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治疗脑出血介入时机的研究进展

    作者:陆瑶;郑健刚

    通过综述近年来针剌治疗脑出血在不同分期的作用,来探讨针剌治疗脑出血介入时机的问题.

  •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不同介入时机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振

    目的:寻找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佳时机。方法对急性期、恢复期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分别使用针灸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介入针灸治疗,疗效优于恢复期介入。结论治疗周围性面瘫介入越早疗效越好,留下后遗症的几率越小。

  • 针刺治疗急性面神经炎介入时机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韵;余晓阳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介入时机对急性面神经炎症状改善情况和痊愈时间长短的影响,寻找急性面神经炎的佳治疗时机.方法:将120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均为单侧发病)随机分为4组,即A组、B组、C组、D组,每组30例.A组患者发病3天内即开始施行针刺;B组患者发病前3天仅口服甲钴胺分散片、复合维生素B片,自第4天开始施行针刺;C组患者发病前5天仅口服甲钴胺分散片、复合维生素B片,自第6天开始施行针刺;D组患者发病前7天仅口服甲钴胺分散片、复合维生素B片,自第8天开始施行针刺.针刺以透刺为主,配合面颊部红外线照射,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d,治疗3周.比较各组治疗前与发病第7、14、28天症状体征评分(Portmann评分),比较各组病情好转的时间,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发病第7、14、28天,4组Portmann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 0.05);发病第7、14、28天,A组Portmann评分高于其余3组(均P< 0.05),B组、C组和D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A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其余3组[93.3%(28/30)、86.7%(26/30)、83.3%(25/30),均P< 0.05].4组病情开始好转时间、显著好转时间及临床痊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中A组优.结论:急性面神经炎及早介入针刺,可以适当减缓面神经损伤的进展,提高疗效,缩短临床痊愈时间.

  • 专病笔谈--针灸治疗中风总结

    作者:齐淑兰

    自2004年4月我刊开设"专病笔谈"栏目以来,临床医生的来稿十分踊跃,共收到稿件200余篇.择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7期针灸治疗中风病的讨论,主要对针灸治疗中风的介入时机、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如何区别治疗、对中风后遗症及并发症特异有效的针灸方法、针灸治疗中风应注意的事项以及中风病的疗效判断标准进行了深入讨论,现总结如下.

  • 经筋排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作者:李桂平;李妍;袁军;薛艳艳;李瑛;刘立安

    目的 观察经筋排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PFNP)的临床疗效和佳介入时机.方法 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将2007年12月至2009年8月在成都、天津、青岛3个临床研究中心的360例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分期针刺组和经筋排刺组,针刺1次/d,5次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于入组时、治疗1,2,3和4疗程以及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时,分别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量表、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等进行疗效评价.所得数据采用SAS 9.1.3和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进行t检验,X2检验和秩和检验,P≤0.05(即α=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经筋排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痊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2.7%,28.1%和85.4%,鼓索以下损伤的的痊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49.6%和29.6%,较鼓索以上(痊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30.2%和25.4%)好,可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面部功能和社会功能;针刺治疗的疗效在周围性面瘫患者急性期和静止期介入(痊愈率分别为41.8%和45.8%)优于恢复期介入(总有效率为38.1%).结论 经筋排刺法治疗PFNP临床疗效肯定,急性期和静止期介入针刺治疗的效果优于恢复期介入.

  • 等速肌力训练不同介入时机和治疗时程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作者:段好阳;闫兆红;刘娜;刘福迁;怀志刚;李贞兰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在不同介入时机和治疗时程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1例患者.三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不同肌力训练,A组患者等速肌力训练4周后再进行抗阻肌力训练4周;B组患者抗阻肌力训练4周后再进行等速肌力训练4周;C组患者等速肌力训练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后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的峰力矩值(PT)、Ber平衡量表(BB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三组患者的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组内比较,三组患者PT、BBS、FMA、FAC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A组和C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A组与C组比较各项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组内比较,三组患者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治疗4周后均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A组和C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C组各项评分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全程介入等速肌力训练可有效提高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力和平衡功能,并显著改善其步行能力和ADL能力.

  • 振动法对外敷七厘散动物模型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郝洪;王爱梅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多能干细胞的分化、软骨内钙化和骨重建等生物学反应,受到各种外在及内在因素的影响[1].Wolfr指出,活的骨组织对给予它们的机械应力能相应改变它们的组织结构[2].本实验制备动物实验性骨折,采用中药七厘散外敷包扎,配合小型振动仪在不同时间对其进行周期性振动,观察机械应力的频率、强度及介入时机等因素对骨折愈合时骨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 急性肾损伤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研究焦点

    作者:季大玺;龚德华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常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tion syndrome,MODS)共存,是MODS的一部分.尽管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在AKI治疗中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AKI病死率仍高达50%~75%[1-2].近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CRRT不仅仅是一种连续、缓慢清除溶质和水份,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肾脏替代治疗模式,同时也作为一种对脏器功能起支持作用的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治疗方式,用于治疗脓毒症.但是如何优化选择CRRT介入时机及剂量仍然是目前研究和争议的焦点.

  •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时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的影响

    作者:文明波;姚红兵;黄高;吴定国;杨志坚;练远书;李桂花;邹贵勉

    近年来,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显著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1-2],但对CBP介入时机、疗程等方面存在较多分歧.近几年我院肝胆外科依托全军肾移植与血液透析中心技术力量,对收治的SAP者均采用了早期、高流量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佳时机选择与预后分析

    作者:白中乐;陶海龙;邢军辉;李凌

    目的 探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介入治疗佳时机.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6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NSTEMI患者258例,均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根据介入时机不同分为早期PCI组(发病24 h内)136例和非早期PCI组(发病24 h后)122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再发心脏事件情况、TIMI分级、左室功能及心功能Killip分级情况.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再发心脏事件的患者中,早期PCI组血糖控制稳定的比例较低,血压控制稳定的比例较高.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PCI组血流分级较高.PCI术后6个月,早期PCI组左室舒张末径(LVDd)小于非早期PCI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非早期P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早期PCI组心功能Killip分级优于非早期PCI组(P<0.05).结论 对于NSTEMI患者,早期PCI有利于恢复左室功能,但应根据患者血压及血糖控制情况具体选择手术时机.

  • 血液滤过治疗烧伤脓毒症的经验

    作者:陈挺孙;仇旭光;蒋金珩;王野平

    烧伤脓毒症是当前烧伤病人的主要死因,近10年TBSA>30%的烧伤病人脓毒症病死率高达40%.近年来有些单位探索性地应用血滤治疗脓毒症,他们认为血液滤过对改善脓毒症病人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但应用血滤的适应症即血滤介入时机和血滤治疗持续时间仍有待探讨,且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笔者回顾分析我科12年来收治233例大面积烧伤病人临床资料,并对近6年¨例并发脓毒症高危病人采用血滤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

  • 针刺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四肢功能障碍的介入时机及选穴特点的研究进展及评述

    作者:张梦佛;董勤

    目的:研究脑卒中急性期四肢功能障碍针刺治疗介入的时机及选穴特点.方法:回顾近20年针刺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四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对针刺早期介入的时机及临床处方选穴经验进行总结及评述.结果:脑卒中的针刺时机的选择,是影响针刺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针刺越早介入疗效越好.结论:针刺选穴应紧扣本病的发病部位及症状特点,头穴、体穴相伍,注重调衡理论,阴阳相配,补泻相宜.

  • 康复介入时机对卧床脑出血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比较

    作者:曹丽

    目的 探讨不同康复介入时机对卧床脑出血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018年入治我院神经外科患有脑出血的患者128例为研究样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手术治疗条件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在意识恢复清醒、身体各项指标的趋于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康复训练,且两组患者的训练内容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运动能力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有脑出血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早期接受康复训练不但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对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帮助,降低了家属的经济负担,临床值得推广.

  • Ⅳ期寡转移NSCLC放疗及佳介入时机研究

    作者:李瑞宁;李晓敏;李琦;任雅琼;武亚娟;任跃君

    目的 明确胸部放疗在Ⅳ期寡转移NSCLC治疗中的意义,探索胸部放疗佳介入时机.方法 将2008-2014年山西省肿瘤医院192例Ⅳ期"寡转移"NSCLC患者随机均分为单纯化疗组、放疗早期介入组、放疗中期介入组、放疗晚期介入组.Kan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 192例寡转移Ⅳ期NSCLC中位生存期为14.50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7.4%、24.0%、10.7%.单纯化疗组、放疗早期介入组、放疗中期介入组、放疗晚期介入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21、18、13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34%、73%、71%、51%,2年生存率分别为10%、40%、32%、13%,3年生存率分别为0%、24%、16%、3%(P=0.000).放疗剂量≥60 Gy与<60 Gy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个月与13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76%与53%,2年生存率分别为34%与21%,3年生存率为17%与10%(P=0.002).结论 对于Ⅳ期寡转移NSCLC患者,胸部病灶放疗的较早期介入和高剂量放疗能提高患者局控率,延长生存期.

  • 脑出血急性期针刺治疗介入时机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建华;靳琦;解庆凡

    目的探讨针刺介入时机对脑出血急性期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早期介入针刺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法将90例脑出血急性期病人分为3组,分别于入院后生命体征稳定时、2周、4周介入针刺治疗,基础治疗相同;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氏ADL指数(BI)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3组病人的FMA评分比较,24 h介入针刺组和2周介入针刺组之间,24 h介入针刺组和4周介入针刺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BI指数评分比较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P<0.01 ,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早介入针刺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 颅脑外伤患者高压氧介入时机及效果探讨

    作者:韦英光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佳介入时机,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 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病程的长短、对照的原则分为A组和B组,各为45 例.A组患者为伤后10d~1个月,B 组患者为伤后1~2个月,两组均采用高压氧进行治疗,采用Glasgow 昏迷量表(GCS) 和严重颅脑外伤残疾评定量表(DRS)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CS 评分、DR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GCS 评分均得到提高,DRS 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显著(P<0.01),但A组患者GCS 评分提高更为明显,DRS 评分下降更为明显,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佳介入时机为伤后1月以内,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临床治疗效果远远优于超过1个月的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大胆推广应用.

  • 猪尾巴管腹腔灌洗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介入时机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本华;周应生;雷平光

    目的 探讨猪尾巴管腹腔灌洗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介入时机的选择.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一般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猪尾巴管腹腔灌洗治疗,根据介入时机(24h内、48h内、72h内)分为A、B、C组,每组20例;根据B超检查是否可见腹腔积液分为D组和E组;以C反应蛋白(CRP)值、APACHE II值、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持续时间、加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例数和死亡例数作为观察指标.结果A、B、C组治疗前CRP值、APACHE II值、NE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A、B、C组CRP值、APACHE II值、NEU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猪尾巴管腹腔灌洗治疗时间的延迟,CRP值、APACHE II值、NEU下降程度随之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无死亡病例,SIRS持续时间、加用CRRT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经B超检查可见腹腔积液,共35例;E组经B超检查未见腹腔积液,共25例;D组与E组治疗前腹腔内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E组治疗第7d,腹腔内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猪尾巴管腹腔灌洗介入时机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效果不同,若经B超检查可见腹腔积液,在24小时内加用猪尾巴管腹腔灌洗治疗作为佳的介入时机.

  • 高压氧不同介入时机治疗对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文春;张安仁;付西;杨坤;卢家春;杨和平;王巧利

    目的 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不同介入时机治疗对轻中度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65例轻中度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年龄17~53岁,平均年龄32.0岁,分别于伤后7天~1个月(A组)、伤后1~3个月(B组)和伤后3个月(C组)介入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表(neurobehavioral cognitive status examination,NCSE)、Barthel指数评定法评定3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后和组间的NCSE和Barthel指数评定法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评分的变化均数比较显示伤后7天~1个月介入高压氧治疗患者的ADL和认知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后两组(P<0.01).结论 早期介入高压氧治疗能明显改善轻中度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

  • 醒脑开窍针法不同应用时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文奎;朱和材;袁浩;闫洁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不同应用时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原则分为A组、B组、C组.3组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A组在发病24 h内给予醒脑开窍针法,B组在发病7d时开始醒脑开窍针刺治疗,C组在发病14d时开始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经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统计3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活动能力以及残障程度改善情况,检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均<0.05);治疗后,3组NIHSS评分、OH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MMSE评分、BI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A组NIHSS评分、OHS评分均显著低于B、C组(P均<0.05),而MMSE评分、BI评分均显著高于B、C组(P均<0.05),B组和C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血清TNF-α、IL-6及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A组均显著低于B、C组(P均<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佳介入时机为急性脑梗死病发7d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和病灶炎性病理生理状况,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

  • 不同介入时机综合康复治疗对手足口病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娄普;娄欣霞;尚清;耿香菊

    目的 探究不同介入时机综合康复治疗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某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重症HFM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抗病毒、退热及营养支持治疗,并配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康复治疗介入时间<15d,对照组患儿康复治疗介入时间≥15 d,比较两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1个月和治疗2个月后FMA评分、BI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介入可以有效促进HFMD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儿运动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