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心肌梗死50例护理体会

    作者:邵素阁

    资料与方法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42~78岁.按WHO诊断标准,根据心电图表现确定梗死部位.前壁17例,下壁12例,前间壁7例,广泛前壁5例,高侧壁4例,下壁合并后壁3例,广泛前壁合并下壁2例.住院死亡率为14%(7/50),主要并发症有心衰8例,心源性休克6例,心律失常28例.

  • 医师诊治量和专业性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率的影响

    作者:牛文革;胡燕生;杨新春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1998~2002年急性心肌梗死诊疗情况的分析,评估该院医师诊治量和专业性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998~2002年出院第一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入选病人,对其病案首页资料进行分析,依医师诊治量多少和专业性不同分别比较其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率的影响.结果五年入选病人2009例,其住院死亡率为5.5%.高医师诊治量组病人住院死亡率4.9%(79/1606)比低医师诊治量组病人住院死亡率7.7%(31/403)低(P<0.05).心脏科医师组与非心脏科医师组相比具有较低的住院死亡率,在年龄≤65岁组分别为1.8%(18/999)、7.0%(6/86)(P<0.01),在年龄>65岁组分别为8.1%(66/811)、17.7%(20/113)(P<0.01).结论经高诊治量和心脏科专业医师处理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具有较高的生存概率.

  • 住院精神病人死亡案例分析

    作者:鲁从林;张峰;周浩;杨勇;吴华玲;周忠莲

    目的 探讨降低精神病人住院死亡率及医疗纠纷的措施.方法 对我科1998年至2007年共10年期间住院死亡的精神病人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内容包括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结果 研究期间总住院7682人次,住院期间死亡12例,死亡率0.16%;死亡原因:自杀4例,躯体疾病死亡3例,中毒3例,猝死及多脏器衰竭各1例;死亡案例中,有6例发生医疗纠纷.结论 自杀是我科住院精神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躯体疾病致死、中毒死亡;对风险较大的患者,从各个环节采取相应措施,更有利于降低精神病人住院死亡率及医疗纠纷.

  • 老年综合评估与老年失代偿期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死亡率的关系研究

    作者:魏华;宋蕾;安妮娜;贾黎;胡松;毛拥军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与失代偿期心力衰竭老年住院患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老年医学科住院、≥75岁的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共134例为研究对象,展开 CGA 评分,应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 CGA 评分对失代偿期心力衰竭老年住院患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在年龄、血脂、房扑/房颤、平均血压及心功能分级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GA 评分体系中,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在健康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状况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 CGA 评分在评分构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Logistic 回归筛选危险因素:年龄、血脂、心功能分级及 CGA 评分为失代偿期心力衰竭老年住院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共同影响其预后,P 值(双侧)均<0.05。结论对于失代偿期心力衰竭老年住院患者,年龄、血脂、心功能分级及 CGA 评分是其住院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 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的疗效——附63例报告

    作者:孙杨忠

    1994年1月至2004年6月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63例,住院死亡率为14.28%.现对这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就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原则进行讨论.

  • 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心肾综合征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李杏;毛慧娟;俞香宝;曾鸣;张波;杨光;葛益飞;朱亚梅;许贤荣

    目的 了解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心肾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评估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以帮助优化选择获益更多的患者.方法 收集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的心肾综合征患者59例的临床资料按住院期间生存或死亡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对住院期间死亡率影响的因素.结果 生存组30人,死亡组29人,以下统计量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表示为统计量/单位(生存组比死亡组均数±标准差,P):血滤前血清肌酐umol/L (411.123±239.847比270.393±150.719,P=0.009)、总胆红素umol/L(10.824±7.859比52.741±111.946,P=0.049)、直接胆红素umol/L (4.631±4.057比27.528±58.753,P=0.041);血常规中白细胞109/L (8.027±4.218比11.925±6.416,P=0.008)、中性粒细胞计数109/L(6.530±3.994比10.015±6.029,P=0.011)、血红蛋白g/L (94.13±20.460比108.90±25.753,P=0.018)、红细胞压积(0.2838±0.0555比0.3247±0.0790,P=0.025);心脏超声指标中左室舒张末内径mm(47.22±14.103比62.29±11.470,P=0.019)、左室收缩末内径mm(31.89±10.386比46.00±13.051,P=0.009)、射血分数%(60.333±8.231比50.886±14.580,p=0.05);血滤开始时的收缩压mmHg (131.47±26.271比114.28±20.800,P=0.007)、平均动脉压mmHg (90.200±18.020比80.552±17.357,P=0.041)以及血滤过程的平均脱水量ml (2184.167±889.364比1664.166±775.994,p=0.020).校正其他因素后,白细胞升高为死亡的危险因素,OR值1.242,95% CI(1.242,1.480);血清肌酐升高不是CRS预后的关键因素,OR值0.994,95% CI(0.989,1.000).结论 血滤开始时的心功能状况,血滤过程的脱水量与预后密切相关.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起始时的感染和水负荷状况与住院期间死亡独立相关.关注这些指标有助于选择获益更多的适应人群.

  • 红细胞分布宽度及血清钠评估肺栓塞患者预后

    作者:蒋利娟;尤青海;贾丹;丁竞帆;王巾枚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血清钠离子(Na+)水平在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6年2月确诊的254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简化肺栓塞严重指数(sPESI)评分分为sPESI低危组与高危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住院死亡率.组间资料比较使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及t检验.结果 高危组与低危组比较,心率(P<0.001)、收缩压(P<0.05)、舒张压(P<0.01)、氧饱和度(P<0.001)、Na+(P<0.01)、RDW(P<0.001)、心电图(P<0.05)、住院死亡率(P<0.01)有显著差异;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血压、氧饱和度、K+、Na+、癌症、sPESI评分、RDW与住院死亡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Na+(OR:0.874;95%CI:0.775~0.987)、RDW(OR:1.365;95%CI:1.095~1.702)、sPESI(OR:2.699;95%CI:1.182~6.160)是影响肺栓塞住院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RDW和血清Na+水平对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 β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作者:苏里亚;汪家瑞

    60年代以前,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以卧床休息、镇静止痛、吸氧和加强管理等消极治疗为主,住院死亡率高达20%~30%.60年代以后,AMI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性室颤等并发症的防治,对于无并发症的病人并无有效的干预.至80年代以来,AMI治疗学的主攻方向是限制和缩小梗塞面积,保存左心室功能,预防严重泵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β阻滞剂正是基于此种目的而被用于AMI治疗的.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

    作者:朱升四

    英国James Cook大学附属医院Sutton等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约50%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处理终可以安全出院,出院后6个月临床经过仍然良好.急诊PCI使死亡率从预期的80%降至50%.该组患者中,住院死亡率为51%(58例/113例).多变量回归分析表明,有心肌梗死病史、年龄超过70岁、溶栓失败、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预后差,前三项为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危险比数比(OR)分别为5.21(95%CI1.85~14.7),4.02(95%CI1.14~14.12)和3.78(95%CI1.43~9.96).研究者还指出,为了改善预后,必须尽量在早期避免或减少休克的发生,如果紧急血管再通仍不能改善休克状态,应试用其他措施.

  • 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

    作者:吴艺捷;胡远峰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子,由于易患冠心病,糖尿病患者的预期寿命大约仅为同龄人的三分之二.与一般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预后更差,住院死亡率约增加2倍.近年认为,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后,除了用与一般人群一样的综合治疗措施外,还应该采用一些特殊的治疗方案,包括用强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达到理想控制、血栓溶解疗法、早期使用β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1~3],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计数与住院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毕;田力;樊晓寒;朱俊;梁岩;李建东;杨艳敏

    目的:探讨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计数与住院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2-02至2013-05就诊于我院并经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证实的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83例,男性126例(68.9%)。分组:①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n=157),死亡组(n=26);②根据血小板计数五分位值将患者分五组,即血小板计数第1分位(≤119×109/L)组(Q1组,n=36),血小板计数第2分位(120~149×109/L)组(Q2组,n=37),血小板计数第3分位(150~173×109/L)组(Q3组,n=36),血小板计数第4分位(174~228×109/L)组(Q4组,n=37),血小板计数第5分位(>228×109/L)组(Q5组,n=37);③按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分为≤119×109/L组(n=36)和>119×109/L组(n=147),再根据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将其分为≤119×109/L手术者(n=18)、≤119×109/L非手术者(n=18)和>119×109/L手术者(n=96)、>119×109/L非手术者(n=51)。采集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及静脉血标本,检测血小板计数、白细胞、D-二聚体等值。主要终点事件为住院死亡率。结果:183例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总住院死亡率为14.3%。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血压较低、D-二聚体水平较高; Q1组患者死亡率(38.9%)显著高于Q2、Q3、Q4和Q5四组(10.8%、11.1%、8.1%和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Q5组较Q1组死亡风险增加(HR=11.2,95%CI 2.13~123.3,P=0.007),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等影响预后的因素后,血小板计数≤119×109/L无论在手术治疗进入Cox模型前(HR3.90,95%CI 1.67~9.09, P=0.002)还是进入模型后(HR2.67,95%CI 1.15~6.19,P=0.023)均增加住院死亡风险。结论: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计数≤119×109/L住院死亡率风险明显增加。即使接受手术治疗,血小板计数值较低的患者仍与住院死亡风险相关。

  •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早期空腹高血糖与住院新发心房颤动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明星;袁勇;冯力;孙艳香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早期空腹高血糖与住院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AMI病例563例,按空腹血糖水平分空腹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 mmol/L,n=250)与对照组(空腹血糖<7 mmol/L,n=313),在不同的心功能Killip分级下比较两组房颤发生率的差异;分别比较两组中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房颤发生率的差异.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合并空腹高血糖或房颤,入选患者分既无高血糖亦无房颤亚组、合并高血糖亚组、合并房颤亚组、同时合并高血糖与房颤亚组4个亚组,比较4个亚组住院死亡率的差异.结果:在心功能Killip Ⅰ级、Ⅱ级时,空腹高血糖组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6.4% vs 6.5%,P=0.005及21.4% vs 12.2%,P=0.037);在心功能Killip Ⅲ~Ⅳ级时两组房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1).Loge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糖是AMI患者住院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95%CI 1.59~4.30).无论空腹高血糖组还是对照组,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房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36,0.441); 既无高血糖亦无房颤亚组住院死亡率0.4%,同时合并高血糖与房颤亚组住院死亡率31.5%,后者是前者的79倍.结论:AMI患者合并空腹高血糖住院期间房颤发生率增高,高血糖可能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与是否合并糖尿病无关;AMI同时合并空腹高血糖与房颤,住院死亡率进一步增高,预后不良.

  • 夜间急诊主动脉夹层手术并不增加住院死亡率

    作者:秦卫;黄福华;陈鑫;刘圣辰

    目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起病急,多为急诊手术。本研究以单中心临床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晚夜间手术和白天手术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疗效差异。
      方法:2004年1月至2013年3月,195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夜间手术(18:00-晨8:00)68例,白天手术(指晨8:00-18:00)127例。本研究采用了倾向得分法对两组患者协变量的分布进行了均衡,使得研究的数据达到“接近随机分配数据”的效果。比较分析两个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透析率、气管切开发生率、ICU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

  • 急性肺栓塞晕厥和不良预后关系的研究

    作者:闭春萍;张毅;赵立;徐小嫚

    目的 探讨临床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生晕厥的临床特点,分析晕厥与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及住院死亡率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确诊的401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根据有无晕厥分为晕厥组(58例)和无晕厥组(34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治疗情况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并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晕厥与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的关系. 结果 401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男性196例,女性205例,年龄15 ~ 89岁,平均(58.5±15.6)岁.晕厥组与无晕厥组间低血压、心率>100次/min、肌钙蛋白>0.04 μg/L、B型利钠肽>100 pg/ml、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干栓塞、右心室大、中重度肺动脉高压、下肢静脉扩张及接受溶栓治疗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晕厥组与无晕厥组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比5.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血压、肌钙蛋白升高、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及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干栓塞均为晕厥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将年龄、性别、咯血、心率>100次/min、下肢静脉血栓、下肢静脉扩张、中性粒细胞比例及D-二聚体等放入回归方程时,晕厥是中高危及高危的急性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急性肺栓塞伴发晕厥的患者多有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干栓塞、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多出现低血压及肌钙蛋白升高.晕厥可能与中高危及高危急性肺动脉栓塞有关,但晕厥与住院死亡率无明显相关.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以及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

    作者:曹丹阳;张健;裴志勇;毕磊;陈艳梅;武云涛;姚依群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入选自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476例,其中男性338例,女性138例,年龄61~85岁。依据预后分为:存活组(377例)和死亡组(99例)。比较两组入院后24 h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脑钠肽(BN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肌酐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功能Killip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MI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既往病史比例、吸烟比例、室速或室颤比例、CK-MB、cTnT、HDL-C、BNP以及心功能KillipⅢ级和Ⅳ级比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LVEF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OR=1.074,95%CI:1.038~1.121)、糖尿病(OR=1.332,95%CI:1.528~8.034)、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OR=5.627,95%CI:1.807~16.840)、肾小球滤过率(OR=1.442,95%CI:1.021~2.107),心功能Killip分级(OR=3.432,95%CI:1.074~82.455)、室性心律失常(室速或室颤)(OR=3.835,95%CI:1.317~9.812)、cTnT(OR=1.010,95%CI:1.002~1.011)、LVEF(OR=0.860,95%CI:0.818~1.923)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和陈旧性心肌梗死、肾小球滤过率降低、cTnT升高、Killip分级高、LVEF降低、室性心律失常是老年急性AMI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经导管闭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一例

    作者:秦永文;赵仙先;李卫萍;郑兴;丁继军;徐荣良;曹江;毛红娟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死亡率极高.未行外科手术治疗者,第一周的存活率仅50%,1个月存活率不到20%.外科手术后的住院死亡率也高达10%~60%[1].

  • 影响Ⅳ期胆囊癌根洽性切除后住院死亡率和长期生存率的因素

    作者:

  • 129 肝切除术用于肝门胆管癌的住院死亡率和长期生存率

    作者:

  • 第二版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模型对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患者在院死亡风险预测的评价

    作者:李梁钢;姜胜利;任崇雷;高长青

    目的 评价第二版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EuroSCOREⅡ)模型对本中心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患者在院死亡率预测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于2004年至2013年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的4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8例,女性125例,平均(53.3±13.8)岁.分别按logistic EuroSCORE,STS score及EuroSCOREⅡ进行评分,并对比患者的实际死亡率与预测死亡率.模型预测的鉴别效度使用ROC曲线下面积进行检验,符合程度使用Hosmer—Lemeshow x2检验.结果 全组483例患者中术后在院死亡3例,实际在院死亡率为0.62%,logistic EuroSCORE,STS Score及EuroSCOREⅡ评估系统预测在院死亡率分别为2.94%,1.04%和1.18%.其中STS Score和EuroSCOREⅡ对全组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具有较好的符合程度(P值分别为0.558和0.872),而logistic EuroSCORE符合程度欠佳(P=0.034).EuroSCOREⅡ较logistic EuroSCORE,STS Score对全组患者的在院死亡预测的鉴别效度均更佳(ROC下曲线面积分别为0.874、0.814和0.867).结论 EuroSCOREⅡ模型对本中心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患者在院死亡率预测的准确性较好,相对适合于本中心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风险预测.

  • 腋下小切口联合内镜行食管癌切除术

    作者:徐志飞;仇明;吴彬;钟镭;李建秋;江道振;郑向民;秦雄

    经胸食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是食管癌手术的经典方法,虽然现代麻醉及外科技术降低了手术风险,但开放食管切除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甚至有文献报道高达70%~80%[1],住院死亡率也高达4%~7%,为减少围术期并发症,腔镜微创外科已愈来愈多地应用于食管手术[2].我院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为18例患者施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77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