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子血压计:要选验证的

    作者:苏冠华

    实践证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主要手段.患者随时可进行的家庭自测血压对患者高血压的控制有重要意义.家庭自测血压有优势目前,在临床和人群防治工作中,主要采用诊室血压、动态血压以及家庭血压三种方法.诊室血压由医护人员在诊室按统一规范进行测量,目前仍是评估血压水平和临床诊断高血压并进行分级的常用方法.

  • 动态血压监测——更科学的血压测量法

    作者:柯元南

    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测量血压是诊断高血压的基本依据.患者就诊时,医生常用水银柱血压计、电子血压计等来测量患者的坐位血压,这种血压叫作诊室血压.非同日诊室血压超过140/90mmHg(毫米汞柱)是医生诊断高血压的依据.根据诊室血压诊断高血压有一定的缺陷.有些患者常常告诉医生自己在家测量血压是正常的,而到诊室由医生测量的血压却是增高的,这种情况叫作“白大衣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患者到医院就诊要经过坐车、挂号、排队等候等过程,再加上医院或诊室嘈杂环境的影响,精神不免紧张,而引起血压升高.

  • 动态血压监测应用新进展

    作者:李平

    动态应血压监测(ABPM)自1962年SOKOIO W发明以来,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动态血压监测不仅真实、全面、详细反映了各时间点的血压差状况,而且揭示高血压波动特点和昼夜的变化规律.较诊室血压有诸多优点,有助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青春性高血压"、"孤立收缩性高血压"、"孤立舒张性高血压"等.预测靶器官的损害程度,评价药物的疗效,根据谷峰值的时段,确定给药时间,指导合理的降压,避免治疗过度和不及,更好地保护靶器官.ABPM目前在欧洲和美国已经被认为是高血压诊治的理想选择.

  • 北方秋冬季气温下降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作者:马杰;杨明;韩凌;赵燕

    目的:探讨北方秋冬季气温下降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观察4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1943例,女2237例,平均年龄(61.14±11.77)岁]2012年9月至12月4个月间诊室血压的变化,对4个月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血压达标率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10月的SBP及DBP均高于9月(P=0.000),11月和12月的SBP (P=0.000及0.005)及DBP(P=0.008及0.002)均高于10月。共入选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290例,其4个月间SBP及DB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5及0.135)。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气温每下降1℃,则SBP升高0.156 mmHg,DBP升高0.091 mmHg。回归方程:SBP=129.179-0.156T, DBP=79.053-0.091T。结论北方秋冬季气温下降引起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增高,但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这种现象消失。

  • 3种长效钙拮抗剂对血压季节变异的影响

    作者:曹平良;唐琼珍;陈早芳;卢寅辉;刘建萍;邱元芝;葛郁芝

    背景 近年国外一些研究显示血压变异性独立于平均血压是心血管事件的强预测因素,血压变异性成为一个关注焦点.血压的季节变异与心血管事件也是密不可分,而药物对血压季节变异的影响国内外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3种临床常用长效钙抗剂对血压季节变异的影响.方法 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9例随机分为3组:非洛地平缓释片组(5 mg/d,FEL组,n=53)、硝苯地平控释片组(30 mg/d,NIF组,n=53)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5 mg/d,AML组,n=53).所有患者均于同年秋季(9-11月份)纳入试验,每月测量诊室血压2~4次,同时记录当日平均气温,观察12月.冬季和夏季分别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3组患者冬季诊室平均收缩压(oSBP)、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与同组夏季相比升高(均P<0.05),其中FEL组[(8.6±3.7)、(9.8±3.3)、(10.9±3.6)、(7.5±2.7)mm Hg]和NIF组[(7.5±2.8)、(9.0±2.9)、(10.2±3.3)、(7.1±2.5) mm Hg]冬季增加值高于AML组[(4.6±1.3)、(5.4±1.9)、(6.2±2.4)、(4.9±1.7)mm Hg](均P<0.05).冬季AML组诊室和日间血压达标率(60.0%,72.2%)高于FEL组(40.0%,42.2%)和NIF组(38.3%,44.1%)(均P<0.05).AML组随访间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低于FEL组和NIF组(均P<0.05).3组诊室收缩压与日平均气温呈负相关(FEL.组:r=-0.57,P=0.002;NIF组:r=-0.52,P=0.004; AML组:r =-0.33,P=0.021).日平均气温每降低1℃,FEL组诊室收缩压升高0.65 mm Hg、舒张压升高0.19 mm Hg;NIF组诊室收缩压升高0.63 mm Hg、舒张压升高0.16 mm Hg;AML组诊室收缩压升高0.29 mm Hg.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比非洛地平缓释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降低血压季节性变异更明显,冬季血压达标率更高,尤其能明显提高冬季日间血压达标率.

  • 老年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达标情况分析

    作者:姚涛;董岩;李占杰;周剑辉;刘汉臣;邵丹;张晓辉;孙静;宋绍敏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参加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的开滦离退休员工中整群抽取年龄≥60岁的2814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符合入选标准者2464人,分析其中754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达标(诊室血压<140/90 mmHg)和24 h动态血压达标(24 h平均血压<130/80mmHg)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不达标的相关因素.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754例中,诊室血压达标率19.2%(95% CI 16.4%~22.0%),24 h动态血压达标率33.6%(95% CI 30.2%~37.0%).诊室血压达标的14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24 h动态血压达标率为51.0%(95% CI42.9%~59.1%),男性、体质量指数(BMI)是24 h动态血压不达标的危险因素,OR值(95% CI)分别为2.942(1.155~7.498),1.195(1.031~1.386).诊室血压不达标的60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24 h动态血压达标率为29.4%(95% CI 25.8%~33.0%),男性、诊室收缩压、BMI是24 h动态血压不达标的危险因素,OR值(95% CI)分别为1.679(1.125~2.506),1.030(1.019~1.042),1.067(1.007~1.130).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达标率低,男性、BMI、诊室收缩压是影响24 h动态血压不达标的危险因素.

  • 老年隐蔽性高血压的检出率和影响因素

    作者:姚涛;李占杰;张艳;刘汉臣;边涛;孙丽霞;吴寿岭

    目的 探讨老年隐蔽性高血压(MH)的检出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在参加健康体检的开滦离退休员工中整群抽取年龄≥60岁的人群2814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符合入选标准者2464例,分析其中493例诊室血压<140/90 mm Hg老年人MH的患病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MH的相关因素.结果 493例诊室血压<140/90mmHg老年人中MH的检出率为15.4%(76/493),男性为17.0%(55/324),女性为12.4%(21/169).其中,正常血压组(收缩压<120且舒张压<80 mm Hg)、正常高值血压1组(收缩压120~<130或舒张压80~<85 mm Hg)和正常高值血压2组(收缩压130~<140或舒张压85~<90 mm Hg)MH检出率分别为8.3%、11.9%、22.5%;正常高值血压2组检出MH的危险性是正常血压组的4.017倍(95%CI 1.676~9.655);腰围、吸烟、高盐膳食与MH相关,OR(95%CI)分别为2.328(1.286~4.214)、2.484(1.196~5.161)和2.015(1.090~3.725).结论 诊室血压<140/90 mmHg的老年人中MH的检出率为15.4%,收缩压130~140或舒张压85~90 mm Hg、腰围增加、吸烟及高盐膳食是MH的危险因素.

  • 应用两种血压测量方法指导培哚普利抗高血压治疗的比较-中国APTH研究(中国动态血压监测与高血压治疗研究)

    作者:谢晋湘;黄建凤;吴海英;刘丽芳;刘力生;APTH研究组

    目的探讨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指导抗高血压治疗是否优于诊室血压(CBP).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设计,经安慰剂洗脱,若CBP的舒张压(DBP)为95~114 mmHg便可随机进入ABP组和CBP组,两组均测ABP与CBP,但ABP组根据ABP血压值调整降压药,目标血压为白昼平均血压DBP 80~89 mmHg;CBP组为DBP 80~89 mmHg.全部病人同时口服ACEI制剂培哚普利每日2~8 mg,疗程六个月.结果两组病人血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CBP下降幅度CBP组大于ABP组(17.3/11.7:15.5/12.2 mmHg,P>0.05).ABPM各时间段血压下降幅度ABP组均大于CBP组,白昼平均血压下降ABP组为14.2/8.1,CBP组为13.8/7.2 mmHg,两组间无显著差异;ABP组服用培哚普利4 mg的病人数多于CBP组(P=0.04),药物副作用ABP组低于CBP组.结论应用ABPM指导抗高血压治疗较CBP更科学合理.

  • 运动血压应作为高血压的辅助检查

    作者:黄海云

    测量血压是高血压诊断及评价其严重程度的主要手段.常用方法有:诊室血压、自我测量血压、动态血压监测.诊室血压是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自测血压是受试者在熟悉环境中自己测量的血压,具有避免白大衣性高血压、提高患者参与诊治主动性的优点;动态血压监测提供24 h、白昼与夜间各时段血压的平均值和离散度,能较敏感、客观地反映实际的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和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及预后评价有密切关系.

  • 血压测量的新进展

    作者:李利华;李燕;王继光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可以独立预测心脑血管事件.血压测量是高血压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按测量形式,血压分为自测血压、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按测量部位,血压分为外周血压、中心动脉压和踝部血压等.

  • 正确掌握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适应证

    作者:李俭春;邓君曙;李豫姝;朱洪艳;戴伦;唐新华;林甲宜;王慧华;朱平先

    测量血压是临床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但也是不精确的方法之一.目前,诊室血压值仍然是判断个体血压的基本方法,但人们已充分认识到诊室血压与其他场合测量的血压相关性很差,专家们推荐患者在家中自测血压和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2005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在更新的血压测量建议中也肯定了这两种检测方法的意义(Hypertension,2005:142-161).ABPM可用于:1)诊断.(1)检测是否存在"白大衣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WCH)或假性高血压.WCH的概念是指诊室血压高而清醒时平均血压<135/85mm Hg,且没有靶器官损害的证据.ABPM可测定被测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血压水平,与诊室血压比较即可明确.诊室血压反映的是某一"点"的血压值,AB-PM反映的是一天中血压的全貌.WCH是一种中间病理状态,往往存在其他危险因素,部分WCH可发展为持续性高血压.

  • 家庭自我血压监测的优缺点

    作者:谢晋湘;苏海;邓君曙;何秉贤;林甲宜;付洪喜;戴伦;谷惠敏;谭学瑞;《高血压杂志》编辑部

    高血压的发现仅仅通过血压的测量就可以达到.临床测量血压水平的方法有3种: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诊室血压由医生用柯氏音技术和汞柱血压计测量,是诊断高血压,进行分级和治疗高血压的金标准方法.它有3个主要的原因使其测量变得不可信:常因操作不规范,使所测血压值误差很大;血压本身具有变异性和"白大衣效应".许多研究证据说明,这种测量方法导致病人误诊为高血压或者造成药物治疗过量.因此准确的血压测量极端重要,本文仅就合理使用家庭自测血压进行简单介绍.

  • 血压负荷与诊室血压的关系

    作者:贾友宏;王水强;鲍景隆;李一石;陶萍

    目的 探讨诊室血压与动态血压负荷关系.方法 选取不同血压水平受试者<90 mmHg组,≥90 mmHg组(≥95 mmHg(轻.中度高血压))组,比较其诊室血压水平与对应的动态血压负荷值(血压负荷界值定义白天>140/90 mmHg、夜间>120/80 mmHg)及其相关性.结果 入选53例成年(>18岁)正常血压及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其中男37例,女16例,平均年龄53.7±8.7岁.坐位舒张压(DBP)<90mmHg者(组1)31例,≥90mmHg者(组2)22例,其中≥95mmHg者16例.血压负荷:①舒张压:组1的血压负荷为17%-29%(组间P<0.01).组2的为75%-84%.组3的为86%-91%.组2与组3比较P>0.05.②收缩压:组1的血压负荷为33%-53%(组间P<0.01).组2的为75%-88%.组3的为76%-90%,与≥90mmHg比P>0.05.诊室血压与其血压负荷的相关性(cc:相关系数):①.舒张压:组1的CC为0.70-0.76.组2的为0.50-0.70.组3的为0.08-0.57.②收缩压:组1的为0.78-0.86,组2的为0.54-0.68,组3的为0.35-0.57.结论 血压水平与血压负荷成正相关,轻中度血压与血压负荷相关性对临床更有指导意义.

  • 血压测量方式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雪玉;郭子宏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正确的血压测量是高血压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随着血压测量技术的发展及临床研究数据的积累,目前临床实践工作中有较多血压测量设备和血压测量方法.面对不同的患者及不同的诊疗需求,应根据不同血压测量方法的优势和特点进行选择,以达到经济、诊断正确率高、准确评估心血管风险等目的 .

  • 诊室血压与家测血压的对比研究

    作者:卜敏锐;朱宁;陈丹;李铁军

    早在20世纪40年代Ayman等[1]首先观察到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与在诊室外测量值有差别,其原因未明;直至20世纪60~70年代,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在临床上的应用,欧美学者才开始探究引起这种差别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后期,Mancia等[2]通过连续直接动脉内测压,发现医生给患者测压时会使血压明显升高,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白大衣效应"(white-coat effect;WCE)或"白大衣现象"(white-coat phenomenon,WCP).

  • 血压晨峰

    作者:黄绮芳;李燕;王继光

    血压在一天中是波动的,存在血压变异.绝大部分人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明显的昼夜节律,清晨血压的变异为显著,出现血压晨峰现象[1].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心肌梗死、心脏猝死、室性心律失常及脑卒中等都于早晨高发(6AM~12AM),而夜间发生率低[2].近年来,有关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研究显示,与诊室血压相比,24 h血压尤其是血压晨峰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更密切的关系.本文就血压晨峰的定义、发生机制、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及治疗对策进行综述.

  • 诊室血压与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对比分析

    作者:蔡宇春

    目的:比较分析根据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准确率。方法文章以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本院治疗的100例诊室血压高于正常值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血压检测仪测量患者的动态血压,对其血压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诊室血压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等普遍大于患者动态血压,并且诊室血压比患者全天中任何一点的动态血压都要高。且利用诊室血压以及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准确率只有41.0%,女性患者的准确率为27.3%,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独根据诊室血压诊断高血压的准确率不高,在对女性患者进行高血压诊断时尤为明显。因此,我们需要结合诊室血压以及动态血压数据共同诊断高血压。

  • 诊室血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状况分析

    作者:张亚艳;王学耕;崔雪峰;李婷;王居新

    目的 探讨诊室血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控制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选取高血压门诊确诊的高血压患者40例,经治疗,诊室血压正常后,给予监测清晨血压,计算清晨血压达标率,比较诊室血压达标率与清晨血压达标率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存在差异,分析清晨血压达标率高或低的原因.结果 诊室血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控制欠佳[收缩压(131.10±4.50)mmHg vs(135.58±8.56)mmHg,t=1.922,P<0.05;舒张压(78.35±4.24)mmHg vs (81.77±9.34)mmHg(t=2.349,P<0.05)];清晨血压达标率低于诊室血压组(55% vs 100%,χ 2=5.474,P<0.05).清晨血压控制欠佳可能与患者性别、年龄、肥胖[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55.6%)、缺乏运动(66.7%)、服用短效降压药物(27.8%)、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6.7%)等有关.结论 诊室血压正常患者清晨血压可能控制不理想,需加强清晨血压管理,有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 诊室血压与功能检查室血压的对比研究

    作者:谈维洁;黄翠莹;张莎莎;张琦;王新宴

    目的:探讨诊室血压与功能检查室血压的关系及二者诊断高血压的一致性。方法入选门诊疑似高血压患者388例,年龄15~89岁,平均(54.30±14.53)岁;其中男187例,平均(50.39±15.44)岁;女201例,平均(57.95±12.66)岁。采用汞柱式标准袖带式血压计检测、记录所有患者的诊室血压并计数心率;采用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仪(BP-203RPEⅢ)检测、记录四肢动脉血压和心率,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总体上诊室血压及心率高于功能检查室血压及心率;诊室收缩压与功能检查室收缩压差值平均值为12.36 mmHg;舒张压差值平均值为8.42 mmHg;心率差值平均值为6.17次/min。②388例疑似高血压患者中,根据诊室血压有90.72%(352/388例)被诊断为高血压;根据功能检查室血压有53.09%(206/388例)被诊断为高血压;而且诊室高血压患者中只有56.82%(200/352例)的患者通过功能检查室血压诊断为高血压。结论①诊室血压与功能检查室血压高血压诊断的一致性较差。②单纯根据诊室血压进行高血压的诊断会带来较大的误诊率和一定的漏诊率。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长期肾脏保护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高秀林;张洁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功能受损.我们于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功能异常的老年患者实施长期肾脏保护治疗,观察疗效,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30例,男82例,女48例;年龄60~89岁;高血压病程5~39年,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 15~89 ml/(min· 1.73m2).除外原发性肾脏疾病、其他继发性肾损害、急性肾损伤、肾动脉狭窄、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者.所有患者入组前均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5 mg/d作为基础降压药,控制诊室血压<140/90 mmHg.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血压、体重、尿蛋白、肾功能、血红蛋白、血钾、血钙、血磷、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均匹配.

5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