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诊断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

    作者:康美南;崔铜春

    患者,女,39岁.因下腹酸胀2周来我院检查.腹部B超检查:膀胱充盈,膀胱左下壁见一肿块,后改用阴道超声检查:膀胱充盈,膀胱左下壁腔内见21mm×15mm×19mm等回声团块,包膜光整,基底部位于粘膜层(图1),CDFI及PW:团块内部及周边血供丰富呈彩球样,团块中央采集一动脉频谱:PI:0.977,RI:0.6,PK1:18.7cm/s,PK2:7.5cm/s,AVG:11.5cm/s.超声诊断:膀胱占位,血供丰富(图2).

  • 彩超诊断双侧原始玻璃体增生伴动脉残留1例

    作者:刘凤芹;韩彬;李春媛;何金良

    患儿,男,3.5月.生后双眼无视力,时有发光来诊,眼科疑为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待排而申请彩超检查.

  • 经颅多普勒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凤春

    本文对4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患者进行了颅内外有相关价值动脉的检查,并与同龄组78例健康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TCD能够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做早期诊断,并能正确地预测脑缺血障碍程度.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腮腺血流的研究

    作者:杨军英;谢永荣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腮腺血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0名健康人的腮腺血流,并观测酸刺激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楚了解血管的类型、分支及伴行方式.酸刺激前腮腺腺体小动脉高流速、低流速、阻力指数分别为20.1±6.9cm/sec,0.2±1.5cm/sec及1.0±0.1;酸刺激后则分别为25.2±6.6cm/sec,2.5±2.8cm/sec及0.9±0.1,酸刺激前后各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腮腺血流的良好临床检查手段.

  • 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大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程荣昆;李贤兰;钱英;林路艳;马丽娟;孙石芬

    目的:探讨超声及彩色多普勒(CDFI)在诊断大肠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的声像图及CDFI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能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范围、浸润程度及肠梗阻、转移等间接征象,CDFI显示高阻动脉频谱.结论:超声及CDFI对大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改良UPPD治疗OSAS的手术配合与护理

    作者:尹冬梅;石玉岚;郭柳;郭方州;张瑜;阳丹丹;杜岩

    目的:探讨低温射频消融术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型(UPPD)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治疗效果与护理重点。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6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低温射频消融术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型治疗后按时复诊和遵守注意事项。结果:手术前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34.54±13.17)次/小时,动脉血氧饱和度(76.33±9.66)%;手术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18.33±8.22)次/小时,动脉血氧饱和度(86.55±8.77)%;患者主观症状改善,均无鼾声响度增加及憋气加重,无咽干不适及发音变化;显效43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

  • 激光吻合大鼠颈动脉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珍;陈伟;王奕;刘铜军

    目的 通过比较缝合和激光吻合大鼠颈动脉后血栓形成的差异评价激光吻合血管的优越性.方法 Wistar大鼠90只,显微镜下暴露双侧颈动脉10 mm,一侧行激光吻合,另一侧行缝合.于术后1、3、7、14、21和28d观察形成血栓的血管数目和血栓形成的总体发生率.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激光吻合侧血栓形成的血管数少于缝合侧,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激光吻合侧血栓形成总体发生率激光吻合为5.6%,缝合侧为14.4%,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血栓形成总体发生率激光吻合的大鼠颈动脉低于缝合的大鼠颈动脉,激光吻合血管能够预防血栓形成.

  • 血压昼夜节律与动脉重构及左室肥厚的关系

    作者:孟涛疆;魏玉杰;刘惠亮;张旭毅;马春梅;段媛媛;宋晶晶;荆丽敏

    目的 通过比较杓型与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重构、左室结构的参数变化,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类型对动脉重构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取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平均动脉压下降10%以上或以下的标准分为杓型组(56例)与非杓型组(72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IVS)、左室后壁(PW)厚度,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脉搏波速度测定仪同时检测颈动脉-桡动脉(C-RPWV)、颈动脉-股动脉(C-FPWV)的脉搏波速度.比较两组间上述检测指标.结果 非杓型组IMT较杓型组明显增厚(P<0.05);C-RPWV、C-FPWV及LVMI在非杓型组明显高于杓型组(P<0.01).结论 非杓型血压较杓型血压对动脉重构和左室肥厚的影响可能更明显.

  • 不同Fontaine分期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CTA特点

    作者:何伟红;方挺松;柯祺;杨延斌;梁振华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Fontaine分期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CTA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临床诊断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且接受双下肢动脉CTA患者的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Fontaine分期.并对下肢动脉进行CTA分级.分析不同临床Fontaine分期患者下肢动脉的狭窄程度.结果 不同临床Fontaine分期患者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24,P<0.001).膝上动脉、膝下动脉、足背及足底动脉不同Fontaine分期的狭窄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膝上动脉:x2=69.24,P<0.001;膝下动脉:x2=111.59,P<0.001;足背及足底动脉:x2=94.15,P<0.001).膝上动脉与膝下动脉、足背及足底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59,P<0.001;Z=10.47;P<0.001).膝下动脉与足背及足底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66,P<0.001).膝下动脉闭塞常伴侧支血管生成.结论 CTA诊断结果能准确反映下肢动脉临床分期,是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的理想检查方法.

  • 医源性动脉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

    作者:何忠明;王祁;陈文华;张敏;王慧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动脉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35例医源性动脉出血、接受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动脉出血的疗效.结果 对35例外科术后动脉出血患者均成功进行介入栓塞治疗.5例肠道术后出血DSA示局部血管紊乱,其中3例见少量对比剂外漏进入肠管,给予适量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余30例DSA均可见对比剂外漏,其中17例伴假性动脉瘤形成,均采用微弹簧圈予以栓塞.随访10~15天,33例出血停止,2例肠道术后出血患者仍有持续性少量便血,进行再次手术止血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器官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动脉出血具有一定优势;对于外科术后导致动脉出血、尤其是病情危重的患者,采取介入栓塞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急诊介入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小动脉损伤隐匿性出血

    作者:林志东;文宠佩;王宾;陈琼辉;曾军梅

    目的 探讨急诊介入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小动脉损伤隐匿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骨盆骨折小动脉损伤隐匿性出血患者的资料.14例均接受急诊介入栓塞止血,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微弹簧圈.结果 14例动脉期造影均未见明显对比剂染色或积聚,延迟期共发现34条小动脉中远端表现为少量对比剂轻度染色或积聚,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可见明显对比剂外溢.对34条出血小动脉均成功栓塞止血.术后2例患者因失血性休克、严重酸中毒及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 对骨盆骨折小动脉损伤隐匿性出血患者,超选择性介入栓塞是有效止血措施,延迟期造影有利于提高对小动脉损伤的检出率.

  • 免疫正常儿童原发隐球菌脑膜脑炎的MRI表现及血管改变特点

    作者:刘玥;彭芸;刘琳琳;郭凌云;刘钢;张宁宁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隐球菌脑膜脑炎(CM)的MRI表现及血管改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临床证实为CM的免疫正常患儿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头颅MR平扫;9例接受增强扫描;13例接受头颅MRA和MRV,其中7例为增强后MRA和MRV.结果 17例患儿MR检查均为阳性.平扫主要表现为脑室系统扩张伴有双侧脑室旁水肿5例,脑实质内血管周围间隙增宽12例,脑实质内出现胶状假囊7例,脑实质内水肿10例,基底节钙化1例.9例接受增强扫描的患儿中,7例颅内可见异常强化灶.13例经MRA检查发现6例异常,主要为动脉主干的变细、狭窄或分支减少;且13例均经MRV检查发现静脉窦异常,主要为横窦和(或)乙状窦变细、中断或消失,颈内静脉或直窦消失.结论 头颅MR检查可较为准确地反映CM的病理学特征,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

  • 肢体创伤性动脉病变的介入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京雨;张强;徐力扬;刘明

    目的评价介入放射方法诊断治疗肢体创伤性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 8例肢体动脉创伤伴有远端肢体缺血改变,其中2例伴大出血,伤者接受了选择性患肢动脉造影检查;7例随后进行了动脉病变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动脉分支或主干栓塞、动脉内溶栓和血管内支架置放.结果血管造影精确显示了动脉破裂、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或动脉内膜损伤等病变性质.3例假性动脉瘤、3例动脉血栓病变综合应用介入治疗方法取代外科手术获得满意疗效.1例溶栓后证实动脉破裂和1例造影证实动静脉瘘后转手术治疗.结论介入放射与外科方法相结合能明显提高肢体动脉创伤的诊断治疗水平,有效挽救伤者肢体和生命.

  • 介入性再通术治疗下肢动脉平齐闭塞病变

    作者:李京雨;张强;路军良;徐力扬;刘明

    目的 探讨介入性再通术治疗下肢动脉平齐闭塞病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7例经CT血管造影(CTA)或MR血管造影(MRA)诊断的下肢主要动脉起始部平齐闭塞患者,病变分别位于髂总动脉(4例)、髂外动脉(2例)、股浅动脉(8例)、胫后或胫前动脉(3例),临床表现为静息痛等下肢严重缺血症状.经同侧、对侧股动脉或右肱动脉等途径,主要使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方法对平齐闭塞端血管进行顺行开通治疗.结果 17例患者中,12例成功使导丝和导管经平齐闭塞端进入并通过闭塞端,完成再通治疗,其中11例(11/12)使用了内膜下血管成形技术,在髂、股动脉共植入支架19枚;1例髂总动脉、2例股浅动脉和2例胫(胫前、胫后)动脉平齐闭塞病变因无法使导管导丝嵌入闭塞起始部而终止再通操作,再通成功率为70.59%(12/17).未发生与介入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再通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踝臂指数(ABI)平均值从0.47上升至0.71.6个月近期随访无症状复发,8、12和24个月各有1例患者症状加重,其中1例复查CAT显示支架内完全闭塞.结论 使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对下肢动脉平齐闭塞病变进行再通治疗可以获得安全而良好的临床疗效,拓展了介入治疗对于复杂、严重下肢缺血病变的适用范围.

  • 不同扫描方向对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吕仁锋;徐哲;闵南

    目的 通过改变头颈联合CTA成像的扫描方向避免较重的颅内静脉回流伪影及锁骨下静脉注射伪影,从而获得高质量的诊断图像.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头颈联合CTA检查的患者2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各100例),分别进行头向足方向及足向头方向扫描,其他扫描参数相同.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记录升主动脉、颈总动脉、基底动脉CT值及对比剂注射侧锁骨下静脉CT值和升主动脉中心部噪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A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40,P<0.001).②两组基底动脉、颈总动脉、升主动脉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两组注射侧锁骨下静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91,P<0.001).④两组升主动脉中心部噪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61,P<0.05).结论 头颈联合CTA成像,选用头向足方向扫描可以有效避免较重的颅内静脉回流伪影及注射侧锁骨下静脉残留对比剂的伪影,同时能够得到强化均匀的高质量诊断图像.

  • 比较应用Forgarty导管取栓术和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作者:李建军;王晓白;张红;乔宏宇;洪晓涛

    目的 对比DSA监视下Forgarty导管取栓术和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26例接受DSA监视下Forgarty导管取栓术(Forgarty导管组),30例接受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大腔导管抽吸组),术后接受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综合治疗后患肢踝肱指数(ABI)的变化和两种治疗方法去除栓塞物的效能.结果 56例患者患肢均恢复血流,保肢率98.21% (55/56),围术期无死亡.Forgarty导管组术后即刻ABI大于大腔导管抽吸组(P<0.001),综合治疗后,二者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栓塞物总完全清除率和总部分清除率分别为96.15%(25/26)、3.85%(1/26)和70.00%(21/30)、30.00% (9/30).结论 采用For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优于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经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后,二者临床结果相似.

  • 右膈下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表现

    作者:张应和;谭婉嫦;林小惠;陆巧葱

    目的 分析正常人和肝细胞癌(HCC)患者右侧膈下动脉(RIPA)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 选择MSCTA清楚显示RIPA者304例(正常人242例,HCC 患者62例),采用容积再现(VR)方法进行血管重建,观察RIPA的起源、分布及参与HCC供血情况.结果 304例中,159例(52.3%)RIPA开口于腹主动脉,57例(18.8%)开口于右侧肾动脉,88例(29.0%)开口于腹腔动脉干,41例(13.5%)双侧膈动脉共干,6例(2.0%)与胃左动脉共干,3例(1.0%)双侧膈动脉、胃左动脉共干.RIPA参与HCC供血达17.7%(11/62).结论 MSCTA能清楚显示RIPA起源,准确评价其参与HCC供血情况,指导TACE治疗.

  • 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对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王富军;高倩;檀淼;刘月芹;邢娜;孙金

    目的 观察介入治疗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PAD)对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以接受介入治疗的T2DM合并PAD(FontaineⅡb~Ⅳ期)患者78例作为介入组,介入治疗前常规检查并取静脉血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术中于介入操作前、病变部位开通血管前及开通血管后分别取动脉血,并于治疗后24 h、48 h、1周、2周分别取静脉血检测vWF、hs-CRP,观察内皮功能、炎症指标变化,同时观察其他临床指标.以同期下肢动脉造影正常的T2DM患者12例作为对照组,取静脉血和动脉血检测vWF、hs-CRP.结果 介入组介入术前静脉血、动脉血vWF、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介入组介入病变部位开通血管前动脉血vWF、hs-CRP水平明显高于介入操作前(P均<0.01);病变部位开通血管后动脉血vWF水平明显高于开通血管前(P<0.01),hs-CRP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T2DM下肢动脉病变所致下肢缺血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炎症反应指标升高;介入治疗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动脉内皮功能损伤和炎症反应,应早期进行内皮功能保护和抗感染治疗.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缝合器应用的方法学探讨

    作者:黄丛春;刘朝中;魏璇;谈唯洁;王俊华;罗惠兰

    目的探讨缝合器止血的合理使用方法,提高操作成功率.方法使用美国ABOTT公司生产的percloser血管缝合器,对80例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血管穿刺部位进行缝合止血,观察股动脉不同穿刺部位、多次介入治疗的股动脉以及股动脉造影的投照角度选择对缝合效果的影响.结果 80例患者中76例缝合成功,成功率97.37%,2例失败,2例放弃缝合术.两种造影角度中,选择后前位法造影血管分支重叠64例(重叠率80%),右前斜30°投照角度血管重叠8例(重叠率10%).腹股沟上位点穿刺法50例,成功缝合49例,1例失败;腹股沟下位点缝合法30例,成功缝合27例,1例失败,2例放弃缝合术.结论应用percloser缝合器止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观察穿刺部位的血管解剖关系时,右前斜30°可作为常规投照角度,穿刺点可优先选择腹股沟韧带上穿刺位点,其次选择腹股沟韧带下穿刺位点,对多次进行过介入治疗的股动脉不宜在重复部位行缝合治疗.

    关键词: 动脉 缝合 治疗 介入性
  • 动脉造影诊断消化道出血的价值

    作者:毛健;张振岳;黄永东;范亦辉;顾庆春;吕传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32~80岁,3例为第一次出血,余均为反复多次出血,长的病程有25年.造影前都已内科保守治疗1~3天.

2597 条记录 8/130 页 « 12...567891011...1291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