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树突状细胞与移植免疫耐受

    作者:曾慧;何广胜;吴德沛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在机体外周与中枢免疫耐受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以多种机制参与自身免疫耐受的形成,且具有极强可塑性,因此成为近年来移植免疫耐受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DC的分型及作用、DC诱导免疫的间接通路、F1t3L和凋亡细胞的作用、基因工作修饰DC及免疫抑制剂.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的影响及其机理

    作者:高磊;王健民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的潜能,在骨髓中合成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并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为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增殖与分化提供良好的微环境.有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植入,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作用.这种对移植免疫的影响可能与其保护MHC相合造血干细胞逃脱抗原识别,抑制非特异性淋巴细胞活化增殖有关.本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移植免疫的表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移植免疫的机理进行了综述.

  • HLA-Cw研究进展

    作者:马红京;肖露露;郭坤元

    HLA-Cw属于经典的HLA-Ⅰ类基因,HLA-Cw分子与HLA-A、B分子一样具有高度多态性,广泛分布于有核细胞表面,不仅呈递内源性多肽给CD8+T细胞,诱发特异性细胞杀伤效应,还可作为NK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的配体参与免疫反应.因此,HLA-Cw与疾病相关性研究、在移植免疫、抗病毒、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 抗CⅡTA的核糖核酸酶P对Jurkat细胞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何飞;吴书林;孙明;郭荣

    本研究旨在探讨抗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M1-RNA抑制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M1-RNA是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活性单位,设计并克隆针对CⅡTA第3408位点的M1-RNA(M1-3408-GS)及其相应的CⅡTA靶基因片段(3176-3560),分别插入pUC19、pGEM-7zf(+)载体,进行细胞外切割活性筛选.将细胞外切割作用明显的M1-3408-GS亚克隆入psNAV载体并稳定转染Jurkat细胞株,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该细胞表面经典的MHCⅡ(HLA-DR、-DP、-DQ)类抗原表达,RT-PCR检测其CⅡTA的mRNA水平.结果表明:在重组人干扰素(IFN)-γ诱导下,M1-3408-GS阳性Jurkat细胞株与对照组比较,其表面HLA-DR、HLA-DP、HLA-DQ抗原诱导型表达分别降低了83.17%、94.12%及84.31%;同时CⅡTA的mRNA含量明显降低(P<0.05,t=4.89).结论:抗CⅡTA的M1-RNA(M1-3408-GS)降低了自身mRNA含量,从而阻止其调控的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 CⅡTA M1-RNA对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郭荣;何飞;杜欣;翁建宇;陆泽生;林伟

    目的 探讨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M1-RNA对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抑制.方法 M1-RNA是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活性单位,设计并克隆针对CⅡTA第452、629位点的M1-RNA(分别为M1-452-GS、M1-629-GS)及其相应的CⅡTA靶基因,分别插入pUC19、pGEM-7zf(+)载体,进行细胞外切割活性筛选.将细胞外切割作用明显的M1-629-GS亚克隆入psNAV载体(psNAV-M1-629-GS,pA629)并稳定转染ECV304细胞株,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典的MHCⅡ(HLA-DR、-DP、-DQ)类抗原表达,RT-PCR检测CⅡTA的mRNA水平.结果 pA629阳性ECV304细胞株与对照组比较,HLA-DR、-DP抗原表达分别降低了89.21%及92.31%;同时CⅡTA的mRNA含量降低(P<0.05).结论 CⅡTA的M1-RNA(M1-629-GS)降低了自身mRNA含量,从而阻止其调控的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 IL-12、IFN-γ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中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居小萍;王健民;韩凤来;章卫平;吕书晴;李红梅;黄正霞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因此,研究aGVHD 的发病机制是当今移植免疫的热点课题。本文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allo-HSCT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分泌的IL-12、IFN-γ浓度,以探明IL-12、IFN-γ在临床aGVHD发病中的作用。  30例异基因移植患者,年龄12~53岁(中位年龄为34岁),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aGVHD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部分病例进行皮肤活检取得病理学依据。移植后发生aGVHD的患者症状出现48h尚未进行药物治疗时、未发生aGVHD的患者于移植后30d采集外周血10ml。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浓度调至2×105/ml,经LPS 30μg/ml刺激48h后收集上清检测IL-12浓度;经PHA 25μg/ml、 IL-2 200U/ml刺激48h后收集上清检测IFN-γ浓度(或-20℃保存)。IL-12、IFN-γ的检测采用双夹心ELISA法。

  • Fas抗原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中的动态变化

    作者:唐志琴;王玉亮;江雁;彭林;朱志军

    Fas(CD95)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通过Fas/FasL途径触发激活细胞凋亡,参与器官移植免疫过程.文献报道,在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受者活检组织中可检测到Fas抗原表达的改变,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型改变能够反映移植物内浸润性淋巴细胞的状态.本研究动态监测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受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面Fas抗原的定量表达.

  • 细胞因子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

    作者:徐敏;刘国强;邢健;耿丽;丁慧芳;路希敬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重度aGVHD治疗效果差,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是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防治aGVHD主要是应用系统性免疫抑制剂,由此可导致移植后感染率及恶性肿瘤复发率增加,因此,进一步探讨aGVHD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是移植免疫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的研究表明,aGVHD发生与细胞因子密切相关,研究细胞因子不仅可以进一步明确aGVHD的发病机制,而且可以为aGVHD的发生提供预测指标,也为从细胞因子角度防治aGVHD奠定理论基础.

  • 肺移植免疫相关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作者:洪文娟;洪志鹏

    终末期肺病患者缺乏有效的内科治疗手段,其导致的肺功能衰竭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因此肺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方法.肺移植是指采用自体肺叶、同种异体肺叶、单侧肺、双侧肺、心肺联合,甚至不同物种的异种肺置换病肺,重建肺生理功能的技术,是胸外科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之一.1983年首例人的肺移植获得成功,目前临床肺移植多以同种异体移植为主,自体肺移植应用于根治肺癌,异种肺移植尚未从实验室走进临床.

  • B7-H1与移植免疫

    作者:李鸿;郑树森

    B7-homolog 1(B7-H1)是迄今发现的B7家族中较新的共刺激分子.它对T细胞具有双重效应,可以激活初始T细胞,抑制活化的效应T细胞.参与多种免疫过程的发生.在一些动物器官移植模型研究中,发现B7-H1在抑制免疫排斥,诱导免疫耐受,保护移植物中有重要的作用.以B7-H1为靶点的干预方法在未来可能成为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的有效方法.本文就B7-H1在移植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B7-H1 PD-L1 移植免疫
  • 趋化因子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与表达水平

    作者:曾章新;谭建明

    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表明,趋化性细胞因子在器官移植排斥期间的表达异常活跃,由其介导白细胞汇集到移植组织内并活化,激发并加剧移植物组织内炎性发展,致使其受损害,而发生急、慢性排斥.因此,动态观测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和量能变化可成为急、慢性排斥反应的重要证据,也是发生排斥的早期信号,以达到长期观察移植器官的预后发展,指导免疫调节治疗的目的.

  • 细胞凋亡与外科疾病(文献综述)

    作者:张延龄

    细胞凋亡对机体很重要,凋亡过度或不足都将会引起不良后果.在外科疾病中,细胞凋亡与炎症、创伤、肿瘤以及移植均密切有关,兹特就细胞凋亡的特征及其调控机制作一复习.

  • T17细胞与移植免疫

    作者:樊华;陈大志

    近来研究发现,机体存在一种新型的不同于1型和2型的CD4+效应T细胞--辅助性17细胞(T help 17,Th17),该细胞是由天然T细胞前体分化而来,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并特异性地产生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效应因子,在移植免疫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关键词: Th17细胞 移植免疫
  • TOLL样受体与移植免疫

    作者:余玉明;于立新

    TOLL样受体是近发现的天然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在机体抵御外来致病微生物入侵,启动获得性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新近的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在移植免疫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TOLL样受体与移植免疫的关系作一综述.

  • 记忆性T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计灏烽;郑树森

    记忆性T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结构相对均一,能识别特异性抗原,引起增强性的再次免疫应答,有利于机体长期抵抗潜在性病原体.但是,识别供体同种抗原的记忆性T细胞能介导急性排斥反应,不利于器官移植的成功.本文概述了记忆性T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机制,及针对记忆性T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新方法.

  • IL-12与移植免疫

    作者:眭维国;谭杰峰;陈结晶;戴勇

    IL-12在移植免疫中主要参与介导移植排斥反应,然而近年发现IL-12的一些特点与传统认识颇为矛盾.本文就IL-12的特点及其在移植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CTLA-4与移植免疫研究新进展

    作者:赵彦宗;郭喜桃;岳中瑾

    CTLA-4是一种负性共刺激信号,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表达在活化的T细胞、B细胞和APSs表面,与B7分子结合后可阻止IL-2的分泌、抑制IL-2R基因表达、促进TGF-β分泌,从而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CTLA-4-Ig是一种融合蛋白,可与B7结合阻断CD28/B7正性共刺激信号通路,诱导供者抗原特异性耐受.因此,CTLA-4成为防治移植排斥反应研究的热点之一.

  • 热休克蛋白在移植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文鹏;黄祖发;叶启发

    在移植围手术期,热休克蛋白合成的增加对移植物有很强的保护作用.但术后移植物细胞表面表达及损伤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的热休克蛋白对受体免疫系统的作用还未清楚:如对受体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抑制性T细胞及热休克蛋白反应T细胞等的具体作用,以及热休克蛋白是引起或是抑制排斥反应等.

  • 中性粒细胞在移植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敏敏;陈江华

    器官移植免疫学的研究重点一直集中在获得性免疫系统,然而近年来病原相关分子的研究进展,使我们对于固有免疫系统开始了再认识的过程,对其在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和耐受中的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作为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一员,中性粒细胞是早进入移植物的白细胞,其早期浸润与移植免疫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作为专职吞噬细胞,在微生物感染以及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直接和树突状细胞接触将其激活、直接提呈抗原等途径启动获得性免疫反应,成为连接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中性粒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募集移植物中活化的T淋巴细胞,促进T淋巴细胞的活化,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总结近年来关于中性粒细胞在移植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所做的相关研究.

  • 共刺激分子B7在移植免疫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张丽;张东华

    B7家族成员是重要的共刺激分子,其中对B7-1、B7-2分子的研究为深入,近年来,该家族中B7-H1、B7-H2、B7-H3、B7-DC、B7-H4等新成员也被陆续发现,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为T细胞活化提供所需的正性和负性共刺激信号,通过复杂的网络平衡作用决定终的免疫效应.随着器官移植的迅速发展,诱导对移植物的特异性耐受成为解决移植排斥的重要途径,正性共刺激通路B7/CD28通路、B7-H2/ICOS通路、B7-H3通路的过度活化,以及负性共刺激通路B7/CT-LA-4通路、B7-H1、B7-DC/PD-1通路、B7-H4/BTLA通路的发现,在移植免疫中意义尤为突出.

    关键词: B7 移植免疫
154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