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个HIV-1广谱中和表位与HBV S抗原融合表达可诱导小鼠特异性抗体应答

    作者:李学仁;陈红;王文;邓瑶;齐香荣;高瑛瑛;孟昕;谭文杰;阮力

    为了增强HIV-1交叉中和表位的免疫原性,本研究使用PCR克隆技术将HIV-1三个具有一定广谱中和活性的线性抗原表位ELDKWA(简称2F5)、NWFDIT(简称4E10)和GPGRAFY(简称447-52D)基因分别融合到HBV S基因的3味端,构建了分别表达这三种融合基因的天坛株重组痘苗病毒疫苗RVJ1175S-2F5、RVJ1175S-4E10和RVJ1175S-447-52D,使用这三种重组痘苗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上清液经分离纯化制备了三种相应的蛋白亚单位疫苗PS-2F5、PS-4E10和PS-447-52D,对重组痘苗病毒和亚单位疫苗中三种融合抗原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PCR和测序结果表明,三种融合基因序列正确重组到痘苗病毒TK区,HBsAg的ELISA检测表明三种融合蛋白有效表达并分泌到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三种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均含分子量为23kD和27kD两种典型HBsAg条带,Western blot证明这两个条带均能与HBsAg抗体反应,并分别能与三种表位相应的HIV-1单抗2F5、4E10和447-52D反应.小鼠免疫结果显示,三种重组痘苗病毒疫苗和三种蛋白亚单位疫苗均能诱发较高水平的HBsAg抗体和相应HIV-1交叉中和表位抗体,蛋白亚单位疫苗诱生的这两类抗体均明显高于对应的重组痘苗病毒疫苗.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三种表位抗体的中和活性和通过不同类型疫苗联合免疫进一步增强其免疫效果研究奠定了基础.

  • 戊型肝炎病毒基因1型和基因4型中和表位区域分子差异研究

    作者:郭清顺;葛胜祥;熊君辉;闫强;李少伟;顾颖;徐平东;史维国;张军;夏宁邵

    戊型肝炎病毒(HEV)根据易感宿主的差别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只分离自人的H(Human)类,包括HEV-1和HEV-2;一类为人畜共患的Z(Zoonosis)类,包括HEV-3和HEV-4.本研究通过比较这两类HEV的ORF2aa368~606区段,发现存在4个类保守的差异位点,均位于HEV的主要中和表位区域aa459~606,分别是aa483、aa492、aa497和aa599;对这四个位点进行定点替换突变,以一组能够捕获HEV-1和/或HEV-4的单克隆抗体比较各种突变体的免疫反应性,结果表明仅aa497的差异造成了这两类HEV中和表位构象的部分差异,提示aa497及其相关的病毒表面结构差异在H类和Z类HEV宿主选择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 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中和表位间的构象诱导

    作者:张军;顾颖;欧山海;王颖彬;叶祥忠;林鉴;葛胜祥;夏宁邵

    重组蛋白NE2包含了戊型肝炎病毒(HEV)衣壳蛋白(pORF2)的aa394~606片段.在NE2上已鉴定出了2个HEV中和表位,并获得了3个识别中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MAb)8C11、13D8和8H3.这3个MAb间的交叉阻断ELISA实验发现,8C11和13D8可以彼此完全阻断,8H3对8C11和13D8均不能阻断,而8C11非但不能阻断8H3,反而显著增强了8H3与抗原的结合.用生物传感器进行的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动力学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现象.这些结果提示,在NE2上8H3表位区域受到抗原上某些结构的掩盖,而8C11与NE2的结合引起了抗原空间结构的改变,导致了掩盖8H3表位的结构的去除和8H3表位的充分暴露.免疫捕获RT-PCR发现,8C11同样可以显著增强8H3对天然HEV病毒的捕获能力,提示这种结合诱导的衣壳蛋白空间构象改变在天然HEV病毒颗粒上同样存在.

  • 戊型肝炎病毒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作者:顾颖;葛胜祥;黄果勇;李少伟;朱子恒;何志强;陈毅歆;王颖彬;张军;夏宁邵

    阻断实验发现,用戊型肝炎病毒(HEV)衣壳蛋白重组抗原制备的8株抗HEV单克隆抗体(mAb),分别识别3个构象表位和2个线性表位.用抗体捕获反转录PCR方法证实,其中识别2个构象表位的3个mAb可以直接捕获HEV颗粒,表明这2个表位位于HEV颗粒的外表面.识别这两个表位的mAb8C11和8H3均可中和HEV对恒河猴的致病性和感染性.mAb8C11缩短排毒时间的效应较明显,而mAb8H3延迟机体抗HEV抗体阳转时间的效应较明显.二者的中和效应具有较明显的协同作用.中和单抗8C11、8H3对戊肝不同感染时期的血清均有显著阻断作用,Fab片段的阻断作用与完整抗体类似,表明这两个mAb对应的中和表位是HEV体液免疫应答的优势表位.

  • HIV-1包膜蛋白2G12和2F5中和表位的改造对假病毒形成及中和活性的影响

    作者:吴雪伶;聂建辉;王素婷;王佑春

    目的 研究HIV-1膜蛋白(Env)特定中和表位的改造对功能性假病毒形成及中和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环形诱变及Dpn I筛选的方法对Env进行定点突变,将2G12和2F5两个中和表位整合入不含该表位的BC亚型的Env上,比较改造对假病毒的形成情况及对2G12和2F5单抗的中和活性的影响.结果 对5株假病毒(BC02、BE03、BC04、BC05和BC12)的Env特定中和表位进行改造,其中BC04和BCl2的2G12表位改造后,不能形成假病毒,BC02、BC03和BC05增加2G12和2F5两个表位后,仍能够形成假病毒,且假病毒滴度较改造前无明显变化,改造后的BC03假病毒较改造前对单抗2G12和2175的中和活性均有所提高,而改造后的BE02和BC05假病毒较改造前对单抗2F5的中和活性增强,而对单抗2G12的中和活性无变化.结论 2G12中和表位部分位点的改造影响假病毒的形成,中和表位的增加能够提高单抗2G12的中和活性,为免疫原的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 HPV主要壳蛋白L1的B细胞共同表位短肽免疫原性的研究

    作者:袁太宁;肖长义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无包膜的环状小DNA病毒,可引起广泛的人类上皮细胞的增殖性病变.为了有效预防这类病毒的感染和传播,世界各国都在开展大量HP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广泛研究证实,HPV主要壳蛋白L1和次要壳蛋白L2存在中和表位.L1具备在单独表达体系中自行装配、形成病毒样颗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天然病毒,诱导产生针对天然病

  • 16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中和表位及型内变异分析

    作者:宁婷婷;聂建辉;黄维金;王佑春

    世界范围内,宫颈癌是妇女第二位高发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在所有高危型HPV中,HPV16流行广泛.HPV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L1)可以自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其形态及抗原性与天然病毒类似,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高效价保护性中和抗体.中和表位是HPV VLPs疫苗的结构基础,疫苗的效力主要取决于中和表位的完整性.目前基于中和单抗的HPV16表位研究取得了极大进展.随着免疫压力的增加,HPV16的型内变异株越来越多.1204条HPV16 L1氨基酸序列构建的进化树可以分为4个进化分支.同时,将其与114K参考序列相比,共挑选出8个"高频突变位点",6个"特有突变位点"和20个"表位相关位点".HPV诱导的中和抗体绝大多数都是型特异性的,但同一型别内的HPV所诱导的中和抗体对型别内的所有L1变异株是否都能保护尚无定论.剖析HPV16型的抗原表位及型内变异情况对设计高效价、高覆盖率的预防性疫苗至关重要.

  • 人3型腺病毒衣壳六邻体嵌合乙肝病毒preS1双抗原表位重组体的构建及其抗原性的初步鉴定

    作者:周志超;梁焕喜;田新贵;招穗珊;周荣;李潇

    目的:通过构建在六邻体中嵌合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preS1上两个中和抗原表位的人3型重组腺病毒,鉴定应用此策略所展示表位的抗原性。方法利用overlap PCR技术扩增出在HVR1和HVR2中分别引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和表位KR359和KR127的嵌合六邻体基因,酶切后连接入穿梭质粒pBR322-L/R,然后与骨架质粒pBRAdΔE3GFP共转化至BJ5183中重组,得到阳性克隆pBRAdΔE3GFP-preS1。将其线性化后转染293细胞拯救病毒,再大量扩增并纯化。同时应用表达载体pGEX-4T3表达融合蛋白GST-KR359KR127,将重组病毒和GST融合蛋白分别免疫BALB/c小鼠获得多抗血清。 ELISA、Western blot实验鉴定嵌合表位的抗原特性。结果人3型腺病毒载体成功的在衣壳六邻体表面展示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和表位KR359和KR127,并且诱导产生的多抗血清能识别GST融合表达抗原以及天然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结论衣壳融合策略置换高变区来展示外源中和表位的方法可行,并且可以通过同时置换多个高变区来达到加强免疫效果或者多价抗原免疫保护的作用,为人3型腺病毒六邻体嵌合载体系统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新型乙肝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 基孔肯雅病毒中和表位的筛选及表达

    作者:安小平;李博;侯利华;李建民;徐俊杰;李冰;陈薇;童贻刚

    目的:寻找基孔肯雅病毒中和表位,并将其表达为重组融合蛋白.方法:对噬菌体展示12肽库进行了生物淘洗,随机挑取噬菌体克隆,使用 ELISA方法筛选并鉴定阳性克隆,分析阳性克隆的DNA序列,将其翻译成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将其中一个表位连同M13噬菌体PⅢ蛋白结构域Ⅰ~Ⅱ的编码序列用PCR技术扩增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从经过3轮淘洗的噬菌体中随机挑选123个克隆,从中筛选到20个阳性克隆,其中包含7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这些序列缺乏同源性,表明该单抗表位应为构象型表位.在室温培养条件下成功地在大肠杆菌周质腔表达了一种可溶性的表位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得到了纯化的表位融合蛋白.

  • 人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中和表位串联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李金波;朱雷;戚扬;孙杰;王强;苏海滨;迟淑平;程云

    目的 构建人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中和表位串联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目的蛋白.方法 合成人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中和表位的串联基因,克隆人pET-28a(+)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H3,经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并进行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重组载体pET-28a-H3酶切片段大小和DNA序列分析与预期结果一致.表达的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9 400,与相应的多克隆抗体反应性良好.结论 已成功构建人甲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中和表位串联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W-28a-H3,并表达了目的 蛋白,为制备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包膜糖蛋白进化对抗原表位及病毒亲嗜性的影响

    作者:杨丹;李妍;周海舟;王甲业;王福祥;程德春;凌虹

    目的 调查同一供体来源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不同个体后病毒包膜糖蛋白的变异、病毒侵入靶细胞能力以及包膜抗原主要中和表位的变化,为了解病毒感染规律及机体抗病毒免疫奠定基础.方法 对病毒包膜糖蛋白基因序列进行基因离散分析;用包膜蛋白表达质粒与HIV-1骨架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构建包膜包膜假病毒,用假病毒感染HIV-1靶细胞U87.CD4.CCR5或U87.CD4.CXCR4细胞检测假病毒侵入靶细胞的能力及病毒亲嗜性;对包膜糖蛋白中已知的广谱中和抗体识别表位进行分析.结果 24个有完整开放读码框的env基因克隆与河南省HIV-1毒株CNHN24的基因离散率为(7.91±0.78)%,与云南省分离毒株RL42的基因离散率为(6.90± 40.79)%.各可变区基因离散率呈现严重不均衡性,其中,V1/V2区的离散率高,V4区的离散率次之,V3区离散率小.包膜假病毒中既有CCR5亲嗜性和CXCR4亲嗜性的,也有双亲嗜性的包膜.而且上述包膜中主要中和表位IgG1b12、2F5和4E10抗体识别表位保守,但447-52D抗体识别表位变异较大.结论 同一来源的HIV包膜糖蛋白在4~7年间的不同受者体内发生了较大变异并影响了病毒侵入靶细胞的能力;主要广谱中和抗体的识别表位部分保守.

  • 含有HPV16 L2交叉中和表位的肽段鼻腔接种健康志愿者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

    作者:

  • 141 小鼠鼻内接种含有16型HPV次要核壳蛋白L2交叉中和表位的多肽可诱生全身和粘膜抗体

    作者:

  • 嵌合有HCV多中和抗原表位的乙肝S抗原病毒样颗粒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王晓岩;张海;雷迎峰;林芳;崔颖;李斌;舒放;张惠中;韦三华

    制备嵌合HCV多中和表位及HCV包膜蛋白E2的HBV S抗原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并进行鉴定、纯化和浓缩.HEK293T细胞用DMEM培养至90%密度时,将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I-MEpS、pCI-E2S用脂质体法转染HEK293T细胞,48 h后在培养上清中得到自我装配的嵌合HCV多中和表位及包膜蛋白E2的HBV病毒样颗粒(VLP-MEpS,VLP-M2S).蔗糖密度梯度离心,透析浓缩后,电化学发光法进行HBsAg定量测定、电镜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制备出的嵌合病毒样颗粒VLP-MEpS和VLP-E2S经浓缩后其HBsAg定量高达到3×104 ng/mL.实验表明我们成功制备出嵌合有HCV多中和抗原表位的HBV VLP,为进一步分析诱导的中和抗体研究奠定基础.

  • 基于HEV中和表位的基因免疫诱导特异性抗体及中和作用研究

    作者:王春玲;杨书才;孟继鸿;王立新

    目的:观察基于戊型肝炎病毒中和表位(p179)的基因免疫是否能在小鼠体内诱导具有中和作用的抗体应答.方法:构建含HEV中和表位p179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179,以肌肉注射法对BALB/c小鼠实施基因免疫,实验组每只小鼠给pVAX-179 100 μg,并设立空质粒pVAX和HEV-p179蛋白两个对照组.定期采集小鼠血清,ELISA法检测其特异性抗HEV-IgG抗体及其亲合力;以基于PCR的体外中和实验检测抗体的中和活性.结果:pVAX-179质粒基因免疫诱导小鼠体内产生了特异性抗-HEV-IgG抗体,抗体水平于第10周达高峰,OD值为0.55±0.13,与空质粒pVAX组(0.15±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6周实验组抗体亲合力(ED50为2.5 mol·L-1)高于蛋白对照组(ED50为2.0 mol·L-1),基因免疫促进了抗体亲合力的成熟;体外中和实验证实产生的特异性抗体能够阻止HEV感染人肝癌细胞7721,具有中和HEV的活性.结论:基于戊型肝炎病毒中和表位(p179)的基因疫苗pVAX-179能够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具有中和作用的抗体应答.

  • 基于戊型肝炎病毒中和表位的基因免疫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翟理杰;王立新;房雪峰;梁久红;林陵;赵宇;孟继鸿

    目的:获得戊型肝炎病毒(HEV)中和表位p166的编码基因,构建基于该中和表位的HEV基因免疫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粪便标本中扩增获得HEV ORF2中G6461~G7035片段,通过比较核酸序列同源性鉴定其基因型,PCR方法扩增该片段中HEV中和表位p166的编码基因,经酶切后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TR421质粒,并以PCR、酶切和DNA测序加以鉴定.结果:成功克隆了p166的编码基因,其基因型别为Ⅳ型;经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p166的编码基因已成功插入pTR421质粒,且核酸序列、读码框架正确.结论:成功构建含Ⅳ型HEV中和表位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为后续基于HEV中和表位基因免疫的研究奠定基础.

  • 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及其中和表位的结构研究进展

    作者:郑明华;王凯航;李琼;张晓;李少伟;夏宁邵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被证实为人兽共患病,该病症对免疫力低下人群和已有基础性肝病的患者的危害更为显著.戊肝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猪是其主要的天然宿主.近年来,关于戊肝病毒的衣壳蛋白及其表位结构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对于戊肝病毒的病毒学研究和戊肝疫苗的机制探讨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综述HEV病毒衣壳蛋白的结构研究和中和表位的结构基础,着重说明戊肝病毒中和表位存在型特异性和型交叉两种特征,提示型交叉表位与人兽共患现象的关系.

  • HCV中和抗原表位与HBV S抗原嵌合病毒样颗粒诱导的中和抗体应答及保护评价

    作者:王晓岩;张海;舒放;雷迎峰;魏欣;林芳;崔颖;李斌;张惠中

    目的 用纯化的嵌合HCV中和抗原表位的HBV VLPs免疫Balb/c小鼠,测定小鼠血清中的中和抗体,并观察免疫血清对HCVpp和HCVcc感染Huh7.5的抑制作用.方法 500 ng纯化的嵌合病毒样颗粒抗原,免疫Balb/c小鼠3次,每2周尾静脉采血,用合成的表位肽和HBsAg阳性血清作为包被抗原检测小鼠血清中抗体.免疫血清和HCVpp及HCVcc预处理,观察其对HCVpp和HCVcc感染Huh7.5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Balb/c小鼠体内诱导出HBsAb和一定水平的针对HCV中和抗原表位的中和抗体,混合VLPs免疫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高于单一VLPs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用免疫小鼠血清预处理的HCVpp和HCVcc感染Huh7.5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嵌合HCV中和抗原表位的HBV VLPs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针对中和抗原表位的中和抗体,该中和抗体能抑制HCVpp和HCVcc对Huh7.5的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HEV保护性抗体的制备与功能研究

    作者:许纪玲;蔡杰;何苗;杨永林

    目的 研究基于戊型肝炎病毒中和表位(p179)的小鼠单克隆抗体的HEV中和保护作用.方法 构建含HEV中和表位p179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venus-179,以尾静脉注射方法对BALB/c小鼠实施基因免疫,ELISA法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抗体应答水平,通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制备HEV抗体,通过C3A细胞株人HEV细胞感染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中和试验后保护性抗体的中和活性.结果 成功制备了6株针对戊型肝炎病毒中和表位(p179)的抗体,其中抗体株2G8F9能有效中和HEV病毒,证实其产生的特异性抗体能够有效阻断HEV感染易感细胞C3A,具有中和HEV的活性.结论 戊型肝炎病毒中和表位(p179)的基因疫苗venus-179免疫小鼠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具有中和作用的免疫应答.

  • 四川呼吸道合胞病毒F蛋白基因序列和抗原表位变异分析

    作者:张梦妍;廖虹瑜;范雪佳;鲁蕾;裴晓方;许欣

    目的 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四川分离株F蛋白基因序列,探讨F蛋白基因和抗原表位变异情况.方法 RT-PCR方法扩增F蛋白近全长序列并测序,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位点,比较不同亚型和基因型间中和表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基因组成.结果 10株RSV F蛋白的核苷酸和氨基酸P-distance分别为0.102±0.005和0.058±0.006,中和表位47F和L4在亚型间高度保守,而RS-348和7C2在亚型内保守,CTL表位HLA B*57、HLA A*01和HLA Cw* 12也是亚型内高度保守,亚型间存在个别氨基酸变异.结论 RSV四川分离株F蛋白基因保守度较高,抗原表位在亚型内保守,已在A亚型上识别的CTL表位可能在B亚型内不能识别.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