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利用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银屑病相关蛋白

    作者:蔡大幸;谭凤吉;马伟元;钟华;孙青

    目的 研究常见亚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蛋白,筛选银屑病特异性蛋白质标记物.方法 收集首次发病进展期寻常性银屑病6例、红皮病性银屑病5例及健康人6例的血清,分别将各组标本混合,并去除高丰度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G后,应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血清,比较差异蛋白点.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候选差异表达蛋白点进行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通过NCBI数据库搜索鉴定蛋白.结果 获得了3组较好的血清双向电泳图谱.应用胶图分析软件分析,发现寻常性银屑病组、红皮病性银屑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蛋白点分别为33个和17个,寻常性银屑病组和红皮病性银屑病组之间差异蛋白点26个.共鉴定得到14种蛋白.在银屑病组中表达升高的有补体成分3、白介素16、维生素D结合蛋白、α1抗胰蛋白酶等;红皮病组中补体成分3、补体因子H、α1抗胰蛋白酶、血液结合素、触珠蛋白的表达量高于健康人对照,α1抗胰蛋白酶、补体因子H、补体成分4和触珠蛋白的表达量高于寻常性银屑病组.在红皮病性患者血清中表达下降的有血清淀粉样蛋白P.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红皮病性银屑病与健康人对照间血清蛋白表达谱存在差异.

  • 颌骨骨重建中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者:谷志远;毛英杰;赵娟

    在颌骨骨重建研究中,破骨细胞骨吸收反应与成骨细胞骨生成反应耦联机制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对该反应耦联机制研究较为成熟的OPG/RANKL/RANK信号系统及近来提出的Eph/ephrin介导的双向信号传递系统研究进行阐述.

  • 豚鼠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相关抗原相对分子质量68000蛋白的二维电泳和质谱分析

    作者:李王伟;董伟达;谭长强;郭浪;仇继兵;刘晶

    目的:探寻导致豚鼠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模型的内耳组织抗原成分中相对分子质量为68 000的蛋白质成分.方法:双向凝胶电泳方法分离豚鼠内耳组织抗原成分,用ImageMaster图像分析软件选择相对分子质量为68 000的蛋白质点,对这些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通过Mascot软件查询Swiss-prot数据库,利用PathwayStudio软件对查询到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选取蛋白进行免疫印迹法验证.结果:获得重复性和分辨率都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软件分析相对分子质量为68 000蛋白共获得22个蛋白质点;质谱分析后查询数据库鉴定得到13个蛋白质.这些蛋白分别与免疫、凋亡和分化等功能相关,其中波形蛋白从相对分子质量、Mascot评分和蛋白功能等方面综合评估可能为相对分子质量 68 000蛋白中引起豚鼠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的主要蛋白.结论:成功获得豚鼠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模型主要内耳抗原成分中相对分子质量 68 000 蛋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应用质谱技术鉴定蛋白质点.波形蛋白可能为相对分子质量 68 000 蛋白中引起豚鼠自身免疫性梅尼埃病的主要蛋白.

  • 单向性和不完全性双向性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

    作者:时志城;张会;龚仁泰

    目的 探讨单向性房室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双向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8例单向性房室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双向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表现为单向性房室传导阻滞,其顺传完全受阻,无心室夺获发生,房室交接区性或室性逸搏心律伴有间歇性室房传导(心房夺获);另4例表现为不完全性双向性房室传导阻滞,其顺传呈不完全性阻滞,适时的窦性激动可夺获心室,同时伴有心房夺获.结论 心电图确诊单向性房室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双向性房室传导阻滞,对患者起搏方式的选择及临床预后估计有一定实用价值.

  • 房室交接区双层传导阻滞伴异-室文氏传导

    作者:龚仁泰;齐治平;赵世豪

    一、概念房室交接区存在双层传导阻滞区.在房室交接区近端有一双向完全传导阻滞区,心房所有的激动皆不能顺传,这个阻滞区下方的任何主动或被动性的激动亦不能逆行通过近端阻滞区产生心房夺获.在房室交接区远端有一文氏传导阻滞区,近端阻滞区平面以下的任何激动通过远端阻滞区到达心室时,R-R周期变化规律皆符合文氏传导的基本特点.本文的房室交接区双层传导阻滞是房室交接区传导功能水平分离现象,亦谓之"房室交接区分层阻滞".

  • 隐匿性房室交接区性激动的典型心电图表现

    作者:吴祥

    起源于房室交接区的激动(iunctional ectopic impulses)具有双向传导作用,既能顺传至心室,产生类似窦性下传的QRS波群,又能逆传至心房,引起逆行P波.然而,有时房室交接区的激动发出后产生双向传导阻滞,既不能顺传激动心室,也不能逆传激动心房,而在房室交接区内呈隐匿性传导.

  • 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结肠癌相关蛋白质

    作者:裴海平;朱红;曾亮;李宜雄

    目的 通过比较结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肠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谱,以期发现结肠癌癌变相关蛋白.方法 将结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选择在癌组织中高表达的50个点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验证蛋白的差异表达.结果 建立了结肠癌及正常肠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其中癌旁正常结肠组织和结肠癌组织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860±45和980士28;癌旁正常结肠组织和结肠癌组在IEF方向上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487±0.11)mm和(0.654±0.11)mm,在SDS-PAGE方向上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944±0.12)mm和(1.20±0.22)mm,结肠癌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数为72.00±12.34.选择在癌组织中高表达的50个点进行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查询,鉴定了其中有意义的25个点,包括谷胱苷肽S转移酶、肝脂肪酸结合蛋白、热休克蛋白27等.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癌组织芯片中GST和HSP27的表达,结果显示,GST在结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3.7%,在正常肠黏膜中表达的阳性率为28.6%,差异有显著性(P<0.01);HSP27在结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3.7%,在正常肠黏膜中表达的阳性率为21.4%,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蛋白质组学方法较好地显示结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其中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蛋白HSP27和GST可能作为结肠癌诊断标志物.

  • 蛋白质组学在寻找肿瘤生物标记物中的技术与应用

    作者:刘建;郑树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的主要任务是识别,鉴定细胞、组织或机体的全部蛋白质,并分析蛋白质的功能和结构.它集中体现了当代基因组学、计算机学、分析仪器学和生化等学科的新发展水平.蛋白质组学摒弃了传统上以小项目形式分割地研究蛋白质的弊端,采用立体的、全面的和快速的分析方法,以透视全体基因在特定细胞或组织的表达为基本目标.它的产生无论从研究策略上还是其负载的技术,对肿瘤的研究都是一场革命.

  • 肺癌性与结核性胸腔积液蛋白质组的差异

    作者:林全;施孟如;王良兴;金旭如

    目的:建立肺癌性胸腔积液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双向电泳图谱,分析二者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和特点.方法: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垂直板SDS-PAGE为第二向分离胸水蛋白质,银染显色,扫描仪获取凝胶图像并对其进行软件分析.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双向电泳结果显示,肺癌性胸腔积液中表达增高2倍的差异蛋白点52个,降低50%的蛋白质点60个.有9个点仅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表达,11个点仅在肺癌胸腔积液中表达,并通过肽指纹图分析成功鉴定了6个蛋白质.结论:肺癌性胸腔积液组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的双向电泳结果显示蛋白表达图谱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蛋白可能是肺癌相关蛋白或肺癌特异性蛋白标志物.

  • 硼替佐米耐药骨髓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差异表达蛋白的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作者:朱蓉;奚昊;李勇华;姜华;邹剑锋;侯健

    目的:建立硼替佐米耐药的骨髓瘤细胞株,探讨硼替佐米敏感和耐药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在蛋白质组水平上的差异.方法:采用硼替佐米浓度递增法诱导NCI-H929细胞株产生耐药株.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亲本NCI-H929和NCI-H929B的细胞周期,双向电泳(2-DE)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析两者间的差异蛋白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对部分鉴定结果进行验证.结果:采用浓度递增法自骨髓瘤细胞系NCI-H929建立了硼替佐米耐药株NCI-H929B.MTT法检测硼替佐米对亲本NCI-H929和NCI-H929B 24 h的IC50,其分别为20.7 nmol/L和487.4 nmol/L,耐药倍数为23.5.生长曲线及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NCI-H929亲本和NCI-H929B的生长曲线和细胞周期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与亲本NCI-H929细胞的2-DE相比,NCI-H929B细胞中有11个蛋白点表达明显上调,6个明显下调.对这17个蛋白质点进行MALDI-TOF-MS分析,共获得了17个肽质量指纹图谱(PMF).将PMF质量数据通过Aldente软件查询SWISS-PROT数据库,根据匹配片段及氨基酸序列覆盖率等,初步鉴定出14种蛋白质.Western blot验证其中一种蛋白质(蛋白DJ-1),结果与双向电泳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通过浓度递增法可建立硼替佐米耐药的骨髓瘤细胞株.双向电泳结果提示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对硼替佐米耐药的机制有关.

  • 细胞裂解液对蛋白质定量方法的影响

    作者:徐珊珊;阎春兰;刘黎明;曾群力

    目的:观察不同细胞裂解液对Bradford法和bicinchoninic acid(BCA)法的影响,以确定适合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细胞全蛋白含量的定量方法.方法:采用Bradford法和BCA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样品溶液,样品BSA溶液分别由双蒸水和不同裂解液(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裂解液、三种传统双向凝胶电泳裂解液)配制;然后,采用这两种方法测定上述裂解液所提取的细胞全蛋白样品;采用Bradford法定量反复冻融、不同比色杯和不同时期标准曲线下的样品.结果:各细胞裂解液对Bradford法均有显著性影响,使所定量的BSA浓度普遍偏高1.2至2倍,但定量值可随着加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r=0.989~0.996,P<0.05);各裂解液对BCA法也均有显著性的干扰,多数定量结果超出仪器读数范围;对于同批全蛋白溶液样品,BCA法的定量结果与Bradford法相比可有千倍差异;反复冻融后蛋白浓度变化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但有下降趋势,不同比色杯和不同时期标准曲线对Bradford法无显著影响.结论:Bradford法是蛋白质组学中细胞全蛋白定量的较适方法,但需根据具体实验进行优化.

  • 苯并[a]芘诱导的FL细胞锌指蛋白等表达的改变

    作者:高志华;金静华;杨军;余应年

    目的:观察苯并[a]芘诱发的细胞应答反应,探讨苯并[a]芘引发的基因突变和致癌机制.方法:应用双向凝胶电泳与相应软件分析苯并[a]芘处理后细胞内蛋白质的表达谱,MALDI-TOF(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质谱结合数据库检索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斑点.结果:细胞经苯并[a]芘处理后,可引起广泛的蛋白质表达的改变,其中以锌指蛋白和一些参与转录调控的蛋白多见.结论:这些表达改变的锌指蛋白和转录调控因子参与了苯并[a]芘诱发细胞的应答反应,提示可能参与苯并[a]芘引发的基因突变和肿瘤形成.

  • 低浓度MNNG诱发FL细胞应答反应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金静华;高志华;杨军;余应年

    目的:研究低浓度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对人羊膜FL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以助于阐明环境致癌物引起细胞早期应答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FL细胞分别用MNNG和DMSO(溶剂对照)处理后,提取细胞总蛋白,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组成分,银染染色后用相应的分析软件分析数字化的凝胶图像,找出在MNNG处理后表达有差异的蛋白斑点,用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鉴定.结果:在MNNG处理后有60多个蛋白斑点出现质和量的变化,其中18个蛋白斑点只能在MNNG处理的细胞中检测到,13个蛋白斑点则在MNNG处理后消失;同时检测到30个蛋白斑点在表达量上有显著变化,其中16个点表达升高,14个点则表达降低.通过数据库的检索,初步的鉴定了一批结构和功能各异的蛋白.结论:在低浓度烷化剂攻击后,FL细胞中的蛋白表达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 空肠造瘘双向置管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丁宏文;蔡群;郑雪咏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腹内脏器损伤,约占腹部损伤的2.5%~5%[1].由于其独特的解剖结构且常合并其它脏器损伤,术前诊断及处理较困难,死亡率可高达65%[2].空肠造瘘双向置管是经空肠造瘘,逆向将硅胶管置人十二指肠破口处用作术后肠管减压,顺向将另一硅胶管置入空肠用作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 .本次研究共收治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12例,行空肠造瘘双向置管后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基于双向管理理念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研究

    作者:熊安胜;方力争;梁海斌;扈俊峰;陈建华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社会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 腹膜作为肺外氧合器官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志兵;沈策

    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很多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神经肌肉疾病等发展到后都是呼吸衰竭,而呼吸衰竭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于增加动脉血氧分压及氧饱和度.腹膜是一种双向通透性的半透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总面积约2 m2,相当于成人的体表面积.

  • 双向骨搬移治疗成人胫骨中段感染性骨不连或骨缺损

    作者:赵爱军;林亮;郑继会;胡思斌;卢吉高

    2002年10月~ 2012年10月,我科采用环形外固定架近远端干骺端双向骨搬移治疗35例成人胫骨中段感染性骨不连或骨缺损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18 ~ 55岁.车祸伤18例,高处坠落伤11例,重物砸伤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24个月.患者均为小腿中段骨折,经过2~7次手术后形成骨缺损或感染性骨不连.

  •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HL-60细胞及其耐阿霉素细胞株的蛋白表达差异

    作者:胡建达;林敏辉;陈鑫基;刘庭波;魏天南;李静;吕联煌

    目的 比较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和耐阿霉素的细胞(HL-60/ADR)的整体蛋白表达谱,以期获得人髓系白血病细胞的耐药相关蛋白.方法 提取HL-60细胞和HL-60/ADR细胞的总蛋白,采用荧光差异显示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DIGE)比较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经胶内酶解,MALDI-TOF/TOF质谱分析,搜索蛋白质数据库,获得差异蛋白质的信息.结果 经过初步筛选和质谱分析共获得16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表达差异蛋白点,其中13个在HL-60细胞中表达上调,3个表达下调.主要是代谢酶类、DNA修复、信号转导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和细胞增殖与凋亡等相关的蛋白.结论 根据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和HL-60/ADR细胞的差异蛋白表达谱比较,筛选出耐药相关蛋白.

  • 基于局部联合熵梯度的双向多分辨率Demons算法

    作者:王昌;任琼琼;秦鑫;刘艳;张文超;于毅

    针对active demons算法易受到参数设置的影响,无法有效解决大形变场的配准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局部联合熵梯度的双向多分辨率demons算法.利用在配准过程中两幅图像的互信息不断增加,局部联合熵增大的规律,本研究引入两幅图像局部联合熵参数,将图像局部联合熵的梯度附加到demons驱动力中,实现了基于局部联合熵梯度的双向多分辨率demons算法.利用自然图像、MRI图像和CT图像测试本算法的优越性,与active demons, diffeomorphic demons 算法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均方误差、归一化互相关系数和结构相似度对配准结果进行定量评价.本算法归一化互相关系数和结构相似度高,均方误差小.通过分析权重系数的影响和设置合适的参数,本算法可应用于大形变的医学图像配准,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在优质护理试点病区巧用呼叫对讲系统

    作者:王文杰;李英;付艳;陈红英

    为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科自2011年2月作为医院第二试点病房区以来,不断探索研究合理的临床护理工作方法,从细节护理彰显温馨服务,巧妙利用病房呼叫对讲系统双向传呼、双向对讲的功能,将探视宣传、安全提示、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等内容每天定时进行小广播,有效地提高了健康宣教的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253 条记录 9/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