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数字化X线系统在消化道双对比造影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高学明;杨鹏云;芦文才;孙鸣;于尽善

    目的通过使用数字化X线系统(Digital radiological sysrem简称DRS)对消化道造影检查的影像分析,评价DR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DRS对1964例患者行消化道气钡双对比低张造影检查,全部图像均采取DF电视监视下即时曝光采集存盘:根据诊断需要筛选图像,部分图像使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处理,由激光打印机打印出激光胶片.将图像质量分为4级:据此标准,由两位主任医师、两位主治医师、两位住院医师各自评价全部图像.结果数字化成像系统所得消化道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图像质量十分理想,Ⅰ-Ⅱ级片1815例,占92.41%.Ⅲ级片114例,占5.81%.Ⅳ级片35例,占1.78%.结论数字化影像其成像速度快,可有效地减少消化道蠕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能更好的显示细微结构,极大的丰富了形态医学诊断的信息和层次,显著提高了X线影像的质量,较传统的电视遥控X线机有其独特的优势.

  • 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X线分析(附3例报告)

    作者:李开信;佟春光

    1 临床资料 例1:女性,11岁.间断性腹痛,血便伴面部色素斑八年余,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提示胃体、胃窦部均可见3-4枚黄豆大小之充盈缺损,小肠气钡灌肠见第二、三、五组小肠内4-5枚小圆形充盈缺损区(图1),消化道造影提示胃肠道多发息肉,临床诊断Peutz-Jeshers综合征,三个月后出现肠梗……

  • 胃憩室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原雪军;崔艳华

    胃憩室是一种罕见病,在消化道憩室中少见,占全部胃肠道憩室的4.1%[1].胃憩室中以胃底和胃窦憩室多见,文献[2]报道认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文献[3,4]报道认为无明显性别差异,钡餐造影及胃镜是诊断胃憩室的主要方法.胃憩室分为典型胃憩室及非典型胃憩室,典型胃憩室是经消化道造影及胃镜可以诊断的,一般口径较大,非典型胃憩室是消化道造影及胃镜不能发现的,一般口径狭小或已闭合,本文收集了我院2007-2012年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胃憩室的超声影像资料(5例均位于胃底),目的在分析其超声表现的影像特征及完善其检查方法,并探讨误诊的原因,探讨超声影像技术在非典型胃憩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 残胃病变87例的X线诊断

    作者:张俊仁;张士峰

    通过87例残胃病变的消化道造影检查对残胃病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分类,认为消化道造影尤其是双对比消化道造影在残胃病变的诊断中有很大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 食管黏膜脱垂的影像诊断及治疗

    作者:安彦军;师水生;段水竹;李秋龙;王丽萍;王守桃

    以消化道内镜检查、超声内镜检查、CT检查及消化道造影等影像检查,同时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家族史等,对食管黏膜脱垂病例做出诊断,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探讨发病机制,从而为此种疾病的正确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 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吕治森

    急性阑尾炎系膜部常见急症之一,既往其影像学检查多为超声及消化道造影.近年来,多层螺旋CT(MSCT)凭借其快速扫描、各项同性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关急性阑尾炎的MSCT报道逐渐增多.通过分析30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的MSCT表现,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

  • 口周雀斑-肠道息肉综合征一例

    作者:胡勇

    患者男,19岁,于2003年12月因唇部不适就诊于我科门诊.检查:上下唇皮肤及黏膜双侧颊部黏膜可见大量散在性米粒大小黑褐色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1~0.5 mm,斑点不高出皮肤或黏膜,不互相融合,双手指、足趾皮肤也可见散在性色素斑,色比较淡,牙龈黏膜充血,左侧下腹部压痛(+),下消化道造影阴性,询问患者有反复发作的腹痛病史,其母亲也患有同样的病.

  • 成年人型巨结肠附二例报告

    作者:孙万兴;桑俊勇;姜莉花

    1 病例从1984年以来,笔者收集了2例成年型巨结肠,男性自幼便秘,每次大便量增多,女性大约从40岁左右开始便秘,每次大便量增多.例1:女,65岁,农民.患者主因腹胀1周来科检查,造影见全结肠呈高度扩张状态,宽之直肠段达18 cm,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灌入造影剂总量6 000 ml.例2:男,66岁,农民.患者以肠梗阻收住院,腹部立正位片报告,低位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所有症状消失,来科作下消化道造影,造影见全结肠呈高度扩张,直肠段宽处12 cm,降结肠、乙状结肠袋消失,横结肠、升结肠、结肠袋存在,均有不同程度扩张,灌入造影剂总量4 000多毫升.

  •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彩色超声与X线的影像对比

    作者:叶素贞;李汉文;余林;郭艺;梁燕

    目的:对比X线造影与彩超在诊断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两院经手术证实的4l例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在x线造影与彩超上的不同表现.结果:41例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其中:11例显示十二指肠及空肠起始部完全性梗阻;30例显示十二指肠及空肠起始部不完全性梗阻,梗阻末端呈螺旋形或锥形改变.27例再行钡剂灌肠检查,盲肠位于中腹及左腹15例;右上腹6例;右下腹6例.41例同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异常31例.二维超声于上腹部探及中低回声光团,呈螺旋状或靶环状改变,彩色多普勒显示红蓝相间的螺旋状或环状血流信号,呈动静脉频谱.结论:消化道造影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重要诊断手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筛查本病的常用方法.

  • 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像诊断研究

    作者:杨彩仙;戴苏华;赵宏光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1],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引起相关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由于该病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易导致误诊误治[2],为此,该疾病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X线消化道造影作为诊断该疾病的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能够提供客观的依据,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 螺旋CT与消化道造影诊断儿童肠旋转不良的比较

    作者:王琪;杨复宾;盛茂;郭万亮

    肠旋转不良是儿童少见的消化道先天发育畸形,常伴中肠扭转.肠旋转不良多发病于婴幼儿,在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呕吐等消化道症状[1,2],青少年及成年人发病比较少见,多表现为经常性、阵发性的腹痛、呕吐等症状.目前对于该病的检查及诊断主要依靠消化道造影及螺旋CT[3],消化道造影一直被认为是该病可靠的影像学方法.近些年来,随着螺旋CT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日渐增多,临床中许多肠旋转不良病例是由螺旋CT检查首先诊断的[4].本研究结合我院14例儿童肠旋转不良患者的螺旋CT与消化道造影表现,将两者进行比较,探讨其诊断价值.

  • 肠梗阻消化道造影的X线诊断分析

    作者:余排卫

    目的:探讨肠梗阻消化道造影的X线影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6月于我院进行肠梗阻消化道造影X线诊断的156例患者,对其进行X线腹部平片诊断和X线腹部平片诊断辅助CT检查,将在肠梗阻的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方面的准确率与术中所见或临床随访诊断结果比较.结果:X线腹部平片诊断辅助CT检查在肠梗阻的定位诊断、定性诊断以及肠梗阻的程度的准确率方面均高于X线腹部平片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道造影的X线诊断是肠梗阻重要的诊断方法,结合CT检查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造影及CT影像分析

    作者:尹华;罗云娜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33例胃肠道间质瘤病人的消化道造影及CT影像分析.结果:33例原发胃肠道间质瘤75%生长在胃部,间质瘤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晰是与胃癌明显的不同.结论:向腔内或向腔内外生长是胃肠道间质瘤主要的生长方式,胃肠道造影检查能够发现病变,但缺乏特征性,且受间质瘤生长方式的限制,但作为常规检查,在发现、定位和诊断等方面仍有一定意义,CT是GIST重要的检查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不仅能全面显示肿瘤的位置、内部结构、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判定肿瘤的良恶性性质,在定位,定性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CT仿真内镜与双对比造影诊断小肠隆起性病变的价值

    作者:杨冬生;李新;宫凤玲;刘振翠;陈伟斌

    背景:由于小肠曲折冗长,一直缺乏有效检查手段.小肠病变以隆起性病变为主,目前影像学检查以小肠双对比造影为主,近年随着多螺旋CT的广泛应用,CT仿真内镜在空腔脏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两者的价值比较需要进一步明确.目的:评价CT仿真内镜与双对比造影检查在诊断小肠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取离体猪小肠标本,于内壁模拟大小分别< 5 mm及5~10 mm,10~15 mm类圆形隆起性病变,先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工作站进行CT仿真内镜成像,然后进行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由资深医生采用单盲法评价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自信度及正确率.结果与结论:对标本< 5 mm组的病变,小肠双对比造影技术的自信度级别优于CT仿真内镜技术,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较大病变的小肠息肉,两种诊断方法的自信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CT仿真内镜与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对小肠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各有优势,综合运用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 消化道造影与多普勒超声在不同年龄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比较分析

    作者:蒋义强;黄穗;刘帆;杨锦元

    目的 探讨消化道造影与多普勒超声在不同年龄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临床资料及术前消化道造影与超声检查结果,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主要症状均为胆汁性呕吐、便秘、腹胀,新生儿与非新生儿组腹痛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手术结果对照,患儿术前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86例(占86.0%)肠旋转不良,其中新生儿组共检出52例,非新生儿组共检出34例,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74例(占74.0%)肠旋转不良,新生儿组共检出48例,非新生儿组共检出26例;患儿术前消化道造影检查与超声检查确诊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500,P=0.03);消化道造影在肠旋转不良无肠扭转确诊率新生儿组(52.9%)与非新生儿组(90.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4140,P=0.036);消化道造影与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确诊率(97.6%,73.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9071,P=0.004).结论 不同年龄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可采用消化道造影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消化道造影对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的诊断率较高.

  • 低剂量MSCT和消化道造影诊断小儿先天性膈疝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添峰;林婷婷

    目的 对比研究低剂量多排螺旋CT (MSCT)和消化道造影(GI)检查对小儿先天性膈疝(CDH)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3例疑似CDH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6例行低剂量MSCT检查,6例行消化道造影检查;1例同时行低剂量MSCT和G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CDH的阳性符合率.结果 7例患儿行低剂量MSCT检查,术后诊断CDH阳性率85.7%(6/7),其中膈膨升患儿1例;7例患儿行GI检查,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低剂量MSCT的平均辐射剂量为(1.58±0.14) mSv.结论 与GI检查相比,低剂量MSCT是一种简单、安全、非侵入性和有效的评价婴儿CDH的方法.

  • 口服硫酸钡后再发性腹痛消失6例报告

    作者:李侠;王茂贵

    再发性腹痛是儿科常见病,现将口服钡剂1次后再发性腹痛消失6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男5例,女1例。年龄11岁2例,7岁3例,1(7)/(12)岁1例。临床表现:1(7)/(12)岁幼儿经常食后5分~10分钟剧烈哭闹,随之呕吐胃内容物;另3例以持续性腹部钝痛为主,偶有腹痛加剧时伴呻吟、大汗、恶心,甚至呕吐;其余2例为间断性腹部钝痛,可以耐受。腹痛位置不固定者2例,脐周痛2例,上腹部剑突下痛2例。6例体检均无明显阳性体征。疑有癫FEC3者脑电图检查正常,3例经纤维胃镜检查仅1例为浅表性胃炎。6例均进行消化道钡剂造影无异常发现。结果:以浓度为160%~200% 硫酸钡干悬浮剂60 ml~100 ml行消化道造影,腹痛均于检查后1天~2天内消失,其中1例当日腹痛即止,所有患儿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 讨论小儿再发性腹痛是儿科常见病,尤以学龄儿童多见,本病病因不明确,多认为系小儿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或是综合性因素所致,如环境寒冷、精神紧张、饮食习惯不良、便秘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在治疗方面国内报道主要为控制可能存在的感染、解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粘膜保护剂及中药等。硫酸钡治疗作用仅在本组诊断性检查后偶然发现,其确切治疗效果有待积累更多病例再作进一步探讨。

  • 儿科消化道疾病的超声检查

    作者:李林;潘永祜;范永琛

    小儿消化道疾病中的许多病变需借助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其中包括X线平片、消化道造影、CT、超声检查(US)等.随着超声设备的不断完善、高频探头的应用、超声工作者经验的积累,无创、快捷和经济的灰阶及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应用范围愈加广泛.现就近年来超声检查在该领域的应用进行回顾如下.

  • 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消化道给药的安全性观察

    作者:姜敏霞;张学勇;华俊彦

    目的 了解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口服或通过胃管注入消化道时的安全性.方法 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742例选择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消化道给药用于消化道造影或肠梗阻润肠通便治疗的住院患者,观察用药后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其轻度、中度、重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742例患者中,704例无其它药物或食物过敏史,38例有过敏史.前者发生轻度、中度不良反应分别为2例和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28%和0.71%,除1例轻度不良反应为一过性腹痛,其余6例均为过敏反应;后者发生中度不良反应2例,发生率为5.26%,均为过敏反应;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所有病例都未出现重度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消化道给药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经血管给药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消化道给药有较高安全性.

  • 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憩室的诊断价值

    作者:罗曼;罗和生

    小肠憩室是一种消化道畸形,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常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其并发症主要有急性憩室炎、憩室溃疡及溃疡出血、肠扭转、肠梗阻、肠坏死、肠穿孔等,而在出现并发症之前诊断较为困难[1?3]。传统检查小肠憩室的方法如消化道造影、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99m Tc闪烁扫描等均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其诊断率不高。双气囊小肠镜( double balloon enteroscopy,DBE)的开展为小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全新的检查方法,使小肠憩室的诊断率显著提高[4?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DBE检查并诊断为小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DBE检查对小肠憩室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

111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