~4.0 cm×3.5 cm.在交腿体位下修复创面,缝合皮瓣后,以2枚直径4 mm克氏针在两小腿相交处贯穿两小腿胫骨固定以维持交腿姿势.供区以自体大腿内侧游离断层皮片覆盖,加压包扎.术后观察固定效果,皮瓣张力及血运.3周开始阻断血流训练,4周断蒂,拔除克氏针.结果 术后皮瓣均成活,无水肿及血管危象,在克氏针简单内固定下,皮瓣能保持无牵拉张力及良好的血运;且可允许患者非固定部分的下肢有一定程度的活动,体位相对较舒适;方便换药及血运观察.5例创面Ⅰ期愈合,随访3~18个月,皮瓣无萎缩,无明显色素沉着,无骨髓炎及窦道形成.供、受区皮肤色泽、质地良好.结论 应用克氏针简单内固定以维持交腿皮瓣的交腿体位,手术操作简便,其固定效果能确保皮瓣无张力及其血运,且有患者体位舒适、皮瓣血运观察及换药方便等优点.

  • 手指皮瓣分类和急诊修复

    作者:胡鸿泰;张涤生

    目的 选择应用伤指本体皮瓣和邻指皮瓣重建指端缺损的方式,总结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2001年8月~2005年6月,收治108例112指手外伤,其中男68例71指,女40例41指;年龄16~63岁.损伤原因:均为切削、挤压和撕脱伤,伤后2 h内手术.采取9种皮瓣,对手指指端的急性软组织损伤缺损进行修复.将皮瓣分为两大类:①指动脉主干血管营养皮瓣,包括:指神经血管束V-Y岛状提升瓣,指动脉逆行皮瓣,改良Moberg皮瓣和指神经血管束蒂双翼皮瓣,皮瓣范围2.0 cm×1.5 cm;②指动脉侧支血管营养皮瓣,包括: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皮瓣,皮瓣范围:1.5 cm×1.5 cm~3.0 cm×2.5 cm,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皮瓣,皮瓣范围1.7 cm×1.0 cm~4.5 cm×3.0 cm;指掌横支皮瓣,其皮瓣范围:2.0 cm×1.0 cm~2.5 cm×2.0 cm;食指背岛状皮瓣和手指局部皮瓣.结果 术后3指坏死,3指浅表性坏死.其余106指移位完全成活.术后随访2周~8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5~10 mm,指活动良好,外观令人满意.结论 选择上述皮瓣可修复所有的末节指端软组织缺损创面,并获得良好的修复外形.

  • 组织瓣联合Arista应用防治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血清肿

    作者:张如明;谈绎文;王鹤歧;卫晓恩;文涛

    目的 寻找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血清肿的防治方法.方法 2004年11月~2005年8月对12例转移性肿瘤应用组织瓣联合Arista治疗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血清肿,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31~81岁.乳腺癌腋窝转移1例;宫颈癌和直肠癌髂腹股沟区转移各1例;下肢恶性肿瘤腹股沟转移9例,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大腿3例,小腿1例),小腿皮肤癌2例,膝部滑膜肉瘤、小腿上皮样肉瘤、足恶性黑色素瘤各1例.采用腋窝淋巴结清扫1例;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2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9例.应用皮瓣,肌瓣和肌皮瓣填塞,结合Arista止血粉喷洒,其中缝匠肌瓣移位6例,腹直肌皮瓣移位3例,直接缝合3例,关闭创面之前均加Arista喷洒(1例腋窝腹直肌皮瓣移位,第2次手术时局部皮瓣加Arista止血粉).人造血管移植4例.结果 术后获随访2~10个月,除1例术后24 h出现微循环障碍行髋关节离断术,不能评价疗效;盆腔积液1例,术后10个月死亡;余10例中腋窝腹直肌皮瓣移位1例未用Arista修复后出现血清肿,再次切除坏死组织、局部皮瓣加Arista止血粉联合应用,切口Ⅰ期愈合,血清肿治愈;9例预防性应用,均未出现血清肿.组织瓣和Arista止血粉联合应用的成功率为100%.结论 应用皮瓣、肌瓣和肌皮瓣填塞修复创面,结合Arista止血粉喷洒,是一种防治淋巴结清扫术后血清肿的有效方法.

  • 免疫抑制剂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熊革;王炎;童德迪;皮彦斌;郑炜;张友乐

    目的 初步探讨3种免疫抑制剂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42只Wistar大鼠制作动物模型,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并予以端端吻合,分别联合给予不同组合的甲基强的松龙、环孢素A(CsA)和FK506,A组(对照组,n=9)不给药,B组(n=9)术后使用2 d甲基强的松龙20 mg/(kg·d);C组(n=9)在B组的基础上,术后使用2周FK506,剂量为1 mg/(kg·d);D组(n=3)在B组的基础上,术后使用4周FK506,剂量同C组;E组(n=9)在B组的基础上,于术后使用2周CsA,剂量为2 mg/(kg·d);F组(n=3)在B组的基础上,于术后使用4周CsA,剂量同E组.于术后1、2和4周各组分别取双侧坐骨神经,进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和巨噬细胞游走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inhibitory factor,MIF)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染色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组修复后的坐骨神经IL-1β和IFN-γ的表达高峰出现于术后第1周,术后第2周表达量明显减少,至第4周就难以发现阳性染色;TNF-α和MIF的表达则只出现在第1周,且表达水平较低.各实验组IL-1β、TNF-α和IFN-γ的表达高峰均出现于术后第2周,且持续至第4周仍有表达,MIF的表达高峰出现在第1周,其表达也可持续至第4周.各实验组组间比较发现C~F组间细胞因子的表达无明显差异,B组的表达介于A组和其它实验组之间.结论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以延缓周围神经损伤后IL-1β、TNF-α、IFN-γ和MIF表达的峰值,而且可以明显延长其表达时间.

  • 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

    作者:庞祖才;许汉权;谢伟坚;胡锐明;李永军;刘建华;杨升平;罗永立;陈永韶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索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6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16只.手术切除L5椎板造成12 mm×6 mm硬脊膜裸露区,探查神经根.A组注入生理盐水1 ml,B组充填高分子量透明质酸钠凝胶1 ml,C组用自体L6棘突重建L5椎板,D组用高分子量透明质酸钠凝胶1 ml充填后再进行L5椎板重建.术后2、4、6、8周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于6周时行硬膜外瘢痕面积和致密度定量分析.结果 ①大体观察:A组术区明显粘连,B、C组轻度粘连,D组无明显粘连;②瘢痕面积百分比:C、D组分别为15.89%±1.88%、13.94%±1.89%,显著小于A、B组(22.66%±2.89%、20.70%±2.82%,P<0.05);③瘢痕密度:B、D组分别为42.03%±7.36%、36.50%±9.08%,显著小于A、C组(63.73%±6.06%、52.11%±4.10%,P<0.05).结论 高分子量透明质酸钠凝胶充填和椎板重建术对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具有协同作用,效果显著.

  • 动静结合的面神经瘫痪综合治疗

    作者:汪灏;李森恺;杨明勇;李养群;黄渭清;周晓东;李强;陈文;王永前

    目的 探讨静态和动态结合综合治疗面神经瘫痪的方法.方法 1993年10月~2005年11月治疗了面神经瘫痪93例,男26例,女67例;年龄9~69岁.病程6个月~24年.不明原因发病48例,有颅内及耳手术史32例,外伤13例;其中全面神经瘫82例,面神经分支瘫11例.针对面神经瘫痪的不同情况(全瘫和分支瘫)采用了不同的修复方式,动态修复术包括手术和生物化学去神经足(足母)短伸肌、趾短伸肌游离移植联合颞肌筋膜瓣悬吊面瘫矫治;静态修复包括颧颊部组织上提联合颞肌筋膜瓣矫治眼闭合不全,埋设导引缝合眉上提术(单纯颞支损伤可单独应用),下颌缘支损伤采用肉毒毒素注射及健侧下颌缘支离断的两侧肌力调节.对于静态修复者,疗效的评价标准主要是面部的对称性检查,而动态修复者是联合面部对称性检查及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国际评分.结果 手术和化学去神经足(足母)、趾短伸肌游离移植联合颞肌筋膜瓣悬吊面瘫矫治82例,面部基本对称77例,改善5例;Ⅱ级75例,Ⅲ级7例.颧颊部组织上提联合颞肌筋膜瓣矫治眼闭合不全3例,面部基本对称.埋设导引缝线眉上提术治疗15例,面部基本对称13例、悬吊脱落2例.下颌缘支损伤肉毒毒素注射及健侧下颌缘支离断的两侧肌力调节4例面部基本对称.术后随访3个月~10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按疗效评价标准:满意者75例,基本满意者13例,不满意者5例.采用小肌肉游离移植,短暂去神经肌肉移植后利于周围神经的长入,手术切口隐蔽,肉毒毒素的应用减少了创伤;动态和静态结合的个性化面神经瘫痪治疗,面部的改观较明显.结论 面瘫治疗需要根据面神经瘫痪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 一期动静脉转流术在广泛性下肢动脉缺血循环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马中;边杰芳;袁时芳;张聚良

    目的 探讨一期动静脉转流治疗广泛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的手术方式与临床疗效.方法 1995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一期动静脉转流手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病变90例(肢),其中下肢广泛性动脉硬化闭塞症6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8例.通过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总结分析一期动静脉转流手术方式的选择与临床疗效.结果 90例(肢)患者中,88例术后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患肢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皮肤温度较术前普遍升高1~2℃,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8/90).2例手术失败,其中1例术后2周行膝上截肢,1例术后1周行膝下截肢.72例获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8年.其中8例患者术后5年内再次接受大网膜移植或截肢术,其余64例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无条件实施动脉旁路术的广泛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一期动静脉转流术可迅速再建缺血下肢的血液循环,临床疗效较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 逆行耳前耳廓复合组织瓣显微移植再造鼻亚结构

    作者:钱云良;章一新;杨军;王丹茹

    目的 探索吻合逆行颞浅血管供血的耳前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鼻亚结构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方法 2003年6月~2005年8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游离移植逆行颞浅血管供血的同侧耳前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尖、鼻软三角和鼻翼全层缺损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14~35岁.鼻尖鼻软三角联合缺损3例,单侧鼻翼缺损9例.病程6个月~12年.术中切取组织瓣范围2.0 cm×1.5 cm~3.0 cm×2.5 cm,逆行血管蒂长4~6 cm.血管蒂直接与受区附近的鼻旁角动脉吻合.结果 11例组织瓣血管与角动脉和静脉直接吻合,1例因未找到受区适宜血管,采用血管移植方法与供区颞浅血管近侧残端吻合.术后12例移植组织瓣全部成活.均获随访3~6个月,患者对术后鼻的外形满意,对供区耳廓及耳前的术后修复结果能接受.结论 逆行颞浅血管供血的耳前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鼻亚结构缺损,可避免血管移植供区损伤,减少血管吻合口数量及副创伤,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 异体脸面移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玉萍;李青峰;张涤生

    目的 追溯国内外有关异体脸面移植的发展及应用.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关于异体脸面移植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由于异体脸面移植技术的复杂性以及涉及免疫、心理、社会、伦理等各种问题,迄今为止尚有各种争论.结论 异体脸面移植将使严重毁容患者从这项新技术中受益.

  • 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及骨形成蛋白7基因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定向诱导作用

    作者:龙华;袁华;马保安;鱼兵;范德刚;范清宇

    目的 构建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及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基因共表达腺病毒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感染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后目的 基因的表达和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复制缺陷的腺病毒AdEasy为基因载体,制备携带TGF-β1及BMP 7基因的高滴度腺病毒液感染人MSCs,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原位杂交、RT-PCR及己糖醛酸水平检测等方法鉴定外源基因的表达,分析外源性基因共表达对MSCs定向软骨分化的调控机制. 结果 腺病毒感染72 h后,TGF-β1和BMP 7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大部份MSCs胞浆内均出现棕黄色粗颗粒,通过原位杂交检测出Ⅱ型胶原蛋白基因mRNA,感染10 d后细胞培养液中己糖醛酸含量为68.03±3.34μg/ml与感染前的53.20±3.70μg/ml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TGF-β1及BMP-7共表达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证实其在MSCs中的表达和具有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的诱导作用,为软骨缺损修复的局部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

  • 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分离与培养

    作者:胡葵葵;戴育成;李剑;袁敬东;李洁;吴琼

    目的 探索人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的分离方法和培养体系.方法 用Ⅳ型胶原纯化、富集ESCs,将黏附细胞(实验组)和未黏附细胞(对照组)分别接种在Ⅳ型胶原基质(实验组为A1,对照组为A2)和3T3细胞滋养层(实验照组为B1,对照组为B2),培养体系为:低糖无钙DMEM培养基(添加10%胎牛血清、表皮生长因子10μg/L、氯化钙0.05 mmol/L、氢化可的松0.8 mg/L),观察细胞能否呈克隆状生长,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ECSs周期和表型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细胞呈克隆状生长,G0/G1期细胞和α6briCD71dim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角蛋白19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对照组呈阴性.结论 人ESCs可通过Ⅳ型胶原快速黏附分选,并可在适当的培养体系里扩增.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对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胶原合成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经纬;曾炳芳;赵金忠

    目的 探索携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效能,观察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对bFGF基因转染的反应.方法 将从1只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分离培养的第1代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分为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和空白组(C组),3组细胞分别以2×104个/孔接种于24孔培养板.细胞生长至60%融合时,A组与克隆有bFGF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悬液共培养,B组与不携带任何基因的慢病毒悬液共培养,C组未接受外加处理.共培养48 h后检测3组的细胞周期、胶原合成能力、培养液中bFGF的表达及不同时间各组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 共培养48 h后在A组测出bFGF浓度为870±60pg/ml,而B、C组培养液中未能检测出bFGF的表达;共培养6 d后,MTT法检测,A组吸光度(A)值0.427±0.037与B组0.320±0.042和C组0.308±0.0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细胞周期较B、C组缩短,A组细胞G1期,S期和G2/M期的时间分别为16.28、12.60和11.04 h;而B、C组分别为23.61、16.90和21.33 h及21.56、19.80和21.41 h;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细胞每分衰变数(7 281.69±805.50)高于B组(5 916.40±698.11)和C组(5 883.57±922.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借助慢病毒载体能有效实现bFGF基因在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转染;bFGF基因转染能促进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能力.

  • WO-1促进兔桡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任永信;杨志明;解慧琪;秦廷武;李秀群

    目的 制作兔桡骨缺损模型,通过局部和全身用药了解WO-1对兔桡骨缺损修复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36只,体重1.6~2.0kg;手术制作双侧桡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A组:局部用药组,骨缺损处一次注射WO-1 50 mg/ml,0.1 ml;B组:口服给药组,每天WO-1 5 mg灌胃至处死;C组: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分别于20、30和60 d每组随机处死动物4只,行血清学、X线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A、B组碱性磷酸酶在20 d分别为159.0±4.7 U和174.3±13.2 U,30 d分别为130.0±8.0 U和113.5±9.0 U,均显著高于C组20 d为95.8士23.1 U,30 d为88.3±21.1 U;60 d A组为65.3±6.2 U、B组为42.0±7.0 U,均显著低于C组116.0±3.9 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血清骨钙素水平20 d分别为11.4±3.8、14.3±2.7 ng/ml和30 d分别为7.3±0.3、10.4±3.2 ng/ml均明显高于C组20 d为6.1±0.8 ng/ml,30 d为5.8±0.2 ng/ml;60 d A组为4.2±1.2 ng/ml,B组为4.4±0.9 ng/ml,均显著低于C组13.9±1.3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30和60 dX线片和组织学均显示,A、B组骨性愈合早于C组,而A组骨痂塑形早于B组.结论 WO-1可促进兔桡骨缺损的修复,其量效关系和给药时间、方式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胶原膜修复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林建华;王日雄;陈雷;修忠标;吴朝阳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复合胶原膜(medical collagen membrane of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MCMG)对兔膝关节局部全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27只,3~4月龄,体重2.1~3.4 kg,每只抽取自体骨髓3~4 ml,体外分离培养后以5.5×108/ml密度种植于MCMG支架上体外培养48 h,制成MSCs/MCMG复合物,将以上27只实验动物手术制成双膝关节、股骨内髁负重区及滑车全层软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各9只.A组双侧股骨内髁负重区、滑车软骨缺损处植入MCMG/MSCs复合物;B组植入单纯MCMG;C组不作任何植入,为空白组,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各处死3只,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根据关节软骨组织学半定量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A组术后4周即可重建关节骨软骨缺损;修复软骨在观察期内逐渐变厚,在12周内始终保持关节面及软骨下骨结构完整,为透明软骨样修复,表面光整,与周围软骨色泽相近;而B组和C组12周时仍为纤维软骨样修复,色泽浅黄,呈虫蚀样改变,仍有空洞.A组糖胺多糖及Ⅱ型胶原表达呈阳性,B、C组则明显减少.术后4、8和12周各组组织学半定量评分及术后12周大体结果显示:股骨内髁负重区与滑车修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B组优于C组(P<0.05).结论 自体MSCs复合MCMG在体内环境下可形成透明软骨修复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MCMG符合组织工程软骨基质材料的基本要求,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用于关节全层软骨缺损修复的软骨组织工程载体材料.

  • 人工生物可降解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食管的实验研究

    作者:鲍春荣;丁芳宝;梅举;黄盛东;张宝仁;景殿英;丁建东

    目的 研究食管上皮细胞在聚乳酸-聚乙醇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三维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和生长情况,探索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组织工程食管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粒子浸出-常温模压法制作PLGA三维多孔支架材料;分离培养6只犬食管上皮细胞,体外扩增后,种植到预涂Ⅳ型胶原的PLGA支架材料上.在体外和犬腹腔内分别培养食管上皮细胞-支架复合物,分期终止培养,体外培养3 d,1、2、3和4周,其中将体外培养3 d后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同只犬腹腔内,于体内培养1、2、3和4周后行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以及细胞角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分离培养的犬原代食管上皮细胞呈铺路石样,体外可大量扩增,细胞角蛋白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体外及体内培养可见食管上皮细胞在支架材料上黏附、生长良好,持续培养仍保持食管上皮细胞特性;犬腹腔内培养4周后,可形成食管黏膜样组织.结论 预涂Ⅳ型胶原的PLGA支架材料适合食管上皮细胞黏附生长,可作为组织工程食管的支架材料.利用组织工程的方法在体外和犬腹腔内培养有可能获得适于移植的组织工程食管.

  • 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韩冰;付小兵

    目的 介绍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查阅国内外近年有关文献,并行综合分析.结果 由于MSCs能分化为多种类型的细胞,所以在细胞移植治疗和组织工程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其能稳定表达转染到细胞内的目的 基因,可治疗血友病、脑梗塞及骨缺损等,因此在基因治疗中应用广泛.其所具有的免疫调节特性,使它在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广泛的用途.结论 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且体外易于扩增,是一种理想的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靶细胞,临床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 组织工程心肌补片对黑山羊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和建立侧支循环的影响

    作者:廖斌;邓力;王峰;李秀群;项舟;邓明彬;杨志明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构建的组织工程心肌补片,移植于陈旧性心肌梗死区后对心功能及缺血区建立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已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6周的黑山羊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抽取自体骨髓,经体外分离MSCs,进行培养、传代,以第3代细胞行5 BrdU标记并与SIS支架材料复合培养5 d,制备MSCs-SIS组织工程心肌补片.将其缝合至陈旧性心肌梗死区;对照组仅行假手术处理.于植入后6周,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两组动物心功能变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选择性左冠状动脉造影观察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的建立.结果 术后6周实验组及对照组:心博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2.81±4.91、37.06±4.75 ml和59.20%±5.41%和44.56%±4.2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分别为72.55±8.13、83.31±8.61 ml和29.75±5.98、46.25±6.68 m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舒张功能各项指标分别为:E峰大速度分别为54.85±6.35 cm/s和43.14±4.81cm/s(P<0.01);A峰大速度分别为52.33±6.65 cm/s和56.91±6.34 cm/s(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对照组左室腔扩张明显,室壁运动明显减弱,梗死区呈瘤样扩张,局部室壁反常运动;实验组左室腔明显小于对照组,室壁运动较对照组强,心尖梗死区扩张不明显.选择性左冠状动脉造影见实验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与回旋支间明显侧支循环建立.结论 MSCs SIS构建的组织工程心肌补片移植于黑山羊陈旧性心肌梗死区后侧支循环建立,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 同指指动脉顺行皮瓣修复末节指腹斜行缺损

    作者:舒正华;陈波;李钧;魏勇;丁潮琪

    2004年5月~2005年11月,我们应用同指指动脉顺行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斜行缺损,伴指骨外露23例,术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5例,女8例.年龄17~51岁.均系外伤引起,其中食指12例、中指7例、环指4例.均于伤后0.5~5 h抗炎、换药,待创面清洁后择期手术,平均为伤后3.2 d手术.损伤平面均未超过末节指横纹,伴指骨外露.

  • 带食指固有伸肌腱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晓峰;杨占春;高煜;彭伟

    我院自1998年6月~2005年4月,应用带食指固有伸肌腱皮瓣修复拇、中、环指伸肌腱及相应手背皮肤部分缺损11例.经临床随访观察,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跟外侧皮瓣移位修复跟腱断裂术后感染创面

    作者:秦绍春;郑连杰

    跟腱断裂修补术后感染临床较常见,感染创面常导致跟腱外露,临床处理方法较多.2000年9月~2006年6月,我们应用跟外侧皮瓣移位修复跟腱断裂术后感染创面,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强直性脊柱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正洲;姚永成;丁鹏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SIJ)、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和外周关节,致残率高.髋关节受累是其致残的主要因素,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公认有效的措施[1],但AS本身病理特点决定了其手术的特殊性,故AS患者行THA治疗不同于一般THA手术.我院1992年1月~2003年3月,收治了16例AS患者,并行24髋THA手术,报告如下.

  • 胸脐皮瓣与侧胸皮瓣偶合修复上肢超长软组织缺损

    作者:刘俊;唐举玉;谢松林;刘鸣江;刘洋波

    外伤所致上肢超长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过去对这类创面处理较棘手,很多患者面临截肢,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部分患者肢体得到保留并恢复功能.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月,利用胸脐皮瓣与侧胸皮瓣偶合成超长皮瓣修复7例上肢超长创面,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腓肠肌腱瓣V-Y成形术和内踝上筋膜皮瓣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伴皮肤缺损

    作者:臧明;沙永新;王劲;毛坤祥

    急性跟腱断裂临床并不少见,非专科医生往往易误诊,或处理不当导致陈旧性跟腱断裂伴感染及缺血引起皮肤坏死,跟腱外露给后期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我院2000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32例跟腱断裂,有11例陈旧性跟腱断裂伴皮肤缺损,清创换药后采用腓肠肌腱瓣V-Y成形术加内踝上筋膜皮瓣移位术进行修复,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老年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的改进

    作者:邢立峰;陈德喜;刘玉江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粗隆部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对粗隆部骨折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术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但该手术风险高,易发生多种术后并发症.为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的处理固然重要,但手术时间也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缩短手术时间我们1997年7月~2005年7月对该术式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闭合性腘动脉损伤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于占勇;刘会仁;曹磊;李瑞国

    腘动脉损伤多见于青壮年,有文献报道截肢率高达30%~50%,甚至50%以上[1],为下肢损伤致残甚至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1995年3月~2004年12月,我们采用显微外科方法修复闭合性腘动脉损伤患者14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小腿内侧神经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王凌峰;王宏;张军;巴特;侯智慧;胡国林;荣志东;曹胜军

    足部软组织损伤常伴有肌腱、骨外露,由于足部有负重功能的特殊要求,足部组织缺损需使用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就近若无可选择的软组织覆盖,且交腿皮瓣是常用的方法.1995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设计了小腿内侧带神经血管蒂皮瓣交腿移位修复足部组织缺损7例,报告如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1 02 04
1996 01 02 03 04
1995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