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那仁朝格吐;张曙光;武彦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某些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出现的一组症状,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痉挛(CVS)是指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斑块使脑血管腔狭窄并使血液出现涡流,当涡流加速时,刺激血管壁致血管痉挛而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旋涡减速时症状消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个潜在的致命性并发症.文献表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在CVS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其在SAH后CVS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干预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作者:于天浩;刘香杰;王东艳

    目的 探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对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取本院神经外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6例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治疗时间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根据患者治疗手段差异将其每组38例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接受传统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接受标准骨瓣开颅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数据以归纳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管痉挛影响.结果 术后7d两组患者颅内压相对于术前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有显著优越性(P<0.05);观察组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内观察组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例数低于常规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相对于传统减压手术对患者有更加突出的减压效果,且安全性及术后血管痉挛发生率令人满意,值得推广.

  •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介入治疗时机及继发脑血管痉挛的防治

    作者:王时强;何小燕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介入治疗的时间和CVS(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方法 本文以血管内治疗与发病相距时间为标准,随机将2015-2017年期间于我院实施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n=36例)和对照组(n=36例),前者于早期行介入治疗(间距时间<3d),后者于晚期行介入治疗(间距时间≥4d),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的佳介入时机,同时应用综合防治措施,例如术中、术后应用罂粟碱、术后腰椎穿刺等,评估CVS的防治效果.结果观察组完全栓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综合措施干预后,观察组CV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VS总发生率25.00%,GOS预后良好率72.22%,仅1例死亡.结论 临床上早期介入治疗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可提高栓塞改善效果,且治疗期间在术中、术后应用罂粟碱等综合措施,防治CVS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改善疾病预后效果.

  •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因素

    作者:田涛;彭汤明;包堃旸;万伟峰;黄昌仁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参与对象为15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行显微手术患者,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份收治.统计颅内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回顾患者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并对其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有30例出现脑血管痉挛,占20%.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脑血管痉挛患者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吸烟、术前动脉瘤出血≥2次、术前Fisb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以及手术时机存在联系,数据显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出血次数、术前Fisber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均是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在实施显微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掌握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出血次数、术前Hunt-Hesss分级、Fisber分级.

  • 浅谈中风患者的护理与预防

    作者:刘小艳

    中风是以猝然昏迷,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反以歪噼不遂为主的一种疾病,因其发病骤然,变化迅速,似有“风性善行而数变”之特征,故称为“中风”。西医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初学等多种脑血管疾病,均属于本证论治范畴。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善,中风病已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现就做好中风病患者的护理与预防做一浅谈。

  • 持续腰大池引流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和护理

    作者:郑春芳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外科的一种常见病,是由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积血可加重颅内高压,其代谢产物可引起脑血管痉挛、破坏血脑屏障、继发脑积水[1]。近年来在神经外科开展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新方法,以损伤小、操作简便、利于病情观察、疗效明显、并发症小的一系列优点,得到临床的推广,护理更是治疗的关键。我科于2007年3月~2012年3月对收治的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舒血宁治疗高血压伴脑血管痉挛临床观察

    作者:姜传峰

    高血压伴脑血管痉挛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我院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入院的120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有高血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因舒血宁具有扩张动脉及静脉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对抗脑血管痉挛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振艳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梗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现将我院收集的23例蛛网膜下腔继发脑梗死的临床情况报导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3例病人均为我院收集的住院病人,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在29~72岁,平均年龄49.6岁;所有病人均经颅脑CT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且初次颅脑CT 无明显的梗死灶,查体病人无明显的局灶性定位体征,入院后出现明显的局灶性定位体征和颅脑CT的低密度性改变。磁共振成像在证实发病超过1周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方面有重要的价值,对由脑血管痉挛引致的局限性脑梗死亦有价值。

  • 经颅多普勒监测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

    作者:刘宗贵

    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CVS)是脑外伤后继发的基本病理变化之一,可以加重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及形成脑梗塞,引起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我们自2008年6月~2009年6月,对95例脑外伤后患者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现作回顾性分析。

  • 探究尼莫地平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

    作者:田龙河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头痛持续时间、血肿量、住院时间,大脑中动脉流速、炎性因子水平、GCS评分以及再出血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头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血肿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流速、炎性因子水平、GCS评分改善程度均比对照组大(P<0.05),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具有较好的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的效果,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23例术后脑血管痉挛预防及护理

    作者:武颖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预防及护理方法.结果:入选患者中,3例(13.0%)患者发生重度脑血管痉挛,其中2例患者经过针对性的抗痉挛治疗及护理,症状得到控制,1例患者因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抢救无效死亡.随访6个月,15例(68.2%)患者生活完全能够自理,5例(22.7)患者需要协助生存,2例(9.1%)患者为植物状态生存.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方法,能够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骨桥蛋白在基底动脉壁的表达分布及意义

    作者:余水;余方方;周章明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壁上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枕大池二次注血的方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实验动物分组:假手术(sham)组、SAH 12h组、SAH 24h组、SAH 48h组、SAH 72h组、SAH 6d组.模型制作成功后在各时点(sham组在72h时)灌杀大鼠,取基底动脉标本行组织学检查.结果:SAH组模型大鼠基底动脉较sham组管腔狭窄,管壁增厚,直径变小,72h时变化明显,6d时重;SAH后基底动脉壁OPN表达增加,表达高峰为二次注血后72h.结论:大鼠SAH模型存在明确的CVS,SAH后OPN在基底动脉壁中的表达上调,以72h时升高为明显并与CVS开始阶段的时相相一致,提示OPN可能参与了CVS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能成为临床上预测CVS发生的指标之一.

  • 高压氧治疗脑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护理配合

    作者:徐晨阳;牟谷萼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脑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高压氧治疗的102例脑动脉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时间不同分组,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未采取护理配合设为对照组,2017年1月——2017年12月采取护理配合设为观察组,各51例.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在采用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护理配合干预,可有效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缓解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

    作者:段晓蕾;孙红亮

    目的 研究探讨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7天、14天血清CRP和S100水平检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 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P<0.05).结论 应用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疗效显著,血清CRP及S100水平明显上升,安全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尼莫地平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

    作者:邹德文

    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进行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深入探讨其临床效果,希望对降低术后脑血管痉挛治疗提供有效意见.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0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一对一分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了深静脉尼莫地平持续泵入,参照组采用间断腰穿释放治疗,实验组采用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优于参照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之中进行腰大池置管引流联合尼莫地平联合治疗,临床效果佳,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有效的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 法舒地尔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曾鹏;曾文胜;周锦尧;吴贵平;王广斌;钟俊贤;薛国芳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患者中选出46例,将其分为两组。治疗采用单纯法舒地尔静脉滴注治疗方法,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疗法。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比组79.5%。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采用法舒地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较好。

  • 动脉瘤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作者:赵春姬

    颅内动脉瘤多属于先天性脑缺陷,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发病年龄广泛,一般40-66岁较为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动眼神经麻痹等[1]。约有80%的颅内动脉瘤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2]。随着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目前大部分颅内动脉瘤均可通过介入手术治疗获得良好预后[3]。但介入手术在我国临床应用时间短,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尚低,常见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中老年人起病急,病死率极高,其临床表现多为剧烈头痛,重症患者可出现意识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关键,因而,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外伤后脑血管痉挛临床研究

    作者:于德洋;崔洁;尹卫宁;刘隆熙

    目的研究外伤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特征以及尼莫地平的治疗效果.方法93例tSAH分成两组,单纯性tSAH 38例,复合性tSAH 55例.两组脑血管痉挛例数分别为9例、29例,评价两组间差别.对35例脑血管痉挛进行GCS评分,分析GCS评分与脑血管痉挛例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一般治疗组与尼莫地平治疗组对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结果GCS为13~15、9~12、6~8、3~5的脑血管痉挛例数分别为2(2/18)、8(8/46)、16(16/19)、9(9/10).18例单纯性tSAH尼莫地平治疗全部改善,20例单纯性tSAH一般治疗改善为12例,不变或加重为8例.34例复合性tSAH尼莫地平治疗中改善、不变或加重、死亡分别为22例、9例、3例.21例复合性tSAH一般治疗中改善、不变或加重、死亡分别为8例、6例、7例.结论外伤后脑血管痉挛与GCS评分密切相关;尼莫地平治疗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明确.

  • 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探析

    作者:周绍伟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行收治的SAH患者124例,双盲法随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予脱水、止血、钙拮抗剂及预防感染等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脊液(CSF)稀释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临床有效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预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脑脊液稀释置换疗法能明显降低SAH患者颅内压,缓解临床症状,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改善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 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临床报告

    作者:刘德江;GAO-Li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重要并发症,是SAH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文章总结了SAH诱发CVS分子机制的新研究进展.

1779 条记录 88/89 页 « 12...8182838485868788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