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院前死亡病例的临床分析与急救干预

    作者:富春花

    目的:通过分析院前死亡的病因构成,院前救护的时机和院前急救干预及复苏成败的原因,进一步提高现场救治的成功率.方法:收集院前急救及转至院内抢救的278例病例(现场均表现为呼吸心跳骤停或呼吸骤停),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发病时间段及获得救治时间、救治采取的措施及持续时间、以及现场复苏终效果.结果:猝死组发病有2个高峰年龄段(60~ 79岁,40~ 49岁),有既往病史103例,有前驱症状89例.非猝死组高峰年龄段(20 ~ 49岁)以车祸为主要致伤原因.在278例病例中经院前急救以及进一步院内抢救有45例获Ⅰ期复苏成功.结论:降低院前死亡发生率的干预:①识别、防治猝死的高危因素;②普及初级救护知识;③努力缩短急救反应时间;④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资源;⑤提高院前急救人员急救素质.

  • 院前死亡患者善后处理方法

    作者:穆永顺

    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经常遇见院外死亡的情况,而急救医生不能很好的分辨死亡患者的情况,对善后处理方法不合适,会造成家属、邻居、围观人员的误解,甚至在社会上形成恶劣影响,或者牵涉民事,刑事案件,使120医生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现将本人从1998年本地区120成立至今所经历的院外死亡病例的处理方法做一总结,希望能时刻提醒急救医生关注院外死亡病例,妥善处理.院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猝死、创伤、脑血管意外、心血管急症、呼吸系统急症、中毒、消化道出血等.在现场急救技术的应用实施这里不赘述,主要针对善后方法从三个方面分析.

    关键词: 院前死亡 善后处理
  • 天水市青壮年院前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作者:史旺德;张炯;柳炜

    目的:分析天水市青壮年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死亡病例特点,为预防院前死亡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0年4月~2011年4月的青壮年人院前急救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壮年院外创伤死亡原因主要为交通伤及坠落伤,非创伤死亡原因前两位是猝死及心血管疾病;非创伤组死亡高峰的年龄段40~49岁,创伤组15~39岁;男性院前死亡数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数均明显多于女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4~6月高,10月~12月低;与日时断有相关性,0:00~18:00为高峰.结论:不但专业急救部门、各医疗机构要不断提高各种急危重症抢救水平,还需广大高危人群做到"四早"原则,提高群众急救意识,重视"白金10分钟",更要树立"大急救"概念,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尽可能降低院前死亡率;创伤致死是我市一常见院前死因,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强化法制意识将是降低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伤发生及其死亡的有力手段.

  • 奉贤区院前死亡病例急救成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作者:杨魏魏;肖维春

    目的 了解该站院前急救死亡情况,综合分析影响院前急救成功的因素及找出相应对策,以期达到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也为以后建立急救网络提供依据,为加强急救人员的重点培养提供方向.方法 该文统计分析2016年4月—2017年3月该站部分医生出车接诊的56例死亡病例,回顾讨论院前死亡病例急救成功的的影响因素,重点突出院前死亡病例救护车接到指令抵达现场用时、第一目击者施救情况及救护车抵达现场后的救治情况等.结论 建立完善的院前急救管理体制,缩短急救半径,强化急救技能,建立急救网络,加大急救知识宣传等是努力方向,也是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 胸锁乳突肌弹拨法现场急救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国才;孙雪梅

    各种意外伤害致伤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微弱,生命垂危,急需现场救治.1994年5月~2002年2月,我们采用胸锁乳突肌弹拨法救治上述危急病人87例,均取得短时间内恢复意识,改善呼吸和心跳的疗效,争取了转院和专科急救的时机,无1例入院前死亡.介绍如下.

  •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

    作者:聂明明;华积德

    创伤病人的死亡呈三峰值分布,即有三个高峰期,每一期伤员的病理生理变化多相同,可划分为即刻死亡,早期死亡和晚期死亡.即刻死亡一般发生于创伤的数秒至数分钟之内,大多数病人在到达医院前死亡,约占总死亡率的50%,伤员主要死于大脑、脑干、脊髓外伤、心脏或大血管破裂以及气道堵塞.早期死亡是第二个死亡高峰,多发发生于创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约占死亡总数的30%,死因多为颅内,胸部或腹部大出血,或者多发伤引起的肢体大出血.

  • 急性创伤院前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张红阳;张凯

    急性创伤是损伤和致死的常见原因,在院前急救中占据首位,其病死率在院前死亡中也高.随着工业、交通和城镇建设的飞速发展,急性创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创伤病死率也随之上升.本研究针对本院急诊科2002年7月至2004年12月院前急救中32例创伤死亡患者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

  •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趋势

    作者:李泽兵;胡永善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对患者来说是一个灾难性的疾病.在美国年发病率约为30-32/百万,另有20/百万人院前死亡,在我国八、九十年代,北京6、7/百万,上海13.7/百万,有增加趋势[10].

  • 颅内动脉瘤30例栓塞治疗体会

    作者:刘东建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原因之一,约占80%,是一种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疾病.约15%病人在住院前死亡.30%~40%死于出血后1个月内,30%病人遗留神经功能缺陷,很少一部分人愈后良好.自1991年发明GDC(电解可脱性弹簧圈),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防止动脉瘤再出血,降低风险.现将我院栓塞治疗30例颅内动脉瘤报告如下.

  • 323例儿童院前死亡病因分析及家庭状况探讨

    作者:段丽芬;周玲;王惠萍;孙莹;杨艳飞

    目的:探讨院前死亡儿童家庭状况、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方法对昆明市儿童医院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院前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患儿年龄、死亡地点、父母职业、户籍进行分析,并比较2007至2010年和2011至2014年前后2个阶段各系统疾病患儿院前死亡变化趋势。结果院前死亡共323例,男女比例为1.86∶1,新生儿院前死亡150例(46.44%),1岁以下婴儿死亡129例(39.93%),235例(72.75%)为赴医院路途中死亡;父母无固定职业、农民和农民工、事业单位者分别为160例(49.54%)、77例(23.82%)、49例(15.13%);农村户籍患儿248例(76.78%),明显高于城市75例(23.22%);院前死亡的前四位原因主要为早产儿101例(31.27%)、重症肺炎34例(10.53%)、多器官功能衰竭15例(4.64%)、气管异物窒息13例(4.02%);与2007至2010年相比,2011至2014年间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创伤和气管异物等比例有升高趋势,而消化系统疾病、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传染病比例下降。结论父母无固定职业及农村户籍的患儿院前病死率明显升高,需重新衡量卫生资源公平分配;早产儿病死率高且有上升趋势,加强早产儿的急救和转院是降低院前病死率的关键;创伤和气管异物等意外事件逐年增多,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公众现场急救技能培训。

  • 关于小儿心肺脑复苏的几个问题

    作者:刘春峰

    问现代心肺脑复苏的概念如何?答:众所周知,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危急、严重的疾病状态,如不及时处理抢救,病人可迅速死亡,或可能留有程度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儿必须争分夺秒地采取急救手段,恢复患者的氧供应及排出二氧化碳,以达到有效气体交换;并用人工方法压迫心脏使之被动排血,维持有效血循环;并于心肺复苏开始后迅速进行脑损伤的预防及治疗,这一急救过程称为心肺脑复苏(CPR).这里尤其强调脑功能恢复与否是判断复苏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CPR后脑功能始终得不到恢复,则CPR为失败.20世纪60年代是现代心肺脑复苏起始的里程碑,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电击除颤是现代心肺复苏的标志,应该说随着现代CPR的发展、普及,患者的病死率大大下降,但我国CPR的普及程度及临床研究水平还有很大差距,院前死亡(DOA)非常常见,因此,很有必要提高广大医务人员CPR的水平,以期降低患儿病死率.

  • 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长途转运中的风险与对策

    作者:朱七枝;王暮春;蔡琼

    蛛网膜下隙出血(SAH)通常为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隙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占急性脑卒中的10%左右。大多数SAH患者为60岁以下。总体上看,SAH的危险因素与卒中相似,病死率在50%左右(包括院前死亡),1/3存活者生活不能自理[1]。由于目前大多基层医院尚不能进行血管内闭塞和手术治疗,故部分患者需要长途转运治疗。现对近一年来本院神经内科31例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抢救、转运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 淄博市1361例院前死亡病例分析

    作者:王雅南

    目的:分析笔者所在城市院前急救死亡病例的现状及特点,查找院前急救各环节存在的问题,降低院前急救死亡率和伤残率,为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城市的急救网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本中心2011 年指挥调度派车中的1361 例院前急救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361 例院前死亡病例中死亡病因以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车祸伤及损伤为主.其中城区451 例,农村910 例,城乡比例1:2.急救站大多设在城区及县城内,急救反应速度农村明显高于城市.结论:合理设置急救站(点),科学配置医疗资源,有效缩短抢救半径,提高反应速度,加强急救医学理论及实践操作的技能培训,可以提高院前急救抢救成功率.

  • 基层医院治疗主动脉夹层六例体会

    作者:高宏健;王晓云

    2001年至2004年我院共确诊主动脉夹层(AD)6例,6例患者终都转至有手术条件的三级医院,但在转院前均给予了积极的内科治疗,无一例于转院前死亡.

  • 18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及处理

    作者:王文清;曾益华;刘宏利;许瑞佳;罗南辉;王杰;谈维洁;刘朝中;黄从春;张红;龚积艳

    1990年8月~1999年10月,我们共对18名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进行了院前急救,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8例均为男性,年龄27~39岁,平均(32.6±4.3)岁。全部病例均经心电图、心肌酶或尸检证实为AMI。梗死部位:广泛前壁8例,下壁4例(1例于院前死亡),高侧壁1例,广泛前壁并下壁3例(1例于院前死亡,尸检证实),无Q波2例。4例有心肌梗死家庭史,2例曾患高血压病,4例患高脂血症,5例属体形肥胖者,2例在发病前感染肺炎,12例有吸烟史。  急救过程及方法:接到急救通报后,我们立刻赶到现场。3例以心源性休克起病,4例呼吸、心跳骤停,7例于病程中出现室颤,1例表现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救治无效于院前死亡),余为心绞痛伴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急救中8例行体外心脏按压术,6例行气管插管术,7例分别行200~360 J电除颤(其中1例电除颤14次),10例接受了(100~150)×104 U尿激酶溶栓治疗。18例均接受了吸氧、镇静、止痛、扩冠、抗凝、抗心律失常及对症治疗。入院后11例做了冠脉造影检查(其中1例两次行冠脉造影),6例冠脉造影正常,5例有不同程度的冠脉狭窄(直径法),其中左前降支病变3例(2例为完全阻塞病变,1例为前降支近端90%狭窄),右冠脉病变1例,左前降支并右冠脉病变1例,1例有室壁瘤形成。4例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有7例血小板数量较正常人高(7/16,43.7%)。2例院前死亡,其中1例尸检证实为大片心肌缺血、坏死及冠脉内血栓形成,1例于入院后死于严重的心律失常,死亡者占16.6%。余15例均治愈出院,1例于3年后再发AMI。

  • 猝死患者77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东明;李兆东;金叔宣;许学霖;李定国

    猝死是指原先正常的人突发的、非预料性的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24小时内死亡为猝死。据文献报道[1],猝死约占所有非外伤性院前死亡的1/3左右。心源性猝死的定义是在发病6小时内死亡,约占猝死的90%,目前更多的心脏病学者主张把时限定在6小时内。本文旨在通过对1997~1998年于本院成人急诊科诊治的猝死病例的分析,试图了解其高发年龄、危险因素,并对发病的预防、救治水平的提高、病死率的降低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1997~1998年经本院成人急诊科抢救并诊断为猝死的病例77例,其中男49例,女28例,男女比为1.75∶1,发病年龄11~91岁(见图1)。

  • 1例心脏破裂伤行急诊开胸手术患儿的护理

    作者:陈钰

    心脏破裂伤是胸外伤急危重症,约占胸部外伤的2%~4%[1].外伤性心脏破裂病情来势凶险,不及时手术处理患者几乎均在送至医院前死亡,主要死因是大量出血和急性心包填塞,国外文献报道无其他严重合并伤的心包填塞生存率为47%[2],能送达医院的患者病死率仍高达15%~30%[3].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出现心脏破裂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脉压差小,心音遥远、微弱.胸片和彩超基本可以明确诊断,必要时可以行心包穿刺,一方面诊断,另一方面适当减压[4].急诊开胸手术是唯一可能挽救患者生命的措施[5].2010年7月8日我院成功救治1例心脏破裂伤行急诊开胸手术的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院前死亡病例141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兴元

    目的 分析院前死亡发生的特点及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08年9月院前死亡病例从发病到呼吸时间、救护车到达时间、临床特点、年龄分布特点、发病时间特点及现场复苏效果和成功率及120到达现场时间.结果 基础病死亡组发病年龄2个高峰,多在家中死亡,非基础病死亡组,无年龄段及特定时间.结论 早期、及时、正确地施行心肺复苏是提高院前死亡抢救成功的关键,提高对基础病患者应注意发生死亡前的高度危险性的认识及预防措施.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院前急救新体会

    作者:王秋霞

    近年来,由于有机磷农药的广泛使用,中毒病人日渐增多,切已受到急诊科医师的日益重视.但是在急诊工作中逐渐发现,有些服毒病人,由于离医院较远,死在转送医院的途中,或在刚刚到医院时就已死亡或濒临死亡,失去了抢救时机.作者在急诊工作中共接诊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人25 例,其中医院前死亡2 例,来院10 分钟内死亡2 例,超过10 分钟以上,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3 例,医院前死亡率为8%.如果将来院10 分钟内,尚未来得及充分抢救而死亡者也归于此,则死亡率为16%,高于院内死亡率.

  • 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处理

    作者:张春普;韩希成;尹海林;郑善光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患病率为112/10万,其病死率可达到50%左右[1].我院自1996年8月~2001年12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906例,死亡253例(院前死亡105例,院内死亡148例),治疗753例,报告如下.

6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