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临床难以分类的急性脑卒中1例报告

    作者:陈曦;曾进胜;陶玉倩;王凌雁

    1资料患者,男性,81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伴不能言语4小时"入院.4小时前患者坐位休息中,突然右侧肢体无力,跌倒在地,不能言语,右肢活动不能,神志清,无肢体抽搐,测血压17.5/10 kPa,急诊于本院.2年前患"脑干梗死",治疗后好转,生活完全自理.否认糖尿病、心脏病史.入院检查:神志清,运动性失语,右侧中枢性面、舌下神经瘫,右侧上下肢肌力Ⅱ级,右侧Babinski sign(+).发病第5小时测血压24/12 kPa,症状、体征无加重,做头颅CF未见出血灶,诊为"脑梗死"(图1),鉴于患者年龄较大,有脑干梗死病史,未行溶栓、降纤、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予金纳多、血栓通、胞二磷胆碱静脉输注.起病48小时患者渐呈嗜睡状,余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变化,发病第3天复查头颅CT示左基底节出血破入双侧侧脑室(图2),停用上述3种药,改脱水、脑保护、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意识转清,病情平稳恢复.

  • 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术中部位选择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彭田红;徐达传;廖华;李学雷;欧阳四新;范松青;张心宽

    目的确定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的较佳部位及颈袢是否适合与面神经进行吻合.方法(1)在21例防腐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观测舌下神经颈段走行及其毗邻关系.(2)3例新鲜标本取舌下神经近、远段、颈袢及面神经干行组织学检测,测定其神经束数目和横切面积.结果面神经干在出茎乳孔处为单束形式,横切面积为(5.1±0.2,4.6~5.7)mm2;舌下神经近段神经束为(1.6±0.8,1~4)束,神经干横切面积为(7.5±0.7,6.8~8.0)mm2,神经束横切面积为(4.7±0.6,4.1~5.5)mm2;舌下神经远段神经束(3.6±0.5,1~5)束,神经干横切面积为(5.6±0.5,4.9~6.1)mm2,神经束横切面积为(1.6±0.4,0.9~2.2)mm2;颈袢含神经束为(2.4±0.8,1~3)束,神经干横切面积为(1.1±0.7,0.6~2.2)mm2,神经束横切面积为(0.5±0.3,0.3~1.2)mm2.结论颈袢不适合与面神经进行吻合,舌下神经近段具有部分转位与面神经吻合的良好解剖学基础.

  • 头颅多用摄影架的制作与使用

    作者:农俊彬

    头颅颞骨许氏(Schülller)位、伦氏(Runstrom)位、梅氏(Mayer)位、斯氏(Stenvers)位、颞颌关节侧位、茎突前后位、视神经孔瑞氏(Rhees)位、蝶鞍后前位、舌下神经孔位、眶上裂位与眶下裂位等,在临床应用虽多,但解剖位置特殊,附近结构影像干扰大,在没有辅助工具的情况下,不容易照好,影响诊断,笔者根据上述位置的摄影原理,制作投照辅助工具--头颅多用摄影架(下称摄影架),经多年应用,效果满意好,兹介绍如下.

  • 大鼠舌下神经压榨伤后外源性NGF促神经再生作用的研究

    作者:范丽苑;王忠朝;王频;余科

    目的 检测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前后舌下神经核和神经纤维损伤后的修复再生情况,探讨NGF对大鼠舌下神经损伤后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和治疗组(NGF组),两组动物存活时间分别为7 d和14 d.分别于各时间点取脑干做Nissl染色,取神经干做电镜观察.结果 Nissl染色显示治疗组7 d、14 d损伤侧舌下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高于NS组,超薄切片观察NGF组神经干形态亦优于NS组.结论 大鼠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后外源性NGF具有保护受损的舌下神经元及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 哑铃型舌下神经鞘瘤1例

    作者:陈志;冯华;朱刚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因"枕、项部不适半年,饮水呛咳1个月"入院.查体:左侧额纹、鼻唇沟略浅,悬雍垂稍左偏,左侧咽反射稍差,左侧舌肌萎缩明显,伸舌左偏(图1),左侧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阳性.

  • 气管插管并发单侧Tapia综合征1例

    作者:徐金富;余睿

    Tapia综合征首先于1904年被西班牙耳鼻喉专家Tapia AG提出,是迷走-舌下神经综合征,主要见于创伤时,尤其是下颌角后部创伤导致Ⅹ、Ⅺ、Ⅻ颅神经受累(周围性损害),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舌肌萎缩和伸舌偏向患侧等,此外咽喉部长时间被肿物压迫也可引起Tapia综合征,同时,其还是气管插管中罕见的并发症[1]。本院在气管插管时并发单侧Tapia综合征1例,现报道如下。

  • 大鼠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后磷酸化p38MAPK表达的变化

    作者:范丽苑;涂玲

    目的:检测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前后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情况,探讨运动神经损伤对p38MAPK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两组动物存活时间分别为1、3、5、7和14天.分别于各时间点取脑干用于免疫组化测定及Nissl染色.结果: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后,舌下神经核内磷酸化p38MAPK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和染色深度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 P38 MAPK 舌下神经 损伤
  • 神经核与呼吸调控初步探讨

    作者:李川;张承武;管振龙;陈应诚;郑煜

    传统观点认为,面神经核属于躯体运动神经核,其功能是控制面部表情肌的活动.然而,我们曾偶然观察到,大鼠面神经核内有的神经元投射到双侧延髓头端腹侧呼吸组(DZheng et al. , Brain Research 782:113-125,1998),提示面神经核可能还参与呼吸活动的调控.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实验和结果如下:1)切断面神经引起其运动神经元发生逆行溃变后,面神经核内尚存留着一些较小的形态正常的神经元.2)面运动神经元溃变后,面神经核内电泳神经束路示踪剂PHA-L,可在下列结构中观察到顺行标记的神经纤维末稍:对侧面神经核,同侧孤束核和舌下神经前置核,双侧疑核、旁巨细胞外侧核和前庭神经核.3)电刺激面神经核可引起膈神经放电活动出现吸气切断等效应.上述结果表明,面神经核除通过运动性传出投射支配表情肌的活动外,还通过向脑干内的广泛投射发挥对其它生理功能(如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调节作用.

  • 舌下神经植入组织工程骨骼肌的体内实验研究

    作者:唐休发;张富贵;冯扬;周伟;刘济远;华成舸

    目的 构建高表达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的成肌细胞( myoblast,Mb)并作为种子细胞,以去细胞胶原海绵为支架,体内构建组织工程骨骼肌,观察构建组织能否与舌下神经断端发生连接. 方法 取7只2日龄雄性Lewis大鼠四肢肌肉体外分离培养Mb,采用携带GDN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GDNF转染第3代Mb( MbGDNF).将Mb及MbGDNF与去细胞胶原海绵支架体外复合培养构建细胞支架复合物,24 h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情况.取8周龄雌性Lewis大鼠54只,解剖分离舌下神经,取1.0~1.5 cm舌下神经离断其远心端,用Mb支架复合物(Mb组,n=27)和MbGDNF支架复合物(MbGDNF组,n=27)包裹并固定其近心端,术后1、6及12周分别行HE染色,myogenin、slow skeletal myosin及乙酰胆碱受体α1(actylcholine receptor α1,AchRα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植入物生长情况,并行霍乱毒素B标记的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染色检测损伤后舌下神经核运动神经元存活情况. 结果 构建的MbGDNF能高表达转染基因.Mb及MbGDNF在支架上黏附和生长状态良好.HE染色:术后12周,两组植入物与周围组织紧密连接,有新生肌纤维从周围正常肌组织长入,与正常组织分界渐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术后1、6及12周均可检测到细胞质呈myogenin及slow skeletal myosin阳性的肌源性细胞,以及AchRαl呈弥散性阳性细胞.Y染色体染色阳性细胞随时间延长而减少.术后1、6及12周,MbGDNF组阳性标记的神经元数量分别为261.0±6.6、227.3±8.5及173.3±9.1:Mb组分别为234.7±5.5、196.0±13.5及166.7±11.7;术后1、6周MbGDNF组神经元数量多于Mb组(P<0.05),术后12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构建的组织工程骨骼肌与舌下神经断端发生了直接物质联系,MbGDNF产生的重组GDNF能通过逆行运输方式保护损伤后舌下神经核团内运动神经元的存活.

  • 口内摘除颌下腺的新术式

    作者:

    慢性颌下腺炎是摘除颌下腺的常见适应证.口外入路摘除颌下腺仅适用于导管远端结石,此手术方法可有残余导管炎、残余囊肿及神经受损等并发症.本文介绍一种摘除颌下腺的新的手术入路.材料和方法选择31例经口内入路摘除颌下腺的患者,包括伴有涎石的慢性颌下腺炎22例,不伴涎石的慢性颌下腺炎5例,伴舌下腺囊肿者1例和3例良性多形性腺瘤.从颌下腺导管开口向后至磨牙后区切开一侧口底粘膜,分离导管并保护舌神经,完整摘除舌下腺.在导管开口处结扎剪断颌下腺导管,顺导管分离至颌下腺,牵开舌和口底组织,鉴别并牵开下颌舌骨肌暴露颌下腺,钝分离腺体的前面和上面,助手在颌下将腺体向上托便于更好地暴露,用组织钳夹住颌下腺将其解剖分离,游离并结扎面动脉及通向腺体的动脉分支,摘除腺体后,缝合粘膜并放置引流条,于术后1 d抽除.结果和讨论手术时间较传统术式缩短,平均约1 h.术后早期不适包括部分舌麻木(81%),中度舌运动受限(68%),味觉改变(3%),另外术后血肿、脓肿、腺体残留各一例,但所有患者均未查见客观体征.术后早期均有舌神经受累的并发症,但无舌下神经和面神经下颌缘支受损表现,并于术后平均1月内舌神经症状均自然痊愈,所有患者均避免遗留面部瘢痕.以往文献中除Downton报道经口内入路摘除颌下腺外,其余均为颌下入路.但Downton的方法是在舌侧牙颈部做切口,剥离下颌舌骨肌的附着,当手术困难时,有时需要在颌下做小切口.本手术方法采用沿颌下腺导管在口底做切口,不剥离下颌舌骨肌附着.摘除舌下腺而不会残留腺体,此方法的大优点是避免手术瘢痕和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或舌下神经,术后恢复较快,6日内可出院.[董素阁摘 李龙江校]

  • 腹直肌-腹膜瓣修复舌体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军;钟良军;木合塔尔·霍加;多力昆;闫广鹏

    目的 探讨携带神经的腹直肌-腹膜瓣移植修复舌体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研究选用12只Beagle犬,随机分为3组,制备带神经的腹直肌-腹膜瓣修复舌体缺损的动物模型,其中2组(A、B组)行肋间神经与舌下神经吻合,另一组不行神经吻合.左侧为实验侧,右侧为正常对照侧.术后12周应用激发肌电图,检测舌下神经潜伏期、振幅及传导速度,观察腹直肌-腹膜瓣是否重获舌下神经再支配.结果 12只Beagle犬中9只带神经的腹直肌-腹膜瓣修复舌体缺损的动物模型建立成功,1只雄性犬术后第3天因腹疝死亡,2只雌性犬因动脉解剖与雄性犬差异较大,腹壁下动脉与舌动脉管径相差较大,无法吻合.A、B组舌下神经传导速度分别恢复至正常侧的40%、30%.结论 采用带神经的腹直肌-腹膜瓣移植修复舌体缺损具有可行性,失神经腹直肌-腹膜瓣可重获舌下神经的支配,舌下神经支配功能可部分恢复.

  • 舌下神经囊性巨大神经鞘瘤1例

    作者:马斌;刘玉柱

    我科收治1例发生于舌下神经的巨大囊性神经鞘瘤患者,现报告如下.病例:患者女,52岁,突然发现右侧颈部无痛性肿物1月余入院.查体:右侧腮腺下极及颌下区可扪及一肿物略突起,呈球形,直径约3cm,扪诊感肿物略软,边界清楚,活动度一般,无压痛,舌体运动部分受限,伸舌右偏(见图1),发音略含混,穿刺为囊性,有深棕红色囊液,镜检为血性液,CT检查:颈部囊性肿物,神经鞘瘤或鳃裂囊肿(见图2).诊断:颈部肿物.处理:在全麻下行颈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囊性,包膜完整,切除干净(见图3、4);术后病理:颈部神经鞘瘤(见图5).

  • 头颈部颅外神经鞘膜瘤30例分析

    作者:王朝晖;陶远孝;汤如勇;陈立

    我科1987~1998年共收治头颈部颅外神经鞘膜瘤3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1~69岁,病程长14年,病程>1年的20例,平均3.5年.肿瘤来源:臂丛神经9例,迷走神经5例,颈脊神经2例,颈交感神经2例,舌下神经2例,副神经1例,来源不明9例.

  • 跨面神经移植及舌下神经在面瘫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陈保国;黄渭清

    由于感染、外伤、面部肿瘤手术等原因造成的面神经损害,出现面部表情功能丧失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引起功能和美学上的并发症,临床称之为面瘫.对于它的治疗,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各种治疗方法效果不一.而对于神经移植物在国外的研究和使用较多,国内这方面的资料较少,下面就其在面瘫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舌下神经颏舌肌蒂植入失神经胸大肌瓣的实验研究

    作者:唐休发;温玉明;王大章

    目的:探讨失神经胸大肌瓣重获神经支配的新方法.方法:在20只新西兰白兔胸大肌瓣转移的动物模型上,进行原神经支配和失神经后舌下神经颏舌肌蒂植入神经再支配的比较.术后4、8、12、16周行大体观察、光镜观察、激发肌电、神经免疫组化、肌纤维酶组织化学染色的肌纤维组化分型检查.结果:失神经胸大肌瓣可重获舌下神经再支配,并在舌下神经支配下行使收缩功能,肌纤维的组化型别发生改变,从以酵解型纤维为主转化为以氧化型纤维为主,呈镶嵌分布模式,而类似舌下神经原支配的肌肉.结论:舌下神经颏舌肌蒂植入能使失神经胸大肌瓣重新获得良好的神经再支配.

  • 脑溢安对大鼠舌下神经压榨伤后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春香;涂玲;唐艳萍;刘良奎

    目的:观察大鼠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后舌下神经核内P75的表达及中药脑溢安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舌下神经压榨损伤模型,脑溢安治疗组用脑溢安颗粒剂以灭菌生理盐水调成药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用灭菌生理盐水灌胃.动物分别存活1、4、7、14 d后灌注固定并取脑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舌下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胞体P75的表达变化.结果: 正常组大鼠两侧舌下神经核内均无P75免疫反应阳性物表达,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脑溢安治疗组损伤侧(右侧)舌下神经核内神经元胞体开始表达P75.2 组均术后1 d低量表达P75,7 d P75表达量达高峰;生理盐水对照组14 d P75表达量仍维持高水平,略有下降;脑溢安治疗组14 d P75表达量开始下降,7 d和14 d P75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脑溢安治疗组损伤后4、7 d和14 d损伤侧舌下神经核内P75免疫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显著降低,阳性细胞数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溢安下调大鼠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后神经元胞体P75的表达.

  • 颈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病1例报告

    作者:林生贵;黄智标;马茂林

    神经纤维瘤病是少见的全身遗传性疾病.本院收治1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其颈部出现来源于舌下神经的巨大神经纤维瘤,报告如下.病史:患者男性,42岁.于30年前发现颈部左侧鸡蛋大肿块,局部无疼痛,随年龄增长,肿块渐增大.10年前鼻根、胸、背、腹、四肢皮下出现数十个大小不等结节状肿块,影响生活及劳动.智力及肢体运动正常,无抽搐.无类似家族病史.

  • 远外侧入路切除舌下神经鞘瘤1例报告

    作者:苗强;王宏

    患女,40岁.因颈枕部疼痛伴舌不灵活两个月入院.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无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曾以颈椎病治疗无效.查体:伸舌偏左,左侧舌肌萎缩,有舌震颤,咽反射减弱.左乳突内下方可触及3cm×4cm大肿物.深在、质硬、无压痛、不移动.颈部活动正常.头CT检查:左舌下神经管外1/2受侵蚀扩大;头MRI检查:左舌下神经管外1/2及至枕下有肿物,3cm×3cm×4cm大小.CT、MRI均报舌下神经鞘瘤.治疗:于左耳后发际内倒“L”形切口,分离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头夹肌的起始部,可触及肿物位于颈椎横突前部,胸锁乳突肌及头长肌深面.

  • 雌激素对 SD 大鼠舌下神经核电生理的影响?

    作者:梁磊;李秀红;邹敏;侯玉霞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 SD 大鼠舌下神经核电生理的影响。探讨雌激素保护上气道稳定性的机制,为 OSAHS 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成年7周龄雌性 Sprague-Daw-ley 大鼠30只,随机等量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去卵巢组(OVX 组),去卵巢+雌二醇组(OVX+E2组)。通过卵巢切除与雌激素回补建立不同雌激素水平的 SD 大鼠模型,通过在体细胞外记录技术检测雌激素对舌下神经核自发电活动的影响。结果:OVX 组与 SHAM 组和 OVX+E2组相比,舌下神经核的自发放电频率低(小)于其他两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雌激素可以通过某种途径来改变舌下神经核的兴奋性,进而改变颏舌肌及其他舌内外肌的紧张性来影响上气道的稳定。

  • 61例咽喉外伤的急诊期诊治

    作者:马敏;许志红

    咽喉外伤包括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近年来其发病率日渐增多。严重损伤可致死亡或日后发生严重后遗症。笔者分析1978年5月~1999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咽喉外伤61例,现就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61例咽喉外伤中,男38例,女23例;年龄1~73岁(平均29.7岁);外伤至就诊时间12 h以内49例,24~48 h 9例,10~15 d 3例。闭合伤33例,其中挤压伤16例,扼勒伤9例,击打伤6例,气管插管伤2例;开放伤28例,其中刀砍伤12例,刎颈4例,交通伤3例,刺伤6例,砸伤2例,弹片伤1例。临床表现:呼吸困难54例,颈部皮下气肿48例,声嘶42例,咯血36例,皮下瘀血39例。损伤部位:喉56例,咽34例,甲状腺8例,气管、食管各5例,颈动脉3例,颌下腺、颈椎各2例,舌下神经1例。

102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