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

    作者:丁刚;刘怡;王松灵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骨髓基质细胞,已被证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相分化潜能.近来,间充质干细胞还被发现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免疫调节活性,在移植免疫、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做一综述.

  • 结核分枝杆菌Rv1009蛋白的免疫学特性研究

    作者:薛士鹏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Rv1009蛋白在体外实验中所表现出的免疫学特征。方法将小白鼠随机分为Rv1009免疫组和生理盐水组,各5只。Rv1009免疫组小白鼠需要在腹股沟皮下包埋两条NC膜,进行3次免疫,每次免疫的时间间隔为2周;生理盐水组小白鼠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即可。收集所有小白鼠的血清,采用ELISA方式来对小白鼠血清中抗体的滴速情况进行测定。结果从实验中发现,小白鼠免疫血清抗体的滴速情况为1:1700,淋巴细胞的增殖数量为(2.5±0.2),鼠源性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为(1250±33)pg/ml,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为(522±16)pg/ml,以上数量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0.8±0.1)、(255±20)pg/ml、(75±5)pg/ml]。在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情况方面,各组别之间的含量较为相近。结论结核分枝杆菌Rv1009蛋白具有极强的临床研究价值,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新型的结合疫苗,为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福音。

  • 结核分枝杆菌Rv1009结构域多肽的免疫学特性研究

    作者:薛士鹏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Rv1009结构域多肽的免疫学特性。方法选取33只小白鼠按照融合蛋白免疫情况的不同分为Rv1009组、BCG组和生理盐水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方式对三组小白鼠中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滴速情况进行观察。分离小白鼠的脾淋巴细胞后采用体外抗原刺激的方式和MTT比色法对小白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进行观察。采用ELISA方法检测淋巴细胞悬液中鼠源性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的产生水平。结果经过研究后发现,结核分枝杆菌Rv1009结构域多肽免疫小白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滴速为1:13800,淋巴细胞增殖的指数为(2.42±0.17),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小白鼠的淋巴细胞增值指数(P<0.05)。在ELISA检测方面,结核分枝杆菌Rv1009结构域多肽免疫组小白鼠的IFN-γ、IL-10、IL-12产生水平分别为(1422±31)、(502±10)、(310±12)ng/L,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小白鼠的IFN-γ、IL-10、IL-12产生水平(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Rv1009结构域多肽在体外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效果更好,具有极强的临床研究价值。

  •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家族研究进展

    作者:沈志勇;曹晖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HK)是一组分泌型丝氨酸水解酶,由激肽释放酶(KLK)基因编码,有15个家族成员,是迄今所知人类丝氨酸蛋白酶大的家族.HK主要在前列腺、乳腺、卵巢以及睾丸等产生类固醇激素的组织或激素依赖性的组织中表达~([1]),可分为组织激肽释放酶和血浆激肽释放酶两大类,这两种激肽释放酶在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底物特异性、免疫学特性、基因结构以及释放的激肽类型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2]).

  • IL-10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祖细胞治疗小鼠急性移植抗宿主病模型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

    作者:陈峰;吴德沛;孙爱宁;符粤文;常惠荣;冯宇锋;朱子玲;朱明清;李佩霞;陈列松;阮长耿

    间充质干细胞(MSC)除在造血微环境的形成及造血调控(如促进造血干细胞归巢及定植等)中起重要作用外,近年其免疫学特性也颇受重视.有报道显示MSC可减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1-2],但部分Ⅱ期研究与体外及动物实验的结论并不一致.

  • 雷公藤多甙对豚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干预研究

    作者:邱建敏;吴钢;许国英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是由CD4+T淋巴细胞所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发生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在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学特性等方面与人类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极为相似,因而已被当作经典实验动物模型而用于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的研究[1].雷公藤是卫茅科雷公藤属植物,具有抗炎、抑制免疫、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从雷公藤去皮根部经有机溶剂提取和柱分离得到的混合物为雷公藤多甙(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glycosidium,TWP).从20世纪60年代始,雷公藤的多种有效成分的粗提物、精提物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了该药的良好效果[2].本研究旨在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已在风湿病、肾疾病临床上成熟应用的雷公藤多甙干预治疗,通过观察豚鼠实验性自身免忖疫性脑脊髓炎的发病过程及临床评分,为治疗人类多发性硬化提供可行的思路.

  • 脐血清中IL-2、TNFα及sIL-2R的表达水平

    作者:刘长安;贾廷珍;邵玉霞

    随着近年来脐血实验与临床研究的不断进展,脐血移植(CBT)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初步展现出广阔的前景.与骨髓移植相比,脐血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较低[1].本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足月正常分娩新生儿脐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表达水平,并与健康成人外周血清进行比较,以期进一步探讨脐血的免疫学特性,为脐血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 γδT细胞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美丽;李超乾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为主、气道高反应性增高为特征、Th1/Th2反应失衡并表现为Th2优势应答的疾病.关于淋巴细胞与哮喘的关系大部分研究仅限于αβT细胞,对γδ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是近十多年来才开始关注的.本文就γδT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及与哮喘的关系作一综述.

  • 抗脂联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特性分析

    作者:赵满仓;魏文青;焦娟;安萍;张艳;刘晶

    目的:探讨抗脂联素(adiponectin,APN)单克隆抗体(McAb)的制备方法及其免疫学特性.方法:采用FMP有机化学同相合成法合成APN,用HPLC进行纯化,以此合成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McAb,并对抗体的效价、特异性、亚类及位点进行测定.结果:融合后的克隆率为85.4%,阳性率3.2%,腹水效价为1.0×102,与内脂素、瘦素、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无交叉反应,A2、A3、A4、A6、A8为lgG2a,A1、A2、A7为IgG2b.经单抗体相加试验和双抗体竞争试验证实,A1针对一个抗原位点,A3和A3针对另一个抗原位点.结论:利用合成的APN免疫动物可成功制备抗APN McAb,该抗体效价高、特异性强.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海锋;赵振林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认为与免疫系统失常、遗传易感性、环境及精神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等生物学特性及低免疫原性、免疫调节活性等免疫学特性,理论上通过干细胞移植可重建或调节UC患者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修复肠道的炎症损伤,达到治愈的目的,在常规治疗无法缓解病情的情况下,干细胞移植成为目前治疗UC有希望的新方法.本文通过讨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点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来说明其治疗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 抗黄曲霉毒素B1单抗制备及免疫学定量方法建立

    作者:王磊;胡骁飞;滕蔓;王耀;孙亚宁;裴亚峰;张改平;邓瑞广

    目的 本研究合成并鉴定了AFB1人工抗原,制备AFB1的单克隆抗体(AFB1mAb).方法 采用NHS法将AFB1分别偶联于载体蛋白BSA和OVA上,分别合成W人工抗原AFB1-BSA和AFB1-OVA,紫外分光光度法和SDS-PAGE进行鉴定;AFB1 -BSA免疫BALB/C小鼠,通过间接ELISA和阻断ELISA法选择细胞融合备用鼠;用杂交瘤技术制备AFB1 mAb,并对其效价、亲和力、敏感性、特异性、亚型进行鉴定;体内诱生腹水法大量制备单抗.结果 UV图谱和SDS-PAGE图表明结半抗原AFB1和载体BSA及OVA偶联成功;筛选出2HS-F6、2H5-C9、2H9-C3三株杂交瘤细胞;鉴定单抗亚型均为IgG1;细胞上清效价1∶2.0×102~1∶1.28×103,2H5-F6的腹水效价1∶1.28×106,AFB1 mAb亲和常数Ka为2.65×1010L/moL,对AFB1的IC50为2.58 ng/mL;与AFB2的交叉反应率为1.61%,与其他类药物无交叉反应.结论 通过试验获得高效价、敏感、特异的AFB1mAb,可用于各种食品中AFB1残留的快速免疫学检测试验.

  • 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分子机制

    作者:刘锋;朱长庚

    小胶质细胞激活后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效应细胞,是脑内细胞因子的重要来源和作用部位,参与损伤、炎症、MS、AD、癫痫反复发作等脑病理发生过程.关于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机制,尤其是其活化过程中信号转导的分子基础,是当今小胶质细胞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形态学表现、免疫学特性及其激活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 乙型肝炎e抗原的几点研究进展

    作者:宁尚龙;周正任

    自发现HBV以来,有关HBV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先后发现了HBsAg、HBcAg、HBeAg、HBxAg等多种病毒蛋白,其中HBeAg及其装配形成的HBV核壳体有着独特的免疫学特性,并且有很多没有清楚的地方,其中它的免疫调节作用成为热点,与HbcAg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 细胞死亡方式及其清除

    作者:崔天盆;郑承红;陈杰;苏斌涛

    细胞死亡可根据其表观形态学分为:细胞凋亡、坏死、细胞自噬等;也可根据有无核酸酶或不同类别的蛋白酶的参与分为:半胱天冬酶参与的细胞死亡,钙激活中性蛋白酶参与的细胞死亡,组织蛋白酶和谷氨酰胺转胺酶参与的细胞死亡;还可以根据功能方面分为: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意外的细胞死亡,生理性的细胞死亡或病理性的细胞死亡;或者根据免疫学特性分为:免疫原性的细胞死亡或无免疫原性的细胞死亡。2009年细胞死亡命名委员会(Nomenclature Committee on Cell Death,NCCD)[1]建议统一根据形态学标准定义和分类细胞死亡,目前发现细胞死亡种类有凋亡( Apoptosis )、自噬性细胞死亡( Autophagic cell death )、坏死( Necrosis )、角化性细胞死亡( Cornification )、非典型细胞死亡,包括有丝分裂崩溃( Mitotic catastrophe )、失巢凋亡(Anoikis)、沃勒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副凋亡( Paraptosis )、细胞焦亡( Pyroptosis )、内亡(Entosis)、兴奋性中毒(Excitotoxicity)、铁死亡(Fer-roptosis)。死亡细胞的有效清除对一个有机体的存活是必要的。正在死亡的或者已经死亡细胞的通过吞噬作用清除,根据不同的细胞死亡模式即凋亡、自噬和坏死,存在不同的机制来保证细胞残骸的清除。

  • 抗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的建立及其分泌单抗的免疫学特性鉴定

    作者:王选年;周继勇;杨艳艳;邢广旭;李青梅;杨继飞;柴书军;赵东;康晓笛;张改平

    目的:建立抗克伦特罗(CL)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制备CL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方法:用重氮化法将半抗原CL偶联于载体蛋白BSA,形成结合抗原BSA-CL;以BSA-CL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建立分泌CL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用体内诱生腹水法生产CL单抗,硫酸钠盐析法提纯.应用抗小鼠同种型抗体测定单抗的同种型,用竞争性ELISA和胶体金膜层析试验测定CL单抗的反应特异性和反应动力学.结果:筛选出C-4G1、C-2H6、C-2D6和C-4C94株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杂交瘤生产单抗,其单抗的间接ELISA效价分别为5×10-5、3×10-4、6×10-4、2×10-5;同种型分别为IgG1/κ、IgG1/κ、IgG2a/κ、IgG2a/λ.C-4G1的亲和力常数K=1.68×108L/mol,C-2H6的亲和力常数K=1.3×108L/mol.经WestGold蛋白质印迹鉴定单抗与CL特异性结合.C-4G1单抗对CL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7.94ng/ml,对沙丁胺醇(Sb)的IC50为1000ng/ml,对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来克多巴胺的IC50均≥6400ng/ml;C-4G1单抗与Sb的交叉反应性为0.79%,与异丙肾上腺素的交叉反应性为0.12%,而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来克多巴胺、各类抗生素及多种维生素均无交叉反应性.结论:用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成功制备了半抗原CL的单克隆抗体并可用于竞争性ELISA试验检测CL.

  • 应用于胶体金免疫层析的MDM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伍丽贤;陈立;康可人

    目的:制备高特异性的抗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单克隆抗体,用于建立快速检测MDMA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方法:用MDMA人工抗原免疫BALB/c小鼠,将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亚克隆筛选得到稳定分泌抗MDM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腹水,辛酸-饱和硫酸铵法纯化得到抗MDMA单克隆抗体(mAb),并用胶体金免疫层析筛选出适用的抗MDMA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进行特异性、纯度、亚类的鉴定分析.结果:经多次亚克隆后筛选得到4C10、4D10、7D11、8D44株分泌抗MDM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细胞株8D4分泌的抗体适用于胶体金免疫层析.结论:成功筛选出能稳定分泌mAb的细胞株,为MDMA快速检测试剂的研制提供了关键材料.

  • 鼠抗人S100 A9天然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米丹阳;段睿;宋军营;孙向东;张钟允;闫敏;袁永;张振强;张改平;刘文第

    目的::探索以白细胞为免疫原的鼠抗人白细胞天然蛋白单克隆抗体( monoclonal antibodies,mAbs)制备与克隆筛选鉴定方法,制备鼠抗人S100A9天然蛋白单克隆抗体,并鉴定抗体性质。方法:用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免疫小鼠,利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mAbs,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对杂交瘤细胞进行非特异性阳性筛选,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应用免疫沉淀-质谱法进行mAb特异性鉴定,通过Western blot进行细胞株筛选,小鼠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单抗,亲和层析法纯化, ELISA间接法测定效价及亲和力,Western blot进行特异性鉴定及交叉反应性分析,免疫组化染色人乳腺癌石蜡切片。结果:获得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阳性多克隆细胞35孔,分泌鼠抗人S100A9蛋白单克隆抗体细胞株11株,优选1株制备腹水并纯化鉴定抗体,抗体效价为1∶3.18×105,亚类为IgG1,轻链为kappa链,抗体纯度达95%以上,亲和力常数3.54×108 L/mol,与S100A8的交叉反应率为0.12%,与S100A12和S100A13几乎无交叉反应,组化染色识别人乳腺癌组织中的S100A9蛋白。结论:成功制备鼠抗人S100A9天然蛋白单克隆抗体,该单抗具有高效价、较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能为其应用于免疫组化检测S100A9蛋白的表达提供依据。

  • 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及转分化胰岛样细胞免疫学特性研究

    作者:齐晖;耿岚;李富荣;任莉莉;邓春艳;欧阳志斌

    目的:通过对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胰岛样细胞与天然胰岛细胞进行免疫原性比较,了解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及转分化胰岛样细胞的免疫学特性.方法: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胰岛样细胞和天然胰岛在体外与淋巴细胞共培养,检测淋巴细胞MHCⅠ、MHCⅡ抗原决定簇,IFN-γ和IL-2、IL-4水平.将三组细胞分别植入到大鼠糖尿病模型皮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MHCⅠ、MHCⅡ表达、ELISA检测IL-2、IL-4水平和机体对其反应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三组细胞与淋巴细胞共培养,MHCⅠ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MHCⅡ的表达胰岛样细胞(29.5%±3.1%)和天然胰岛细胞(32.6%±3.6%)较胰腺导管上皮细胞(10.8%±0.9%)明显升高(P<0.05).淋巴细胞分泌IL-2水平和Elispot检测分泌IFN-γ的细胞数,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较胰岛样细胞和天然胰岛细胞组显著性降低(P<0.01).植入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外周血IL-2水平和淋巴细胞MHCⅡ表达均随着植入时间逐渐升高,胰岛样细胞和天然胰岛细胞组较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组升高明显,IL-4水平在三组细胞无明显差异.病理结果显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组淋巴细胞浸润较胰岛样细胞和天然胰岛细胞组为轻.结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转分化的胰岛样细胞免疫原性近似天然胰岛.

  • 骨髓间质细胞在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石肖女;杜玉君

    在骨髓中,除了含有大量造血干细胞,还含有相当数量的非造血干细胞,在这些非造血干细胞中有一群能分化为骨髓基质细胞,起到维持造血干细胞存活及其功能作用的细胞,目前学术界将其称为骨髓间质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MSC).骨髓间质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起源于中胚层,可跨胚层分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如骨、软骨、肌肉、神经细胞、肺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对于骨髓间质细胞(MSC)的多向分化潜能即其可塑性的原因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MSC在特定环境中可以跨系甚至跨胚层分化,称之为转分化或横向分化[1],另一种观点认为在骨髓本身中就存在组织定向干细胞[2-4].因为骨髓间质细胞可以直接通过骨髓穿刺获得,简单、安全、无移植排斥反应,加之其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使其在细胞治疗方面独具优势.现就其免疫学特性、培养方法及其在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 鼠疫耶尔森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岳明祥;高志贤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一种烈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自1894年日本学者北里和法国学者耶尔森发现鼠疫菌以来,世界许多学者对鼠疫菌的形态结构、生化特征、毒力、毒力因子以及免疫学特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研究人员已将基因、蛋白质组学研究、生物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现代生物学技术运用到鼠疫的诊断、鉴定等防治、监测和科研工作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几十年来,鼠疫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了有效控制鼠疫的传播和流行,需要建立适应不同情况的检测技术,本文将对此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81 条记录 2/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